羊舌鮒出生于春秋時期晉國的貴族家庭,祖父、父親都是晉國大夫。他與兄弟共四人身居要職,當(dāng)時被稱做“羊舌四族”。二哥羊舌肸字叔向,更是活躍于晉國政壇上的一位煊赫人物,留名青史。
同哥哥一樣,羊舌鮒在歷史上也大名鼎鼎,不過不是因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政績,而是“有幸”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貪官。
公元前529年,晉國為了顯示自己的老大地位,決定召開盟會,召集各個諸侯國到平丘(今河南封丘)開會。出身顯赫家族的羊舌鮒被委以重任——擔(dān)任掌握軍權(quán)的代理司馬,帶隊30余萬人向東方的鄒國之南進行軍事演習(xí),顯示國威。
要說這羊舌鮒生長在貴族家庭,那個年代就算談不上錦衣玉食,想必也不差錢,可他偏是貪婪至極千方百計斂財。就在隊伍行進途中,路過衛(wèi)國時,羊舌鮒命部隊駐扎下來,示意衛(wèi)國“上貢”。哪知衛(wèi)國“不開眼”,沒搭理他,這下可惹毛了羊舌鮒。他以割草喂馬為借口,縱容手下兵士四處砍伐,騷擾百姓,到處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不知道晉國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衛(wèi)國又不敢開罪,只得派人帶著美味和綢緞去晉國打探口氣。
使者到了晉國,謁見的正是羊舌鮒的哥哥叔向。使者一面呈上禮物,一面小心賠不是:“我們衛(wèi)國只是小國,一直小心侍奉晉國并不敢有二心,這次貴國人馬途經(jīng)我地騷擾不斷,是因為……?”
叔向知道一定是弟弟的老毛病犯了,便象征性地收下美味,給使者支招:“部隊的一把手是貪財出了名的,你回去把這綢緞以你們國君的名義送給他,就會沒事了。”使者回去后照辦,果然見羊舌鮒手撫綢緞喜形于色,當(dāng)面吩咐手下停止“割草”。
羊舌鮒貪財?shù)饺绱说夭?,讓人咋舌。不過貪官除了貪財外,還有一個共性——就是貪色,羊舌鮒自然也不例外。
勒索衛(wèi)國一年后,羊舌鮒官運享通跨界當(dāng)上代理理官,掌管刑獄訴訟大權(quán)。新官上任,就遇上一件棘手的案子。在晉國頗有社會地位的邢侯和雍子,因田產(chǎn)劃分邊界而起爭執(zhí),各不相讓鬧到官府。這個案子已經(jīng)訴訟多年,但雙方各執(zhí)一詞,一直沒得到解決。
案件的一方雍子是個”機靈人”,一聽說羊舌鮒接管案子,立即有了主意。晉國人誰不知道羊舌鮒貪心?只要給他好處就不愁贏不了。雍子當(dāng)下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羊舌鮒。得到年輕嬌艷的美人,羊舌鮒心花怒放樂不可支,哪管什么公平審理,強行把田產(chǎn)的界線一偏再偏,偏到邢侯的地界深處,劃出許多地盤歸了雍子。
到正式宣判那天,羊舌鮒假模假樣宣讀判決結(jié)果。對其中貓膩心知肚明的邢侯窩了一肚子火,明知吃虧卻申訴無門,于是怒發(fā)沖冠,直接拔劍殺了羊舌鮒和雍子。
堂堂理官被殺,這事迅速成了晉國的今日頭條,引起高層的高度重視。羊舌鮒是叔向的弟弟,上頭問他對這事的看法,叔向倒也磊落不護短:“羊舌鮒知法犯法,死有余辜;雍子賄賂官員,難逃死罪;邢侯故意殺人,也應(yīng)處罰。三人皆當(dāng)死罪,就施生戮死吧!”也就是說,邢侯施以死刑,已死的羊舌鮒與雍子暴尸于市。
羊舌鮒身為國家重要官員,不能克己私欲,置法令于不顧,貪財貪色,知法犯法,孔子口誅其“賄也、詐也、貪也”,集三惡于一身,死有余辜。在夏朝律典中,“墨”是罪刑之一,為貪以敗官,羊舌鮒為這個罪名作出了最恰當(dāng)?shù)淖⒔?,即被定罪為“墨”,記錄在冊,“貪墨”一詞由此而來。
作為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貪官,羊舌鮒為中華詞庫貢獻出了“貪墨”一詞,警鐘長鳴警示后人。
貪墨一詞由來的感言
貪墨一詞由來的感言,貪墨一詞是《左傳》昭公十四年,語出叔向。其實我們的古漢語中有貪墨一詞。墨,古義是不潔之稱。形容歷代貪官心黑如墨,那么下面為大家分享貪墨一詞由來的感言。
貪墨一詞由來的感言1貪墨一詞由來,在《左傳》昭公十四年,語出叔向。其時晉國發(fā)生一起惡性案件,當(dāng)國大夫也是國際名人叔魚及另一貴族雍子被邢候所殺,執(zhí)政韓宣子咨詢叔向處理意見,后者言及:“以貪敗官者為墨”,這就有了貪墨一說,后世延用,義指貪贓枉法的行為。
然而此事頗蹊蹺,加之我漸漸習(xí)慣美好想往總被人事之黑惡顛覆的經(jīng)驗,就要饒舌幾句。按其起因為邢候與雍子對鄐縣田地歸屬產(chǎn)生爭端,本來當(dāng)由士景伯審理,卻成為“舊獄”,
就是積壓的舊案,以士景伯出使楚國,叔魚代為署理,而罪在雍子,雍子把自己女兒作為賄賂,呈送叔魚,遂贏得官司,邢候忍無可忍,憤而殺戮,將叔魚和雍子一道取消了生存權(quán),無非平衡因職能部門枉法自己失去鄐田的憤恨心理,罪則罪矣,類似激情犯罪,不乃事出有因乎?
問,此案曲直未必復(fù)雜,為何久拖不決?叔魚貪婪成性,見諸文字記載平丘會盟索賄衛(wèi)國一事,當(dāng)流布四方,自家人怎么可能不了解?既屬積案“舊獄”,且關(guān)乎土地所有權(quán),執(zhí)政者會毫不知情,若欲秉公裁斷,乃至于一點警示都不給叔魚嗎?
主張“施生戮死”的叔向,獲義而滅親之令名,不諱言則遲來的正義,那邢候就是遲來的正義也沒得,從土地歸屬爭端開始,正義始終缺失,釀成血案后閃歸,而又著于春秋,我驚訝非是美化叔向,此則究屬何益?
《左傳》記載造刑書鑄刑鼎的事件有兩樁,鄭國子產(chǎn)、在先,晉國的范宣子和趙鞅、在后,縱觀人類社會歷史變遷,可以說是進步的。那么趙鞅與范宣子那次叔向應(yīng)該是已經(jīng)辭世了,未及發(fā)表宏論而不見載籍,子產(chǎn)鑄刑書,叔向是非常反對的,曾致書深表擔(dān)憂和遺憾。
叔向反對刑書一個根本理由是它啟發(fā)庶民百姓的爭競之心。溯源則是維護禮治,禮治則更靠近人情,與人治結(jié)合愈發(fā)緊密,其基礎(chǔ)是人生而不平等,及貴賤有別,貴賤天成,且不宜擅改。
法治后于禮治也就是人治,那后來者居上,或者說它一定優(yōu)越于前者,就平治天下而言,確實這樣嗎?有個先決條件,要施法者也必須在法治控馭之內(nèi)。
非此,執(zhí)法柄的人,運法如刀,所切削盡在適合自己的意志,何談公正之有?這個也本是人治遭受詬病多多的地方,如未獲妥善解決,法治人治必然相繼做虎狼殘虐眾生,其情狀則并無二致了。
我疑慮邢候雍子爭鄐地田產(chǎn)一案的處理結(jié)果,以及見諸載籍所揭示的意義,也就在這個地方。禮治精髓左傳很有幾處加以論述,以其更近人情,非本在人治又能是什么東西呢?而人治精髓在權(quán)用,那就要看權(quán)柄在握者的人性怎樣了。
韓起韓宣子雖是天降英才不世出偉人晉悼公親手遴選,卻亦為假公濟私殘毀晉室卓然著力者,然而觀察他索要玉環(huán)甘心受挫于子產(chǎn),其人不但深明進退之要,更極善偽裝造作,則此案中,能沒有他作為主政晉國的.最高意志之體現(xiàn)嗎?
所以,無論是羊舌、孔氏倍加推崇的禮治,還是庶民寄予厚望的法治,有類水上波瀾,淵藪之下,操權(quán)柄者稍稍舉手搖足,則不知泛起怎么的浪花。貪墨之論看似秉公直言,究竟于事無補。
貪墨一詞由來的感言2“貪墨”一詞來源于羊舌鮒,第一個因為貪污而受到懲罰的官員。
身為代理司馬、代理理官,不能以身護法,反而以貪壞法,賣法縱貪,被定罪為“墨”。在一些歷史文獻中,“貪墨”一詞有時也專指攫取美女,足見羊舌鮒貪婪行為影響之深。
羊舌鮒出生在一個奴隸主家庭,父兄都是晉國當(dāng)時顯赫一時的人物。青少年時期的羊舌鮒憑著父兄的勢力整日游手好閑、不學(xué)無術(shù)。晉昭公即位后,重用權(quán)臣韓宣子,朝廷的大小事情都是韓宣子說了算。羊舌鮒借著父兄的力量,得到了韓宣子的重用。
公元前529年,韓宣子為了提高晉國的霸主威信,顯示晉國強大的勢力,決定召集當(dāng)時各個諸侯國到平丘(今河南封丘縣)召開盟會。這年七月,韓宣子讓羊舌鮒當(dāng)上掌管軍權(quán)的代理司馬,帶領(lǐng)軍隊到東方鄒國的南面去訓(xùn)練。
羊舌鮒帶領(lǐng)大隊人馬30多萬,浩浩蕩蕩地向鄒國前進,經(jīng)過衛(wèi)國的時候,他貪婪的嘴臉就開始暴露出來。他命令軍隊在衛(wèi)國境內(nèi)停下來,要求衛(wèi)國國君給他貴重的禮品。一開始衛(wèi)國國君并沒有理會他的無禮要求,羊舌鮒惱羞成怒,于是縱容他手下的士兵,打著割草喂馬的旗號。
在衛(wèi)國的境內(nèi)四處亂砍亂伐,搞得民不聊生,百姓叫苦不迭。衛(wèi)國是個小國,不敢和強大的晉國鬧翻,只好忍氣吞聲地派人送了一箱精美的綿緞給羊舌鮒,這才送走了這個瘟神。羊舌鮒帶領(lǐng)大軍繼續(xù)東進,在路上一有機會就故伎重施,向路過的小國勒索財物。
平丘會盟后,羊舌鮒吹噓自己的功勞,獻媚請賞,輕而易舉地竊取了晉國掌管刑獄訴訟的大權(quán),當(dāng)上了代理司寇。其貪婪本性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變本加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9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實力如何,為何能保持太平···
下一篇: 淳于髡的生平簡介淳于髡和孟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