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這些都是光武帝劉秀為東漢所做的一切,之后人們常用“光武中興”來形容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的統(tǒng)治時期所出現(xiàn)的治世,那么到底“光武中興”采取了哪些措施,它又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呢?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恢復和發(fā)展經(jīng)濟: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對功臣賜優(yōu)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的尚書之權,全國政務經(jīng)尚書臺總攬于皇帝,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制度,簡政減吏,裁并400多縣。
經(jīng)濟上解放生產(chǎn)力,曾頒布釋放奴婢詔令,規(guī)定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為庶人,廢除奴婢射傷人處極刑的法律?;謴臀鳚h較輕的田稅制,實行三十稅一。組織軍隊屯墾。放免刑徒為庶民,用于邊郡屯田。下令度田、檢查戶口,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
文化上還大興儒學,推崇氣節(jié),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由于以上種種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xiàn)了社會安定、經(jīng)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因劉秀謚號為光武,所以稱此時期為光武中興。
光武帝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恢復了漢室的統(tǒng)治。由于連年征戰(zhàn),使光武帝對戰(zhàn)爭產(chǎn)生了厭惡之心,而且他也深知天下百姓久遭戰(zhàn)禍,財物耗盡,天下太平是眾心所向。因此,在隴中蜀地(今甘肅隴西及四川部分地區(qū))平定之后,光武帝決定致力于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安撫周邊少數(shù)民族。
1、加強皇權
光武帝以優(yōu)待功臣貴戚為名,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而摘除其軍政大權。光武鑒于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于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臺。
尚書臺設尚書令一人,秩千石,尚書仆射一人,六曹尚書各一人,秩皆為六百石,分掌各項政務。以下設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書臺直接稟陳皇帝,由皇帝裁決。
從此,“天下事皆上尚書,與人主參決,乃下三(公)府”;“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但是到了東漢后期,有權勢的大臣多加“錄尚書事”的職銜,從而權柄再度下移,尚書臺又蛻變?yōu)闄喑紝U墓ぞ摺?/p>
2、仁心待人
新莽末年,群雄并起,光武帝能使天下歸心,他的人為貴思想起了不小作用。他不妄殺生靈,不計私怨,崇尚“人道”。
3、簡化機構
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下詔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條奏并有四百余縣,吏職省減,十置其一”。
同時,廢除西漢時的地方兵制,撤銷內(nèi)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職,也取消了郡內(nèi)每年征兵訓練時的都試,地方防務改由招募而來的職業(yè)軍隊擔任。但是,到了東漢后期,州牧刺史逐漸權重,兼有軍政財大權,地方兵力又逐漸興起。
同時,光武帝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因此,光武帝一直都仁心待人,也因此收服了一些敵軍。他釋放奴婢、刑犯,讓他們成為庶民,減少了階級之間的矛盾。他簡化機構,加強對機構的控制。他整頓吏治,使得官場的風氣改變。他抑制豪強,與民生息,使得民眾在戰(zhàn)后有了緩和的時間,使得社會生產(chǎn)力得以恢復,經(jīng)濟得以增長,為東漢前期的八十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zhì)基礎。
而就消極方面來看“光武中興”的影響的話,其實是與積極影響相對應的。首先,光武帝避免了三公權重局面的產(chǎn)生,但是他將一切的行政大權都設在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臺,雖然在前期效果顯著,但是到了東漢的后期,尚書臺成了與西漢的三公一樣的權臣專政的工具。其次,是光武帝簡化機構的政策。在前期的確起到了管制地方的效果,但是在東漢后期,州牧刺史變得權重,還兼具了軍政財三大權,于是地方兵力又逐漸興起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2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朝巫蠱事件始末
下一篇: 盤點漢朝西域三十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