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則天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神龍元年(705年),大唐的權利中樞發(fā)生了一次劇變,在位十五年,掌權二十一年的則天皇帝被迫退位,中宗李顯在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的支持下復位。這場使李唐王朝復辟的政變被后世稱為“神龍政變”。
讀者們一定很好奇,作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這位智略過人、心高氣傲的女皇究竟為什么在退位后僅一年便逝世了。這一年里,她究竟經歷了什么?這一年里,她是懷著怎么樣的心態(tài)度過的?這一年里,她又做了什么?要想了解這些,我們不妨先將歷史回溯,來設身處地地感受下武則天傳奇的一生。
貞觀十一年(638年),年僅十四歲的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入宮,被太宗皇帝封為才人,賜名“武媚”。在離開母親的那一天,年紀輕輕的武媚安慰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都說三歲看到老,看到這句話,筆者對武媚日后取得的成就便不會再感慨所謂的造化弄人了,因為擁有如此雄心壯志的人注定會有非凡的人生。
太宗身為一代明君,頗有識人之能,在“金獅驄”一事后,便對武媚有所提防。表面上,武才人頗得圣上恩寵;實際上,武才人也只不過是個才人,十二年未有改變。武媚未懷上龍嗣,太宗便對武媚的放松了戒心,這大概是因為太宗也只是把她當做呂后一般的人物吧。
既無龍嗣,先帝嬪妃便需削發(fā)為尼,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但武媚又豈是這般逆來順受之人。早在侍奉生病的太宗之時,武媚便與太子李治暗生情愫,不知這是武媚刻意為之,還是當真造化弄人??傊?,永徽元年五月,王皇后見帝有所思,便提出將武媚接入宮中的請求,高宗自無不可。
少年情竇初開之時,李治遇見了風姿綽約的武媚,但她太宗才人的身份,卻讓他可望不可即。這顆躁動的心,自從感業(yè)寺的那次偶遇之后,便無法遏制地想要占有她??磪捔藢m中的爭奇斗艷,這一抹青澀、純真便怎么也無法從心中抹去,終于,她成為了他的女人。永徽二年五月,武媚得封昭儀。王皇后怎么也想不到,那個低眉順眼、甘作棋子的女人竟是比蕭淑妃還要致命的白眼狼。
武媚利用女兒的死,利用高宗對自己、對女兒的疼愛,利用高宗對皇后的疏遠,扳倒了王皇后,成為了后宮最有權勢的女人。隨后武媚利用前朝重臣長孫無忌與高宗的矛盾,慫恿高宗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開戰(zhàn)”。
同時,武媚拉攏李義府、許敬宗、李勣等大臣,成功完成了“廢王立武”的逆襲,而反對派長孫無忌等人則被貶黜。李治至此愈發(fā)倚重武媚,以致“二圣臨朝”,當李治的身體出現問題后,武媚抓住機會攬權,直至“垂簾于后,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于其口”的程度。
武后為專權,先是毒殺長子李宏(未證實),又廢黜了次子李賢,三子李顯懦弱無能,易于掌控,故立之。終于,高宗不出意料地走在了她的前面,她離至高無上的九五之尊只差一步之遙了。武后深知歷代太后稱制,無可例外地終將還權于子,而“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更何況自視勝于天下所有男子的她。終于武后不可避免地走到了篡位這一步,她滿懷壯志,激動并顫抖地走向那個原屬于李氏的皇位。
登基后,武氏改名武瞾,改國號為周,賜皇嗣武姓。這是何等的驕傲,何等的煊赫,何等的氣魄。武后在位期間,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故而武周一世賢能輩出。但她也大興酷吏、冤獄,殘害李唐皇室與忠于李唐的大臣,好色奢侈,放權外戚、面首,導致朝綱混亂,無人敢諫。
神龍元年正月,武瞾年事已高,八十多歲的老人終是熬不過歲月,她病倒了。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聯合禁軍統領李多祚,挾持太子李顯,借口二張謀逆,發(fā)動政變,率禁軍五百余人,攻入紫微城。二張梟首,則天皇帝被迫退位。
寢宮被攻破的那一刻,武則天的心情可想而知,是相當復雜的。有被迫退位的不甘無力,有被親信大臣背叛的不可置信,有對李顯竟敢造反的吃驚,有情人被梟首的不忍,有生命被他人左右的彷徨無措。
李顯已被封為太子,這江山遲早是他的。李義府、李湛父子受自己恩寵無數。宰相崔玄暐更是自己親手提拔。昨日自己還是“圣母神皇”,戴著冠冕;今日自己便成了太后,囚禁上陽宮。呵呵,也罷,便隨他去吧!只是,負我者,我已不讓你們好受!
原來最注重容顏的武則天,自囚禁上陽宮那刻起,便不再粉飾自己,蒼老的容顏、佝僂的孱弱身軀、無神渾濁的雙目,都讓前來探望她的李顯大驚失色。她用當年欺騙高宗的悲泣,欺騙了她的兒子。自始至終,她仍是個女人呵!女人最大的武器便是淚水,最擅長的手段就是借刀殺人。
“我自房陵迎汝來,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賊貪功,驚我至此!”
張柬之等人恐怕死也想不到,這句話的力量竟恐怖如斯!因中宗憐惜,武氏外戚得以再入朝堂。昔日因從龍之功,獲封王位的五位重臣,皆無善終。
臨終彌留之際,武太后自知“罪孽”深重,一介女流竊據神器,必不為后世所容,可她內心深處也仍有一絲不甘。我武瞾一生,英才遠略,鴻業(yè)大勛,雷霆其武,日月其文,延貞觀遺風,開太平盛世!又怎容爾等庸才肆意污蔑!也罷,也罷,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便立這無字碑,一生是非功過自有后世評說!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則天大圣皇后”病逝上陽宮仙居殿。
據記載,晚年的武則天“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等到退位遷入上陽宮后,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顯入見武則天時,為此而大驚。
武則天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賊(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里?!崩铒@聽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有觀點認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夠參與朝政(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舊唐書》作八十三,此從《新唐書》)。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擴展資料
總評
對于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并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
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后,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chuàng)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wěn)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關于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于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學家不齒于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即“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唐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則天
神龍政變的目的,就是逼迫女皇武則天還政于李唐,擁立李顯為君。這一日,張柬之借口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密謀造反,與左羽林將軍敬暉和右羽林將軍桓彥范等人率500余名將士兵圍神都紫微城。此時,紫微城的守軍將士懼于太子李顯,皆不敢抵抗,繼而張柬之等人得以順利的進入到武則天的寢宮迎仙宮中。
臥病在床的武則天,見大批士兵涌入,雖知他們想干嘛,但是武則天是何等人物,她豈會輕易屈服。畢竟,武則天是執(zhí)掌天下二十三載的皇帝,久居上位,雖病入膏肓,但皇帝威嚴尚在。她環(huán)顧四周,呵斥道:?是誰在作亂??,聽到武則天的責問,張柬之站出來說道:?張氏兩兄弟陰謀反叛,臣奉太子之命將其誅殺,因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并未向陛下您稟告。在皇宮禁地誅殺逆賊,驚動陛下,臣等罪該萬死!?。
武則天又不是傻子,她豈能不明白張柬之到底想干嘛!她再次環(huán)顧四周,將目光投向太子李顯,說道:?太子,張氏兄弟已被誅殺,你可以回到你的東宮去了?。李顯本就軟弱,且他一直都畏懼武則天,聽到武則天這般嚴厲的話,他頓時就有了退卻之心。
但是,就在李顯有了退卻之心時,右羽林將軍桓彥范站了出來,他直入主題,與武則天說道:?當初先皇將太子托付給陛下,想著以后讓他繼承皇位,可是現在太子已是壯年,卻一直在東宮當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懷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誅滅犯上作亂的逆臣,希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以順從上天與下民的心愿!?,桓彥范說完后,其余群臣也皆稱附議。
武則天見此,自知已是無力回天,縱容她有千般的不愿,但眼見這朝廷已不是她所能掌控的了,無奈下只得同意他們所請,將皇位傳于李顯。2月23日,武則天頒布詔書,向天下昭告李顯太子監(jiān)國,負責代行國事,并改元神龍。次日,武則天頒布傳位詔書,傳位于李顯。
當然,因李顯是她的兒子,且李顯也是一個仁厚之君,所以退位后的武則天雖失去權力,但待遇卻并不差。繼位后的李顯,第一件事就是給武則天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讓她作為太上皇居于上陽宮。此后,李顯每十日就會率百官前往觀風殿問武則天的安。
不過,武則天雖被自己的兒子善待,可是她并不開心。據《資治通鑒考異》所載:?太后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衰老。及在上陽宮不復櫛頮,形容嬴悴?,退位的武則天,因失去權力,并被?囚禁?,她開始變得自暴自棄,不在熱衷于梳妝打扮,面容是憔悴至極。
除此,她經常是以淚洗面,一次,李顯入見武則天時,武則天是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賊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里?。試想,武則天曾幾何時,是何等的人物,那就是當時第一位女皇帝,是將群臣治的服服帖帖的英主,她何曾哭過?此時,她居然當著曾被自己壓制的死死的兒子面前哭泣,可想而知,這時的武則天是何等的絕望。
最終在12月16日,在孤獨與寂寞中,一代女皇武則天在上陽宮仙居殿酣然去世,享年八十二歲。在臨死前,或許是武則天幡然悔悟,她看透了人世間的爾虞我詐,也厭倦了權力之爭,她詔來李顯,自去帝號,改稱?則天大圣皇后?,并赦免了她曾經陷害過的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而正是她臨終前的這般作為,最終也讓她在唐朝贏得了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名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