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中國和尚燒戒始于南朝梁代,梁武帝是個狂熱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當(dāng)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廟贖回。當(dāng)時,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為僧。但又怕他們逃出寺院,就以黔刑為范本,在頭上燒上戒疤以便識別,這便是燒戒的開始。
一個人入佛門剃光頭原要用燃著的香火在光頭上燒九個香疤,除為燒戒,以表明正式出家,苦修行開始。通常這一儀式由方丈來主持。
和尚為什么必須燒戒呢?據(jù)說在宋朝,佛教有兩大派,即密宗派與顯教派。由于皇帝特別優(yōu)待密宗派(即喇嘛),總是給予豐厚的賞賜,這樣使得顯教派和尚即妒忌又羨慕,為此,他們從服飾到儀式極力模仿密宗派,一下子,全國的喇嘛就激增了幾十萬。皇帝聞訊后,問大臣怎么回事?大臣解釋道:“這是很多顯教派和尚著喇嘛服飾的繼故。”皇帝對此甚為不高興,決定防止此事再發(fā)生,下令全國除喇嘛外,所有的和尚都必須在光頭上燒疤,以示區(qū)別,漸漸地便形成了和尚入佛門修行的一種制度。
另有一種說法是:南朝梁武帝 信佛教,曾三次出家三次被重金贖出。為了表示禪心,他大赦天下死囚,希望這些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了對其監(jiān)督,就在光頭上燒些疤作標(biāo)志。后來,普通的和尚也開始“燒戒”。
戒疤又稱香疤。指為求受清凈戒體而燃香于身上所遺留的疤痕。其行為根據(jù)或系起自于舍身供養(yǎng)之思想,或系為斷除我執(zhí)。受戒時燃戒疤又稱‘燒香疤’。所燃香疤之?dāng)?shù)目不等,或三,或六,或九,或十二。在家眾多于受菩薩戒日的前夜、燒戒疤于手腕;出家眾的戒疤多燒于頭頂。關(guān)于其起源,依談玄《中國和尚受戒 ↙香疤考證》所述,相傳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門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時,與七眾授戒,燃香于頂,指為終身之誓。此事逐漸演變成慣例。后世中國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眾之燒戒疤更成為是否受戒的辨識方式。然此并非佛制,且為中國所獨有,并未見于其他國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6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韋孝寬宣傳戰(zhàn)離間斛律光君臣(北齊三將···
下一篇: 后魏長史傅永混亂敵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