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一個出名的短命王朝,隋朝卻一樁常被拿來貼金的業(yè)績,那就是雄厚的糧食儲量。甚至“隋朝糧食到唐朝還沒吃完”的說法,亦常被津津樂道:我大隋朝別看短命,可就是有錢啊!
這種說法靠譜嗎?首先,從技術角度說,隋朝年間,正是中國古代糧食倉儲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以考古發(fā)掘的隋朝含嘉倉為例,這個倉庫以紅燒土做成窖低,窖低壁部上涂有兩毫米的防潮層(桐油材料制成),防潮層上還鋪有木板與干草。糧倉的防腐防潮技術大大提升。這倉庫里的糧食,倘若從隋末放到唐初,食用是沒問題的。
而這“唐朝人吃隋朝糧食”的說法,也絕非空穴來風。貞觀十一年唐朝名臣馬周就曾感言:“(隋朝)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眴芜@一地隋朝倉庫的糧食,就叫唐王朝受用到“貞觀盛世”年間。如此奇景象,參考隋朝巔峰年間的“富庶”,必須說,只是小兒科。
在完成了一統(tǒng)南北大業(yè)后,又經(jīng)過隋文帝近二十年勵精圖治,蒸蒸日上的隋王朝,耕地面積已突破五千五百萬頃,高速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很快為這新興強國積累了巨額財富。單看《隋書》里記載的隋煬帝各類“活動”,動輒就是“營費巨億萬”。唐朝貞觀年間,高昌王宇文泰覲見唐太宗,看過了“貞觀之治”的繁華后,卻淡淡吐槽了句“非復有隋之比”。您這“盛世”,比隋煬帝的“大活動”差遠了。
而比起隋煬帝的各類“大活動”,隋朝“炫富”炫到更深入人心的,就是其雄厚的糧食儲量。從隋文帝年間起,隋王朝就大修糧倉,到了隋煬帝時代,各類糧倉常見震撼場面:洛口倉有3000個窖倉,每個窖倉可裝糧八千石?;芈鍌}“周回十里,穿三百窖”。這類規(guī)模的大糧倉,遍布隋朝北方要地。單洛口倉和回洛倉這兩地,儲糧就在兩千萬石以上,相當于七百年后,元王朝歲糧收入的近一倍。
而且,這一類“大塊頭”的糧倉,在隋朝的鼎盛年代里,幾乎是處處糧滿倉。甚至遍布隋朝民間各地,專用于荒年自賑的義倉,儲糧都接近一千萬石。如此“家家戶戶糧滿倉”的盛景,也叫《貞觀政要》發(fā)出感慨:“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甚至幾百年后,元朝史學家馬端臨,也對這“五六十年糧食吃不完”的富庶,一聲隔空贊嘆:“古今稱國內(nèi)之富有者莫如隋”。短命的隋朝,卻是多少后人羨慕的“土豪”。
那么問題來了,“土豪”到“五六十年糧食吃不完”的隋朝,怎么僅僅三十八年不到,國家就玩完了呢?這常拿來給隋朝“貼金”的糧食問題,就能給出一個實在答案:隋朝糧食這么多,老百姓卻吃不著。
就以理論上最該用在老百姓身上的“義倉”儲糧為例。這本來應該讓老百姓“自賑”的義倉,在隋文帝年間時,就打著“防止老百姓浪費”(百姓之徒,不思久計,輕爾費損,于后乏絕)的名義,將其管理權交給各地州縣。到了隋煬帝年間時,義倉的糧食更大量被挪用,“自賑”?幾乎空談。
而那些物資雄厚的大型糧倉,對于隋朝的草民百姓來說,更是可望不可及。隋朝對于倉庫的管理和糧食的使用,有著嚴格的法律。這在和平時期沒有問題,但到了非常時期,所謂“嚴格管理”,卻成了苛待盤剝百姓的借口。
比如隋煬帝討伐高句麗的戰(zhàn)事打響后,賦役沉重的隋朝大地,又遭到天災肆虐,雖然各大倉庫的糧食儲量依然充沛,可是“吏皆懼法,莫肯賑救”。哪怕好些地方“皮葉皆盡”,也就是樹皮樹葉都叫饑民吃光了,當?shù)毓賳T想的,卻是要守好寶貴的糧倉,別讓這香噴噴的糧食被百姓拿走。大災時地方官“閉倉不恤”的記載,見諸隋末各類史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8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朝京官按照等級高低每個月領多少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