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就其情形而言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力衰弱,以和親委屈求全;另一種則是國力強盛,以和親安撫邊遠之邦。
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就是后一種和親情況的典范。
吐蕃就是現(xiàn)在的丙藏,據(jù)說吐蕃人是東晉宋年南涼國王鮮卑人禿發(fā)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國而輾轉(zhuǎn)流徙到西藏高原,為紀念祖先,他們以”禿發(fā)”為國號,后依語音相近訛變?yōu)椤巴罗薄?/p>
吐蕃人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飼養(yǎng)牦牛、馬、豬和獨峰駱駝,有的也種植青稞和蕎麥。公元7世紀,棄宗弄贊繼位作了吐蕃贊普(吐蕃國王),人們又稱他為松贊干布,他是一位驍勇懔惲的領袖,他率領軍隊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許多部落,建立了以邏些城為中心的強盛王國,邏些城即今日的拉薩。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被唐軍打敗。松贊干布于是轉(zhuǎn)而俯首稱臣,還特向唐朝求婚。
唐太宗經(jīng)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于是在宮中選定了一個通曉詩書的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個遠親李姓侯王的女兒,人長得端莊豐滿,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應允了。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頂風冒雪的艱苦跋涉,春暖花開的時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黃河的發(fā)源地——河源.這時,松贊干布親自率領的大隊迎親人馬也趕到了河源。
這位馳騁高原的吐蕃王一見到人唐的金枝玉葉,頓時為她而傾倒。而文成公主所見到的松贊干布,雖然被髙原的烈日和狂風塑造得黝黑而袓獷,但配上他高大健壯的身材和眉宇間流露出來的豪爽之氣,也顯得十分英武。文成公主心中暗自慶幸,自己算是嫁了一個偉丈夫。
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呼后擁、威風八面地進入了邏些域,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松贊干布樂不可支地對部屬說:“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筑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后代?!?/p>
不久,一座美侖美奐的宮殿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偉華麗,亭榭精美睢致,還開鑿了碧波蕩漾的池塘,種上了各色美麗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宮苑的模式,用來安頓文成公主,以慰藉她的思鄉(xiāng)之情。
為了與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松贊干布脫下他穿賃了的皮裘,換上文成公主親手為他縫制的絲質(zhì)唐裝,還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學說漢語,一對異族夫妻,感情融洽,互愛互敬,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
待生活安定下來后,文成公主帶來的漢族樂師們開始履行職責,他們十分賣力地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宮最流行的音樂。音樂舒緩優(yōu)美,使松贊干布大有如聞仙音的感覺。他對樂師和音樂人加贊嘆,并選拔了一批資質(zhì)聰慧的少男少女,跟隨漢族樂師學習,使?jié)h族的音樂漸漸傳遍了吐蕃的領地,流進了吐蕃人的心田。
隨來的文士們也開始工作,他們幫助整理吐蕃的有關文獻,記錄松贊公布與大臣們的重要談話,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規(guī)化。
松贊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誠意地拜文士們?yōu)閹?,學習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接著他還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貴族子弟,千里跋涉,遠赴長安,研讀詩書,把漢族的文化帶回吐蕃。
隨去的農(nóng)技人員并不宣揚什么,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農(nóng)技人員開始有計劃地向吐蕃人傳授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使他們在游牧之余,還能收獲到大暈的糧食&尤其是把神桑養(yǎng)蠶的技術(shù)傳給他們后,吐蕃也逐漸有了自制的絲織品,光澤細柔,花色濃艷,極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們喜不勝收,都十分感謝文成公主人吐蕃后給他們帶來的好處。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太子繼位為唐高宗。
新任太唐天子授松、贊干布為附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銀、絹帛、詩書、谷種,并特為文成公主送去了飾物和化妝品,以嘉勉她和親撫蕃的功德。
松贊干布因之上書謝恩,并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勤兵赴國除討?!辈I上珠寶15祌,請代置太宗靈前,以表哀思。
唐高宗對松贊干布的忠心十分感動,又晉封他為賓王,更賜彩帛三千段;吐番使者到長安后大開眼界,趁唐高宗高興之機,向他請求賜給釀酒、碾米和制筆墨造紙硯的技術(shù),唐高宗都一一答應了。大唐王朝與吐蕃的關系,在文成公主聯(lián)絡的基礎.h,至此巳到了水乳交融的頂峰。
在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在大論(吐蕃的宰相職〉祿東贊的妥善謀劃下,吐蕃在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因而能稱霸西域,成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唐高宗派人將薛仁貴領兵和吐蕃打了一仗,這樣,兩方的關系就漸漸疏遠了。
從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開始,到薛仁貴率兵征討吐蕃為止,幣整30年的歲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學多才,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了西域。可惜唐高宗最終不能善加利用,輕易挑動戰(zhàn)爭,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使得文成公主苦心孤詣所營造的和睦局勢嘎然而止,令人痛惜。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邏些城病逝,唐朝特派使者前往祭奠,但也沒能改善兩方的外交關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與唐朝關系疏遠而稍減,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哀痛。
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處為她立宙設祠。一些隨她前來的文士工匠也一直受到豐厚的禮遇,他們死后,也紛紛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兩側(cè)。
至今文成公土和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視為神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8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唐朝與突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