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唐的記憶,大家能想到的是什么呢?羊肉泡沫?上元花燈?還是水晶柿子?說起這些坊里面的東西可以讓人流連忘返,但是今天筆者卻要和大家來聊聊構成這些物品產(chǎn)生的長安獨有的這一百零八坊。"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曾對長安布局圖的一種形容,唐朝的坊就是長安的靈魂,畢竟在那個沒有監(jiān)控的時代,想要無死角的管理一個城市還是有一些難度的,于是唐朝的統(tǒng)治者便想出了一個非常好的管理方法,以大化小,將城市進行棋盤式劃分方便管理,還能同時劃分出每個坊的不同功能。
由于城市布局的特殊性,這些坊都采用的是每天日出開門,日落關門,百姓們就在坊里安逸生活。
大熱電視劇《風起洛陽》也讓人們一定對劇中長安坊間設置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吧!坊間的構成則就需要無數(shù)條的道路進行區(qū)分,平衡分隔好每條道路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諸多的坊。在這諸多的坊間道路中最不可忽視的一條道路那就是長安城的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
長安坊的布置中,由于皇城在城北所以大多數(shù)皇親國戚也都是居住在北邊,而南邊則更多的是普通人生活的地方。這坊里有一條大街是從皇城的朱雀門出來向南一直延伸到明德門,這條道路現(xiàn)在被稱為朱雀大街,而在唐朝時被稱為"天街"。
同時還由于它的特殊性,這條天街還是全城的中軸線,它從北延伸可以直達朝廷的正殿,所以這條路還有一定的政治理念作用。在實際使用中,這還是一條專門的祭天道路。即使是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朱雀大街也是西安格外重要的一條道路。
介紹完了這最重要的一條道路之后,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另外那十二條對長安城和長安坊都格外重要的道路,若是沒有這些路,也就構不成那特別的坊了。
長安十二街
長安十二街作為構成坊間制度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道路,城郭內南北向大街是十條,夾城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其中通向外郭的主要道路有六條街,在過去的長安將其稱是三橫三縱為"六街"。
這些大大小小的街道成功的將坊一個個完整的劃分出來,人們白蘭在些道路上行走買賣,晚間就在這些坊里休息。當然除了這些坊與坊之間的主要街道,每個坊里還有十字街,橫街,曲,巷等,而這些小街,小巷的存在也是為了晚上百姓們回到坊里后,還有能逛的地方而存在的,畢竟在唐朝初期剛建立坊市制度時,人們晚上是不可以去其他坊間的,而這些主要街道的交叉口,就完美的可以形成坊與坊之間的隔離,而這種制度其實也是為了方便國家的管理而存在的。
有了這么多的道路,那必然就需要相應的城市設施的跟進。于是就有了很多先進的道路設施的出現(xiàn)。
街道布置
唐朝的時候,長安可以算的上是國際大都市了,那自然在道路上建設上不可落后,所以在坊的建設上斗配套的修建了比較先進的御溝或羊溝。而這種溝渠的存在主要是用于排水和城市綠化,是不是覺得很厲害,即使是在那么久遠的是時代里,人們也是非常講究城市道路規(guī)劃的。還配上了似乎現(xiàn)代人才會注重的綠化問題。這都變相的說明了大唐是一個非常注重城市建設的國家。
同時在坊間街道的地面上還有一層平時如果不注意就會被忽略掉的細節(jié),那就是細細的河沙。或許放在現(xiàn)在的道路建設上來看,似乎沒有什么作用。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這曾薄薄的細沙卻可以起到巨大的道路維護作用。
據(jù)歷史記載,在最開始修建坊間的時候,地面鋪設的是黃土,但是一到夏天就會塵土飛揚,而下雨天就會黃泥湯到處流,看起來既不美觀走起來也不實用,所以后來就進行道路升級,產(chǎn)生了沙堤路,這種路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減少泥水形成。
坊間管理
唐代對坊間的管理采用統(tǒng)一的鼓聲管理法,每個坊間設置一個坊正,坊正們每天負責坊門的開啟與關閉。
每天早上只要宮中的曉鼓敲響,周邊坊間的鼓依次按照順序敲響,同時間的坊門打開,這樣的鼓聲一直要維持到天大亮為止。坊間百姓在坊門大開后,才能到別的坊去。
晚上也是一樣,每天當夜間鼓聲響起,便進入了每個坊門的關門時間,和白天不一樣的,白天鼓聲會一直敲到天亮為止,而晚上則是只敲三百下,三百下敲完,坊門徹底關閉,不許人員進出。這應該算是最嚴格的夜間查崗制度了。曾有規(guī)定,如有夜間闖坊門者,可直接鞭打二十下。
這樣的制度不僅適用于百姓,也還適用于官員。這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一視同仁了吧!
城市商業(yè)管理
是不是聽完上面的介紹之后,感覺到唐朝人是不是沒有夜市生活,其實并不是的,長安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雖然每個坊門之間關閉了,但是坊內的建設還是齊全的,想要一般的吃飯喝酒的問題其實在自己的坊內也是可以完成。
白天的時候,有專門的東市和西市兩個商業(yè)區(qū)去逛的,東市由于比較靠近皇城腳下,所以所經(jīng)營的產(chǎn)品也都比較高端一些,面對人群也都主要是一些皇親國戚和達官貴族們。
西市則就偏向于平民大眾一些,一方面這周邊居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第二外來的商人在進入大唐時經(jīng)過的第一個大型市場就是西市,所以西市總能看見很多外國人的商品和許許多多具有奇思妙想的小物件,當時的西市占地足足有一千六百多畝地,建筑面積高達一百多萬平方米,大大小小的行業(yè)都有二百多種,登記的商鋪就有四萬多間,被譽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
就是這樣的規(guī)格和類型,無形中的區(qū)分出了兩個市場的特色來。
坊間的沒落
說了這么多坊間的好處,是不是覺得既然坊這么好,為什么在唐朝后期又打破這種模式呢?
主要是因為隨著農業(yè)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大唐社會人口不斷增多,人們對于市場的要求不斷擴大,僅僅這種白天交易晚間休息的封閉性經(jīng)濟模式已經(jīng)不能在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坊間制度反而導致了市場不能正常進行交易,于是又從東西市延伸出了南北市場及夜市。
剛開始政府還控制,但是在后來政府發(fā)現(xiàn)強制的控制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也就逐漸的默許了夜市存在,這就是后來街市出現(xiàn)的初期雛形。
現(xiàn)在看來其實坊市制度就是一種人為的城市布局。而不是歷史演變出的一種城市模式,棋盤式的規(guī)劃從最開始的的整齊劃一,方便管理。但是到了后期這些圍擋著的坊墻不利于城市發(fā)展的時候,人們的經(jīng)濟交流受到了阻礙的時候,人們就會合力去推到它改變它,最終街市的商業(yè)模式出現(xiàn),而坊間制度也被終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制度卻締造出的輝煌大唐盛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