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亦稱“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武周天冊萬歲元年(695),用銅鐵合鑄而成,是武則天的紀功柱。寓意“天下中樞”。其制若柱,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縈繞之;上為騰云承露盤,徑三丈,四龍人立棒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武后自題其名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毀于開元二年(714),重二百萬斤,相傳波斯大酋長阿羅撼,是天樞工程的實際組織者和實施者。
武三思(曾任禮部尚書,主管朝廷的禮儀、外事活動)帶領著四夷酋長向武則天請愿,武則天制可。于是任命姚璹為督作使,掌督工程建設。各國君臣籌資百萬億購買銅鐵鑄造。
唐玄宗即位后,大刀闊斧地解決武則天時期的遺留問題。開元二年(714年)下令銷毀天樞,洛陽尉李休烈作《詠毀天樞》詠懷道:“天門街里倒天樞,火急先須御火珠。計合一條絲線挽,何勞兩縣索人夫?!笔咳撕推胀ò傩找矡o不諷誦吟詠,盛傳《天樞謠》:“一條麻索挽,天樞絕去也?!?/p>
此外,《大唐新語》另有記載,獅子也作為天樞裝飾物:“天樞下置鐵山,銅龍負載,獅子、麒麟圍繞?!爸赃x用獅子,是因為獅子是萬獸之王,作為王權的象征,表示威猛、力量、權威等寓意,被運用于貴族和王族的標志,不僅在波斯地區(qū),還廣泛表現(xiàn)在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庭、中亞等地的政治文化中,吻合武則天統(tǒng)制四夷、成為華夷共主的政治理念。
至于上部到底是《資治通鑒》所說的承露盤,還是《新唐書》和《大唐新語》所說的云蓋,郭紹林認為作云蓋更合理一些。承露盤最早是西漢武帝時修造的,在長安建章宮內。武帝好神仙,以為承接甘露,和玉屑飲下,可以長生不老。承露盤的形制有兩種說法?!稘h書·郊祀志上》注引蘇林說:“仙人以手掌擎盤承甘露?!?/p>
《三輔故事》說:承露盤“上有仙人掌承露”。而天樞的銅盤,上下皆無仙人,用以承托四龍和大珠,不是承接甘露。天樞造成后,李嶠寫下一首《奉和天樞成宴夷夏群寮應制》詩?!洞筇菩抡Z》這則資料說:“朝士獻詩者不可勝紀,唯嶠詩冠絕當時?!背總兊闹T多詩作,只有這一首流傳下來,詩中描寫說:“仙盤正下露,高柱欲承天。山類叢云起,珠疑大火懸。”《資治通鑒》不像《新唐書》那樣說“大珠”、“云蓋”,而是說“火珠”、“騰云承露盤”,大概參考李詩說法而來。然而李詩并沒有說它是承露盤。如果是承露盤,李詩完全可以不說“仙盤正下露,高柱欲承天”,而說“仙盤正承露,高柱欲擎天”,須知“正承”二字拗救,符合律詩平仄要求。
天樞,就是北斗七星之一的天樞星。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天文學非常發(fā)達。古人對于天文學的研究不僅擁有很高的成就,普及程度也很廣?!洞呵镞\斗樞》:“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斗?!?。
北斗即為帝車,那么駕駛它的帝是誰?----就是帝王之星“紫微星”,也就是北極星。還記得《風起洛陽》有一句:牡丹花重紫微宮,玄門風動神都城??矗弁跛〉木铀?,就是紫微宮。我們神都的城市布局,也是體現(xiàn)了這一深厚的文化內涵。
北斗七星,永遠圍著我們尊貴的帝星而轉。他們是天之諸侯,協(xié)同帝星調理綱紀,統(tǒng)治乾坤。其中離帝星最近的那顆星,就是天樞星。
天樞建筑物,遵循天樞星的本質而來。
《風起洛陽》提到天樞的是個市井小民,也可能不懂天象北斗。所以,這個人說的天樞,應該是武周時期武則天讓武三思負責督建的,位于應天門外天津橋前的“天樞”建筑。
按照當時的洛陽布局看,位于皇宮門外的天樞碑——地標建筑物。高45.87米,直徑為3.6米,7個地標建筑串聯(lián)北斗七星,也就是洛陽獨特的中軸線 。
天樞這個建筑,也只有武周時期有,后來玄宗時就拆除了。關于天樞的高度,《資治通鑒》和《新唐書》的說法應該說是一致的,二書依據(jù)的資料是唐代的國史、實錄,比私家筆記所說的尺寸可靠。但《資治通鑒》表述含混、不全,容易讓人誤以為天樞通高105尺。仔細玩味《新唐書》,可知這個數(shù)字僅僅是八棱柱部分的高度。
棱柱上面有云蓋。云蓋上四龍站立,各自身長12尺。四龍所托大珠,直徑10尺。龍爪子不會安放在大珠正中間或正下方,這樣起不到支撐作用,八只爪子集中到一起也不便施工,因而只能在大珠下側。這樣,云蓋、龍和大珠加在一起,高度會超過22尺。棱柱下面有鐵山,高20尺。三部分加在一起,天樞通高至少為147尺。
在唐玄宗時期被下令融化作為國家物資供儲備。是“去武則天化運動”的結果,因為這樣東西是為武則天,為武則天建立的大周服務的,宣揚的是武則天得了天命,大周王朝的正統(tǒng)性,指導精神是“崇周抑唐”。這在李唐復辟后當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在對武則天的不斷定位中,這些代表李唐王朝不堪回首的往事的證據(jù)被一一毀掉。
武則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tǒng)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武氏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號「武媚」。太宗死后,則天入感業(yè)寺為尼。 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后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為皇后之后不久,由于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托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并稱「二圣」。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圣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xù)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武則天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寵愛男妾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則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緒及武攸寧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為王。大臣吉頊等人深以嗣君之選為慮,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廟享子孫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議,于圣歷元年(698)迎還廬陵王李顯,復立為太子。武氏晚年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lián)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fā)動政變,誅殺二張,逼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圣帝,后人因稱她為“武則天”。其于同年十一月去世。 武則天對歷史發(fā)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貴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后,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qū)。這對于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貴族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志著關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tǒng)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他掌權以后,又編撰了《兆人本業(yè)記》頒發(fā)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jiān)察。對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農民,也采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fā)展的客觀數(shù)據(jù)。第三個貢獻是穩(wěn)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zhí)政后,邊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鎮(zhèn),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亂并且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zhèn),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zhèn),常駐軍隊,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縣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文化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鎮(zhèn)兵的糧食「數(shù)年咸得支給」。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fā)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埂柑缶R天下二十余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制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婆e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 *** 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 *** 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fā)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希望可以幫到你!
武則天有一件不太顯眼但很好的政策,她讓女性能參加科舉. 古時女性沒機會讀書,即有有才華的女性,亦只能作文化的點綴,不能怎貢獻社會.她們成為社會的次等人,完全附屬于男權. 我們可看看現(xiàn)代的 *** 世界,或印度的過去.一個有量人不許讀書和堅固性別歧視的社會,不單不公平,不單有各種慘案,還是發(fā)展緩慢的,亂起來亦更是瘋狂. 女性大約是人口的一半,性別歧視令她們處于一種潛奴隸制.以壓制一半國民來營運的社會,就是壓制一半的發(fā)展力量. 女性參加科舉開展了小革命,改變人認為女性讀書無用甚至有害的觀念.這個影響是緩慢的,但這個劃時代的改革,的確有建設性和遠見.
china10k/trad/history/4/42/42c/42c01/42c0101 武則天雖是女子,但其才干絕不比歷史上任何一位男性皇帝為弱,在她治下,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諸方面,仍屬于上升的黃金時代。常聽人說:「女性能頂半邊天?!刮鋭t天卻一度頂起整個天、立著整個地,足有五十年之久,不愧為女中英雌。 china10k/trad/history/4/42/42d/42d01/42d0101 開元之治與唐代的全盛 我們習慣上將一個美好的時代稱為「黃金」時代,皆因黃金是貴重的寶物。這種時代亦曾在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例如漢武帝的盛世,以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前期年號叫開元(公元713年-741年),后期稱天寶(公元742年-756年)。開元年間,玄宗政績粲然可觀,史稱「開元之治」。這是唐朝社會經濟和國力發(fā)展臻于極盛的時期,它承繼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治績,使唐朝的國勢發(fā)展到巔峰。 chiculture//frame?id=/sweb0109 品評則天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可謂奇特女性,歷來人們對她褒貶不一,毀譽并至。綜觀千多年來的評論,大致是:其子孫中宗、睿宗、玄宗在位時,武則天還保持了尊崇的地位,文人李白的《上云天》詩中,「中國有七圣」,武則天仍是其一。安史之亂后,李唐王朝日漸衰微,所謂女禍誤國的議論漸興。到宋明理學,綱常說教日益泛濫,世人對武則天的評價也就更壞。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歐陽修等撰成《新唐書》,說「武后自高宗時挾天子威福,脅制四?!?,又「逐嗣帝,改國號」,有莫大之罪。但仍為武則天列傳又立本紀,是謂遵循春秋筆法:「不沒其實,所以著其大惡而不隱」。到朱熹為《資治通鑒》作綱,對武則天已是橫加撻伐。明代思想家李贄將武則天私德與政績分開,評論獨樹一幟。而明人張溥卻將「女寵」列為「唐室三大禍」之首。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更是憤世嫉俗,將所有的亡國恨遷怒于武則天,罵其是「嗜殺之淫嫗」,有「滔天之罪」。與宋代以降文人對武則天的攻擊咒罵截然不同的是,民間老百姓另有一種懷念,這從乾陵「無字碑」和四川廣元的則天廟的紀念可見一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9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則天為什么要建天樞
下一篇: 為什么說唐朝是最浪漫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