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人君者,驅(qū)駕英材,推心待士”,為懷念當(dāng)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nèi)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 ,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nèi)一層所畫為功勛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這二十四位功臣是:左武衛(wèi)大將軍長孫無忌、檢校千牛衛(wèi)大將軍李孝恭、左仆射杜如晦、諫議大夫魏徵、右仆射房玄齡、尚書高士廉、尚書尉遲敬德、鶴城太守李靖、尚書令蕭瑀、頗爐將軍段志玄、尚書劉弘基、洛陽郡守屈突通、荊州長史殷開山、右武衛(wèi)上將軍柴紹、京兆尹長孫順德、洛州長史張亮、揚州郡守侯君集、武威長史張公謹(jǐn)、虎賁將軍程知節(jié)、尚書虞世南、左令劉政會、右令唐儉、上將軍李勣和虎威將軍秦瓊。
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十三首》【其五】有詩為證: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趙國公長孫無忌
貴戚豪族,英冠人杰——趙國公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約597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為長孫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內(nèi)兄,文德順圣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非常好學(xué),“該博文史”。隋朝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淵愛其才略,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自此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quán),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后徙趙國公。
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是李世民奪得皇位最堅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故而為“凌煙閣功臣第一”。歷任尚書仆射、司空。為人謹(jǐn)慎,改任司徒。貞觀十一年(637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煙閣,長孫無忌居第一。
唐高宗即位,冊封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與律學(xué)士對唐律逐條解釋,撰成《律疏》(宋以后稱《唐律疏議》)30卷。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儲君乃長子李承乾,后李承乾因荒淫無道,被削去儲君之位,當(dāng)時,李世民舉棋不定,較喜愛另一子魏王李泰,但長孫無忌推薦九子晉王李治(即后來唐高宗),協(xié)助他成為儲君。
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由于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體弱擅權(quán),與武氏結(jié)怨。后遭武氏寵臣許敬宗以謀反罪名誣陷,全宗族或殺或流放,長孫無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重慶市武隆縣),不久被迫自縊身亡,有詩三首存世。太宗評語: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yīng)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zhàn)非其所長。長孫無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長孫氏。長孫氏是北魏以來的士族高門,屬于軍事貴族。
河間王李孝恭
宗室名王,獨稱軍功——河間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將,高祖從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個兒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李淵自太原起兵,負責(zé)經(jīng)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總管,大造戰(zhàn)艦,練習(xí)水軍,得李靖之助,滅蕭銑,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軍元帥,率李靖等諸將,鎮(zhèn)壓輔公祏,破廣陵、丹陽,平定江南。拜揚州大都督。籍沒妻、子。其后長江以南均受其統(tǒng)領(lǐng)。貞觀初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寵信,逐漸退出權(quán)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萊國公杜如晦
賢輔謀深,遭逢明主——萊國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長安區(qū))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quán)、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書,其父杜咤為隋朝昌州長史。杜如晦自少聰悟,好談文史,是個典型的彬彬書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時,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當(dāng)時的太子李建成對杜如晦非常忌諱,他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中可憚之人,惟杜如晦與房玄齡耳?!北煌庹{(diào)出秦王府。玄武門之變后,被拜為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貞觀四年病重而死,年僅四十六。贈司空,徒封萊國公,謚曰成。時稱“房謀杜斷”中的“杜”就是指杜如晦。
共8頁:12345678下一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9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張議潮簡介:大唐名將張議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