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主指的是唐朝的各位皇帝親女(如唐高祖之女平陽公主、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唐高宗之女太平公主等)及和親公主(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在唐朝,除皇女外,能破例獲封公主的為和親的女性,一般這些女性為宗室女、公主之女或大臣女兒等。
唐朝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舊唐書》、《新唐書》及相關史料所載之公主一覽。
唐世祖
?同安公主
唐高祖
?長沙公主 ?襄陽公主 ?平陽昭公主 ?高密公主 ?長廣公主 ?房陵公主 ?長沙公主 ?九江公主 ?廬陵公主 ?南昌公主 ?安平公主 ?淮南公主 ?真定公主 ?衡陽公主 ?丹陽公主 ?臨海公主 ?館陶公主 ?安定公主 ?常樂公主
唐太宗
?長樂公主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豫章公主 ?巴陵公主 ?普安公主 ?普安公主 ?東陽公主 ?臨川公主 ?清河公主 ?蘭陵公主 ?晉安公主 ?安康公主 ?新興公主 ?城陽公主 ?高陽公主 ?金山公主 ?晉陽公主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
唐高宗
?義陽公主 ?高安公主 ?太平公主
唐中宗
?金城公主 ?成安公主 ?安樂公主 ?永泰公主 ?永壽公主 ?長寧公主 ?定安公主 ?宜城公主 ?新都公主
唐睿宗
?壽昌公主 ?安興昭懷公主 ?荊山公主 ?淮陽公主 ?代國公主 ?涼國公主 ?薛國公主 ?鄎國公主 ?金仙公主 ?玉真公主 ?霍國公主
唐玄宗
?永穆公主 ?常芬公主 ?孝昌公主 ?唐昌公主 ?靈昌公主 ?常山公主 ?萬安公主 ?上仙公主 ?懷思公主 ?晉國公主 ?新昌公主 ?臨晉公主 ?衛(wèi)國公主 ?真陽公主 ?信成公主 ?楚國公主 ?普康公主 ?昌樂公主 ?永寧公主 ?宋國公主 ?齊國公主 ?咸直公主 ?宜春公主 ?廣寧公主 ?萬春公主 ?太華公主 ?壽光公主 ?樂城公主 ?新平公主 ?壽安公主
唐肅宗
?宿國公主 ?蕭國公主 ?和政公主 ?郯國公主 ?紀國公主 ?郜國公主
唐代宗
?靈仙公主 ?真定公主 ?永清公主 ?升平公主 ?華陽公主 ?玉清公主 ?嘉豐公主 ?長林公主 ?太和公主 ?趙國莊懿公主 ?玉虛公主 ?普寧公主 ?晉陽公主 ?義清公主 ?壽昌公主 ?新都公主 ?西平公主 ?章寧公主
?樂安公主
唐德宗
?韓國貞穆公主 ?魏國憲穆公主 ?鄭國莊穆公主 ?臨真公主 ?永陽公主 ?普寧公主 ?文安公主 ?燕國襄穆公主 ?義川公主 ?宜都公主 ?晉平公主
唐順宗
?漢陽公主 ?梁國恭靖公主 ?西河公主 ?云安公主 ?潯陽公主 ?臨汝公主 ?虢國公主 ?平恩公主 ?邵陽公主
唐憲宗
?梁國惠康公主 ?永嘉公主 ?衡陽公主 ?宣城公主 ?鄭國溫儀公主 ?岐陽莊淑公主 ?陳留公主 ?真寧公主 ?南康公主 ?臨真公主 ?普康公主 ?真源公主 ?永順公主 ?安平公主 ?永安公主 ?義寧公主 ?定安公主 ?貴鄉(xiāng)公主
唐穆宗
?義豐公主 ?淮陽公主 ?延安公主 ?金堂公主 ?清源公主 ?饒陽公主 ?義昌公主 ?安康公主
唐敬宗
?永興公主 ?天長公主 ?寧國公主
唐文宗
?興唐公主 ?西平公主 ?光化公主 ?郎寧公主
唐武宗
?昌樂公主 ?長寧公主 ?延慶公主 ?靜樂公主 ?樂溫公主 ?永清公主唐宣宗
?萬壽公主 ?永福公主 ?齊國恭懷公主 ?義和公主 ?饒安公主 ?許昌莊肅公主 ?盛唐公主 ?平原公主 ?唐陽公主 ?豐陽公主
唐懿宗
?衛(wèi)國文懿公主 ?安化公主 ?普康公主 ?昌元公主 ?昌寧公主 ?金華公主 ?仁壽公主 ?永壽公主 ?遂寧公主
唐僖宗
?唐興公主 ?永平公主
唐昭宗
?新安公主 ?平原公主 ?信都公主 ?益昌公主 ?唐興公主 ?德清公主 ?太康公主 ?永明公主 ?新興公主 ?普安公主 ?樂平公主
其他
淮陽王李道明
?弘化公主
?文成公主
邠王李守禮
?金城公主
唐讓帝李成器
?金山公主
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
?交河公主
告城縣令李參
?和義公主
?固安公主
駙馬都尉韋捷
?東光公主
駙馬都尉楊慎交
?宜芳公主
楊嗣昌
?永樂公主
慕容嘉賓
?燕郡公主
?東華公主
駙馬都尉獨孤明
1.、魏國憲穆公主
魏國憲穆公主,始封義陽。下嫁王士平。
主恣橫不法,帝幽之禁中;錮士平于第,久之,拜安州刺史,坐交中人貶賀州司戶參軍。門下客蔡南史、獨孤申叔為主作《團雪散雪辭》狀離曠意。帝聞,怒,捕南史等逐之,幾廢時士科。薨,追封及謚。—— 《新唐書·諸帝公主》
2、衛(wèi)國文懿公主
衛(wèi)國文懿公主,郭淑妃所生。始封同昌。下嫁韋保衡。
咸通十年薨。帝既素所愛,自制挽歌,群臣畢和。又許百官祭以金貝、寓車、廞服,火之,民爭取煨以汰寶。及葬,帝與妃坐延興門,哭以過柩,仗衛(wèi)彌數(shù)十里,冶金為俑,怪寶千計實墓中,與乳保同葬。追封及謚?!?《新唐書·諸帝公主》
3、萬安公主,天寶時為道士。
開元新制:長公主封戶二千,帝妹戶千,率以三丁為限;皇子王戶二千,主半之。左右以為薄。帝曰:“百姓租賦非我有,士出萬死,賞不過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戶邪?使知儉嗇,不亦可乎?”于是,公主所稟殆不給車服。后咸宜以母愛益封至千戶,諸主皆增,自是著于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戶,有司給奴婢如令。
——出自《新唐書·諸帝公主》
4、鄭國溫儀公主
唐憲宗有十八個女兒,第十女鄭國溫儀公主,始封汾陽,下嫁韋讓。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十二月,光祿卿、駙馬都尉韋讓為澧州長史,公主亦隨行。韋讓及公主的生平事跡,史書上很少記載,《全唐詩》曾收韋讓詩一首《八月十四日月夜》,詩云:“中秋垂一宿,延頸望金波。素魂雖微缺,清光已覺多?!?br>鄭國溫儀公主,始封汾陽。下嫁韋讓。薨,追封及謚?!缎绿茣ぶT帝公主》
5、漢陽公主
名暢,莊憲皇后所生。始封德陽郡主。下嫁郭鏦。辭歸第,涕泣不自勝,德宗曰:“兒有不足邪?”對曰:“思相離,無他恨也?!钡垡嗥?,顧太子曰:“真而子也?!?br>永貞元年,與諸公主皆進封。時戚近爭為奢詡事,主獨以儉,常用鐵簪畫壁,記田租所入。文宗尤惡世流侈,因主入,問曰:“姑所服,何年法也?今之弊,何代而然?”對曰:“妾自貞元時辭宮,所服皆當時賜,未嘗改變。元和后,數(shù)用兵,悉出禁藏纖麗物賞戰(zhàn)士,由是散于人間,內外相矜,忸以成風。若陛下示所好于下,誰敢不變?”帝悅,詔宮人視主衣制廣狹,遍諭諸主,且敕京兆尹禁切浮靡。主嘗誨諸女曰:“先姑有言,吾與若皆帝子,驕盈貴侈,可戒不可恃?!遍_成五年薨。
——《新唐書·諸帝公主》
6、豫章公主:
她是由長孫皇后養(yǎng)大的公主,《新唐書·列傳一長孫皇后傳》里有這么句話:下嬪生豫章公主而死,后視如所生;也就是說豫章公主的生母地位很低,并且似乎因為生她難產(chǎn)而死了。不過幸虧豫章公主遇上長孫皇后這么好的嫡母(可沒捧皇后的意思,史書里寫著呢),所以很平安地長大了。呃,新唐書把豫章公主的丈夫的名字搞錯了,不是唐義識而是唐善識,他是唐儉的兒子。唐儉嘛,也是大唐功臣之一。
豫章公主應該挺得李世民喜歡,《魏鄭公諫錄》記載她死后太宗久著素服,魏征勸說李世民:“伏愿割無已之痛,從先王之禮,改御常服以副群下之心?!崩钍烂襁@才改穿常服。
豫章公主,下嫁唐義識。——《新唐書·諸帝公主》
7、清河公主:
清河公主的名字叫做李敬,字德賢??粗窒雭砉鳟斒莻€賢良女子。
她的丈夫名叫程懷亮,是程知節(jié)的兒子,程知節(jié)也就是《隋唐演義》里的那個草包程咬金的原型。其實歷史上的程咬金并不草包,還算挺有才的。他的本名叫做程咬金,后來不知怎地改名叫知節(jié)了。演義里用的正是他的本名。
不過很奇怪,公主傳里稱程處亮是“懷亮”,程知節(jié)傳里卻叫“處亮”,小小疑問下(聽說他的墓志上寫的“處亮”,那似乎該是處亮了)。程處亮算是子承父業(yè),封為終寧遠將軍。
清河公主于麟德年間去世,陪葬昭陵。
8、長寧公主
是唐中宗嫡女,韋后所生,先后嫁楊慎交、蘇彥伯二人。頗受寵愛。圣歷年間,她與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設立府衛(wèi),十步一人,加以騎兵巡邏,僭肖宮省。
長寧公主,韋庶人所生,下嫁楊慎交。造第東都,使楊務廉營總。第成,府財幾竭,乃擢務廉將作大匠。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衛(wèi)故營合為宅,右屬都城,左頫大道,作三重樓以馮觀,筑山浚池。帝及后數(shù)臨幸,置酒賦詩。又并坊西隙地廣鞠場。東都廢永昌縣,主丐其治為府,以地瀕洛,筑鄣之,崇臺、蜚觀相聯(lián)屬。無慮費二十萬。魏王泰故第,東西盡一坊,潴沼三百畝,泰薨,以與民。至是,主丐得之,亭閣華詭捋西京。內倚母愛,寵傾一朝,與安樂宜城二主、后?胃郕國崇國夫人爭任事,賕謁紛紜。東都第成,不及居,韋氏敗,斥慎交絳州別駕,主偕往,乃請以東都第為景云祠,而西京鬻第,評木石直,為錢二十億萬。開元十六年,慎交死,主更嫁蘇彥伯。務廉卒坐贓數(shù)十萬,廢終身。
——《新唐書·諸帝公主》
9、襄陽公主
唐順宗只做了一年皇帝就病死了,他有十一個女兒,大都沒有故事。只有這個襄陽公主,非常不安分,她最不耐煩的,就是做公主了。整天關在屋子里,錦衣玉食也沒有什么意思,還是做民間女子更自由愜意。
她下嫁給張克禮。張克禮是軍閥的兒子,這樁婚事是皇家對藩鎮(zhèn)的籠絡手段。襄陽公主從來就沒有喜歡過這個丈夫。不過,出嫁之后,最大的好處是終于離開皇宮了——也許她從來就沒有住過皇宮,就嫁到地方官家里這一點看,她當時地位還比較低,只是個縣主,行動相對自由。她出嫁之后,最喜歡的,就是換上布衣服,化裝成民女或者青年男子,在大街上逛,吃吃路邊攤,混混小酒館。
在大街上,不知憑什么樣的邂逅,襄陽公主認識了貴族子弟李元本,以及薛樞、薛渾兄弟。特別是薛家兄弟,是風流倜儻的公子——或者說,是自以為風流倜儻的爛仔。
襄陽公主跟這幾個年輕人同時發(fā)展著,后來發(fā)現(xiàn),最喜歡的還是薛渾。有一種觀點,認為衡量女子是不是真愛那個男子,就看她對他的父母好不好??磥硐尻柟魇钦娴恼娴暮孟矚g薛渾,喜歡到她自認已經(jīng)是薛渾的女人了,若是薛家點頭,她索性要搬到薛家住去。一時不好搬去,她三天兩頭就微服一趟,跑到薛渾家,帶了禮物,去看望薛母。完全不知害羞地說:“媳婦給您請安了?!卑蜒δ竾樀?,受她一拜也不是,不受也不是。
這樣地在光天化日下大大方方地出軌,有關的人不是不知道,但公主都用一點小恩小惠堵住他們的嘴。張克禮也知道自己戴穩(wěn)了綠帽子,但哪個駙馬不是冒著戴綠帽的危險結婚呢?混一日是一日罷了。襄陽公主被周圍的默默反應所縱容,越發(fā)大膽,情夫干脆帶回家來,當丈夫看待。張克禮出來進去,都看見他二人“達令”長“達令”短,根本沒把合法丈夫看在眼里。
駙馬一怒之下,進宮告狀去了。
當政的并不是公主的爹,她爹已死?;实垡褤Q了兩任,是她爹的孫子她的侄兒唐穆宗了。唐穆宗本不想管這姑媽的事兒,但無奈駙馬不依?;实壑缓媒恿诉@案子,找人核對事實,竟有不少人是目擊者,親眼看見公主和薛渾在大街上拍拖。即使還沒有發(fā)明狗仔隊拍照,也足以證明駙馬所言不虛。要是真有狗仔,這事恐怕早就被八卦的頭版轟炸得過于頻繁,市民們茶余飯后談得太多,以至于有了新的爆料都懶得再看了。
唐穆宗不發(fā)飆也不行了,立刻下令把公主捉了來,關在冷宮里,一輩子也別想邁出大門一步,那段瘋狂的微服出行的日子,換來的是永久的無期徒刑。薛渾兄弟被發(fā)配到崖州,就是現(xiàn)在的海南島,遠得不能再遠,一輩子也別想再跟公主見面了。
襄陽公主,始封晉康縣主。下嫁張孝忠子克禮。主縱恣,常微行市里。有薛樞、薛渾、李元本皆得私侍,而渾尤愛,至謁渾母如姑。有司欲致詰,多與金,使不得發(fā)。克禮以聞,穆宗幽主禁中。
——《新唐書·諸帝公主》
10、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同胞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被稱為“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太平公主,則天皇后所生,后愛之傾諸女。榮國夫人死,后丐主為道士,以幸冥福。儀鳳中,吐蕃請主下嫁,后不欲棄之夷,乃真筑宮,如方士薰戒,以拒和親事。久之,主衣紫袍玉帶,折上巾,具紛礪,歌舞帝前。帝及后
武則天大笑曰:“兒不為武官,何遽爾?”主曰:“以賜駙馬可乎?”帝識其意,擇薛紹尚之。假萬年縣為婚館,門隘不能容翟車,有司毀垣以入,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為枯。紹死,更嫁武承嗣,會承嗣小疾,罷昏。后殺武攸暨妻,以配主。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后常謂“類我”。而主內與謀,外檢畏,終后世無它訾。
永淳之前,親王食實戶八百,增至千輒止;公主不過三百,而主獨加戶五十。及圣歷時,進及三千戶。預誅二張功,增號鎮(zhèn)國,與相王均封五千,而薛、武二家女皆食實封。主與相王衛(wèi)王成王、長寧安樂二公主給衛(wèi)士,環(huán)第十步一區(qū),持兵呵衛(wèi),僭肖宮省。神龍時,與長寧、安樂、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凡七公主,皆開府置官屬,視親王。安樂戶至三千,長寧二千五百,府不置長史。宜城、定安非韋后所生,戶止二千。主三子:崇簡、崇敏、崇行,皆拜三品。
韋后、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謀出主下遠甚,憚之。主亦自以軋而可勝,故益橫。于是推進天下士,謂儒者多窶狹,厚持金帛謝之,以動大議,遠近翕然響之。
玄宗將誅韋氏,主與秘計,遣子崇簡從。事定,將立相王,未有以發(fā)其端者。主顧溫王乃兒子,可劫以為功,乃入見王曰:“天下事歸相王,此非兒所坐?!蹦艘赐跸?,取乘輿服進睿宗。睿宗即位,主權由此震天下,加實封至萬戶,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主每奏事,漏數(shù)徙乃得退,所言皆從。有所論薦,或自寒冗躐進至侍從,旋踵將相。朝廷大政事非關決不下,聞不朝,則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畫可而已。主侍武后久,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逢合,無不中。田園遍近甸,皆上腴。吳、蜀、嶺嶠市作器用,州縣護送,道相望也。天下珍滋譎怪充于家,供帳聲伎與天子等。侍兒曳紈谷者數(shù)百,奴伯嫗監(jiān)千人,隴右牧馬至萬匹。
長安浮屠慧范畜貲千萬,諧結權近,本善張易之。及易之誅,或言其豫謀者,于是封上庸郡公,月給奉稍。主乳媼與通,奏擢三品御史大夫。御史魏傳弓劾其奸贓四十萬,請論死。中宗欲赦之,進曰:“刑賞,國大事,陛下賞已妄加矣,又欲廢刑,天下其謂何?”帝不得已,削銀青階。大夫薛謙光劾慧范不法,不可貸,主為申理,故謙光等反得罪。
玄宗以太子監(jiān)國,使宋王、岐王總禁兵。主恚權分,乘輦至光范門,召宰相白廢太子。于是宋璟、姚元之不悅,請出主東都,帝不許,詔主居蒲州。主大望,太子懼,奏斥璟、元之以銷戢怨嫌。監(jiān)察御史慕容珣復劾慧范事,帝疑珣離間骨肉,貶密州司馬。主居外四月,太子表追還京師。
時宰相七人,五出主門下。又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羽林軍李慈皆私謁主。主內忌太子明,又宰相皆其黨,乃有逆謀。先天二年,與尚書左仆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李晉、右散騎常侍昭文館學士賈膺福、鴻臚卿唐晙及元楷、慈、慧范等謀廢太子,使元楷、慈舉羽林兵入武德殿殺太子,懷貞、羲、至忠舉兵南衙為應。既有日矣,太子得其奸,召岐王、薛王、兵部尚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jiān)姜晈、中書侍郎王琚、吏部侍郎崔日用定策。前一日,因毛仲取內閑馬三百,率太仆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叩虔化門,梟元楷、慈于北闕下,縛膺福內客省,執(zhí)羲、至忠至朝堂,斬之,因大赦天下。主聞變,亡入南山,三日不出,賜死于第。諸子及黨與死者數(shù)十人。簿其田貲,瑰寶若山,督子貸,凡三年不能盡。崇簡素知主謀,苦諫,主怒,榜掠尤楚,至是復官爵,賜氏李。始,主作觀池樂游原,以為盛集,既敗,賜寧、申、岐、薛四王,都人歲祓禊其地。
11、永和公主
是唐肅宗的一個女兒。她從小就跟和政公主生活在一起,和政公主的母親去世,便由永和公主的生母韋妃撫養(yǎng),姐妹倆不是一母所生,但感情很好。和政公主從小就正直精明,很得唐肅宗喜歡。姐姐得了什么賞賜,總要給妹妹也爭一份。
和姐姐關心朝政不同,永和公主一心研究美容養(yǎng)顏,并給后世留下了兩個護膚的秘方。
永和公主,韋妃所生。始封寶章。下嫁王詮。薨大歷時。
——《新唐書·諸帝公主》
12、定安公主,始封新寧郡。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龍時,又嫁韋濯。濯即韋皇后從祖弟,以衛(wèi)尉少卿誅,更嫁太府卿崔銑。主薨,王同皎子請與父合葬,給事中夏侯铦曰:“主義絕王廟,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將拒諸泉。”銑或訴于帝,乃止。铦坐是貶瀘州都督。
——《新唐書·諸帝公主》
13、唐高祖女平陽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于她的兄弟們。但她的名字和年齡在記錄其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沒有記載。
南北朝統(tǒng)一之后不久,中國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狀態(tài)。這次分裂的時間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淵只用了7年時間就擊敗群雄,再一次統(tǒng)一了天下。李淵能當上皇帝,固然與他個人的條件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他實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兒女。這群兒女中功績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兒平陽公主。
李淵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武將柴紹為妻。這位柴紹在唐朝的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14,謀略出眾,善于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勞。消滅唐朝最后一個對手梁師都他還是主將?;楹螅窠B攜妻定居長安城。
《舊唐書 列傳八》
平陽公主平陽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義兵將起,公主與紹并在長安,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罹后患,為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為計矣?!苯B即間行赴太原。公主乃歸鄠縣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shù)百人,起兵以應高祖。時有胡賊何潘仁聚眾于司竹園,自稱總管,未有所屬。公主遣家僮馬三寶說以利害,潘仁攻鄠縣,陷之。三寶又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各率眾數(shù)千人來會。時京師留守頻遣軍討公主,三寶、潘仁屢挫其鋒。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者甚眾,得兵七萬人。公主令間使以聞,高祖大悅。及義軍渡河,遣紹將數(shù)百騎趨華陰,傍南山以迎公主。時公主引精兵萬余與太宗軍會于渭北,與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營中號曰“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于他主。六年,薨。及將葬,詔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太常奏議,以禮,婦人無鼓吹。高祖曰:“鼓吹,軍樂也。往者公主于司竹舉兵以應義旗,親執(zhí)金鼓,有克定之勛。周之文母,列于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績;仍令所司按謚法“明德有功曰昭”,謚公主為昭。
子哲威(柴哲威),歷右屯營將軍,襲爵譙國公。坐弟令武(柴令武)謀反,徙嶺南。起為交州都督,卒官。令武尚巴陵公主(即北景公主),累除太仆少卿、衛(wèi)州刺史,封襄陽郡公。永徽中,坐與公主及房遺愛謀反,遣使收之。行至華陰,自殺,仍戮其尸。公主賜死。
《新唐書 諸帝公主》
平陽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紹。初,高祖兵興,主居長安,紹曰:“尊公將以兵清京師,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為計?!苯B詭道走并州,主奔鄠,發(fā)家貲招南山亡命,得數(shù)百人以應帝。于是,名賊何潘仁壁司竹園,殺行人,稱總管,主遣家奴馬三寶喻降之,共攻鄠阝。別部賊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各持所領會戲下,因略地盩厔、武功、始平,下之。乃申法誓眾,禁剽奪,遠近咸附,勒兵七萬,威振關中。帝度河,紹以數(shù)百騎并南山來迎,主引精兵萬人與秦王會渭北。紹及主對置幕府,分定京師,號“娘子軍”。帝即位,以功給賚不涯。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賁、甲卒、班劍。太常議:“婦人葬,古無鼓吹。”帝不從,曰:“鼓吹,軍樂也。往者主身執(zhí)金鼓,參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唐會要 公主雜錄》
平陽公主高祖第三女平陽公主。義兵起,公主于鄠縣莊,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shù)百人。起兵以應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甚眾,得兵七萬人。公主間使以聞,使者至,高祖大悅。及義軍渡河。公主引精兵萬馀,與太宗會于渭北,與其駙馬柴紹,各置幕府。營中號為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于他主。及薨,追謚曰昭。
14、 萬春公主,杜美人所生。下嫁楊朏,又嫁楊锜,薨大歷時。——選自《新唐書·諸帝公主》
壹 事實上,從生平履歷來看,萬春和玄宗其他的女兒都不大一樣。依性格而論,她既沒有一般公主的刁蠻,也沒有貴族女性的內斂,每天活蹦亂跳,二十幾歲的人還和小姑娘一樣。以相貌而言呢,萬春長得雖不是藍眼睛黃毛兒、眼窩深陷,但看上去也不似正版漢族,有時候玄宗也開玩笑說她像個洋妞。
和一些輕易懷疑自己骨肉非親的糊涂老爹相比,唐玄宗算是一個開明的男人,并沒有在萬春的血統(tǒng)問題上做過多考慮。不光如此,對這個女兒他還格外喜愛,經(jīng)常會帶著她出入教坊、書院之類的地方,有時甚至還會讓她跟著自己參加一些與文人雅士們的小型聚會。
也就是說,在萬春的少年時代,其眼界是非常開闊的,不光能接受正宗的高等教育,還能偶爾在文藝圈里混上一混。這種堪稱靈活而豐富的教育方式,讓萬春學會了不少其他公主們學不到的東西,比如寫詩,又比如作曲。據(jù)說署名楊貴妃的《霓裳羽衣曲》其實就有萬春不少心思。
在那些日子里,年輕的萬春和靚麗的玉環(huán)在后宮之中你拉弦兒來我敲鼓,完全突破了二手母女之間的尷尬。這種五好家庭式的關系,讓當家作主的李隆基非常高興,也讓后娘楊貴妃心中歡喜,因此在選取駙馬的問題上,她和老公李隆基可謂費了不少心思。
貳 萬春二十三歲的時候,楊玉環(huán)左挑右選把她嫁給了自己的侄子楊炪。結婚沒多久,楊炪便官升三品,當上了主管外交事務的鴻臚寺卿。
按照當時情況而論,唐帝國算是地球上頂尖的大國,繁榮昌盛非同一般。因此,雖然當時交通不算方便,既沒有飛機也沒有輪船,但長安城里還是住了不少外國人——波斯、安南、天竺、突厥、日本人,比比皆是。這些外國人大多數(shù)都抱著對大唐帝國的無比崇敬來到這里,其目的也是基本相同的,要么是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要么是做點買賣掙點外快。按照保守的估計,在當時的長安,外來人口足有數(shù)萬之多,其中光是突厥人就有一萬多戶。
龐大的外來人口給長安帶來繁榮的同時也添了不少麻煩,因此管理這些人、與各國使節(jié)打交道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楊炪這個鴻臚寺卿管的恰好就是這些。萬春下嫁之后,陪父親出席文藝界酒會的機會瞬間少了很多,可偏偏她又是一個閑不住的性子,因此惟一的辦法就是抖擻精神殺入老公的社交圈中。
叁 與文藝界聚會時的單一膚色不同,在楊炪和外國人的聚會中,棕的白的深的淺的各種顏色統(tǒng)統(tǒng)都有。由于長相習俗的不同,除了各國遣唐使之外,大多數(shù)混在長安的外國人都成了二等公民,達官貴人們沒幾個愿意和這些家伙攪在一起,楊炪也是一樣,每次聚會喝酒他都痛苦得要死。與此不同的是,萬春在數(shù)次聚會后覺得這些外國人優(yōu)點還是蠻多的。除了性格開朗之外,甚至其中有些人還算得上人才,比如他們有人精通天文地理,有人善于冶金采礦,還有人帶來了截然不同的醫(yī)療技術。久而久之,萬春覺得,這些外國人對唐帝國的用處并非是外來人口那么簡單。
隨著對外國人印象的改變,萬春夫婦開始接二連三地為他們制造輿論,爭取正常的生存環(huán)境。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政府也慢慢意識到,外來的和尚也有可能是會念經(jīng)的,于是慢慢放松了對這些人的監(jiān)管,并且開始考慮允許這些外國人在中國擔當官職。
肆 事實上,如果當時真的如萬春所愿,那么中外的文化交流一定會迅速發(fā)展,并且系統(tǒng)化、官方化。可惜的是,就在萬春和楊炪的計劃即將實現(xiàn)的時候,一場變故發(fā)生了。掌握著大半個北方兵權的安祿山突然起兵造反,并且連戰(zhàn)連捷,很快就打到了長安。萬春的老爹李隆基帶著楊玉環(huán)撇下長安,落荒而逃。
此時作為帝國的公主,萬春很可能也希望自己能跟著老爹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而,作為主管外交事務的楊炪,如何妥善安排這些人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是撒手不管,還是先安置好他們再顧自己?
經(jīng)過一番仔細考慮,萬春和楊炪最終決定留下來,先解決好這群外國哥們兒再說。于是在他們的安排下,長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或歸國或遁逃南方,基本沒有受到太大的危害。從這點來說,萬春夫婦的營救行動充滿了國際主義精神和人道關懷。
但不幸的卻是萬春和丈夫在戰(zhàn)亂之中失散了。
末 戰(zhàn)亂平定以后,萬春重新回到了長安城。此時的大唐已經(jīng)從鼎盛轉向蕭條,她一邊尋找失蹤的丈夫楊炪,一邊繼續(xù)著與外國人的交往。此時李隆基已經(jīng)不是皇帝,新皇肅宗和她也沒有太深的感情,因此萬春雖然依舊錦衣玉食,但卻沒了往日的歡樂。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萬春已經(jīng)四十歲了,丈夫依舊沒有找到。深居簡出的她也慢慢放棄這種毫無希望的空守,讓另一個男人闖入了她的生活。這人名叫楊锜,是楊炪的堂叔。按道理來講,叔叔和侄兒媳婦搞在一起,事情不算多好。但唐朝畢竟是唐朝,玄宗連兒媳婦都不放過,因此萬春嫁給叔公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一代外交強人最終走上了二婚的道路。
在這之后的日子里,萬春的新夫婦生活平淡,既沒有往日的快樂,也沒有往日的波瀾,日子就如同一潭死水。五年之后,萬春撒手歸西,為自己的公主生涯、外交生涯畫上了一個不算完美的句號。
盤點唐朝的公主,其中最有名的應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膸孜弧?/p>
一、不愛紅妝愛戎裝的平陽昭公主
平陽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女,太穆皇后所生。李淵父子起兵,她攜同丈夫一同參與,出謀劃策,見解非凡。
她一面派丈夫柴紹速往太原參與,一面自己獨立于關中組織武裝力量,起兵以應高祖。她先后攻占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四縣,隊伍擴大到七萬余人。李淵渡黃河之后與其會合,圍攻長安,并與兄李世民一舉蕩平西北殘余的隋朝勢力,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平陽組織的軍隊紀律嚴明,女子英豪,被稱為“娘子軍”,萬里長城一著名的關隘“娘子關”,即是以其部隊名稱命名的。
平陽是唐朝唯一一個死后有謚號的公主,也是整個封建社會唯一一個由部隊為她舉殯的公主,真正做到了生榮死哀。
二、為情所迷的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是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女,從小嬌縱蠻橫,但受盛世之熏陶,又有無可比擬的雍容才情。
因圣旨嫁與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起初,高陽抗爭,不愿嫁給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房遺愛,提出“寧嫁田舍翁,不嫁宰相府”的抗議,但李世民不許,高陽無奈,于是上演了一出新婚之夜擋駙馬于門外的鬧劇。后來,巧遇才華橫溢的辯機和尚,并與之私通,穩(wěn)穩(wěn)地為房遺愛戴了一頂綠帽子。
三、因和親而留名的公主——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文成公主應是唐朝和親最為成功的公主。文獻記載,文成公主為“唐宗室女”,因和親事關重大,破格封為公主。
文成公主出嫁規(guī)格非常高,唐有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jié)送公主入藏,藏王松贊干布親自迎于河源,并決意“為公主筑一城(布達拉宮)以夸后世”。
文成公主進藏后,大力地傳播了唐朝文化,增進了唐與吐蕃之間的友誼,并建議填湖建廟(即如今的大昭寺),命名為“惹薩”,后來又演變成“拉薩”,成了西藏政教活動中心和“圣地”。如今,西藏大昭寺和布達拉宮仍供著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雕像。
和親西藏的另一位公主是金城公主,唐中宗李顯的養(yǎng)女,邠王李守禮的女兒。她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對唐與吐蕃的交往有所貢獻,鞏固了文成公主進藏后的唐與土蕃的“舅甥之盟”。但她命運多舛,她以真實“帝女”的身份入藏,處境及待遇卻與非“帝女”的文成公主有著天壤之別。可以說文成公主受到了藏人的極高禮遇,而金城公主卻卑微得多。她起初是與年輕英俊的西藏王子和親,卻不料在迎親途中,王子墜馬身亡,陰差陽錯,她不得已嫁給了本是公公的吐蕃王赤德祖贊,做一偏妃,在宮廷生活中處處受大妃打壓,還搶了她的兒子,致使她郁郁寡歡,在藏三十年不到就去世了,也算是最倒霉的一位公主。
四、最為孝順友善的襄城公主
襄城公主,太宗李世民的長女,個性恭順友善,行為符合禮法,很受太宗喜愛。太宗常常下詔給其他公主,讓她們要以長姐襄城公主為榜樣,向她學習。據(jù)說,襄城公主下嫁給蕭瑀的兒子蕭銳時,按當時禮數(shù),應新建公主府,襄城公主卻推辭說:“兒媳對待公婆應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早晚伺候在身邊,如果不住一起,那么晨昏定省的禮節(jié)就會缺失。”因而只整修了一下開化坊的蕭瑀府。她的知書達理讓她的弟弟高宗李治很是敬佩,她去世的時候,高宗登城送葬,痛哭不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9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朝時期歷史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