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迭頻繁。但馮道歷經(jīng)四朝十帝而不動如山,始終位列三公、三師等高位,也成為歷代來被儒生辱罵最多的歷史人物之一。歐陽修稱“予讀馮道《長樂老自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
司馬光稱“道之為相,歷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視過客,朝為仇敵,暮為君臣,易面變辭,曾無愧怍,大節(jié)如此,雖有小善,庸足稱乎!”
竊以為,以歐陽修、司馬光為代表的人物指斥馮道,無非因為他歷事多朝多君。但若以此來蓋棺定論,未免以偏蓋全。恰恰相反,我認為馮道是以為百年難遇的“包青天”,馮道的所作所為說明他真正領(lǐng)會了孟子所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梁晉相爭時,馮道隨軍出征,拿自己的俸祿置辦飲食,與下人們同桌共飲,而面對將士們劫掠回來的美女,他一概退卻,或是暫安別處,為其尋訪家眷,再將其送還。
馮道在家守父喪時,將家中財物散盡,賑濟災(zāi)荒,甚至經(jīng)常偷偷幫人家耕種土地。
這些不正體現(xiàn)了馮道愛民如子的真性情嗎?
有人說馮道一味明哲保身,對社稷避重就輕,可是很多史實正好相反。
也還是在梁晉對決的時候,唐莊宗身邊隨侍較多,性格直爽的郭崇韜毫不避諱,直接要求部隊裁剪人員減輕負擔(dān)。莊宗因此大發(fā)雷霆,并稱要讓出主帥之位,返回太原,令馮道當(dāng)即起草文書。馮道并沒有因為龍顏大怒而照做,反而遲遲沒有下筆,莊宗再三催促,馮道才直言相諫:“大王如今勢如破竹,應(yīng)該趁勝擴大優(yōu)勢。郭崇韜所言不無道理,即使心中不愿,不聽其言便罷。如此舉動,若使敵軍知曉,認為我們君臣不和,必定使我方陷入被動?!鼻f宗這才醒悟,之后經(jīng)過馮道調(diào)和,此事得以順利解決。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便是后晉時期馮道出使契丹。
當(dāng)時晉高祖石敬瑭命大臣出使契丹,群臣皆避之不及。馮道知悉此事后,當(dāng)即向高祖應(yīng)承,并立馬命文書起草出使敕令。當(dāng)晚馮道家都沒回,直接住在驛館,使人代自己向妻子告別。高祖念他德高年老,馮道卻堅辭不改。
馮道在契丹斡旋兩年,不孚眾望,并得以順利返還了后晉。
這兩件事,如果只有謀略,沒有強大的勇氣,誰敢以身試險?當(dāng)時的漢人,視契丹猶如洪水猛獸,沒有足夠的勇氣,誰又肯赴湯蹈火?面對一去不復(fù)返,客死他鄉(xiāng)的危險,馮道毫無懼色地去了,并圓滿完成了任務(wù)。
細思之下,馮道這些作為哪一件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呢?即使是對其不齒的歐陽修。也不得不評價馮道“道為人,能自刻苦為儉約”,“當(dāng)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稱譽?!?/p>
縱觀史實,馮道歷事四朝十帝不貪財、色、名、利,那他所圖為何?
其實答案便在他的詩《偶作》里: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須知海岳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惡土,狼虎叢中也立身。
好一個“但教方寸無惡土,狼虎叢中也立身”!馮道追求的不是財色名利,而是“方寸無惡土”,這不就是儒家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嗎?在那樣的年代,百姓飽受戰(zhàn)亂,流離失所,貪官污吏橫征暴斂,無所不用其極。如果非要形式上的忠臣不事二主,那大可效仿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可是這于百姓們又有什么益處呢?
馮道立身狼虎叢中,無非是多為百姓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罷了。不僅如此,他更為儒家文化的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后唐長興三年(932年),馮道奏請?zhí)泼髯?,以唐代開成石經(jīng)為底本,雕印儒家《九經(jīng)》,得批準(zhǔn)后,于當(dāng)年開始印行。后周廣順三年(953年),《九經(jīng)》才全部刻印完成,前后共歷時二十二年。目光長遠的馮道知道,倉廩足而知禮節(jié),等以后百姓富足了,終究需要文化來擔(dān)當(dāng)社會穩(wěn)定的大任。
其實,被爭議了一千多年的馮道并不復(fù)雜,《長樂老自敘》早已言明: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他一直實踐著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這就是真正的馮道。
在五代時期,馮道被譽為當(dāng)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宋朝以后,開始對馮道進行批判,歐陽修評價“予讀馮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司馬光稱他為“奸臣之尤”。近代歷史學(xué)家范文瀾作《中國通史》,花了不小的篇幅對馮道大加撻伐。
也有人認為馮道之所以歷事五朝八姓,忍辱負重,乃是以天下蒼生為念、值得贊賞的行為。王安石曾說“(馮)道在五代時最善避難以存身?!?/strong>
馮道在《長樂老自敘》早已言明: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他一直實踐著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這就是真正的馮道。
暫且不回答馮道是忠是奸,我們先了解他。
天成元年(926年)明宗兵變,明宗深知馮道的才學(xué),就給予重用,不到一年時間,馮道就被拜為宰相,在他為官期間,戰(zhàn)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他就用自己的俸祿救濟災(zāi)民,自己住在茅草屋當(dāng)中,吞咽咸菜。
他是朝中宰相,自然有很多人來巴結(jié)他,官吏送給他的禮品,他都原封不動退了回去,馮道對于有才學(xué)的寒門子弟,也會推薦,加以重用。
他一生為官清廉,他深知百姓疾苦,就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救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戰(zhàn)亂,他對皇帝都是直言不諱,在契丹入侵中原時,遼兵大肆屠殺,馮道以身犯險勸說遼太宗耶律德光,才保住了華夏人的根。
我們知道在唐朝滅亡之后出現(xiàn)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這個時候國家處于一片混亂之中,皇帝更迭的速度非常地快,馮道在五代時期,做過四代帝國的宰相,分別是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經(jīng)歷了10個皇帝,當(dāng)過9次宰相,要不是去世了,很有可能就是大宋的開國宰相。但是這樣一個人卻被司馬光很不齒。
馮道這個人很是不厚道。
后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對馮道非常器重,剛上任就把馮道拉來做了自己的宰相,掌握朝中所有大權(quán)。所以說在后來的時候石敬瑭把自己的小兒子托付給了馮道悉心照料,希望他可以像諸葛亮培養(yǎng)劉禪那樣撫育他的小兒子。
這個馮道剛開始還答應(yīng)得好好地,等到石敬瑭去世了之后,立馬就召集群臣商議,要把石敬瑭的侄子立為皇帝,完全不理會先帝的遺言,因此說這個人很不厚道。
馮道這個人很擅長拍馬屁。
要說拍馬屁還真的是一門學(xué)問,有許多人都喜歡拍馬屁,但要是馬屁拍不好很可能就把自己給搭進去了。但馮道卻不一樣,他本人有著極高的文學(xué)天賦,并且他把他的文學(xué)天賦全部發(fā)揮到了拍馬屁上。而且他很機智,在許多個部落之間周旋,無形之中給自己以后的路都鋪好了墊腳石,這也是他能夠連任這么多屆當(dāng)朝宰相的最為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其他人學(xué)不來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9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樊若水:十年苦修破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