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代,飲茶風(fēng)俗已相當(dāng)普及
,“茶會”、“茶宴”、“斗茶”之風(fēng)盛行。帝王嗜茶,也數(shù)宋代最甚,因此,宋代貢茶在唐代的基礎(chǔ)上又有了較大的發(fā)展。除保留宜興和長興的顧渚山貢茶院之外,在福建建安又設(shè)專門采制“建茶”的官焙,規(guī)模之大、動員役工之浩繁宋代宋子安《東溪試茶錄》(1064年前后)記述:“舊記建安郡官焙(貢茶工場)三十有八
建安即現(xiàn)今福建省建甌縣
,境內(nèi)建溪兩岸、鳳凰山麓盛產(chǎn)茶葉,且天然品質(zhì)好。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開始設(shè)立官焙,專門采制龍鳳餅茶,供朝廷享用。其中鳳凰山麓北苑的貢茶最為出名。宋熊蕃著《宣和北苑貢茶錄》[熊蕃,建陽人
,宋太平興國元年(976)遣使就北苑造圃茶,到宣和年間(1119~1125),北苑貢茶極盛,熊蕃親見當(dāng)時情況,遂寫此書],記述了北苑貢茶的由來與發(fā)達(dá)沿革:陸羽之《茶經(jīng)》、裴汶之《茶述》,皆不評建安之茶……昔日建安山川大抵閉塞,靈芽(茶)亦尚未顯名于世,至于唐末,猶依然如故也。此后,至北苑之茶出
,始成為最佳之茶……宋朝開寶(太祖的年號)末年,南唐降伏,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特備龍鳳之模,派遣使臣,命在北苑制造團茶宋大宗至道初(995),詔造石乳
至宋真宗咸平(998~1003)初
,丁謂為福建轉(zhuǎn)運使,監(jiān)造貢茶,專門精工制作了40餅龍鳳團茶,進獻皇帝,獲得寵幸,升為“參政”,封“晉國公”。此后,建州歲貢大龍鳳茶各二斤,八餅為一斤。至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
,蔡襄(君謨,1012~1067)任福建轉(zhuǎn)運使時,又將丁謂創(chuàng)造的大龍團改制為小龍團,更受朝廷賞識。蔡襄《北苑造茶》詩自序中有云:“是年,改而造上品龍茶,二十八片僅得一斤,無上精妙,以甚合帝意,乃每年奉獻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碑?dāng)時的文學(xué)家歐陽修(1007~1072)在《歸田錄》中記載,茶之品無有貴于龍鳳者丁謂和蔡襄如此創(chuàng)制龍鳳團茶精品
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依上意又創(chuàng)造了“密云龍”,比小龍團更佳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
宋代貢茶的制造廠,是以焙為單位計算的
南溪之焙十有二:下瞿一,蒙洲東二
共2頁:12下一頁
中國貢茶
宋朝人熱衷于喝茶
宋代是極其講究茶道的時代,流行“斗茶”
。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戲。斗茶多用白茶,為黑白分明,宋人喜建窯小黑碗,凝重古樸,看似笨重,但耐高溫,導(dǎo)熱慢,適合點茶
擴展資料
宋朝茶文化的另一個特色是茶坊文化
-宋代茶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70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宋朝女子妝容特點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