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娛樂場所,人們稱之為瓦舍。在宋元時期興盛一時的民間藝術(shù)演出場所“勾欄瓦舍”,是中國戲劇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具有獨特的地位。宋朝的瓦舍是城市商業(yè)性游藝區(qū),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設置的演出場所稱勾欄,也稱鉤欄、勾闌,勾欄的原意為曲折的欄桿,在宋元時期專指集市瓦舍里設置的演出棚,成為盛極一時的名俗。宋朝瓦舍的規(guī)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幾座勾欄。
宋元時期,人們把商業(yè)性游藝場所稱為“瓦舍”(或稱“瓦子”“瓦市”“瓦肆”等),而在瓦舍里設置的劇場稱作“勾欄”(或稱“勾闌”“鉤欄”等)。為什么叫“瓦舍”呢?吳自牧在《夢梁錄》卷十九中說:“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至于“勾欄”的名稱,則最早始于《水經(jīng)注·河水》:“吐谷渾于河上作橋……施構(gòu)欄,甚嚴飾?!碧拼钌屉[《倡家詩》有“簾輕幙重金勾欄”句。到了宋元時,“勾欄”的名稱被專指為演出場所?!稌怨适隆分忻鞔_地說明:“俳優(yōu)棚曰鉤欄?!?/p>
據(jù)廖奔先生在《中國古代劇場史》中的考證,勾欄興起于北宋仁宗朝以后,衰竭于明代中期以前,歷時約400年。在宋室南渡以后,在北宋興盛起來的勾欄被帶到了行都臨安。這以前的臨安(杭州)是沒有勾欄的,在宋室南渡以后,大量的北方軍士涌入臨安,為了讓他們有一個娛樂的地方,就把勾欄也遷移到了這里。后來從軍隊發(fā)展到了市井,勾欄就這樣在臨安興盛起來了。
南宋臨安的瓦舍數(shù)量據(jù)各種史籍記載,共有24座,這還不包括“獨勾欄瓦市”,即在瓦舍中只有一個勾欄的娛樂場所。大多數(shù)的瓦舍都有多個勾欄,每一個瓦舍中的勾欄數(shù)量不等。在《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記載:“惟北瓦大,有勾欄一十三座?!?/p>
另外,臨安還有那種“獨勾欄瓦市,稍遠,于茶肆中作夜場”。每個勾欄中能容納的人數(shù)大小不一,據(jù)《東京夢華錄》卷二稱,汴京“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shù)千人”。而每個勾欄的演出是從早上一直演到晚上,從春天演到冬天,全年不歇的。正如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中稱:臨安市民“深冬冷月無社火看,卻于瓦市中消遣”?!稏|京夢華錄》中稱:“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p>
可以想見,當年臨安二十幾個瓦舍里,約有上百個勾欄在演出,每個勾欄里有上千或數(shù)百個觀眾在看戲。粗算一下,當年杭州城里每天的戲劇觀眾可達2萬至5萬人,一年觀眾累計達700萬到2000萬人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71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朝的娛樂活動介紹
下一篇: 宋朝房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