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官服,有一個很大的特點,特別是相對中國其他朝代來說,宋朝的官服顯得樸素、簡潔、線條不繁雜、看起來清爽、干凈、干練。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宋朝的官服都是什么樣子的吧!
宋朝祭服
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體承襲唐代并參酌漢以后的沿革而定。
宋朝通天冠、遠游冠服
通天冠服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結(jié)于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蟬為飾,與織成云龍紋絳色紗袍,白紗中單、方心曲領(lǐng)(宋代的方心曲領(lǐng)是一個上圓下方,形似鎖片的裝飾,套在項間起壓貼作用,防止衣領(lǐng)雍起,寓天圓地方之意)、絳紗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帶,前系蔽膝,旁系佩綬,白襪黑舄。
通天冠的形式,《三禮圖》所畫極簡陋,與實際相差甚遠,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圖中的東華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較接近實際,和敦煌石室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卷首畫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導(dǎo)和〓纊充耳。遠游冠形狀與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沒有蟬紋了。遠游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蟬紋、余同通天冠,為皇太子所用。
宋朝朝服
由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緋羅蔽膝,方心曲領(lǐng),白綾襪黑皮履。六品以上官員掛玉劍、玉佩。另在腰旁掛錦綬,用不同的花紋作官品的區(qū)別。著朝服時戴進賢冠、貂蟬冠(即籠巾,宋代籠巾已演變成方頂形,后垂披幅至肩,冠頂一側(cè)插有鵬羽)或獬豸冠。并在冠后簪白筆。手執(zhí)笏板。北朝至唐的方心曲領(lǐng)是在中單上襯起一半圓形的硬襯,使領(lǐng)部凸起,宋代是以白羅做成上圓下方(即做成一個圓形領(lǐng)圈,下面連屬一個方形)的飾件壓在領(lǐng)部。
宋朝公服(即常服)
基本承襲唐代的款式曲領(lǐng)(圓領(lǐng))大袖,下裾加橫襕,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幞頭,腳登靴或革履。公服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上青色。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至1085年)改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緋色,九品以上綠色。凡緋紫服色者都加佩魚袋。
宋朝時服
在每年季節(jié)或皇五圣節(jié),按前代制度賞賜文武群臣及將校的袍、襖、衫、袍肚(抱肚)、勒帛、褲等,用天下樂暈錦(燈籠紋錦)、簇四盤雕(將圓形作十字中分,填充對稱式盤旋飛翔的雕紋的團花)細錦、黃獅子大錦、翠毛細錦(用孔雀羽線織出花紋)、宜男、云雁細錦、獅子、練雀、寶照大錦(以團花為基礎(chǔ),填充其他幾何紋的大中型幾何填花紋)、寶照中錦、御仙花(荔枝)錦等作面料,其中以天下樂暈錦最高貴。
宋朝的甲胄
我國甲胄在五代時型式已規(guī)范化,北宋曾公亮著《武經(jīng)總要》記載,甲胄形成定制,以甲身掩護胸背,用帶子從肩上系聯(lián)。腰部用帶子從后向前束,腰下垂有左右兩片膝裙,甲上身綴披膊(掩膊)。兜鍪呈圓形復(fù)缽形,后綴防護頸部的頓項。頂部突起,綴一叢長纓以壯威嚴?!秹粝P談》卷十九《器用》,記宋代鐵甲,用冷鍛法制甲片聯(lián)綴而成,在五十步外用強弩射之不能射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71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朝許多太后垂簾聽政的原因
下一篇: 宋朝的官服區(qū)分品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