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對空氣質(zhì)量的污染,如今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注
元至元六年“霧鎖大都”“都門隱于風霾間”
北京地處我國的北方
目前對其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元朝
。據(jù)《元史》記載:元天歷二年(1329年)3月,由于前年冬天沒有降雪,春天又少雨水,天氣異常干燥,導致“雨土,霾”,“天昏而難見日,路人皆掩面而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明弘治十年“霾塵積聚難見路人”“官軍半掩城門以遮霾塵”
到了明代
清嘉慶十五年“瓊島霧鎖霾封”“煤山隱于風霾土雨”
清代也發(fā)生過多次“霾災”
在科學尚不發(fā)達的古代,人們對霧霾的認識極少
元代以前史料中
為何鮮見“霧霾”?
為什么元代以前史料中很少見到的霧霾
古人對霧霾災害的認識很膚淺
,人們多認為是老天爺降的“霾災”,所以多求神靈保佑,“以期感動上蒼,賜下甘霖”明清兩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76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趙孟頫《臨蘭亭序》
下一篇: 青花瓷韻:合因點筆意為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