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秦瓊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秦瓊與尉遲恭是唐朝兩位相當著名的武將,他們在中國民間的地位相當之高,甚至成為了老百姓們看家護院的“門神”。
但就是這樣戰(zhàn)功赫赫且勇猛無比的戰(zhàn)將,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卻先后隱退,尤其是以力大無比勇冠三軍著稱的秦瓊秦叔寶,在天下統(tǒng)一之后卻“屢屢稱病”。秦瓊創(chuàng)造了唐朝歷史上臣子連續(xù)幾十年不上朝的記錄,而他的理由往往只有一個,那便是:“臣生病了”。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jīng)對此事表示過懷疑,于是他便親自率領(lǐng)太醫(yī)前往秦瓊府邸探病,后來對于此事也是不了了之。
朝中的大臣對于秦瓊生病一事也表示過懷疑,秦瓊往往是統(tǒng)一答復:“吾少長戎馬,所經(jīng)二百余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后出血亦數(shù)斛矣,安得不病乎?”他的意思就是說,他從少年時期便開始戎馬生涯,因戰(zhàn)爭負傷所流的血都多達幾十斤,到了晚年生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秦瓊的這套說辭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與他一同作戰(zhàn)的尉遲恭同樣負傷無數(shù),為何尉遲恭就沒有稱病呢?其實秦瓊的稱病與尉遲恭有著相當大的關(guān)系,他正是在目睹了尉遲恭的遭遇之后才決定裝病的,而這其中的隱情恰恰透露出了他的智慧。
八千兵馬抵百萬雄師,一騎當先便生擒尉遲
秦瓊的戰(zhàn)斗力在唐朝開國的諸多將領(lǐng)中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瓦崗寨的首領(lǐng)李密曾經(jīng)給予他高度評價:“秦瓊率領(lǐng)八千兵馬,便可抵擋百萬雄師!”由此可見秦瓊在當時的戰(zhàn)斗力有多么強悍。瓦崗寨的李密后來敗給了秦王李世民,秦瓊也因此成為了李世民手下的一員猛將,《舊唐書·秦叔寶傳》中記載:李世民將秦瓊當作他的秘密武器,每當敵軍陣營中有猛將出戰(zhàn),李世民都會派出秦瓊一騎當先,以此來殺滅敵軍的威風。
秦瓊勇猛過人,他即便是單槍匹馬殺入萬人軍馬之中,也往往能夠全身而退。據(jù)《隋唐嘉話》記載,秦瓊曾經(jīng)將馬槊插在敵軍的陣營,敵軍派了十幾位士兵都無法將之拔出,而秦瓊后來只用了單手就將馬槊拔出地面,從此這根馬槊被唐朝奉為圣物。
秦瓊的武力值若與尉遲恭相比較,恐怕前者還要更勝一籌。當年在攻打反王劉武周的戰(zhàn)斗中,唐軍屢次敗給了當時還在敵方的猛將尉遲恭,為此唐朝皇帝李淵大傷腦筋。
直到美良川戰(zhàn)役之時,尉遲恭遇到了勇冠三軍的秦叔寶,秦叔寶一戰(zhàn)擊潰了尉遲恭的部隊,并且一騎當先將尉遲恭生擒,可見其戰(zhàn)斗力應(yīng)當在尉遲恭之上。這樣的功績使得李淵非常愛護秦瓊,他曾經(jīng)對秦瓊說:“你為我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勞,只要你愿意,我割下身上的肉給你都值得!”
但就是這樣勇猛的秦叔寶,在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后卻馬上沉寂了,他開始了長達數(shù)十年稱病不出的生涯,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功成名就卻稱病不出,裝瘋賣傻是內(nèi)有乾坤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糾集了自己的親近將領(lǐng),在長安城太極宮北方的玄武門發(fā)動了一次政變,歷史上將這次著名的事件稱之為“玄武門之變”。
在這次宮廷爭辯當中,齊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等人殺死,他們的全部家屬也遭到了李世民的屠戮,唐高祖李淵在無奈的情況下退位當了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成為了唐太宗。秦瓊、尉遲恭等人參與到了這一事件中,他們也由此成為了李世民江山的頭號功臣。
李世民、尉遲恭等人是此次事件的主力,但作為輔助的秦叔寶也功不可沒,他與長孫順德等人率領(lǐng)800士兵,硬生生地將齊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的2000精兵抵擋在門外,為李世民等人的成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可以說,假設(shè)沒有勇猛無敵的“萬人殺”秦瓊,李世民與尉遲恭一手謀劃的“玄武門之變”或許很難取得成功。秦瓊等人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封賞,但秦瓊接下來的操作卻令人不解,他在不久之后便開始稱病不出了。
秦瓊在功成名就之后卻稱病不出,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唐太宗李世民曾經(jīng)也一度懷疑秦瓊是裝病?!杜f唐書》就曾經(jīng)記載了李世民去探病的事件,他親自命令御醫(yī)給親自抓藥并且煎好,看見秦瓊喝下之后才離去。
但秦瓊在李世民離開之后,便將剩下的藥全部丟掉了,這似乎也證明了秦瓊之病很有可能是裝瘋賣傻。體壯如牛的秦瓊為何要在天下統(tǒng)一之后裝病呢?這件事情與他的好兄弟尉遲恭有關(guān),秦叔寶正是目睹了尉遲恭的下場之后,才出此下策的。
尉遲修道因韓信之死,秦瓊稱病怕鳥盡弓藏
較之于秦叔寶,尉遲恭與李世民之間的關(guān)系更為親近,或者可以說尉遲恭是李世民身邊真正的心腹。玄武門之變這樣的驚天大變動就是尉遲恭與李世民一手謀劃的,而尉遲恭后來更是被李世民列為凌煙閣的第七名,可見其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當年李世民在殺死了李建成等人之后,獨獨派了尉遲恭去向李淵逼宮,這也表明了尉遲恭確實對李世民忠心不二。但就是這樣形同手足的君臣二人,在天下一統(tǒng)之后卻逐漸出現(xiàn)了矛盾。
矛盾的起因其實在與尉遲恭,他在天下平定之后表現(xiàn)出了他驕傲的一面,多次飛揚跋扈甚至是有恃無恐地居功自傲。李世民一開始對于此事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畢竟尉遲恭曾經(jīng)救過他的性命,但尉遲恭后來卻越來越放肆,李世民終于忍不住爆發(fā)了。
在一次酒宴上,尉遲恭借著酒勁表達了自己對凌煙閣僅僅排名第七的不滿,為此他開始對排在自己前面的同僚大打出手,身為李唐王室貴族的李道宗前來勸架,差點被尉遲恭打成殘廢。
這件事情在宮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李世民不得不出面處理此事,尉遲恭由此看清了李世民的真正面目。
李世民召見尉遲恭入宮,并且佯裝生氣地問他:“聽說你要造反?”尉遲恭回答說:“臣跟隨您南征北戰(zhàn),如今只剩下了這副衰老的軀殼,并無造反之心?!崩钍烂窠酉聛碚f出了令尉遲恭冷汗淋漓的話:“那么,你知道韓信嗎?”尉遲恭聽完之后并未作答,他只是默默地離開了皇宮,從此以后專心修道,不再熱衷于名利之事。
韓信之死是古代功臣被屠戮的濫觴,即便是李世民這樣以寬厚著稱的君王,也難以完全拒絕自己對功臣的屠戮。尉遲恭這樣的大臣功高蓋主且飛揚跋扈,天下平定之后他留下的只有禍患,為此李世民此時動了殺心。
尉遲恭聽完李世民的話之后才如夢初醒,他明白誰也逃脫不了“鳥盡弓藏”的宿命,否則的話李世民很有可能來一招“兔死狗烹”。而目睹了事件全過程的秦瓊,自然也以稱病的方式暗示李世民:其實我沒有威脅!
自古以來,伴君便是如伴虎一般,功成身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秦瓊的官位品級低、秦瓊在玄武門事件中表現(xiàn)不積極是主要原因、秦瓊太過自負等等原因?qū)е碌摹?/p>
原因一是秦瓊的官位品級低
其實很現(xiàn)實的原因就是秦瓊的官位品級很低,其他人官位都比他高,自然要排在他前面了,要知道進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國家對你的肯定,也是最高榮耀來的,而秦瓊雖然戰(zhàn)功赫赫,但是他的官位最高坐到左武衛(wèi)大將軍,品級來說就只是三品,人家長孫無忌是一品,房玄齡是從二品,所以他排在最后沒有毛病呀。
原因二是秦瓊在玄武門事件中表現(xiàn)不積極是主要原因
當初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事件的時候,其他人都是立馬就支持,出力出兵的,就是李世民怎么說,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都聽從李世民說的,立馬就去做了,從來沒有猶豫過,而秦瓊就比較猶豫了,有點像大姑娘,三請四請,他還是沒有出來,就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
后來李世民也沒有給他多大的官職,估計是明白了秦瓊對自己的忠心要打折扣的,重要的事情一般都不會交代他去做的,要知道從玄武門事件之后,李世民就開始防備他了。
原因三是秦瓊太過自負
秦瓊晚年的時候,就經(jīng)常有傷疼,可以說一身都是病了,可是他老是對外說,是幫皇帝打江山留下的病疼,年輕的時候怎么拼命打仗,為皇帝賣命等等話語,這樣話傳到李世民耳朵里面,就覺得他是在邀功了,從而李世民不喜歡他,也是導致他排在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了。
其后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jīng)二百余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后出血亦數(shù)斛矣,安得不病乎?"?《舊唐書》
這是秦瓊對于自己在貞觀年間一直生病的交代,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他戎馬一生,前后經(jīng)歷了二百多戰(zhàn),受傷無數(shù),吐出來的血也有幾十斗了,又怎么可能不生病呢?這并非虛言。
秦瓊在戰(zhàn)場上很是拼命,以?勇悍?著稱,更能?刺驍將于萬人中?,沖鋒陷陣不在話下,比如當初跟著李密的時候,適逢瓦崗軍與驍果軍戰(zhàn)于童山,戰(zhàn)況激烈,李密都被流矢所擊中,左右的將士都嚇得慌了神,四散開去。
而且這還只是一例,事實上,秦瓊在隋末唐初經(jīng)歷的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有兩百多場,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經(jīng)歷了這么多戰(zhàn)爭,怎么可能沒有受傷流血呢?
很多人對此的解釋是,秦瓊是裝病,目的就是急流勇退,不參與朝堂之爭。這的確是很有可能的,要知道秦瓊并非李世民身邊驍勇善戰(zhàn)的唯一一名武將,還有尉遲敬德和程知節(jié)等人,都是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主,他們和秦瓊一樣,身上總是新傷遮舊傷。
為什么偏偏秦瓊就病倒了呢?還病了12年,這不合常理啊,唯一的解釋就是秦瓊即便是病也沒有病很久,大部分時候就是在裝病。
對于裝病這個事實,很多人都是贊同的,但對于他為什么裝病,則有很多人所持的觀點是,秦瓊是忠于大唐而不是忠于李世民,所以沒有參與626年的事情。事實真如此嗎?四姑娘翻閱史籍,兩唐書中均有秦瓊參與此事的記載。
比如《舊唐書?秦叔寶傳》記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和《舊唐書?長孫順德傳》記載:?武德九年,與秦叔寶等討建成余黨于玄武門。?等等。
就算沒有這些記載,也不難想象的出他會參加,畢竟秦瓊投唐之后就跟著李世民,一直就職于秦王府和天策府,他投唐后的第一個職位就是秦府馬軍總管,之后更是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將,他不對李世民忠心對誰忠心?他不站李世民這一邊站誰那一邊?
那么,既然他參與了這件事,為何在李世民登基之后還是裝病了呢?這其中的原因可以從他的祖父和父親身上找到答案。
上個世紀末,山東濟南的一個村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隋唐時期的墓葬,經(jīng)過發(fā)掘,發(fā)現(xiàn)墓主正是秦瓊的父親秦愛。墓中出土了一尊墓志,其上的墓志銘向我們展示了秦愛的一生。
根據(jù)墓志銘的記載,秦家算得上是簪纓之家,當然,當然,到了秦愛祖父這一代,秦家已經(jīng)大不如前,在北齊的眾多世家大族中可能僅處于中等地位。秦愛的父親秦方太在北齊做廣寧王記室,秦愛則在斛律武都府上做錄事參軍。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斛律武都這個人,實際上他的來頭不小,他是北齊的駙馬,妻子是北齊義寧公主,能成為駙馬的人,家世自然非同小可,實際山,斛律武都的父親正是北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軍斛律光。
斛律光和段韶、高長恭是北齊的三大戰(zhàn)將,為北齊筑起了堅固的長城,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北周攻打北齊數(shù)次失利。但是這三人卻在三年的時間里相繼死亡,除了段韶是真的病死之外,斛律光和蘭陵王高長恭都是被害死的,而害死他們的正是北齊后主高緯。
斛律光治軍很嚴,為官低調(diào),因其身份特殊,一個女兒是皇后,兩個女兒是太子妃,三個兒子是駙馬,可謂顯赫高門,但斛律光卻戰(zhàn)戰(zhàn)兢兢,因為朝中很多小人嫉恨他,總想除之而后快,比如祖珽、穆提婆。
再加上北周畏懼斛律光,遂編造不利于斛律光的謠言,這個謠言正好被北齊的這些小人拿來挑唆高緯除去斛律光。而高緯也就真的設(shè)了一計,將斛律光騙到?jīng)鲲L堂,將其殺死。
緊接著,高緯又將斛律光的家人都處死了,這其中就包括斛律光的長子斛律武都。斛律光慘死的第二年,高長恭也被高緯賜了一杯毒酒。三大戰(zhàn)將接連死去,北齊再也無將可用,北周武帝大舉進犯,輕而易舉就滅了北齊。
北齊滅亡之后,北周也因為北周武帝的去世而迅速衰落,很快就被隋朝取而代之,而北齊、北周的很多人都入朝為官,成為隋朝的官員,但是秦方太和秦愛父子倆卻沒有再進入官場,根據(jù)墓志銘記載:?周武平齊,君(秦愛)乃告歸鄉(xiāng)里。?
從那時起就隱居了起來,當時的秦愛剛剛步入而立之年,但已經(jīng)對官場心灰意冷,在齊州歷城縣隱居了三十多年,一直到大業(yè)十年去世。
那三十多年里,不是沒有人求請秦愛出山,但他始終不為所動,不過就是對官場心灰意冷,他當年在斛律武都身邊做事,親眼看到北齊的朝政是如何的混亂,官場上是怎樣的勾心斗角,斛律光那樣一個個為國盡忠的大將卻有那樣一個結(jié)果,實在是讓人寒心,所以他和父親寧愿隱居,也不愿意出仕。
秦瓊作為秦愛的兒子,從小跟著父親和祖父隱居,自然耳濡目染了很多官場的事情,這對他的影響很大。他長大后雖然愿意參軍建功立業(yè),但等天下大定之后,他不愿意入朝參與到爾虞我詐的斗爭中去。
歷史上的秦瓊67歲的時候,因為體弱多病而離世。秦瓊這一生戰(zhàn)功赫赫和程咬金等人輔佐著李世民,然后打下了盛世江山。而李世民本人也,心胸寬廣,知人善用,對待開國功臣,也非常的厚待。秦瓊非常的英勇,可以在萬人的軍中將敵軍的首級取下來,雖然當時說的有些夸張,但是秦瓊確實有這樣的本事,這側(cè)面的印證了,秦瓊是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人。其實打仗的時候拼命,對于一個將領(lǐng)而言是一件好事,這樣才能夠贏得勝仗。
秦瓊被稱為神拳太保,是隋唐有名的英雄,同時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猛將之一。這樣一個猛將在凌煙閣排名卻在排在最后,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首先凌煙閣封將是指對唐朝有功勞的人。秦瓊本來是隋朝的大將,后來被迫降服王世充,但是秦瓊卻看不起王世充的為人,因此投奔到李世民的帳下。史書記載秦瓊有萬夫不擋之勇,每次戰(zhàn)爭他常常沖鋒在前,每戰(zhàn)必先且每戰(zhàn)必勝,為李世民的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朝統(tǒng)一以后,許多武官因常年征戰(zhàn),身上有很多創(chuàng)傷,身體已經(jīng)很不好了,便選擇了休生養(yǎng)息,一般情況下不上朝,不大參與朝中的事情。秦瓊也是傷病纏身,因此唐朝統(tǒng)一后不再有什么作為。
對于玄武之變,《舊唐書》記載秦瓊參加了,可是其他史書當中參加者名單卻沒有他。個人認為有二種情況,一是他參加了事變,可能他的功勞沒有程咬金、李績等人的功勞大;二是或許并不像隋唐演義里講的那樣,他是為了李世民而投奔李唐。因為,當時皇帝是李淵,而李淵對他恩遇有加,因而他不想也不愿意去做讓皇上親子相互殘殺的事情,也或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李世明對秦瓊的信任是有所保留的。
在玄武門之變以后,雖然凌煙閣封將秦瓊排在最后,但是在他去世以后,唐太宗命人在他的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彰他的生前戰(zhàn)功,并陪葬于召陵,這都可見秦瓊在唐太宗心目當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7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