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劉大夏(忠宣公)掌理庫部時,一天,皇帝要索取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有關的文冊資料,忠宣公趕緊到庫房里面,把這些資料藏起來。等到大司馬前來索取,已找不到了,這件事就如此作罷。過了一段時間,大司馬知道此事,非常佩服忠宣公的遠見。因為假使找到了這些資料,而再來一次下西洋,那勞民傷財?shù)臓顩r,就很難想像了。
(劉大夏畫像)
(華容縣劉大夏墓)
明史評價劉大夏:
《明史·列傳第七十》:“大夏忠誠懇篤,遇知孝宗,忘身徇國,于權幸多所裁抑”。
關于劉大夏之軼事典故:
不收“羨慕”錢
劉大夏擔任廣東布政使時,當?shù)毓俑腻X庫巧立一種叫“羨余”錢的名目,從來不記在帳上。以前擔任布政使的都毫無顧忌地把這筆錢塞進自己的腰包,相互沿習,看作是無可非議的事。劉大夏剛上任時,打開府庫清點,恰巧有他的前任沒有拿完而剩下的一些“羨余”錢。管庫的小吏便把這種成例向他報告,說這筆錢不必記入帳簿。劉大夏聽后沉默了好一會,猛然大聲喊道:“我劉大夏平時讀書,有志于做好人,怎么遇上這件事,就沉思這么長時間?實在愧對古代賢人,算不得一個大丈夫了!”于是他命令管庫小吏把這筆錢全數(shù)入帳,作為正式支銷,自己分文不取。
藏匿史籍之謎
憲宗成化間,有太監(jiān)勸皇帝效仿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明代一些史籍,如萬表《灼艾余集》、嚴從簡《殊域周咨錄》記載車駕郎中劉大夏藏匿鄭和下西洋檔案,而顧起元《客座贅語》則說劉忠宜公劉大夏焚毀鄭和下西洋檔案;究竟是藏匿還是焚毀,至今仍然是個謎。
劉大夏被任命為戶部侍郎,前往北邊處理兵餉糧草問題。尚書周經(jīng)對他說:“府倉糧草宣告缺乏,大半 的糧草是有權勢家族的子弟在經(jīng)營,你向來與他們個性、意見不合,這次前去恐怕免不了會因為個性剛直招禍?!眲⒋笙恼f:“處理天下事,憑借道理不依仗權勢, 安定天下事在于實地處理不在于遠謀,待我到后解決。”劉大夏到達后,整天召集邊塞的百姓了解情況,終于了解了個中原因,想出了治理的辦法。有一天,他派人 在各交通要到四處張貼榜文,昭告天下:“某個糧倉缺幾千石糧食,每石按照官價收購,邊疆內外的官民客商,只要愿意上報的,糧食從十石以上,糧草百束以上, 都準許買賣,即使是官宦子弟,也不受限制。不到兩個月,府倉儲積有余,老百姓也有了多余的錢財。原來塞上必須擁有千石米粟、萬束柴草才得收進。因此宦官、 武臣得以操縱市場,獲取厚利。從劉大夏確立這項糧草收購法令后,有糧草的百姓都自己上報,不需要權貴包辦買賣到足夠數(shù)量,然后湊整數(shù)上交。延續(xù)了幾十年的 弊端,一下子就革除了。
1. 張岱《劉侍郎除弊》文言文翻譯 劉大夏被任命為戶部侍郎,前往北邊處理兵餉糧草問題。
尚書周經(jīng)對他說:“府倉糧草宣告缺乏,大半 的糧草是有權勢家族的子弟在經(jīng)營,你向來與他們個性、意見不合,這次前去恐怕免不了會因為個性剛直招禍?!眲⒋笙恼f:“處理天下事,憑借道理不依仗權勢, 安定天下事在于實地處理不在于遠謀,待我到后解決?!?/p>
劉大夏到達后,整天召集邊塞的百姓了解情況,終于了解了個中原因,想出了治理的辦法。有一天,他派人 在各交通要到四處張貼榜文,昭告天下:“某個糧倉缺幾千石糧食,每石按照官價收購,邊疆內外的官民客商,只要愿意上報的,糧食從十石以上,糧草百束以上, 都準許買賣,即使是官宦子弟,也不受限制。
不到兩個月,府倉儲積有余,老百姓也有了多余的錢財。原來塞上必須擁有千石米粟、萬束柴草才得收進。
因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縱市場,獲取厚利。從劉大夏確立這項糧草收購法令后,有糧草的百姓都自己上報,不需要權貴包辦買賣到足夠數(shù)量,然后湊整數(shù)上交。
延續(xù)了幾十年的 弊端,一下子就革除了。
2. 劉侍郎除弊 中劉大夏是一個怎樣的官員 劉大夏是個怎樣的官員:
1. 堅持原則。不因為素日和中貴的矛盾而產(chǎn)生畏難或對抗情緒,而是能夠拋除舊怨,公私分明,就事論事,以理服人。(以理不以勢,以近不以遠)
2. 處事穩(wěn)重。不急于發(fā)布自己的主張,而是深入基層(與邊上父老)問計于民,然后再做決策。
3. 善于統(tǒng)籌。中貴大戶把持糧草收購,源于“糧必限以千百石,草必限以十萬束方準”的政策弊端,劉大夏經(jīng)過反復研究以后,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讓平民小戶不必通過中貴大戶就可以往官倉售糧,既有效解決了主要矛盾,又不過分觸動中貴大戶的利益,從而使得新政能夠順利推行。
綜上所述,劉大夏在此文中是一名能夠堅持原則、處事穩(wěn)重、善于通過調查研究形成自己的思考,最終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時做到統(tǒng)籌兼顧,從而順利解決問題的能臣干吏,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都值得今人學習。
3.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0. B “言”字后面屬于直接引語,所以后面斷開。
11. C(國子監(jiān)兼具教育行政機構) 12. C 13.(1) 武將等候補缺好幾年,如今白吃飯的官員又沒有被替換,平白地被提升為高官,用什么來勉勵眾人建功立業(yè)呢?(【解析】:譯出大意給2分;關鍵字“守闕”、“曷以”“勸”3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劉锜有大功,聽說他的病已嚴重,誅殺王權、劉汜,劉锜必愧疚憤恨而死,國家打了一次敗仗而三將皆死,這難道不是使敵人高興嗎?(【解析】:譯出大意給2分;關鍵字“殆、“誅”、“得無”3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文言文譯文 黃祖舜,福州福清人??贾羞M士后,多次升遷至軍器監(jiān)丞。
入朝應對,進言說:“縣令的任免權交付給銓選部門,只根據(jù)資歷,為何不委托給郡守,可以淘汰那些特別壞的人?!被噬险J為他的話很對。
黃祖舜代理充任尚書屯田員外郎,后調任吏部員外郎,離京去泉州做通判。將要出行,進言說:“那些守道德講仁義的讀書人,不響應詔書求取俸祿,到老未仕。
請求在科舉以外,如有學問和品行優(yōu)秀光明,孝順親長友愛兄弟至純至善的人,由縣舉薦到州,州郡延請他們到學校,來給眾多的讀書人做出表率;其中品行特別優(yōu)異的人,州郡把姓名報知皇上,這也是由鄉(xiāng)里考察推選的意思?!被实蹖⑺淖嗾孪掳l(fā)到禮部,就留他在朝廷任倉部郎中,后又升遷為右司郎中、代理刑部侍郎兼詳定敕令司兼侍講。
黃祖舜向朝廷進獻《論語講義》,皇帝命令金安節(jié)校對,安節(jié)評價這本書明晰精粹,于是皇帝就讓國子監(jiān)刻板發(fā)行。黃祖舜推薦李寶,言其智勇雙全,皇帝下詔任命李寶為帶御器械。
黃祖舜兼代理給事中。張浚病逝,他的家人奏請留下五十多個使臣打理家產(chǎn),黃祖舜說:“武將充當空缺職務官好幾年,如今白吃飯的官員又沒有人被替換,平白地被提升為高官,用什么來勉勵眾人建功立業(yè)呢?”請求限制張家。
皇帝于是下詔功臣家的士兵保留五分之一。戶部奏請把官田授予淘汰的使臣,祖舜說:“淘汰的使臣一千六百多人,臨安官田僅為一千一百畝,計算他們的請求來分給他們官田,不超過幾十人能得到田地?!?/p>
此事沒能施行。保義郎梁舜弼、梁漢弼,是梁邦彥的養(yǎng)孫,都被封為閣門祗候,黃祖舜說:“閣門官不可以因為恩澤補遷?!?/p>
池州知府劉堯仁升任右文殿修撰,新州知府韓彥直升為秘閣修撰,祖舜言:“修撰的官職本是給為文學之士準備的,不可憑皇帝寵幸得到?!币压实馁Y政殿學士楊愿家乞求遺表之恩,黃祖舜說:“楊愿暗地里幫助秦檜,污蔑傷害好人?!?/p>
最終沒有發(fā)表這些詔命。秦熺死,追贈太傅,黃祖舜說:“秦熺參與他父親秦檜的陰謀計劃,現(xiàn)在不適宜追贈他皇帝老師的官職?!?/p>
朝廷奪回追贈的官職。 黃祖舜升遷知樞密院事,金主完顏亮侵犯淮水,劉汜兵敗,王權逃跑,皇帝將要誅殺王權來警示其他人,黃祖舜說:“王權論罪理應誅殺,劉汜也不容寬恕。
劉锜有大功,聽說他的病已嚴重,誅殺王權、劉汜,劉锜必愧疚憤恨而死,國家打了一次敗仗而三將皆死,這難道不是使敵人高興嗎?”皇上贊許并采納了他的意見。黃祖舜在官位上去世,謚號為莊定。
4. 劉俊好學文言文閱讀答案 峻好學,寄人廡下,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
時或睡,爇其須發(fā),及覺復讀,其精力如此。時魏孝文選盡物望,江南人士才學之徒,咸見申擢,峻兄弟不蒙選拔。
齊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標。自以少時未開悟,晚更厲精,明慧過人。
苦所見不博,聞有異書,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謂之是“ 書淫”于是博極群書,文藻秀出。
有個叫峻的青年,非常喜歡看書,寄宿在別人家里,自己認真研究書本,經(jīng)常點燈讀書,從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時候不小心睡著了,就吊起自己的頭發(fā),讓自己清醒繼續(xù)讀書,一夜都不睡覺,他的精神就是這樣!當魏孝文帝時選拔人才,凡江南學子有識之士,都去覲見申請被選。獨劉俊兄弟沒有被選上。
他和明朝中期的齊永,一起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叫 俊字校標。自認問年輕時沒有開悟,成年后更加歷練精明。
聰慧過人。遺憾的是,見聞不很廣博,聞聽有起義稀少的書籍,,聽說京城有的人有這些書,必定會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稱他為“看書最多的人”。
因此他廣讀各樣書籍,文采華麗流暢很有知名度。劉峻,字孝標,平原人。
峻生期月,母攜還鄉(xiāng)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
峻年八歲,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劉實憫峻,以束帛贖之,教以書學。魏人聞其江南有 戚屬,更徙之桑乾。
峻好學,家貧,寄人廡下,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爇其發(fā),既覺復讀,終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齊永明中,從桑乾得還,自謂所見不博,更求異書,聞京師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淫”。
時竟陵王子良博招學士,峻因人求為子良國職,吏部尚書徐 孝嗣抑而不許,用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時,蕭遙欣為豫州,為府刑獄,禮遇甚厚。
遙欣尋卒,久之不調。天監(jiān)初,召入西省,與學士賀蹤典校秘書。
峻兄孝 慶,時為青州刺史,峻請假省之,坐私載禁物,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學,及遷荊州,引為戶曹參軍,給其書籍,使抄錄事類,名曰《類苑》。
未及成, 復以疾去,因游東陽紫巖山,筑室居焉,為《山棲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學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進,擢以不次。
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高祖頗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論》以寄其懷。
論成,中山劉沼致書以難之,凡再反,峻并為申析以答之。會沼卒,不見峻后報者,峻乃為書以序之曰:“劉侯即有斯難,值余有天倫之戚,競未之致也。
尋而此君長逝,化為異物……” 峻又嘗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馮敬通,而有同之者三,異之者四。何則?敬通雄才冠世,志剛金石;余雖不及之,而節(jié)亮慷慨,此一同也。
敬通值中興明 君,而終不試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擯斥當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
敬通當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躍馬食 肉;余自少迄長,戚戚無歡,此一異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禍同伯道,永無血胤,此二異也。
敬通臂力方剛,老而益壯;余有犬馬之疾,溘死無時,此 三異也。敬通雖芝殘蕙焚,終填溝壑,而為名賢所慕,其風流郁烈芬芳,久而彌盛;余聲塵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將同秋草,此四異也。
所以自力為敘,遺之 好事云?!?峻居東陽,吳、會人士多從其學。
普通二年,卒,時年六十。門人謚曰玄靖先生。
(節(jié)選自《梁書·劉峻傳》,有刪改)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山富人劉實憫峻 憫:憐憫 B.及遷荊州,引為戶曹參軍 引:引薦 C.敬通值中興明君 值:遇到 D.所以自力為敘,遺之好事云 遺:贈送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峻因人求為子良國職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B.遙欣尋卒,久之不調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乃著《辨命論》以寄其懷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D.余雖不及之,而節(jié)亮慷慨 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11.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xiàn)劉峻勤奮好學的一組是 ①常燎麻炬,從夕達旦 ②既覺復讀,終夜不寐 ③聞京師有者,必往祈借 ④給其書籍,使抄錄事類⑤高祖招文學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進⑥吳、會人士多從其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聽說劉峻在江南有親戚,就把他轉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窮,寄居在別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讀,經(jīng)常通宵達旦。
B.明帝時,蕭遙欣任豫州郡守,劉峻擔任府刑獄,蕭遙欣待他很好,后推薦他到西省,和學士賀蹤一起負責點校官府的典籍。 C.劉峻為安成王編《類苑》,因病未完成,接著到東陽紫巖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寫了一篇文辭很美的《山棲志》。
D.劉峻認為馮敬通在世時沒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賢敬慕,其名聲越來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嘆就像草木枯謝一樣無人記起。第II卷(非選擇題,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分) (1)峻請假省之,坐私裁禁物,為有司所奏,免官。(3分) (2)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高祖頗嫌之,故不任用。
(4分) (3)余自少迄長,戚戚無歡,此一異也。(3分)【參考答案】雨露。
5. 劉墉的經(jīng)歷 文言文 (劉)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進士,自編修再遷侍講。二十年,統(tǒng)勛得罪,并奪墉官下獄,事解,賞編修,督安徽學政。疏請州縣約束貢監(jiān),責令察優(yōu)劣。督江蘇學政,疏言府縣吏自瞻顧,畏刁民,畏生監(jiān),兼畏吏胥,阘冘怠玩。上嘉其知政體,飭兩江總督尹繼善等淬厲除舊習。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寧道。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fā)軍臺效力。逾年釋還,命在修書處行走。旋推統(tǒng)勛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蘇江寧知府,有清名。再遷陜西按察使。丁父憂,服闋,授內閣學士,直南書房。遷戶部、吏部侍郎。授湖南巡撫,遷左都御史,仍直南書房。命偕尚書和珅如山東按巡撫國泰貪縱狀,得實,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署直隸總督,授協(xié)辦大學士。五十四年,以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降為侍郎銜。尋授內閣學士,三遷吏部尚書。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命偕尚書慶桂如山東讞獄,并按行河決,疏請寬濬下游。四年,加太子少保。疏陳漕政,僉丁不慎,途中盜米,致有鑿舟自沉,或鬻及檣舵,舟存而不可用,請飭各行省僉丁宜求殷實,皆如所議行。九年,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謚文清。墉工書,有名於時。
——《清史稿》
6. 興利除弊文言文翻譯 召信臣,字翁卿,是九江壽春人.召信臣為人勤奮努力有辦法有謀略,喜歡替老百姓興辦有益的事,一心要使他們富足.他親自鼓勵百姓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在田間小路出入,停留和住宿都不在鄉(xiāng)里的亭館中,很少有安閑地休息的時候.他巡視郡中的水流泉源,開通溝渠,修筑水閘和其他能放水堵水的設施總共幾十處,以便擴大灌溉面積,水田年年增加,多達三萬頃.百姓得到了這樣做的好處,有了多余的糧食來貯藏.召信臣為百姓制定了均衡分配水源的規(guī)定,刻在石碑上樹立在田邊,來防止爭斗.下令禁止嫁娶送終時鋪張浪費,一定要從節(jié)儉出發(fā).府縣官吏家中子弟喜歡閑游,不把耕田勞作當重要的事看待,他就斥責罷免他們,嚴重的還要追究他們,用行為不法的罪名處治他們,用這種做法顯示他崇尚勞動厭棄懶惰.他管治的地方教化得以廣泛推行,郡中的人沒有誰不盡力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百姓歸依他,住戶人口成倍增長,盜賊和訴訟案件減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親近愛戴召信臣,稱他為"召父"。
7. 求翻譯文言文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劉綸十分孝順,父母親死后的三年之內都不吃酒肉。他在軍機處任職十年,與大學士劉統(tǒng)勛共同輔理朝政,政績卓越,并稱為“南劉東劉”。劉綸個性穩(wěn)重,態(tài)度端莊,喜怒不形于色。在朝廷中做事時,舉止有禮,一貫不變。他從工部侍郎的官位上返鄉(xiāng)時,買了幾棟房子。即便后來又做了二十年的官吏,也沒有再買房或是大興土木。劉綸衣服鞋子臟了壞了不會重新去做一套,但上朝時必定身穿盛服,他說:“我不敢褻瀆朝庭的規(guī)章!”侍郎王昶當軍機處章京時,曾在嚴冬之時有緊急奏章需要起草,半夜造訪劉綸,劉綸點起燃燭,親自執(zhí)筆修改。因為當時非常寒冷,劉綸就招呼家人為他們準備酒菜,但廚房里一點也沒有,僅僅只找到白棗十數(shù)枚用來下酒。
8. 《明史?6?1郭應聘傳》文言文閱讀 郭應聘,字君賓,莆田人。
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戶部主事。
歷郎中,出為南寧知府。遷威茂兵備副使,轉廣東參政。
從提督吳桂芳平李亞元,別擊賊首張韶南、黃仕良等。遷廣西按察使,歷左、右布政使。
隆慶四年大破古田賊,斬獲七千有奇。已,從巡撫殷正茂平古田,再進秩。
正茂遷總督,遂擢應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瑤反。
府江上起陽朔,下達昭平,亙三百余里。諸瑤夾江居,怙險剽劫。
成化、正德間,都御史韓雍、陳金討平之,至是攻圍荔浦、永安,劫知州楊惟執(zhí)、指揮胡翰。事聞,大學士張居正奏假便宜,寓書應聘曰:“炎荒瘴癘區(qū),役數(shù)萬眾,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則余賊破膽?!?/p>
應聘集土、漢兵六萬,令總兵官李錫進討。未行,而懷遠瑤亦殺知縣馬希武反。
應聘與正茂議先征府江,三閱月悉定,乃檄錫討懷遠。天大雨雪,無功而還。
懷遠,古牂牁,地界湖、貴靖、黎諸州,環(huán)郭皆瑤,編氓處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縣寄居府城,遙示羈縻而已。
古田既復,瑤懾兵威,愿服屬,希武始入其地。議筑城,董作過峻,瑤遂亂,希武見殺。
及是,師出無功。應聘益調諸路兵,鎮(zhèn)撫白杲、黃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賊勢,而錫與諸將連破賊,斬其魁,懷遠乃下。
事皆具錫傳。初議行師,錫以陽朔金寶嶺賊近,欲先滅之。
應聘曰:“君第往,吾自有處。”錫行數(shù)日,應聘與按察使吳一介出不意襲殺其魁。
比懷遠克復,陽朔亦定,乃分遣諸將門崇文、楊照、亦孔昭等討洛容、上油、邊山。五叛瑤悉平。
神宗大悅,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萬歷二年,召為戶部右侍郎,尋以憂歸。
八年起,改兵部,兼右僉都御史,仍撫廣西。久之,引疾歸。
應聘在廣西,奏復陳獻章、王守仁祠。劉臺謫戍潯州,為僦居供廩,歿復賻斂歸其喪,像祀之。
官南京,與海瑞敦儉素,士大夫不敢侈汰。歸七月卒。
贈太子少保,謚襄靖。 (節(jié)選自《明史·郭應聘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A.斬獲七千有奇 奇:零數(shù)B.從巡撫殷正茂平古田,再進秩 秩:官吏的品級C.君第往,吾自有處 第:只管D.久之,引疾歸 引:因為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應聘智勇兼?zhèn)洌鞲删毜囊豁検?( )(3分)①從提督吳桂芳平李亞元,別擊賊首張韶南、黃仕良等 ②應聘與正茂議先征府江,三月悉定 ③古田既復,瑤懾兵威,愿服屬,希武始入其地 ④應聘益調諸路兵,鎮(zhèn)撫白杲、黃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賊勢 ⑤ 君第往,吾自有處 ⑥官南京,與海瑞敦儉素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A. 郭應聘仕途順利,戰(zhàn)功顯赫。
任職以后,擔任過多種官職,曾跟隨吳桂芳平定李亞元, 攻擊張韶南、黃仕良等,后又隨殷正茂平定古田。B. 瑤民很不安分,多次發(fā)動叛亂。
他們依仗險峻形勢為非作歹,攔路搶劫,劫持殺害朝廷官員,無惡不作,朝廷曾多次派人平定。C. 懷遠地跨數(shù)州,國家編民居住在當?shù)噩幟竦耐鈬?/p>
瑤民難治,嘉靖年間,朝廷征伐未果,知縣不敢在當?shù)刂嗡k公,致使馬希武被殺。D. 郭應聘品格高尚,為人善良,生活儉素。
在廣西任職時,請求朝廷恢復陳獻章、王守仁祠堂。在劉臺遭貶后,全力幫助。
與海瑞一同厲行節(jié)儉,使士大夫畏懼。7. 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分)(1)炎荒瘴癘區(qū),役數(shù)萬眾,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則余賊破膽。
(5分)(2)官南京,與海瑞敦儉素,士大夫不敢侈汰。(5分)參考答案:4.D.(假托)5.B.解析:③是馬希武的表現(xiàn);⑥是說郭應聘的簡樸。
6.C.“朝廷征伐未果,知縣不敢在當?shù)刂嗡k公,致使馬希武被殺”因果關系不成立。7.(1)炎熱荒涼、瘴氣繚繞的地區(qū),役使數(shù)萬人,不適宜長期逗留,迅速攻破他們的巢穴,那么其余的叛賊就會嚇破膽。
(役:役使,驅使。淹留:長期逗留。
破膽:嚇破膽 各1分,語句通順2分。)他在南京做官,與海瑞敦促節(jié)儉,士大夫不敢侈奢。
(官:做官。敦:敦促。
侈汰:侈奢。各1分,語句通順2分。)
《明史·郭應聘傳》原文及翻譯原文: 郭應聘,字君賓,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
授戶部主事。歷郎中,出為南寧知府。
遷威茂兵備副使,轉廣東參政。從提督吳桂芳平李亞元,別擊賊首張韶南、黃仕良等。
遷廣西按察使,歷左、右布政使。隆慶四年大破古田賊,斬獲七千有奇。
已,從巡撫殷正茂平古田,再進秩。 正茂遷總督,遂擢應聘右副都御史代之。
府江瑤反。府江上起陽朔,下達昭平,亙三百余里。
諸瑤夾江居,怙險剽劫。成化、正德間,都御史韓雍、陳金討平之,至是故圍荔浦、永安,劫知府楊惟執(zhí)、指揮胡翰。
事聞,大學士張居正奏假便宜,寓書應聘曰:“炎荒瘴癘區(qū),役數(shù)萬眾,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則余賊破膽。”應聘集土、漢兵六萬,令總兵官李錫進討。
未行,而懷遠瑤亦殺知縣馬希武反。應聘與正茂議先征府江,三月悉定,乃檄錫討懷遠。
天大雨雪,無功而還。 懷遠,古牂牁,地界湖、貴、靖、黎諸州,環(huán)郭皆瑤,編氓處其外。
嘉靖中,征之不克,知縣寄居府城,遙示羈縻而已。古田既復,瑤懾兵威,愿服屬,希武始入其地。
議筑城,督作過峻,瑤遂亂,希武見殺。及。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規(guī)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活動??墒牵屓酥两癫唤獾氖?,如此重大的國家大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卻突然就沒了蹤影。甚至有史書記載,是當時的官員劉大夏將鄭和的航海圖等資料燒毀了。劉大夏為什么恨鄭和航海的檔案?
關于鄭和下西洋的起因,歷史上有多種說法,有說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有說是想到海外宣揚大明的威德,有說是為了聯(lián)絡印度共同對抗帖木兒,還有說是想獲取海外朝貢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種,鄭和還是率領的三萬余人、四十余只大船組成的船隊,先后七次遠航西太平洋,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東非,紅海。七下西洋的結果,使大明王朝在東南亞全面建立起了華夷體系,開拓了明王朝的海外貿易,促進了國內生產(chǎn)。
關于鄭和下西洋,有一部重要的官方檔案,叫《鄭和出使水程》。這部檔案有多重要?都記載些什么呢?檔案包括了關于鄭和下西洋的大量原始資料,如:鄭和寶船的技術資料,這些放在今天,絕對是國家保密級的技術資料;還有船隊所用的海圖,即使在今天,海圖都是船只、航母、潛艇不可或缺的導航圖。
如此珍貴的檔案在哪里呢?答案絕對讓人驚掉下巴。史書記載,明憲宗成化年間,皇上命兵部尚書項忠查鄭和的舊檔案,結果查了三天,愣是沒查到。項忠就問:檔案呢?時任車駕郎中的劉大夏回答: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么益處?舊檔案雖在,也當銷毀,怎么還來追問?翻譯成普通話就兩個字:沒了。
這也太簡單了吧?目前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是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被劉大夏給藏了起來,老人家又沒做好移交工作,所以,他死后,檔案就再沒人找得到了。第二種觀點更直接,因為怕下西洋再禍害國家錢財,這位一生耿直的老頭子直接點一把火,將檔案燒個干凈。到底檔案有沒有被劉大夏銷毀,至今仍然是個謎。但小編想說的是,鄭和下西洋,到底該不該阻止?
劉大夏說的沒錯,在當時,鄭和下西洋花錢如流水,確實是勞民傷財?shù)臄〖倚袨?。首先,當時建造船隊確實靡費太過。據(jù)統(tǒng)計,在永樂年間,鄭和船隊的每只寶船,造價都要達五六千銀兩,這還只是一只空船的造價。以至于,為了保證造船質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動天下一十三省的錢糧”。此外,下西洋還引發(fā)了財政危機,僅朱棣對外邦朝貢者的大量賞賜,就耗費銀兩就達600萬兩。而船隊攜帶大量的銅錢出國收購,在當時沒有外匯的前提下,致使銅錢大量外流,還造成了國內“錢荒”,嚴重消耗了國庫儲備。
可是停止下西洋,是不是就好了呢?只要您稍稍用一下辯證的思維,就能發(fā)現(xiàn),從長遠的目光來看,停止了下西洋,對明朝來說,絕對是一件不小的損失。下西洋發(fā)生在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間,這一壯舉,比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整整早了87年。也就是說,那時候,后來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還沒生出來呢。而當時的下西洋艦隊,其船舶技術,航海技術之先進,影響之巨大,在世界范圍內,絕對是罕有匹敵的。從歷史發(fā)展來看,我們已經(jīng)打開了世界的大門。遺憾的是,因為下西洋的停止,我們又親手關閉了這扇關系華夏命運的大門,從此,華夏船隊絕跡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與西洋各國業(yè)已建立起來的聯(lián)系也戛然而止。最終,導致我們與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海洋發(fā)展時期擦肩而過,直接對后來華夏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
老祖宗早就說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通過鄭和下西洋事件,我們更應該明白,要想長遠發(fā)展,必須要有遠見,而決不能短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80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畫師為朱元璋畫像三不像
下一篇: 喜歡搞迷信的朱棣運氣一直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