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位于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內(nèi)蒙古草原,這里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動物繁衍的草原。
“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煉軍隊,在這里開辟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里舉行以射獵,史稱“木蘭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慶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這里舉行木蘭秋狝一百零五次。
遼代時,此處為遼帝避暑狩獵之所,有“千里松林”之稱。清代,這里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錫和翁牛特鎮(zhèn)國公吳塔特的領(lǐng)地。
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首次北巡塞外,看中了這塊“萬里山河通遠檄,九邊形勝抱神京”的地方。
1681年,康熙第二次北巡,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旗敬獻牧場”的名義劃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圍獵場,這座清代的皇家獵苑就此而建立,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獵苑。
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后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擴建,木蘭圍場逐步界定為72個圍。
圍獵活動
當時的木蘭圍場,根據(jù)地形和禽獸的分布,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領(lǐng)騎兵,按預(yù)先選定的范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并逐漸縮小。頭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nèi)密林深處,吹起木制的長哨,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尋偶而來,雄鹿為奪偶而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
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后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后是大規(guī)模的圍射。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nèi)有一幅《乾隆木蘭秋狝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壯觀情景。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jié)束以后,以張三營行宮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
演武發(fā)展
康熙帝選擇木蘭圍場作為皇家獵苑,有其政治目的和戰(zhàn)略意義。木蘭圍場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歷史上的戰(zhàn)略要地。清王朝自設(shè)立木蘭圍場之后,每年都要在這里以行圍狩獵的方式演練軍旅,推行“肄武綏藩”的國策,從而達到控制蒙古、震懾沙俄、加強民族團結(jié)、鞏固北部邊防的目的。這時的木蘭圍場實際上已成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軍事活動場所,是北京——避暑山莊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690年,康熙皇帝在這里舉行了著名的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之戰(zhàn)。
從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140年間,康熙、乾隆、嘉慶先后來圍場舉行“木蘭秋狝”105次之多。雍正在位13年,沒有到過圍場,但他遺囑“后世子孫,當遵皇考所行,習(xí)武木蘭,毋忘家法?!?/p>
嚴格保護
木蘭圍場建立后,自康熙至嘉慶的歷代皇帝,包括從未到過木蘭圍場的雍正帝都曾嚴令“民人不得濫入”,“禁樵牧”,“禁伐殖”,并派八旗兵嚴加看守;還進行了有計劃地圍獵,每次秋狝只擇其中的十余圍進行狩獵,其余眾多圍則是休養(yǎng)生息,令野生動植物得以繁衍恢復(fù);不過獵,不濫獵,在每次木蘭秋狝時都嚴令隨行軍騎“遇母鹿幼獸一律放生”,設(shè)圍時留有一缺口,令年輕力壯之獸得以逃生。每次圍末,“執(zhí)事為未獲獸物請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罷圍”。
開圍荒廢
道光繼位后,秋狝之禮廢止,1826(道光三年)木蘭圍場開圍,允許百姓入圍墾荒,它逐漸衰落下去了?,F(xiàn)在,作為聞名中外的旅游景區(qū)的木蘭圍場,只是當年皇家狩獵場的一部分。
到了清朝晚期,宮廷下令,對木蘭圍場原始森林進行砍伐,原始森林被砍伐殆盡。
重新恢復(fù)
全國解放后,1962年,國家決定在此建大型機械化林場。經(jīng)過林場工人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木蘭圍場已經(jīng)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林場,浩瀚森林已經(jīng)恢復(fù)當年的活力。遼闊的蒙古草原,煥發(fā)出青春魅力。滿山遍野的山花,笑迎天下游客。田紀云同志曾贊此是“水的源頭,云的故鄉(xiāng),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1991年國家建設(shè)部通過專家論證把木蘭圍場確定為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隨著人們回歸自然愿望的增強,來這里旅游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已達250萬人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82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朝大臣上早朝時間
下一篇: 清朝抬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