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顯學》中,一位春秋末期叫澹臺滅明,字子羽的魯國武城人,他天生異相,面貌丑陋,去拜孔子為師,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于是子羽勵志回去刻苦自學,后自學成才,四處游歷講學,名氣傳遍各諸侯國??鬃硬粍俑锌阂匀萑∪撕?,失之子羽。由此“人不可貌相”便流傳開來。
導語: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被孔子許為其“言語”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貢前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關于宰予晝寢的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宰予晝寢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第五》
譯文: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用臟土壘砌的墻面不堪涂抹!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備的呢?”又說: “起初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 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變?!?/p>
注釋:
①圬(Wū):指泥工抹墻的工具,也作動詞用,指把墻面抹平。
② 與:語氣詞,同“歟”,下文“于予與改是”中的“與”同義。
③誅:責備。
④糞土:腐土、臟土。
⑤是:這(指對人的態(tài)度)。
⑥寢:睡覺。
解讀:
學生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除了斥責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之外,還發(fā)出了關于認識一個人的感慨。讀遍 《論語》,這大概是溫文爾雅的孔圣人最動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語氣有點類似今天的老子罵兒子:“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老子不說也罷!”
推想起來,宰予這塊“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覺,比如說 睡個午覺的問題,很有可能還是在老師的課堂上打瞌睡(夢見周 公?)哩。不然的話,以我們今天的生活習慣來看,睡個午覺算什 么罪過呢?犯得著孔老先生這么大動肝火嗎?
問題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庇梦覀?的話來說,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币虼耍?老先生是萬萬不會茍同我們關于午睡的觀點的 。
如此說來,他的震怒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于說到“聽其言而觀其行”,倒正如儒學大師朱熹在《論語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話所提醒我們的那樣:“圣人怎么會現(xiàn)在才 知道聽其言而觀其行呢?也不是真因為宰予就對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態(tài)度了。不過是以宰予的事情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們多做少 說,言行一致罷了?!?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那么些人說 起比唱起還好聽。這段文字說的正是"言"與"行"的關系。
《論語疏證》中引用《韓非子·顯學篇》曰: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之不稱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p>
所以,我們不僅要聽他怎樣說,而且還要擦亮眼睛觀察他怎樣做??!
相近句子:不要隔著門縫看人。
人不可貌相,諺語,海水不可斗量比喻不能只根據(jù)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樣,不可根據(jù)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來。
出處:《西游記》:第一十一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譯文:海水那么浩瀚不能用斗來測量。如果喜愛豐滿姿態(tài)妖嬈的,又怎么可能抓得到妖怪和賊人呢?(因為妖怪會妖法能將自己變得很美麗)
擴展資料: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中國人掛在嘴邊的一句古語, 那么,這句話里那個不可貌相的人是誰呢?這個人復姓澹臺,名滅明,不過他可不是武俠迷們熟悉的《萍蹤俠影》中的那個武將,他這個真實的澹臺比那個虛構的澹臺足足要早一千九百年。
澹臺滅明是春秋末期的魯國武城(今山東武城)人,比大圣人孔子晚生三十九年。他天生異相,面貌丑陋,據(jù)說長得“額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
所以,當他去拜孔子為師時,孔子雖然為了信守自己“有教無類”的著名宣言沒有拒絕他,卻總對他愛答不理,讓人家坐冷板凳,澹臺滅明對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態(tài)度頗為失望,毅然決然離開孔子,開始了漫長刻苦的自學歷程。
以貌取人的孔子沒把恐龍男澹臺滅明當回事兒,而他非常喜愛的弟子子游(即言偃)卻對澹臺滅明頗為欣賞。子游從武城宰任上回到曲阜看望孔子時,孔子問他: “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嗎?”
子游借機贊美了澹臺滅明的高尚品格: “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庇矛F(xiàn)代話說, 就是“做事從不投機取巧走捷徑,沒有公事從來不到我屋里來”。但固執(zhí)的孔子不為所動。
澹臺滅明自學長才后,獨辟蹊徑,南下吳楚游歷講學。
澹臺滅明雖相貌丑陋,卻胸懷寬廣,他并沒有因為在孔子處受到冷遇而對孔子懷恨在心,而是仍以孔子為師,積極傳播儒家學說。
他不但像孔子那樣釋《春秋》,習“六藝” 教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而且在教學中提倡孔子提出的“誨人不倦”、“有教無類”的態(tài)度,“學而不厭”、“不恥下問”的風氣,“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的方法,等等。
知識淵博、道德高尚的澹臺滅明在江南地區(qū)得到了人們的愛戴,當?shù)馗鷱乃麑W習的有三百多人。他在幾十年內為江南地區(qū)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他的名氣也傳遍了當時的各個諸侯國。
孔子聽到這些消息,幡然悔悟,不勝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臺滅明字子羽) ;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是憑長相判斷人,看錯了子羽;憑語言判斷人,看錯了宰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90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孔子: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
下一篇: 絕纓報效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