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眦棸莸奈恼拢M軐Υ蠹矣兴鶐椭?/p>
鰲拜
康熙時期的大臣鰲拜,身為順治欽定的"輔政四大臣"之一,身份高貴。然而世人對其最深刻的印象卻是"智擒鰲拜"中那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身影,卻往往忘記其所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和忠肝義膽。
一代名臣悲慘落幕
公元1669年,一代名臣鰲拜病死獄中,這位滿清開國功臣經歷過硝煙四起的戰(zhàn)場,體驗過權傾朝野的盛氣凌人,最后卻在疾病交加中在昏暗的牢獄中死去,令人嘆惋。
對于鰲拜的評價,世人普遍的看法是驕橫跋扈,把持朝政誤國誤民。但是這往往是人們只看到了他在康熙年間的所作所為而得出的結論,過于片面。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囂張跋扈只是他在晚年時期的表現(xiàn),在其青年時期,倒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忠臣,在戰(zhàn)場上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康熙
從軍生涯功勛顯著
鰲拜的戰(zhàn)功大都集中在其跟隨皇太極和順治征戰(zhàn)期間,即清軍入關前和入關初期。而鰲拜首戰(zhàn)是在一處叫皮島的地方,即今天的朝鮮半島,這次戰(zhàn)事不僅打出了鰲拜的名聲,并且使鰲拜獲得了爵位??梢哉f,這次戰(zhàn)爭作為鰲拜從軍的首戰(zhàn),是極其成功的。
在皮島戰(zhàn)役中,鰲拜針對軍情,主動請纓到戰(zhàn)爭前線,并大膽的提出了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果然,敵軍在鰲拜所率清軍的重重迷惑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潰不成軍,金軍乘勝追擊并一舉攻下皮島。戰(zhàn)后鰲拜憑借此功被皇太極封三等男爵,并賜號"巴圖魯",意為"勇敢的猛士",可見鰲拜在當時在皇太極心目中的印象。
電視劇中的鰲拜形象
不僅如此,鰲拜還為清軍入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打下這基礎的戰(zhàn)事便是松錦會戰(zhàn),交戰(zhàn)的雙方是金軍和明軍。在此戰(zhàn)中,鰲拜跟隨濟爾哈朗進攻錦州,在鰲拜的帶領下大敗明軍。此戰(zhàn)過后,明軍敗局已定,已經無力和金軍對抗,此戰(zhàn)為清軍入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鰲拜憑借此戰(zhàn)晉升護軍首領,成為金軍中響當當?shù)娜宋铩?/p>
而在清軍入關后,鰲拜更是愈發(fā)勇猛,前后總共征戰(zhàn)13次,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打擊李自成和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軍。順治元年,鰲拜率軍追擊李自成的農民軍,并將其重創(chuàng),進而致使李自成在九宮山滅亡。而后又在順治三年再次率軍阻擊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軍,一舉打敗敵軍并殺死了首領張獻忠。
李自成
經過這兩次對農民軍的打擊,愛新覺羅氏在關內已經徹底站穩(wěn)了腳跟,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清軍入關前還是入關后,鰲拜都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是當之無愧的開國功臣。他在皇太極和順治心目中的分量,不亞于徐達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對皇太極忠心耿耿
鰲拜不僅在軍事上功勛顯著,在政治上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忠肝義膽之人,對皇太極忠心不二。在皇太極死后,全力幫助他的兒子福臨登基,并穩(wěn)固皇位,這期間最著名的就是他和攝政王多爾袞之間的恩恩怨怨。
皇太極
崇德八年皇太極駕崩后,他的長子豪格與他的弟弟多爾袞開始了對皇位的激烈爭奪。在這時,鰲拜以一句"共立盟誓,死生一處",力主由皇太極之子豪格繼位。鰲拜率領武裝力量守在崇政殿外,對多爾袞,怒斥到:"吃穿先帝之衣飯,蒙受先帝深恩,不立先帝之子,吾等愿隨先帝而去"。后來在豪格和孝莊太后的重壓之下,多爾袞妥協(xié)了,最后年僅6歲的福臨繼位為帝。
可以說,順治能夠坐上皇位,除了有孝莊太后的大力支持外,鰲拜也是功不可沒,如果沒了鰲拜牽制多爾袞,給了他巨大的壓力,單憑豪格是根本不足以抗衡多爾袞,也就不會有順治的登基,更別說后來的康乾盛世了。
順治
康熙為什么一定要殺鰲拜
順治登基后,鰲拜盡心盡力,成為了順治的心腹大臣,而在順治逝世后,年僅8歲的玄燁繼承了皇位,鰲拜也由于失去了制衡而變得囂張跋扈,但最終讓康熙下定決心除掉鰲拜的是因為鰲拜做了兩件事,使得他感到皇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這第一件是鰲拜擔任輔政大臣時,利用職權將費揚古及其子處死。事情的起因費揚古父子是在出巡時擅自乘坐御馬,這本來是一件小事,最多處罰一下便可,但是鰲拜借機將事情無限放大化,上升到費揚古對大清朝不忠的層面上,結果費揚古及其兩個兒子最后都被處死。
費揚古
第二件事是"換地"。順治為了報答開國功臣立下的汗馬功勞,給諸位大臣特批了圈地,其中鰲拜的圈地在定興一帶。但鰲拜不滿,便想利用職權,換來京城東邊的圈地。但不料遭到蘇納海、朱昌祚的極力反對并上疏孝莊太后,最后被駁回了。鰲拜為此心生忌恨,不顧滿朝大臣和康熙的強烈反對,捏造罪名陷害兩人并最終私自處死。
不僅如此,因為京城東邊一帶的圈地屬于正白旗,而旗主是蘇哈克薩,鰲拜便一不做二不休,羅織了20余條罪狀,向康熙進言欲要處置蘇哈克薩。面對著莫須有的罪名,康熙自然不肯同意,但是鰲拜竟接連上奏數(shù)日,并對康熙實施人身威脅。最終,在鰲拜的胡攪蠻纏下,蘇克薩哈被處死。
這兩件事看似是鰲拜利用自己的權勢陷害他人,但是在康熙心里,這是對皇權的挑戰(zhàn)和漠視,康熙也明白,要想獨攬大權,鰲拜必須除掉,康熙已經把鰲拜列入了必殺名單之中。但無奈當時康熙還年幼,沒有親信,雖有心但力不足,只得韜光養(yǎng)晦,在暗中積蓄力量。
孝莊太后
這也是鰲拜留給世人普遍的印象,但他為何與年輕時候的鰲拜判若兩人,是什么原因導致鰲拜由一個忠肝義膽的開國功臣轉變成一個驕橫跋扈的權臣?
導致鰲拜轉變的原因
其實不難猜想,歷史上許多大功之臣都在后期居功自傲而引得皇帝不滿,最終落得凄慘下場,鰲拜也不例外,但細數(shù)下來,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鰲拜的出身決定的,作為武將出身的他,在思考問題的方面上遠不及那些文官,這導致了鰲拜給人一種"大老粗"的感覺。說白了就是鰲拜是一個頭腦比較簡單,心里率直的人,說話做事不考慮后果,這樣的性格導致了他為人處世常常剛愎自用、狂妄自大。
智擒鰲拜
第二個方面是他的累累戰(zhàn)功給了他驕傲的資本,這也是許多功臣的通病,鰲拜也沒能幸免。在這樣的戰(zhàn)功下,加上他那剛愎自用的性格,自然會驕橫跋扈,氣量狹隘。
第三個方面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方面,在四位輔政大臣中,索尼早已經去世,蘇哈克薩被鰲拜陷害至死,遏必隆又對鰲拜馬首是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無人能夠制衡鰲拜,加之康熙此時還未成年,導致了鰲拜自然會目中無人,竟敢篡改圣旨,欺下瞞上。
鰲拜是一個忠臣,他的赫赫戰(zhàn)功為清軍打下了不少江山,對皇太極忠臣耿耿,但是可惜的是,鰲拜效忠的對象僅僅是皇太極而已??梢赃@么說,鰲拜對于皇太極來說是一個忠臣,但是對于整個大清來說,鰲拜則是一個佞臣。
在康熙初登帝位時,由于沒有了顧慮,加上剛愎自用的性格,以致于鰲拜擺不清自己的身份,作威作福,造成了自己不得善終的結局。
真正歷史上的鰲拜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你要說他是大奸臣,可能不能完全解釋得通,你說他是忠臣,康熙為何要擒拿他?
本文就單純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看鰲拜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英勇善戰(zhàn),為清軍入關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巴圖魯
在《清史稿》中記載鰲拜是瓜爾佳氏,滿州鑲黃旗人,衛(wèi)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征,屢有功。
不僅根正苗紅,妥妥的清朝權貴,還是以軍功逐漸被提拔起來的,天聰八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
天啟年間,在皮島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名將毛文龍一直是后金向關內發(fā)展的后顧之憂,崇德二年,皇太極準備派兵攻打皮島,鰲拜在戰(zhàn)斗中異常勇猛,曾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
鰲拜奮勇沖殺第一個沖上了皮島,清軍隨后跟上,一舉攻占皮島,皇太極得知后非常高興,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并且賜號?巴圖魯?。
巴圖魯是清朝對勇士的封號,在清初但凡能封這個稱號的,都是對清朝立有大功的人。鰲拜又被稱為滿洲第一巴圖魯,也就是滿清第一勇士,可見鰲拜又多厲害。
1641年清軍與明朝爆發(fā)了松錦會戰(zhàn),可謂是關乎明朝與清朝國運之戰(zhàn),在這一戰(zhàn)中,鰲拜沖鋒陷陣,把握戰(zhàn)機,連連告捷,對于清軍松錦之戰(zhàn)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戰(zhàn)后鰲拜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成為八旗將領中地位較高的人物。
清軍入關之后,主要面對的是以李自成為首的大順軍和以張獻忠為首的大西軍,在鰲拜的打擊下,農民軍兵敗如山倒,尤其是在擊敗大西軍的過程中,鰲拜居首功。
這就是入關之前的鰲拜,為清軍入關立下的汗馬功勞。
對康熙的祖父皇太極、父親順治忠心耿耿的鰲拜
由于皇太極是暴斃而亡,并沒有留下明確由誰來繼承皇位,這就導致滿洲權貴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xiàn)矛盾,其中競爭力最大的兩個人選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一個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
從實力上來說,豪格擁有兩黃旗的支持,而多爾袞則有兩白旗的支持,因此不相上下,形勢也極為嚴峻,鰲拜當時是鑲黃旗的大臣,也是這場皇位繼承爭奪中的關鍵人物,鰲拜跟兩黃旗的其他大臣主張是一樣的,那就是繼位的君主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而不能是他的兄弟。
皇太極的兄長代善在崇政殿召開會議討論皇位繼承人選,鰲拜命兩黃旗的精銳全副武裝守衛(wèi)在崇政殿,甚至以武力威脅多爾袞,"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于地下!"
在鰲拜等人的震懾下,多爾袞從大局出發(fā),也害怕刀兵相見,因此不得不做出讓步,但是多爾袞也提出一個條件,那就是不允許讓豪格繼承皇位,最后選出了順治繼承皇位,這也是鰲拜等人極力爭取的結果。
順治即位后并沒有忘記鰲拜等人,《清史稿》中記載:?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
然而鰲拜卻成了攝政王多爾袞的眼中釘,多爾袞專權后,開始多次打壓鰲拜,鰲拜差點就被多爾袞整死,不停的被降爵,一直到多爾袞死后,順治親政,鰲拜才熬出頭來。
《清史稿》中記載:?世祖親政,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wèi)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顧命輔政。?
晚年擅權自重,被康熙除掉的鰲拜
順治死的時候,并非鰲拜一個輔政,而是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四人一同輔政,論排名鰲拜排在最后。
但是四輔臣中,索尼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不喜歡管理政事,蘇克薩哈是鰲拜的死敵,兩個人經常發(fā)生爭論,在朝堂之上也是明爭暗斗,遏必隆則是鰲拜的黨羽。
在這樣的情況下,鰲拜逐漸走上專權的道路,?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后,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后施行。侍讀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鰲拜惡之,請禁言官不得陳奏。上親政,加一等公,其子納穆福襲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師,納穆福加太子少師。?
索尼病死之后,鰲拜因為沒有掣肘,徹底成了結黨營私、獨斷專行的權臣,事實上康熙親政,但是鰲拜并不想歸政,造成了康熙親自己的政,鰲拜也輔自己的政,在此期間鰲拜甚至和黨羽網絡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哈薩哈的罪名,最后將其殺害,此舉也造成鰲拜與康熙之間的矛盾上升。
一直到康熙八年,康熙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對鰲拜實行了扳倒計劃,在鰲拜入宮拜見康熙的時候,康熙命手下擒住鰲拜,按照墻倒眾人推的法則來看,曾經對鰲拜有多忠心的黨羽,當時就多想搞死鰲拜以擺脫與鰲拜的關系。當時大臣羅列鰲拜30條罪狀,按大清律應該處以斬首,但是康熙并未直接殺了鰲拜。
對此,康熙的說法是鰲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據(jù)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滴蹩春?,感念鰲拜的功勞,遂對他寬大處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鰲拜隨后被監(jiān)禁。
關于鰲拜死后的后續(xù):
然而,關于鰲拜的故事并未就此結束,在康熙晚年的時候,想到鰲拜早年立過的功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
這一舉動可謂是讓人意想不到,如果鰲拜真的是大奸大惡之徒,康熙為什么會在晚年有這樣一個行為?縱橫認為,大概康熙也意識到,其實鰲拜并未謀逆之心,只不過不愿意讓權而已。
以鰲拜對皇太極、順治兩帝的死忠來看,未必會反康熙,鰲拜的悲慘結局其實是清朝加強君主專制導致的,在皇權至上的形勢下,鰲拜這樣的輔臣不論忠奸都不會有好下場,這一點,從中國古代商鞅、張居正等人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來。
到雍正時期,不僅恢復了鰲拜的一等公的爵位,還允許世襲,徹底為鰲拜平反了。
當然,到這里并沒有結束,乾隆四十五年的時候,開始對歷史上的冤假錯案進行撥亂反正,雍正給鰲拜平的反,乾隆又給推翻了:"鰲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跡多端,難以枚舉。"
并且宣諭群臣?追覈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并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可見鰲拜人物的復雜性,并非一句話兩句話就成說明白的,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并非只有忠奸兩種,而是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呈現(xiàn)不同的形象,當然,從文學藝術作品中加強對歷史人物的形象勾踐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將其認定為歷史形象,則明顯是不夠的。
鰲拜是一位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武俠小說《鹿鼎記》中鰲拜占有非常重要的戲份,在推進劇情線中起著重要作用。根據(jù)這部小說所改編的各個版本的鹿鼎記,更是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其中鰲拜的形象也是讓觀眾們印象深刻。歷史上的鰲拜是一名武藝高強的輔政權臣,他不斷的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取私利,但是鰲拜并沒有謀反,猜測可能是由于鰲拜過于狂妄自大,沒有將康熙皇帝放在眼里,認為只要實權在握就無人敢與他作對,所以沒有選擇謀反。
鰲拜是清初的三朝元老,經歷了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三個朝代,他出身滿洲貴族,作為名門之后,他擁有著過人的才能,在年輕時就立下了不少軍功,特別是在與多爾袞的斗爭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所以順治帝在臨終時將鰲拜立為輔政大臣,輔佐當時尚且年幼的康熙帝。
順治帝在臨終時欽點了四位輔政大臣,但是這四位輔政大臣之間是面和心不和。除了鰲拜之外,其他的三位輔政大臣分別是蘇克薩哈、遏必隆、索尼。但是這三位輔助大臣由于年老或者能力不足,逐漸退出了與鰲拜的競爭。此時康熙帝也到了14歲的親政年齡,他發(fā)覺到自己沒有實權,開始設法除掉鰲拜。
鰲拜的性格比較狂妄自大,沒有將年齡尚小的皇帝放在眼里,但是康熙帝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他裝作不聞政事的樣子,私下秘密組建部隊,但是在鰲拜眼里,康熙是終日沉迷于娛樂,成不了氣候。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康熙帝心中早就想好了如何對付他的計劃。最后,鰲拜在平常的一日被康熙帝召入皇宮,被康熙帝的親信輕易制服,至此康熙帝真正掌握了皇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9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