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便是網(wǎng)上流傳的《殺胡令》。當時我看到這篇《殺胡令》時也是十分激動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shù)十年
稽古天地初開,立華夏于中央
,萬里神州,風華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華夏大地,舉德齊天。蠻地胡夷無不向往,食吾漢食,習吾漢字,從吾漢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遠離茹毛飲血,不再獸人。然今,環(huán)顧胡夷者前晉八王亂起,華夏大傷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擄掠屠戮為樂
,強搶漢地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shù)屠殆盡。天地間,風云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不才閔
,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于世。青天于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個歷史人物
,他建立了一個短命的政權——冉魏,他以頒行《殺胡令》而廣為人知。我覺得他稱不上民族英雄之類的稱號,網(wǎng)上流傳的一些關于他的事跡與真實的歷史有些出入,我們需要辨?zhèn)稳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冉閔,字永曾
,小字棘奴。《資治通鑒》云:“閔名瞻《晉書》記載:“閔字永曾
那么冉閔為何要頒行《殺胡令》
349 年石虎死后,諸子爭位
最后一次
在這里需要指出兩點。第一
那么,殺胡令是否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漢人生存的作用呢?
殺胡令本身針對的是“內外六夷”
《晉書》言:“青
一些歷史記載還表明,殺胡令在冉閔的都城鄴城執(zhí)行了不過半年多就被廢止了
。而且冉閔此后還一度走上“撫納諸胡”之路。他的目的是安撫招徠境內的胡人,擴充軍事力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這個故事說明
,最遲在350年11月,冉閔就廢止了殺胡令并停止了驅逐胡人的行為,考慮到招募胡人組織軍隊的時間,真正廢止殺胡令的時間肯定更早。350年前后的中原地區(qū)胡漢民族矛盾確實是非常尖銳。但是
,冉閔是不是基于胡漢矛盾而高舉民族大義的旗幟,則是一個很值得商榷的問題。冉閔在350年,恢復自己的漢姓,改國號,都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民族大義。但是他的民族政策是搖擺不定的。對于冉閔來說,殺胡或者撫胡,都只是權宜之計,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擴充勢力。民族大義在冉閔那里并不是被始終堅持的原則。四世紀中葉時的中國
,晉室是公認的正統(tǒng),普遍“人心思晉”。354年桓溫北伐關中時,關中父老“持牛酒迎溫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晉書》)。350年,冉閔于稱帝后遣使赴晉,云:“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客觀地評價,冉閔能夠“悉散倉庫以樹私恩”,帶兵打仗“胡夏宿將皆憚”
,也可算是人杰、梟雄。他在冉魏國內,也確實保護了一些漢人,頗有功德。他臨死前說的那句名言,“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更是擲地有聲。但是與十六國時期為了重建或復興華夏而有所作為的其他歷史人物相比,冉閔的功業(yè)并不出眾。讓我們回到確鑿的史料中
,看看與冉閔同時代的其歷史人物在做什么:祖逖
,以北伐為己任,收復淮北,使石勒不能南侵。中流擊楫的故事,世代流傳。劉琨
,與祖逖一同聞雞起舞的好友,一生以“立功河朔”為志,曾據(jù)守晉陽近十年,抵御前趙。謝玄
劉裕
這些人物都堪稱一時英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0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郭槐是誰郭槐的生平簡介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