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知名的是東晉的父子書法家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父親王羲之被稱為書圣,善于行書和草書;王羲之兒子王獻之擅長于草書。王羲之傳世書法作品是《蘭亭序》;王獻之傳世書法作品是中秋帖。東晉書法家還有鐘繇(yáo),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并稱為“鐘王”。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出身于魏晉名門瑯玡王氏,世代為官,是東晉時期的大家族,祖籍瑯琊(今屬山東臨沂),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他七歲就擅長書法,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贝碜鳌短m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被稱為書圣。
王羲之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并以真跡殉葬。王羲之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快雪時晴帖》、《姨母帖》、《初月帖》。
鐘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鐘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鐘繇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后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鉆研學習鐘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并稱為“鐘王”。鐘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并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鐘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于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善于思考與鉆研。鐘繇的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
王獻之和他的父親王羲之并稱為“二王”,書圣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詩人、畫家、大臣,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知名的書法作品是最近被拍賣的《中秋帖》。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他一生的書法藝術并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后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他還創(chuàng)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于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根據《中國書法史》,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除了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外,還有:
王導(276~339年),字茂弘,漢族,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著名書法家,是王羲之的叔父。
王珣,字元琳,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恫h帖》是乾隆的“三?!敝弧?/p>
衛(wèi)夫人,名鑠,字茂猗,自署和南,(公元242-349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是晉朝著名書法家。東晉是從公元316年起開始算,因此按歷史分期,衛(wèi)夫人一般不列入東晉時期書法家。
鐘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人稱“王大令”的東晉書法家是王獻之。
王獻之(344年-386年),是王羲之的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女婿、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岳父。子承父業(yè),王獻之也是書法家、畫家、詩人。
“王大令”的說法,來源于王獻之曾官至中書令,為了與族弟王珉區(qū)分,人稱王獻之為“大令”。王珉在王獻之死后也做中書令,當時人們便稱王獻之為“王大令”,王珉為“王小令”。
王獻之傳世作品還有草書《鴨頭丸帖》《中秋帖》等,都是后世摹本。乾隆皇帝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于是把書房命名為“三希堂”。
王獻之軼事典故
1、墨跡變牛
有一次,桓溫讓王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王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將字污染,王獻之便將墨跡改畫成黑馬母牛,畫得十分美妙。
2、偷兒恕氈
王獻之一夜睡在書房里,一群盜賊潛入房中,將室內東西偷得精光。王獻之慢慢地說:“偷兒,青氈是我家祖輩的遺物,只請你們留下這氈子?!北I賊驚慌而逃。
3、山川自映
王獻之說:“從山陰道上走過時,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使人眼花繚亂,看不過來。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4、二王高下
王徽之和王獻之曾經同坐在一個房間里,前面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連木屐也來不及穿;王獻之卻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來隨從,攙扶著再走出去,就跟平時一樣。世人從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氣度的高下。
?
王羲之(303年,一作321年~361年,一作379年) 王羲之的資料中文名:王羲之
外文名:Wang Xizhi
別 名:王右軍、王會稽,字逸少
國 籍:東晉
民 族:漢族
出生地:瑯琊(今山東臨沂)
出生日期: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公元361年,一作379年
職 業(yè):官員,書法家
信 仰:道教
主要成就:創(chuàng)作書法
代表作品:《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蘭亭集序》《初月帖》
稱 號:書圣
后世子孫:王獻之等
身 高:七尺有余
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書圣?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祖籍瑯琊(今屬山東臨沂),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贊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后人評曰:?飄若游云,矯若驚龍?、?龍?zhí)扉T,虎臥凰閣?、?天質自然,豐神蓋代?。有關于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征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圣?美譽。
西晉陳暢司馬攸羊忱李式李定東晉王廙衛(wèi)夫人李廞羊固王導王恬王洽王珉王羲之蘭亭序--樂毅論--黃庭經--快雪時晴帖--孔侍中帖--圣教序--平安帖--二謝帖--得示帖--頻有哀禍帖--何如帖--奉橘帖--遠宦帖--十七帖--長風帖--賢室帖--適得書帖--知欲東帖--差涼帖--奉對帖--汝不帖--定聽帖--二謝在此帖--七月帖--桓公帖--謝光祿帖--朱處仁帖--愛為上帖--鹽井帖--七十帖--小大悉帖--不審帖--清和帖--此郡帖--奄此帖--日月如馳帖--都邑帖--奉告帖--鯉魚帖--鄉(xiāng)裏人帖王獻之洛神賦(玉版十三行)--地黃湯帖--十二月帖王玄之王徽之王淳之王允之王濛王修王綏王珣伯遠帖郗愔郗超庾亮庾翼謝安許靜民張翼謝敷康昕張弘無名氏王興之夫婦墓志--爨寶子碑--高麗好大王碑--真書曹娥誄辭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2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