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名為高長恭,為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洛陽之戰(zhàn)時,北周攻擊洛陽一帶地區(qū),圍城卻沒有攻下。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帶了500名騎兵沖進(jìn)北周的軍隊(duì),到達(dá)被圍的金墉(現(xiàn)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yàn)楦唛L恭戴著面具,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面具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里不平哪有蘭陵王,之后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北周軍隊(duì)最后放棄營帳撤退。這場戰(zhàn)役是高長恭最受注目的戰(zhàn)役。根據(jù)《北齊書》的記載,士兵們?yōu)榱诉@場戰(zhàn)役而歌誦他,后來就變成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遭北齊后主高緯猜忌,被毒身亡,追贈太尉,謚號武王。
《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fēng)調(diào)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梢姡m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
真有,以下是本人研究史書《北史》自打,同樣的回答已有三篇采納,一篇推薦,望您采納。
蘭陵武王,名為高長恭,其父高澄,是東魏權(quán)臣,一時權(quán)傾朝野,在得知孝靜帝一黨欲除己而後快,高澄先聲奪人,殺其黨人,欲篡奪皇權(quán),只是眼見到手的皇位,高澄卻意外的被家中廚子刺殺。
但高氏一族沒有因?yàn)楦叱沃?,而一跤失勢,其弟高洋廢孝靜帝,登上龍椅,建立齊國(史稱北齊),直到傳至北齊第四任帝高湛,僅立國十一年,當(dāng)時高長恭乃高澄第四子,輩份上來說是高湛堂兄弟,長恭長相貌美似玉,聲音優(yōu)美,內(nèi)容卻心懷壯志。
長恭因?yàn)樽谑业年P(guān)系,得以身任并州刺史,約治理今山西省一帶,當(dāng)突厥帶大軍來犯,蘭陵王高長恭總能擊敗突厥大軍,對於軍中瑣碎的小事都非常仔細(xì)處理,對將士極好,每有瓜果,都會跟將士分享。
當(dāng)高湛治理齊國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564年的冬天,周(史稱北周)國帶領(lǐng)十萬大軍往齊國重鎮(zhèn)金鏞(意即洛陽)而來,人在鄴城的武成帝高湛,聞訊大驚失色,因?yàn)榻痃O城現(xiàn)已被周國的十萬大軍重重包圍,繁華的金鏞直接影響著齊國之存亡,高湛立馬下詔檄文,傾全國之力,救援金鏞。
很快,全國軍隊(duì),不分日夜的往金鏞救援,此時金鏞被周軍如鐵桶般的重重包圍,金鏞齊軍三番兩次的想殺出重圍,然而,三軍將士僅僅只突破周軍第一道內(nèi)層防線,就無能為力了。
然而在這緊急的時刻,援軍趕到,援軍之中的一名中軍將領(lǐng)更是格外令人矚目,因?yàn)樗髦粡埅b獰恐怖的面具,這名將軍率先殺出,僅率五百人竟能殺入周軍的重重防線,為援軍開了一條血路,殺至城下,被重軍圍困之際,此將一摘下面具,齊軍高聲歡呼,因?yàn)榇巳苏菍覕⊥回实拿蛯⑻m陵王高長恭,城上派出弓箭手支援援軍,大敗周軍,事後齊軍為高長恭還編了《蘭陵王入陣曲》以示敬意,此戰(zhàn)史稱芒山之戰(zhàn),讓高長恭名揚(yáng)天下。
原來帶面具之怪舉,乃高長恭之習(xí)慣,由於其長相貌美,如似女子,戰(zhàn)斗時,往往受敵人輕視譏笑,於是戴著張恐怖、驚聳的面具,以震攝敵軍。
芒山之戰(zhàn)高長恭受高湛看好,命賈護(hù)賞高長恭妾女二十,高長恭僅選一人。
然僅一年,高湛就退位,公元565年,後主高緯繼位,面對這位軍中英雄,對高長恭評論了芒山之戰(zhàn),就說:「身陷軍中,想突圍也就不太可能了?!垢唛L恭有意無意的回了一句:「家事不就是像這樣嗎?」惹怒了高緯。
後高長恭轉(zhuǎn)任司州牧、青州、瀛州刺史,官運(yùn)恒通,一瞬之間,家財(cái)萬貫,參軍陽士深曾表其攤贓之事,士深卻被免官。
一次長恭上朝,回府後,發(fā)覺仆人都在偷懶,走得只剩一個,長恭沒罰那些仆人。
盡管身在官場的高長恭,依然還是征戰(zhàn)沙場,不失雄風(fēng),公元571年3月,高長恭與大將段韶共同攻打周國栢谷,攻克後,再攻定陽。此時段韶生病,高長恭代理統(tǒng)領(lǐng)了段韶的部屬,因戰(zhàn)功先後受封長樂、樂平、高陽等郡的郡公。
定陽之戰(zhàn)時,陽士深又與高長恭同事,怕長恭殺害自己,長恭對此啼笑皆非,僅以杖罰二十來使陽士別那麼提心吊膽的。高長恭的部下尉相愿曾質(zhì)問高長恭,說:「王您怎會如此貪婪殘忍呢?」高長恭不答,尉相愿又問:「是不是因?yàn)槊⑸街畱?zhàn),您怕功高蓋主,所以才掩飾自己?」高長恭點(diǎn)了點(diǎn)頭,尉相愿說:「皇上如此忌恨您,您做錯就該罰,以錯事隱藏自己,反會加速禍患的到來?!垢唛L恭被這番正氣凜然的話給感動得留下了男兒淚,向尉相愿跪下,請求保命方法。尉相愿說:「您有赫赫戰(zhàn)功,現(xiàn)在又在定陽打了勝仗,威望名聲太高,您應(yīng)馬上托病在家,不要干預(yù)政事?!垢唛L恭同意了這個方法,并且照作了,朝廷卻不讓他辭官養(yǎng)病。
後來長江一帶又有戰(zhàn)事,高長恭非常擔(dān)心自己又會成為將領(lǐng),恨不得自己以前生的怪病都回來,一怒之下,索性有病也不去醫(yī)治。公元574年5月,高緯無預(yù)警的派太醫(yī)徐之范前來,拿毒藥給高長恭服下,高長恭臨死前對妃子鄭氏說:「我一生效忠朝廷,沒做錯一件事,皇上為何要毒殺我呢?」鄭氏淚眼惺忪的應(yīng)了一句:「或許見到皇上,還有所挽回??!」高長恭對鄭氏天真的回答,無奈的笑了笑,服下了毒藥。
長恭死前,還把一千兩的債券都燒光了。死後追封太尉。
蘭陵王 - 蘭陵王的生平 一、曖昧不明的身世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侗饼R書》中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毙值芰鶄€中,史書載老五安德王的母親陳氏為“廣陽王妓也”,但尚知明確姓氏,唯有蘭陵王的母親沒有姓氏,不知是誰。由此,人們推斷,蘭陵王母親的身份和地位,恐怕連官妓都不如,很可能只是宮中一個地位卑賤、不知姓名的宮女。這樣,在講究血統(tǒng)門弟的士族時代,蘭陵王雖然貴為帝胄皇孫,處境卻十分尷尬。他“莫名”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每天忍受別人鄙視的目光,低聲下氣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時候的人生境遇。 二、柔美的容貌與猙獰的面具 《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fēng)調(diào)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移、超凡脫俗的,他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具備的俊美容貌。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許正是來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親。如果不是母親的容貌異常驚艷,又怎能引來地位相差懸殊、貴為帝胄的父親的垂幸呢。 但是,蘭陵王的美卻給他帶來了極大苦惱。在那個地方割據(jù)、連年戰(zhàn)亂的歲月里,作為王公將相家的子弟,時刻都要接受戰(zhàn)爭的考驗(yàn)。因?yàn)橄嗝部∶廊嵘?,在?zhàn)場上對陣時,他經(jīng)常會受到敵手的輕蔑。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猙獰的“大面”,每逢出戰(zhàn)時,都戴在臉上,以此達(dá)到威懾?cái)呈值哪康??!杜f唐書·音樂志》云:“代面出于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樂府雜錄》鼓架部條云:“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戰(zhàn)斗,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后乃百戰(zhàn)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zhí)鞭也。”唐朝崔令欽的《教坊記》說:“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為假面,臨陣著之,因?yàn)榇藨颍嗳敫枨??!庇纱丝梢?,蘭陵王經(jīng)常著猙獰假面出征并非道聽途說、無籍之談。后來,京劇中出現(xiàn)的“臉譜”,也許與蘭陵王的面具及舞曲《蘭陵王入陣曲》的影響不無關(guān)系。 三、驍勇善戰(zhàn)及威名美譽(yù) 史載,蘭陵王是北朝時期文武兼?zhèn)?、智勇雙全的名將。有的說他“有膽勇,善戰(zhàn)斗”,有的說他“勇冠三軍,百戰(zhàn)百勝”。這表明,他的英勇善戰(zhàn)絕不僅是因?yàn)榇髦b獰的面具。光靠威嚇,肯定是嚇不退敵人的,關(guān)鍵還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戰(zhàn)斗本領(lǐng)。猙獰的面具,只是為他的神勇無敵增添了一抹傳奇的光環(huán)。蘭陵王一生參加了大大小小無數(shù)次戰(zhàn)役。其中廣為傳頌的一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zhàn)”。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fā)動進(jìn)攻,北齊重鎮(zhèn)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tuán)團(tuán)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diào)集軍隊(duì)前去解圍。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fā)動了一次次進(jìn)攻,都被北周軍隊(duì)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lǐng)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北齊軍隊(duì)被困多日,不敢貿(mào)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侗饼R書》書載:“芒山之?dāng)?,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又有史書記載:周軍“丟棄營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闭沁@次大捷,使得蘭陵王威名遠(yuǎn)揚(yáng),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蘭陵王不僅驍勇善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當(dāng)時社會中廣有威名。北齊書記載:他“為將躬勤細(xì)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shù)果,必與將士共之”。作為那個混亂王朝的皇親國戚,能夠做到?jīng)]有架子、與將士同甘共苦確實(shí)難得。即使是對自己的“政敵”,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史載,當(dāng)初長恭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fā)他貪贓枉法,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jìn)攻定陽時,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借機(jī)報(bào)復(fù)殺害自己。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可陽士深心中仍不踏實(shí),非要央求懲罰。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侗饼R書》還記載了他一個非?!捌矫窕钡膭尤思?xì)節(jié)。說一次他上朝時,跟隨他的“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dú)還”,事后高長恭竟不以為意,“無所譴罰”。由此可見,他平常對待下人,是非常寬厚仁慈的。在北齊那樣“不把人當(dāng)人”、動輒砍頭殺人的瘋狂時代,他寬厚仁和的一面獨(dú)具風(fēng)范,煥發(fā)著溫暖的人性光輝,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 四、最后悲慘的命運(yùn)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人生輝煌的頂點(diǎn),往往可能是悲劇開始的起點(diǎn)。對蘭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tài)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國以來,短短二十八年間,就換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間彼此折磨,兄弟之間相互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一個比一個瘋狂。盡管蘭陵王容貌柔美、軍功顯赫,終其一生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避禍自保,可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劇式宿命。 《北齊書》載:長恭“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cái)貨?!遍T口常有行賄的人進(jìn)進(jìn)出出,搞得老百姓說三道四。但貪人錢財(cái)?shù)哪康氖鞘裁?,不得而知。?jù)他自己講,是為了自污其名,免遭朝廷忌恨。邙山大捷后,武成賞其功,為他買來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過張揚(yáng),遭人嫉妒。又載:長恭“有千金責(zé)券,臨死日,盡燔之?!币簿褪钦f在他臨死前,燒掉了別人所有欠他債的借據(jù)。從他待人處事、寬厚仁義的性格特征來看,不象是一個貪財(cái)好色的人。不少史家認(rèn)為高長恭是故意貪財(cái)自污,以求避禍。 《北齊書》載:及在定陽,其屬尉相愿謂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愿曰:“豈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毕嘣冈唬骸俺⑷艏赏酰诖朔副惝?dāng)行罰,求福反以速禍?!遍L恭泣下,前膝請以安身術(shù)。相愿曰:“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yǎng)病,別干預(yù)政事了?!鄙钤谶@樣恐怖的帝王家庭,不緊張也不行。從此,長恭每遇戰(zhàn)事,便稱病不出。故意“有疾不療”,以求借此避禍。一次,江淮寇擾,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將,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fā)。”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臉打腫冒充病人。 北齊后主高緯性格懦弱,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余,殘暴稍次之,不過殺起自己的親人來,卻毫不手軟。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緯在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頗有人情味地說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碧m陵王聽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內(nèi)心不免激動、熱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闭沁@句表親近、表忠心的話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史載:“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因?yàn)樵谛⌒难鄣暮笾鞲呔暱磥?,家事是我高緯的,不是你高肅可以隨便說的。開始猜忌擁有兵權(quán)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 蘭陵王說錯話后,深感大難將至,整日惶恐不安,盡管一再低調(diào)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終是躲不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劇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而蘭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世界。死前燒掉所有債券。其時,蘭陵王僅33歲,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鄴(今邯鄲臨漳縣境內(nèi))以西。重要軍事統(tǒng)領(lǐng)蘭陵王的遇害,預(yù)示著北齊王朝的行將終結(jié)。四年后,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高長恭(541~573),一名孝瓘,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東魏大權(quán)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
為將躬勤細(xì)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shù)果,必與將士共之。
一、曖昧不明的身世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
《北齊書》中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庇州d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兄弟六個中,史書載老五安德王的母親陳氏為“廣陽王妓也”,但尚知明確姓氏,唯有蘭陵王的母親沒有姓氏,不知是誰。
由此,人們推斷,蘭陵王母親的身份和地位,恐怕連官妓都不如,很可能只是宮中一個地位卑賤、不知姓名的宮女。
這樣,在講究血統(tǒng)門弟的士族時代,蘭陵王雖然貴為帝胄皇孫,處境卻十分尷尬。
他“莫名”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每天忍受別人鄙視的目光,低聲下氣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時候的人生境遇。
二、柔美的容貌與猙獰的面具
《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fēng)調(diào)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
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移、超凡脫俗的,他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具備的俊美容貌。
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許正是來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親。
如果不是母親的容貌異常驚艷,又怎能引來地位相差懸殊、貴為帝胄的父親的垂幸呢。
但是,蘭陵王的美卻給他帶來了極大苦惱。
在那個地方割據(jù)、連年戰(zhàn)亂的歲月里,作為王公將相家的子弟,時刻都要接受戰(zhàn)爭的考驗(yàn)。
因?yàn)橄嗝部∶廊嵘?,在?zhàn)場上對陣時,他經(jīng)常會受到敵手的輕蔑。
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猙獰的“大面”,每逢出戰(zhàn)時,都戴在臉上,以此達(dá)到威懾?cái)呈值哪康摹?/p>
《舊唐書·音樂志》云:“代面出于北齊。
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
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薄稑犯s錄》鼓架部條云:“有代面,始自北齊。
神武弟,有膽勇,善戰(zhàn)斗,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后乃百戰(zhàn)百勝。
戲者,衣紫腰金執(zhí)鞭也?!碧瞥蘖顨J的《教坊記》說:“大面,出北齊。
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為假面,臨陣著之,因?yàn)榇藨颍嗳敫枨?。”由此可見,蘭陵王經(jīng)常著猙獰假面出征并非道聽途說、無籍之談。
后來,京劇中出現(xiàn)的“臉譜”,也許與蘭陵王的面具及舞曲《蘭陵王入陣曲》的影響不無關(guān)系。
三、驍勇善戰(zhàn)及威名美譽(yù)
史載,蘭陵王是北朝時期文武兼?zhèn)洹⒅怯码p全的名將。
有的說他“有膽勇,善戰(zhàn)斗”,有的說他“勇冠三軍,百戰(zhàn)百勝”。
這表明,他的英勇善戰(zhàn)絕不僅是因?yàn)榇髦b獰的面具。
光靠威嚇,肯定是嚇不退敵人的,關(guān)鍵還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戰(zhàn)斗本領(lǐng)。
猙獰的面具,只是為他的神勇無敵增添了一抹傳奇的光環(huán)。
蘭陵王一生參加了大大小小無數(shù)次戰(zhàn)役。
其中廣為傳頌的一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zhàn)”。
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fā)動進(jìn)攻,北齊重鎮(zhèn)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tuán)團(tuán)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diào)集軍隊(duì)前去解圍。
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fā)動了一次次進(jìn)攻,都被北周軍隊(duì)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
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lǐng)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
守城的北齊軍隊(duì)被困多日,不敢貿(mào)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
《北齊書》書載:“芒山之?dāng)?,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又有史書記載:周軍“丟棄營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闭沁@次大捷,使得蘭陵王威名遠(yuǎn)揚(yáng),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蘭陵王不僅驍勇善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當(dāng)時社會中廣有威名。
北齊書記載:他“為將躬勤細(xì)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shù)果,必與將士共之”。
作為那個混亂王朝的皇親國戚,能夠做到?jīng)]有架子、與將士同甘共苦確實(shí)難得。
即使是對自己的“政敵”,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
史載,當(dāng)初長恭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fā)他貪贓枉法,長恭因此被免官。
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jìn)攻定陽時,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借機(jī)報(bào)復(fù)殺害自己。
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笨申柺可钚闹腥圆惶?shí),非要央求懲罰。
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
《北齊書》還記載了他一個非?!捌矫窕钡膭尤思?xì)節(jié)。
說一次他上朝時,跟隨他的“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dú)還”,事后高長恭竟不以為意,“無所譴罰”。
由此可見,他平常對待下人,是非常寬厚仁慈的。
在北齊那樣“不把人當(dāng)人”、動輒砍頭殺人的瘋狂時代,他寬厚仁和的一面獨(dú)具風(fēng)范,煥發(fā)著溫暖的人性光輝,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
四、最后悲慘的命運(yùn)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
人生輝煌的頂點(diǎn),往往可能是悲劇開始的起點(diǎn)。
對蘭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tài)的帝王家族。
北朝自建國以來,短短二十八年間,就換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間彼此折磨,兄弟之間相互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一個比一個瘋狂。
盡管蘭陵王容貌柔美、軍功顯赫,終其一生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避禍自保,可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劇式宿命。
《北齊書》載:長恭“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cái)貨。”門口常有行賄的人進(jìn)進(jìn)出出,搞得老百姓說三道四。
但貪人錢財(cái)?shù)哪康氖鞘裁?,不得而知?/p>
據(jù)他自己講,是為了自污其名,免遭朝廷忌恨。
邙山大捷后,武成賞其功,為他買來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過張揚(yáng),遭人嫉妒。
又載:長恭“有千金責(zé)券,臨死日,盡燔之?!币簿褪钦f在他臨死前,燒掉了別人所有欠他債的借據(jù)。
從他待人處事、寬厚仁義的性格特征來看,不象是一個貪財(cái)好色的人。
不少史家認(rèn)為高長恭是故意貪財(cái)自污,以求避禍之。
《北齊書》載:及在定陽,其屬尉相愿謂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
相愿曰:“豈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毕嘣冈唬骸俺⑷艏赏?,于此犯便當(dāng)行罰,求福反以速禍?!遍L恭泣下,前膝請以安身術(shù)。
相愿曰:“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yǎng)病,別干預(yù)政事了?!鄙钤谶@樣恐怖的帝王家庭,不緊張也不行。
從此,長恭每遇戰(zhàn)事,便稱病不出。
故意“有疾不療”,以求借此避禍。
一次,江淮寇擾,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將,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fā)。”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臉打腫冒充病人。
北齊后主高緯性格懦弱,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余,殘暴稍次之,不過殺起自己的親人來,卻毫不手軟。
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緯在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頗有人情味地說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蘭陵王聽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內(nèi)心不免激動、熱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闭沁@句表親近、表忠心的話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
史載:“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因?yàn)樵谛⌒难鄣暮笾鞲呔暱磥?,家事是我高緯的,不是你高肅可以隨便說的。
開始猜忌擁有兵權(quán)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
蘭陵王說錯話后,深感大難將至,整日惶恐不安,盡管一再低調(diào)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終是躲不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劇宿命。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
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
而蘭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
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
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世界。
死前燒掉所有債券.其時,蘭陵王僅30歲,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鄴(今邯鄲臨漳縣境內(nèi))以西。
重要軍事統(tǒng)領(lǐng)蘭陵王的遇害,預(yù)示著北齊王朝的行將終結(jié)。
四年后,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2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苻融機(jī)智辨盜
下一篇: 烏紗帽一詞最早并不代表是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