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齊桓公令:男30,女15];[戰(zhàn)國越王勾踐令:男20,女17];[北周武帝令:男15,女13];[唐太宗貞觀令:男20,女15];[唐玄宗開元令:男15,女13];[宋仁宗天圣令:男15,女13];[宋寧宗嘉定令:男16,女14];[明太祖洪武令:男16,女14]。
古代婚配年齡是多少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xiàn)不一樣的歷史。
談到古代婚姻,相信不少讀者會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會想到許多女子面對提親者時的自我介紹:“小女子年方二八?…”需要指出的是,“年方二八”一詞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江夏行》,并非是指女子28歲,而是指女子已滿16歲。在15歲及笄之后,女孩子們便正式成年,就必須談婚論嫁了。
▲漢代新婚場景劇照
話雖如此,不過縱觀歷朝歷代,古代男子們總是喜歡迎娶十三四歲的姑娘。很多讀者可能會覺得他們是垂涎于年輕姑娘的美色,不過子淵需要強調(diào)的是,古代男子之所以這么早娶妻,并非全都是出于喜歡,而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因此許多女子還未到成年便已成為人婦。那么具體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結合相關史料記載,子淵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漢代女性劇照
首先,古代人的壽命普遍不長。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由于經(jīng)濟、和養(yǎng)生方面的落后,古代人的平均年齡一般很少超過五十歲。況且在動蕩之時,災害、戰(zhàn)亂等不可抗力因素也會帶走大批青壯年的生命。然而古人恰恰有非常注重后代繁衍,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如此一來,古人過早娶妻也是為能盡早繁衍子嗣,以避免因日后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故而導致絕嗣。
▲古代農(nóng)民耕種場景復原
其次,朝廷對于勞動力數(shù)量的需求與日俱增。從秦朝開始,歷代王朝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量基本是不斷遞增的。一方面,隨著的擴張和強大,對于各種物質(zhì)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如此一來,就需要更多的人口來滿足建設和上層的種種需求。比如為防御匈奴,蒙恬奉命修建工程量浩大的長城;隋煬帝則下令開鑿大運河以貫通南北,這些是層面的需求。至于上層的需求,無論是營建宮殿還是陵寢,都需要龐大的勞工隊伍,而這是建立在巨大的人口基數(shù)之上的,這就助推了各階層對于生育后代的重視程度。
▲秦朝戰(zhàn)爭場景復原
另一方面,古代頻繁爆發(fā)的戰(zhàn)爭也需要大量青壯士兵和農(nóng)民。眾所周知,每逢亂世之時,各大軍閥爭奪的主要就包括人口。畢竟古代長時期處于冷兵器時代,雙方士卒都是短兵相接,搏殺。這樣一來,誰能掌握更多的人口,誰就能更多的糧草供應和兵員補充,在戰(zhàn)爭之中勝率更大。三國時期劉備“攜民渡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古代的者便鼓勵百姓多生早生,以此來獲取大量的人口。
▲晉武帝司馬炎畫像
在這些現(xiàn)實原因之下,官府隨之制定相關的強制。據(jù)《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曾頒布詔令,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币馑际钦f,如果女子到17歲時還未婚配,那么地方長官就有權為她們決定婚配對象。而據(jù)《宋書·周朗傳》記載:“女子十嫁,家人坐之?!奔丛谀媳背畷r,女子如果15歲未出嫁,家人都要連坐受刑。在開明之風盛行的唐代,也有“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的規(guī)定。
▲明代縣衙舊址
到了明代,由于百廢待興,急需大量人口充實,所以“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聽嫁娶?!辈浑y看到,在官府的強制要求下,一般女子往往在十三四歲之時,家人便要尋一戶人家將其嫁掉。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女子出嫁的日子未免也太早些,不過這種現(xiàn)象也恰好反映出女性在古代中的卑微地位和凄慘命運。
參考文獻:
《中國婚姻史》
微信 :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古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培養(yǎng)思維、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獲友情。子淵在這里與你不見不散~
以上就是與古代婚配年齡是多少歲相關內(nèi)容,是關于中國古代史的分享??赐旯糯信Y婚年齡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結婚年齡
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要求,結婚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具備適合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也才能履行夫妻義務,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所以,盡管我國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結婚的權利能力,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為婚姻法律關系的主體,只有達到法律規(guī)定的結婚年齡的人,才享有結婚的權利。
二、我國結婚年齡的規(guī)定
中國大陸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于二十周歲。
中國港臺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18歲,女不得早于16歲。
中國1950年婚姻法規(guī)定的法定婚齡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因此規(guī)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于二十周歲”。這次修訂婚姻法,有的同志建議將男女的結婚年齡統(tǒng)一為一個標準,或均為二十二周歲,或均為二十周歲。
中國婚姻法關于婚齡的規(guī)定,不是必婚年齡,也不是最佳婚齡,而是結婚的最低年齡,是劃分違法婚姻與合法婚姻的年齡界限,只有達到了法定婚齡才能結婚,否則就是違法。法定婚齡不妨礙男女在自愿基礎上,根據(jù)本人情況推遲結婚時間,為貫徹我國計劃生育國策,婚姻法也鼓勵晚婚晚育。一些單位以享受優(yōu)惠政策的婚齡代替法定婚齡,不達到這一結婚年齡,不批準男女雙方結婚,這樣做是不妥的。法律是倡導晚婚,而不是強制晚婚,不是說結婚越晚越好。為保障在婚齡問題上嚴格執(zhí)法,《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規(guī)定:“申請結婚的當事人,因受單位或他人干涉不能獲得所需證明時,婚姻登記機關查明確實符合婚姻法和本辦法規(guī)定的,也應予以登記,發(fā)給《結婚證》。”
婚姻法規(guī)定的婚齡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法律也允許對婚齡作出例外規(guī)定。比如考慮我國多民族的特點,婚姻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shù)孛褡寤橐黾彝サ木唧w情況,制定變通規(guī)定。”我國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機關對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齡作了變通規(guī)定。比如寧夏、新疆、內(nèi)蒙古、西藏等自治區(qū)和一些自治州、自治縣,均以男二十周歲,女十八周歲作為本地區(qū)的最低婚齡。但這些變通規(guī)定僅適用于少數(shù)民族,不適用生活在該地區(qū)的漢族。
三、最佳婚育年齡是多少歲?
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結婚年齡男方不得早于22歲,女方不得早于20歲”,法定婚齡是結婚的最低年齡,并不是最佳年齡,從醫(yī)學的角度看,最佳結婚年齡男方應為25~27歲,女方為23~25歲,早在中國古代,就對選擇適當?shù)哪挲g有一定的看法,如“合男女必當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完實而交合,則交而孕,孕而育,育而為子,堅強壯壽?!倍际怯幸欢ǖ牡览淼摹?br>從生理上看,男女青年的青春發(fā)育期雖標志著性發(fā)育趨于成熟,但身體發(fā)育尚未完善,一些重要臟器還沒有發(fā)育好。女性的生殖器官一般在20歲以后才逐漸發(fā)育成熟,而全身的骨質(zhì)化,如牙齒的鈣化,出齊智齒要到23歲以后才能完成,骨骼和高級神經(jīng)系統(tǒng)要到24歲才發(fā)育成熟。男性生殖功能的發(fā)育和成熟比起女性來還要晚一些,如過早的婚育產(chǎn)生的精子數(shù)量少、質(zhì)量差,容易發(fā)生精子殘缺、染色體等異常。其胎兒的先天畸形發(fā)生率明顯增高。
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18歲以下及35歲以上孕婦所生的嬰兒患“先天性愚型”者比適齡孕婦所生嬰兒患病率高數(shù)10倍,而且,青春期孕婦易患高血壓、風濕熱、心臟病、腎臟病等10多種合并癥,臨產(chǎn)和分娩時又容易出現(xiàn)產(chǎn)前子癇、產(chǎn)程延長、出血、胎盤早剝等,不僅孕婦死亡率高,而且新生兒中低體重兒及死于1歲以下的嬰兒占6%,是非青春期孕婦所生嬰兒死亡率的24倍。
其實法定婚育年齡并沒有做硬性的規(guī)定,但從有利于未來父母的工作、學習、健康、經(jīng)濟實力、體力、精力等多種因素考慮,女性在23歲以后結婚,24~29歲生育,男子在25歲以后結婚,26~30歲生育對胎兒最有利,是最佳婚育年齡,因為這個年齡段的青年男女,無論是體格發(fā)育還是生殖機能方面都已完全成熟,心理發(fā)育亦是成熟穩(wěn)定,既能夠勝任為人父母的職責,也能確保下一代的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3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婁昭君中國歷史上最牛母親
下一篇: 賀若敦錐刺兒子賀若弼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