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外戚干政,后宮生下皇子就得被賜死。開此先河的,是漢武帝;形成制度的,卻是拓跋氏。但幼子還是需要人照顧,因此就有所謂的保太后,即太子保母在繼位后成為皇太后。北魏有3種皇太后,一種是皇帝的生母(極少),另一種是皇帝的保姆,還有一種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后。
翻開《魏書·皇后傳》,關于“子貴母死”的記載,讓人觸目驚心:“道武宣穆皇后劉氏,后生明元……后以舊法薨;明元密皇后杜氏,……生太武……泰常五年薨;太武敬哀皇后賀氏,……生景穆,神麚元年薨;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生文成皇帝而薨;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獻文,……依故事……薨;獻文思皇后李氏,……生孝文帝,皇興三年薨;孝文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后依舊制薨;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后生宣武……暴薨”。
(道武帝拓跋珪畫像)
北魏時期, 由君位傳承引發(fā)的動亂十分頻繁,賀蘭、獨孤、慕容等部落與拓跋部既為聯(lián)盟,又世代為婚,成為君位傳承中舉足輕重的力量。當時北魏尚未確立一套父子傳承的嫡庶長幼之序,儲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有賴于母后和母族的強大,可謂“母強子立”。
拓跋君長的妻族或母族也往往通過他們來控制拓跋部內大事,由于北族婦女沒有禮教束縛和對其用權的制約,所以她們要直接把握朝政也比較容易。道武帝拓跋珪即位,即賴于母后及舅族的干預和支持,但到這時,這一傳統(tǒng)已經成為北魏由部落聯(lián)盟向帝國轉軌的負擔。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道武帝先用戰(zhàn)爭手段強制離散母族賀蘭部、妻族獨孤部、祖母族慕容部等大部落,統(tǒng)一代北,再后來他先后逼死自己的母親賀蘭太后,賜死太子母劉皇后。雖然之前亦有神元帝殺竇后的先例,但從道武開始,“子貴母死”開始成為易代之際的慣例。 “子貴母死”目的何在?為防母后干政。漢武帝殺鉤弋夫人,就是因為欲立鉤弋之子為太子(即后來的昭帝),子少母壯,“恐女主顓恣亂國家”?!段簳氛撈湓戳鲿r或曰漢典(漢武殺鉤弋事),或曰北魏舊制。當然漢典只是“包裝”,根源還是在拓跋舊制,在北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
(道武帝拓跋珪雕像)
后來直到篤信佛教的北魏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立他的兒子元詡當太子時,沒有按舊制處死太子的母親胡貴嬪,才終于取消子貴母死制度,這時北魏已享國約120年。
未被子貴母死的胡充華,后來成了北魏的胡太后,因皇帝尚幼而臨朝聽政,一心佞佛,秏巨資廣建寺院。奢侈又荒淫無節(jié)制。朝堂上濃妝艷抹、后宮里養(yǎng)了許多面首...后來還把19歲的皇帝兒子毒死,另立三歲小兒。最后契胡首領爾朱榮將她和小皇帝一起裝進籠子,扔到黃河淹死·!
(胡充華畫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3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侯景最強封號:宇宙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