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太祖朱溫因篡奪唐室社稷而當(dāng)上了皇帝,唐朝皇室成員幾乎全都被朱溫所殺,但是幾十年后,卻出現(xiàn)了一個名叫胡昌翼的人,他居然是一個唐朝皇帝遺落在民間的兒子,這是怎么回事呢?
唐昭宗李曄在位時期,朱溫擁兵自重,為了進一步控制朝廷局勢,他先是派部下韓建盡將諸王斬盡殺絕于十六宅,后來又逼著唐昭宗把都城遷移到洛陽,因為洛陽屬于朱溫自己的勢力范圍。
昭宗無奈之下只能答應(yīng)遷都,因為東都洛陽宮殿尚未完工,于是他與遷都隊伍一起滯留于陜州。
那時,昭宗的積善皇后何氏懷有身孕,后來誕下一個皇子。昭宗已經(jīng)預(yù)料到唐朝皇室將面臨一場滅頂之災(zāi),為了保留一支血脈,又不忍剛出生的幼子被朱溫迫害的昭宗就與何皇后暗中商量,將皇幼子喬裝成襁褓中的普通嬰兒,隱藏在民間。
皇子出生一個月后,洛陽的宮闕建造完畢,朱溫請求發(fā)車起駕。
昭宗有一心腹是婺源人胡三,胡三是跟隨御駕東遷的一員,就在從陜州起駕洛陽之前,昭宗臨危托孤,將呱呱墜地的皇幼子交給胡三,命胡三保護皇幼子,將其撫養(yǎng)長大。
胡三不顧個人安危,秘密將皇幼子帶回了老家婺源考川,為了掩人耳目,胡三對外宣稱皇幼子乃是自己的兒子,將其改姓為胡,融于眾胡之中,還取名為昌翼,有繁榮昌盛,輝煌騰達之意,與其父子相稱,在婺源低調(diào)度日,閉門少出。
胡三離開幾個月后,一切果然如昭宗預(yù)料的那樣,朱溫終于忍耐不住對他痛下殺手,昭宗死時38歲。
隨后,朱溫又殺掉了昭宗九個兒子,李唐宗室僅存一個唐哀宗。后來,朱溫逼唐哀宗禪位,并派部下殺了唐哀宗。
胡三盡忠職守地撫養(yǎng)胡昌翼長大,他希望皇幼子能平安長大,可胡昌翼天資聰慧,年少時就在當(dāng)?shù)爻隽嗣?/p>
胡昌翼22歲時,天下已是后唐莊宗統(tǒng)治時期,他以《易經(jīng)》登“明經(jīng)科”第二名,因此被后人尊稱為明經(jīng)公。
胡三見胡昌翼已經(jīng)長大成人,就出示當(dāng)初從宮中帶出的御衣和寶玩,告訴胡昌翼他的真實身世其實是昭宗幼子。
胡昌翼得知身世后,失聲痛哭,他可以選擇報仇,但他沒有,得知真實身世的他再也不能屈節(jié)侍奉他國君主了。最后,無意仕途的他隱居于鄉(xiāng)中,開設(shè)明經(jīng)書院,把自己一身的學(xué)識授予世人。
不久,他的身份逐漸被鄉(xiāng)人所知,鄉(xiāng)人不忌國法,紛紛尊稱他為太子。
在婺源有“十胡九汪”之說,指的就是胡昌翼這個“王”改姓為胡,藏匿在民間,他知恩圖報,遺訓(xùn)兒孫,李改胡要代代相傳,決不復(fù)宗。因此,胡昌翼的子孫都沒有改為李姓,都姓了胡,融入眾胡之中。
胡姓的由來:源于媯姓、源于姬姓、源于歸姓、源于官位、源于改姓。
一、源于媯姓
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后,訪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zhèn)),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二、源于姬姓
姬姓胡國,在河南漯河?xùn)|,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lián)軍去攻打吳國,后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zhàn),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并了胡子國。
三、源于歸姓
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于以國名為氏。
四、源于官位
出自西周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吏胡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shè)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
五、源于改姓
其起源頗為傳奇。當(dāng)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并將遭滅族之災(zāi)。便和皇后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
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xiāng)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yǎng)李氏皇家最后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
后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經(jīng)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后,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他從此隱居,閉門專事經(jīng)學(xué)研究,注有《周易專注》,人稱“明經(jīng)公”。
起源于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國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四川、山東、湖南多此姓,
起源始祖
源于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媯滿。
源于媯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后裔胡母氏,屬于復(fù)姓省文簡化為氏。
源于姬姓:公元前763年,鄭國恃強攻入胡國。姬胡亡國后,胡國子孫仍以國號為氏。
源于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于以國名為氏。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吏胡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源于改姓,當(dāng)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并將遭滅族之災(zāi)。便和皇后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xiāng)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yǎng)李氏皇家最后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不良人》胡昌翼不是李星云。
胡昌翼,明經(jīng)胡氏始祖,字宏遠,號眉軒。唐昭宗乾寧四年(公元897年)8月,宣武節(jié)度使朱溫的部下韓建盡將諸王斬盡殺絕于十六宅。不久,已有身孕的淑妃何氏被昭宗李曄立為皇后。第二年正月,唐昭宗在朱溫的脅持之下,無奈起駕遷往洛陽。
李星云身份背景:
李星云生于農(nóng)歷二月初二,龍?zhí)ь^,城破,仆攜子逃,改名星云,后流落江湖,時年九歲。渝州城一戰(zhàn),李煥身死,拜在陽叔子門下學(xué)藝,八年后(乾化二年,912年)出山,攜師妹陸林軒行走江湖。因身負龍泉劍,并由于其身世敗露,于是引來各方勢力追殺。
唐昭宗李曄第十子,哀帝李祚胞弟。幼年師從陽叔子,陽叔子為其能遠離世俗紛爭,并未教授武功,卻讓他在醫(yī)學(xué)上頗有成就。然而在暗中,不良帥指導(dǎo)其武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5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