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30多歲時父親去世,贍養(yǎng)母親的重任落在他的頭上。他窮到家徒四壁卻不失幽默,還寫了一篇《祭窮神文》,“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么情分,你怎么整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就算我是你護(hù)院的家丁、護(hù)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guī)滋旒傺?,但是你一步不放松,難道我們是纏綿的情人?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xiàn)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yīng)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bǔ)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yīng)同邑人寶應(yīng)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shù)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chuàng)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明崇禎十三年(1640)四月十六日夜間,山東淄川蒲家莊的商人蒲槊做了個奇怪的夢,他看到一個身披袈裟、瘦骨嶙峋、病病禾甭的和尚。幸講了他妻子的內(nèi)富。和尚裸霞的陶前貼著換銅錢大的膏藥。
蒲架從夢中驚醒,聽到嬰兒的哭聲。原來,他第三個兒子出生了。"抱兒洗榻上,月斜過南廂",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蒲柴驚訝地看到,新生兒胸前有塊銅錢大的青痣,跟他夢中所見病和尚胸前的膏藥大小、位置完全符合。病和尚人室,是蒲松齡40歲時對自己出生情境的描繪。古代作家喜歡把自己的出生蒙上一層神奇色彩,李白是母親夢太白金星人懷而生,蒲松齡是父親夢病和尚入室而生。他還解釋:我如此不得志,如此困苦,很可能因?yàn)槲仪笆朗强嘈猩?br>
苦行僧轉(zhuǎn)世是蒲松齡在《聊齋自志》里杜撰的宿命故事。他一生確實(shí)相當(dāng)苦,可以說三苦并存:生活很貧苦;科舉失利很痛苦;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很艱苦。他的苦是和國家苦、民族難聯(lián)系在一起的。蒲松齡,這位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的世界級大作家,始終是下層百姓的一員。
生活的貧苦
蒲松齡的父親蒲粱本來是讀書人,因?yàn)閷铱疾恢?,棄儒?jīng)商,成為小康之家。蒲松齡青年時代在父親羽翼下安心讀書,跟朋友張篤慶、李希梅、王鹿瞻組成"郢中詩社",孝婦河泛舟,大明湖游覽,青云寺讀書。但好日子沒過多久,25歲時,他分家了。蒲松齡的兩個哥哥是秀才,兩個嫂嫂卻是潑婦,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整天鬧得雞犬不寧。蒲松齡后來能寫出那么多精彩的潑婦形象,就因?yàn)樗粘I疃δ咳?。家里鬧得實(shí)在不像話,蒲松齡的父親說:"此烏可居耶?"只好給四個兒子分家。家分得很不公平,好房子好地都給哥哥分走,蒲松齡分了薄田20畝,農(nóng)場老屋3間,破得連門都沒有。蒲松齡找堂兄借了塊門板,帶著妻子、兒子搬進(jìn)去。他分到240斤糧食,只夠一家三口吃三個月。
為了養(yǎng)家糊口,蒲松齡開始了長達(dá)45年的私塾教師生涯。私塾教師是得不到功名的讀書人謀生的出路,但寄人籬下的生活很辛酸。蒲松齡寫的《鬧館》里的教師和為貴向雇主承諾:我雖然是來教書的,但刮風(fēng)下雨我背孩子,放了學(xué)我挑土墊豬圈,來了客人我擦桌子端菜燒火。簡直成全能仆人了。這當(dāng)然有點(diǎn)兒夸張,但身份低微的農(nóng)村私塾教師生活確實(shí)艱難,待遇不高,一年能拿八兩銀子就算不錯。而維持一戶莊稼人最低生活得20兩,這是《紅樓夢》里劉姥姥算的。
蒲松齡30多歲時,四個孩子陸續(xù)出生,父親故去,老母在堂,他到了"家徒四壁婦愁貧"的地步,有時不得不賣文為活,蓿別人寫文章掙幾個錢,比如說寫封婚書,寫篇祭文,報(bào)酬不過是一斗米,或者一只雞,兩瓶低檔的酒。蒲松齡最犯愁的就是怎樣。
按時交稅不讓催稅的人登門。當(dāng)時官吏為了催稅,搞所謂"敲比",就是把欠稅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時活活打死。蒲松齡為了交稅,要賣掉缸底的存糧,賣掉妻子織的布,甚至賣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長銀子?蒲松齡多次寫自己的貧困。有首詩寫他看到市上賣青魚,很想吃,但是沒錢,只好"安分忘饞嚼"。青魚很便宜,是屬于平民階層消費(fèi)的,但是蒲松齡吃不起。他的《日中飯》寫全家沒有干糧吃,煮了鍋麥粥,幾個兒子搶起來,大兒子先把勺子搶到手里,到鍋底撈稠的;二兒子拿著碗叫著吵著跟哥哥搶;兒子剛會走路,翻盆倒碗像餓鷹;小女兒站在一邊可憐巴巴看著父親。蒲松齡有首詞《甲寅辭灶作》,寫"到手金錢,如火燎毛",一烘而盡,除夕祭灶,連肉都沒有,他懇請?jiān)钔鯛敳灰驗(yàn)榧郎癫回S到天上說壞話,風(fēng)趣地說:灶王爺看不過去,就請上帝賜給萬鐘粟、萬兩金,一家老小活得光鮮,祭神也有錢,豈不兩相便宜?他的《除日祭窮神文》說:"窮神,窮神,我與你有何親,興騰騰的門兒你不去尋,偏把我的門兒進(jìn)?......我就是你貼身的家丁,護(hù)駕的將軍,也該放假寬限施恩。你為何步步把我跟,時時不離身,鰾粘膠合,卻像個纏熱了的情人?"
在古代大作家里,蒲松齡的平民特點(diǎn)很突出,貧困使他和下層百姓同命運(yùn),共呼吸,使他對吏治黑暗有深刻認(rèn)識。
"文窮而后工",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滴跏四?1679)春天,蒲松齡40歲那年,《聊齋志異》初步成書,蒲松齡寫了《聊齋自志》敘述創(chuàng)作過程。
《聊齋志異》初步成書這一年,蒲松齡到王村西鋪畢家坐館,設(shè)帳于綽然堂。東家畢際有是知州,蒲松齡尊稱"刺史",畢際有的父親畢自嚴(yán)是明代尚書,也叫"白陽尚書",畢家號稱"三世一品,四士同朝"。畢家甲第如云,家里有專門供尚書大人晾官服的"振衣閣",有藏書豐富的"萬卷樓",還有個占地三畝、花木繁盛的石隱園。畢際有和地方大員、世家大族都聯(lián)絡(luò)有親。蒲松齡教書之余,還要代畢際有應(yīng)酬賀吊,接待賓客,代寫信札,但賓主融洽,待遇也較好。隨著兒子們長大,蒲松齡的生活基本擺脫了貧困。畢際有的兒子畢韋仲跟蒲松齡情同手足,畢際有去世后,畢韋仲一再挽留蒲松齡,蒲松齡在畢家整整待了30年,70歲才撤帳回家。
科舉失利的痛苦
蒲松齡一生科舉不得志,這不得志又恰好從少年得志開始。清順治十五年(1658),19歲的蒲松齡參加科舉考試,在縣、府、道三試中名列榜首,成為秀才。錄取蒲松齡的是山東學(xué)道大詩人施閏章。清初詩壇號稱"南施北宋",指的就是安徽的施閏章和山東的宋琬。施閏章給童生道試出的第一道制藝題是《蚤起》。"蚤起"這兩個字出自《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婆e考試的八股文形式上有嚴(yán)格要求,寫多少字,分哪些段,都有具體要求,更重要的是,內(nèi)容要揣摩圣賢語氣,代圣賢立言。既然題目是"蚤起",顧名思義,就應(yīng)該模仿孟子的語氣,闡發(fā)《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的文章本義,闡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齡卻寫成了既像小品,又像小說的文章。文章開頭寫了一段,是文言文,用白話說出來就是:"我曾經(jīng)觀察那些追求富貴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題名的功名,小人追求發(fā)財(cái)致富,有些人自己并不富貴卻迫不及待地伺候在富貴者門前,唯恐見晚了。至于那些悠然自在睡懶覺、無所事事的人,不是放達(dá)的高人,就是深閨的女子。"這段話不像八股文,是描寫人情世態(tài)的小品文。接下來,蒲松齡走得更遠(yuǎn),干脆虛構(gòu)起來,他寫齊人之婦如何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琢磨著追蹤丈夫,而且想"我得起來了"。寫到妻子決定跟蹤丈夫時對妾說:"你關(guān)上門吧,我走啦。"有人物心理,有人物獨(dú)自和對話,很像小說,怎能符合八股文要求?但是,蒲松齡遇到的是大文學(xué)家施閏章,愛才如命的施閏章。施閏章欣賞蒲松齡對人情世態(tài)栩栩如生的描寫,他加批語說蒲松齡"將一時富貴丑態(tài)畢露于(蚤起)二字之上",還寫個批語:"觀書如月,運(yùn)筆如風(fēng)。"大筆一揮,蒲松齡,山東秀才第一名。
蒲松齡三試第一,名氣很大,躊躇滿志地走上了求仕之路。但他接連參加四次鄉(xiāng)試(舉人考試),都名落孫山。追根究底,施閏章對蒲松齡的賞識實(shí)際是誤導(dǎo),蒲松齡用寫小品和小說筆法寫八股,雖然得到施閏章的贊賞,其他考官卻不會認(rèn)可。他們都是用刻板的八股文做敲門磚取得功名,只會寫這樣的文章,也只欣賞這樣的文章??梢哉f,蒲松齡最初參加科舉考試就偏離了軌道。
蒲松齡31歲時到江蘇寶應(yīng)縣給知縣孫蕙做幕賓,幕賓就是代寫公文書信的秘書。孫蕙的家離蒲家莊很近,蒲松齡三試第一后頗有些名氣,孫蕙邀請了他。南游是蒲松齡平生惟一一次混跡官場,他觀察了官場的方方面面,也堅(jiān)定了進(jìn)入官場的決心。有一次孫蕙問他,你想仿效古時什么人啊?他回答:"他日勛名上麟閣,風(fēng)規(guī)雅似郭汾陽。"有朝一日我的名字能上凌煙閣,氣派像汾陽王郭子儀。
這似乎很滑稽,明明是縣官請來處理文稿的文字秘書,卻說將來要做郭子儀那樣比縣官大得多的官!其實(shí)不難理解,蒲松齡如果不想青云直上,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參加科舉考試是為什么?
蒲松齡做了半個多世紀(jì)秀才。秀才是最低的功名,卻最辛苦,總得考試。各省學(xué)道任期三年,學(xué)道一到任先舉行秀才考試,叫"歲考"。歲考決定秀才的等級,考得不好降級,考到一等,才有了做廩生的資格。所謂"廩生",就是享受朝廷津貼的秀才。廩生有名額限制,即使歲考一等,也得有了空額才能"補(bǔ)廩"。歲考第二年舉行"科考",成績分六等,考前幾等可以參加鄉(xiāng)試,考五、六等降級。鄉(xiāng)試三年一次,納稅多的省可以錄取百名左右舉人。蒲松齡到底參加了多少次鄉(xiāng)試?從有關(guān)資料看,大約十次左右。也就是說,蒲松齡為了求區(qū)區(qū)"舉人"功名,用了不少于30年時間反復(fù)參加歲試、科考、鄉(xiāng)試。實(shí)在太可怕也太可惜了。我們現(xiàn)在旁觀者清,當(dāng)年蒲松齡卻當(dāng)局者迷。因?yàn)?,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舉制度是下層知識分子改變?nèi)松\(yùn)的惟一出路。蒲松齡一直希望有朝一日金殿對策,光宗耀祖。他反復(fù)練習(xí),挖空心思琢磨寫八股文?,F(xiàn)在傳下來的《蒲松齡集》里有大量這類文章。40多歲時蒲松齡寫的八股文跟當(dāng)年施閏章欣賞的文章已經(jīng)很不相同??墒?,他還是考不上一方面,科舉腐敗,金錢和權(quán)勢越來越起作用;另一方面,蒲松齡很沒運(yùn)氣。我們從他寫的詞看到他鄉(xiāng)試失利的具體情況。
康熙二十六年,蒲松齡48歲那年參加考試,拿到考題,覺得很有把握,寫得很快,回頭一看,天塌地陷!原來他"闈中越幅"了,違犯了書寫規(guī)則。科舉考試有嚴(yán)格的書寫規(guī)范,每一頁寫12行,每一行寫25個字,還必須按照頁碼1、2、3連續(xù)寫。蒲松齡下筆如有神,寫完第一頁,飛快一翻,連第二頁一起翻過去,直接寫到第三頁上了,隔了一幅,這就叫"越幅",而越幅不僅要取消資格,還要張榜公布,是件很沮喪很栽面兒的事。蒲松齡寫了首詞《大圣樂》描寫闈中越幅的感受:"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瓢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痛癢全無。"他痛心疾首,無顏見江東父老。
蒲松齡雖然被鄉(xiāng)試折磨得如癡如狂,卻仍然不肯放棄,又為下一次鄉(xiāng)試做準(zhǔn)備,寫了這些擬表:
《擬上加意養(yǎng)老,詔令天下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賜粟帛等項(xiàng)有差,群臣謝表》;
《擬上以"萬世師表"四字頒行天下黌宮,仍制對廟碑文,御書勒石,命大臣赍至曲阜建立,群臣謝表》;
康熙二十九年,蒲松齡51歲時參加鄉(xiāng)試,頭場考完,被內(nèi)定第一名,偏偏第二場考試他因病沒能考完。又是名落孫山!他的《醉太平》詞寫"倔強(qiáng)老兵,蕭條無成,熬場半生","將孩兒倒繃",像有育兒經(jīng)驗(yàn)的婦人把嬰兒襁褓包倒了。年過半百的蒲松齡仍然不肯罷休,他的妻子劉氏比他看得開,勸他:不要再考了,如果你命里有官運(yùn),早就出將入相了。山林自有樂地,何必一定要去聽打著板子向老百姓催稅的聲音呢?蒲松齡雖然覺得妻子說得不錯,卻仍不甘心,他63歲時在《寄紫庭》中寫"三年復(fù)三年,所望盡虛懸",說明他鄉(xiāng)試再次失利。自己的仕途希望破滅后,他又寄希望于兒孫。可惜他的子孫同樣不能飛黃騰達(dá)。更不可思議的是,他教的學(xué)生也沒有官運(yùn)。
蒲松齡自認(rèn)為他做個進(jìn)士綽綽有余,只是缺少舉人這個環(huán)節(jié),他始終通不過的,正是舉人考試?!读凝S志異》反映出強(qiáng)烈的"舉人"情結(jié)?!锻踝影病穼π悴趴寂e人加了七個極其生動精彩的比喻:"秀才人闈,有七似焉:初人時,白足提籃,似丐。唱名時,官呵隸罵,似囚。其歸號舍也,孔孔伸頭,房房露腳,似秋末之冷蜂。其出闈場也,神情惝倪,天地異色,似出籠之病鳥。迨望報(bào)也,草木皆驚,夢想亦幻。時作一得志想,則頃刻而樓閣俱成;作一失志想,則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際行坐難安,則似被縶之猱。忽然而飛騎傳人,報(bào)條無我,此時神色猝變,嗒然若死,則似餌毒之蠅,弄之亦不覺也。初失志,心灰意敗,大罵司衡無目,筆墨無靈,勢必舉案頭物而盡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濁流。從此披發(fā)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嘗謂,之文進(jìn)我者,定當(dāng)操戈逐之。無何,日漸遠(yuǎn),氣漸平,技又漸癢;遂似破卵之鳩,只得銜木營巢,從新另抱矣。如此情況,當(dāng)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觀者視之,其可笑孰甚焉?"
"七似"對秀才人闈的精彩概括,沒有切身體會絕對寫不出來。蒲松齡在科舉路上拼搏了幾十年,折磨了幾十年,終于明白:"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輸璧,不能自達(dá)于圣明。"
現(xiàn)在看來,蒲松齡的苦惱實(shí)在可笑、可憐、可悲。中國古代舉人數(shù)以萬計(jì),世界級短篇小說大師有幾個?但正是蒲松齡的可憐可悲可笑,成歙了中國小說史上如《葉生》、《王子安》、《司文郎》、《賈奉雉》等多篇精彩小說。因?yàn)槠阉升g對科舉制度有深刻認(rèn)識,《聊齋志異》是較早的集中揭露科舉制度弊端和危害的作品。
蒲松齡19歲成秀才,72歲成為貢生,相當(dāng)于舉人副榜。貢生有幾種,蒲松齡是歲貢。
所謂歲貢,又叫"挨貢",就是做廩生做夠年頭,挨號排到了,帶安慰賽的意思。做了貢生,理論上可以做官,蒲松齡得了個"候選儒學(xué)訓(xùn)導(dǎo)"虛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是哪級官?不是官,也沒有品,算個小吏。封建社會有各級官學(xué),國子監(jiān),府學(xué),最低的是縣學(xué)??h學(xué)正教官叫"教諭",需要舉人出身;副教官叫"儒學(xué)訓(xùn)導(dǎo)",而蒲松齡的"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前邊還加"候選"兩個字,就是你有儒學(xué)訓(xùn)導(dǎo)資格,能不能做上還得看山東省除淄川縣之外,有沒有空出位子,如果空出位子,再看有沒有排在你前邊的人。
蒲松齡做廩生27年,才挨號做上貢生。再照此挨下去,這個大約相當(dāng)于縣中學(xué)副校長的"儒學(xué)訓(xùn)導(dǎo)"何時能到手?所以,對于年逾古稀的蒲松齡來說,貢生只是帶來精神安慰和小小的實(shí)際利益:四兩貢銀??h令卻遲遲不肯給蒲松齡樹旗匾,發(fā)規(guī)定的貢銀。蒲松齡不得不一再上呈,請求縣官給樹旗匾,還聲明,因?yàn)樘旌瞪偈眨妨硕?,急等這幾兩銀子交稅??h令給他樹了旗匾,那幾兩貢銀蒲松齡卻始終沒拿到。
我們現(xiàn)在在蒲松齡故居看到的蒲松齡畫像,就穿著貢生的官服,這畫像是蒲松齡74歲時,他的三兒子請偶然到淄川的江南廁家朱湘鱗畫的。蒲松齡曾題詩夸贊畫家的畫技:"生平絕技能寫照,三毛頰上如有神。"說明蒲松齡認(rèn)為,畫像很傳神。
寫作《聊齋志異》的艱苦
蒲松齡總考不上舉人,跟他愛寫小說有很大關(guān)系。蒲松齡是淄川人,淄川離齊國故都臨淄數(shù)十里,是齊文化的發(fā)祥地。淄川縣東南有座小山,叫黌山,漢代大儒鄭康成曾經(jīng)在黌山上開過12書院。黌山山后有個梓楦洞,鬼谷子曾經(jīng)在梓檀洞講學(xué)。聽講者何人?有蘇秦、張儀。蘇秦、張儀下山后,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合縱連橫、逐鹿中原開始了。淄川南部有個不高的山叫"夾谷臺",孔夫子擔(dān)任魯國司寇時,曾經(jīng)陪著魯定公到夾谷臺跟齊侯相會。......各種美麗的傳說影響了蒲松齡。蒲松齡從小喜歡天馬行空的作品,他酷愛小說。蒲松齡青少年時正值明清易代,天崩地裂、改朝換代,發(fā)生了很多新奇事,引發(fā)了他寫小說的熱情。大約他25歲時《聊齋志異》的寫作就開始了。這個推論是從他的朋友張篤慶的詩得出的。張篤慶的詩說蒲松齡"自是神仙人不識","司空博物本風(fēng)流"。司空就是東晉時的司空張華,博物就是張華寫的志怪小說《博物志》。張篤慶用晉代寫過《博物志》的志怪小說家張華比喻蒲松齡,說明蒲松齡已經(jīng)開始寫志怪小說。張篤慶認(rèn)為這不利于科舉,該放棄,"聊齋且莫競談空"。但蒲松齡沒有接受朋友勸告,他選擇了寫《聊齋志異》。天才總要表現(xiàn)自己,天才也總能找到表現(xiàn)自己的形式。我們要感謝蒲松齡這個似乎不識時務(wù)的選擇,他的選擇給世界文學(xué)留下了一部奇書。
但選擇寫小說對蒲松齡來說,是掉進(jìn)了無底深淵,他得一邊做私塾教師,維持全家的生活,一邊繼續(xù)參加科舉考試,見縫插針寫小說。那時寫小說非但拿不到稿費(fèi),連寫小說的紙都得從13嘴里省。蒲松齡冬天穿個破棉襖,手凍得筆都拿不住,腳像是給貓咬了,硯臺里磨的墨水都結(jié)冰了,還是著了迷似的寫。不管聽到什么新鮮事,馬上寫。他南游期間走到沂州時遇雨,住在旅店休息,一個叫劉子敬的讀書人拿出《桑生傳》給他看,一個狐女和一個鬼女跟一個書生戀愛,最后雙美共一夫。蒲松齡被吸引住了,他把《桑生傳》改寫成聊齋名篇《蓮香》。
蒲松齡南游期間有兩句很有名的詩:"新聞總?cè)牍砗罚肪齐y消塊磊愁。"鬼狐向來是中國小說的重要內(nèi)容,但"鬼狐史"不是單純的鬼狐故事,而是以鬼狐寫人生,以鬼狐寄托塊磊愁。塊磊愁是憂國憂民之愁,是屈原、司馬遷那樣上下求索、報(bào)國無門之愁。既想青云直上,又喜歡寫小說,兩者是矛盾的。蒲松齡的東家孫蕙注意到蒲松齡寫小說影響求取功名,勸他說:老兄絕頂聰明,只要"斂才攻苦",就能在科舉上獲得成功。所謂"斂才"就是收斂寫志怪小說的才能,把精力集中到攻讀圣賢書上。蒲松齡沒有接受孫蕙的勸告,繼續(xù)在窮困潦倒、全家食粥的情況下堅(jiān)持寫作。
關(guān)于《聊齋志異》,有兩個傳得很廣的說法:一個是蒲松齡在柳泉擺茶攤,請人喝茶講故事,回到家加工,寫成《聊齋志異》。另一個是"聊齋"是聊天之齋。蒲松齡擺茶攤從未見于蒲松齡后人和朋友記載,這個說法來自《三借廬筆談》,魯迅先生早就認(rèn)為不可靠。蒲松齡"我為糊口耘人田",一直在富貴人家坐館,哪有空閑到柳泉擺茶攤聽故事?不過,蒲松齡在求生存同時,把寫小說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他總是有意識地向朋友收集小說素材,這就是《聊齋自志》所說的:"雅愛搜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至于說"聊齋"就是聊天之齋也太表淺。"聊"有"姑且"之意,"聊齋"跟屈原《離騷》叩天門不開"聊逍遙以相羊"有關(guān),跟陶淵明辭官歸鄉(xiāng)"聊乘化以歸盡"有關(guān),"聊齋"含有作者鵬飛無望,聊以著書,聊以明志的意思。
和大文學(xué)家王士禎的結(jié)識算得上蒲松齡人生的重要事件。王士禎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人,官做到刑部尚書。他提出"神韻說",主張作詩以神韻為先,是清初一代文宗。王士禎丁憂期間到西鋪探望從姑母畢際有的夫人,和蒲松齡相識。這時,王士禎正在寫作筆記小說《池北偶談》,他對《聊齋志異》很感興趣,大加贊賞。他向蒲松齡借閱《聊齋志異》,寫下36條評語,說《張誠》是"一本絕妙傳奇",說《連城》"雅是情種,不意《牡丹亭》后復(fù)有此人"。
他還寫下一首詩《戲題蒲生(聊15齋志異)卷后》:"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這首詩稱贊《聊齋志異》的傳奇性、趣味性,用李賀"秋墳鬼唱鮑家詩"說出《聊齋志異》的底蘊(yùn)。蒲松齡寫了《次韻答王阮亭先生見贈》:"志異書成共笑之,布袍蕭索鬢如絲。十年頗得黃州意,冷雨寒燈夜話時。"陳訴自己的不得志和矢志不移創(chuàng)作聊齋的志向。蒲松齡寫小說受到孫蕙、張篤慶等朋友勸阻,卻在一位臺閣大臣那兒得到賞識,他非常激動,有一種"春風(fēng)披拂凍云開"、"青眼忽逢涕欲來"的感覺,他以王士禎的私附門墻的弟子自居,真誠地希望王士禎能給《聊齋志異》寫序。
王士禎答應(yīng)可以考慮,但最終沒有寫。這可以理解,臺閣重臣給窮秀才的"由挪由"宦良旦重亙一點(diǎn)兒勇氣的。有趣的是,歷史常跟人們開玩笑,當(dāng)年蒲松齡希望通過王士禎寫序提高《聊齋志異》的知名度,現(xiàn)在《漁洋山人精華錄》煌煌巨著里,知名度非常高的詩歌,竟然就是這首《戲題蒲生<聊齋志異>卷后》。
大家感興趣的是:蒲松齡寫了那么多優(yōu)美愛情故事,他自己有沒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有沒有逾墻相從的生死戀?有專家考證,蒲松齡寫過一篇《陳淑卿小像題辭》,內(nèi)容是文章作者跟陳淑卿的生死戀,于是據(jù)此推斷蒲松齡有第二個夫人陳淑卿,兩人自由戀愛,被父母棒打鴛鴦。但是又有專家考證,《陳淑卿小像題辭》是蒲松齡南游歸來后在豐泉鄉(xiāng)王家坐館時替一位叫王敏入的朋友寫的,這樣一來,蒲松齡所謂第二夫人就不復(fù)存在了。蒲松齡為什么能夠?qū)懗瞿敲炊嗷ゲ恢貥拥膼矍楣适?非常耐人尋味。
蒲松齡妻子劉氏是賢妻良母,蒲松齡在外坐館,她支撐家庭,養(yǎng)老育小,有點(diǎn)好吃的,都留給蒲松齡,有時都留壞了。蒲松齡家有賢妻,卻數(shù)十年如一日,把家舍當(dāng)郵亭,梅妻鶴子。蒲松齡是個感情非常豐富的人,當(dāng)他白天教完學(xué)生,夜深人靜,一個人孤零零呆在書齋,月色朦朧,樹影婆娑,遠(yuǎn)處傳來狐貍的叫聲,他很容易想像出這樣的情節(jié):一個像他這樣才華橫溢卻不得志的書生在荒齋獨(dú)坐,美麗的少女推門而人,給書生安慰,和書生談詩論文下圍棋,幫助書生飛黃騰達(dá),替書生生兒育女。而這個少女不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要名分,不要金錢,還反過來給書生金錢。這是多么稱心如意、一廂情愿的男人的幻想,窮書生的情愛幻想?在禮教森嚴(yán)、男女7歲不同席的社會能有這樣的女性嗎?不可能。這美人,只能是天上來的,海底來的,深山洞穴來的,陰曹地府來的,是鮮花變的,飛鳥變的,狐貍變的,甚至像《書癡》寫的,書架上拿下《漢書》,翻到第八卷,里邊夾著個紗帛剪的美人,背面寫著"天上織女",突然,這紗剪美人從書本上折腰而起,飄然而下,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自稱"顏如玉",真是"書中自有顏如玉"!弗洛伊德說"夢是愿望的達(dá)成",我們說,花妖狐魅變成的美女就是窮秀才蒲松齡的白日夢。
那一年,蒲松齡寫顧青霞的詩至少有四首,即便從這四首詩中也可以看出蒲松齡對這位江南佳麗的喜愛之情。“為選香奩詩百首,篇篇音調(diào)麝蘭馨。鶯吭囀出真雙絕,喜付可兒吟與聽?!逼阉升g曾為顧青霞選了一百首唐詩中的香奩絕句,以讓她黃鶯啼囀似的吟誦。蒲松齡稱顧青霞“可兒”,而“可兒”就是讓人稱心滿意的人兒。顧青霞也并沒有辜負(fù)蒲松齡的熱切期望。蒲松齡在《聽青霞吟詩》中說:“曼聲發(fā)嬌吟,入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聽黃鸝?!边@是對顧青霞吟詩的詩意化描繪。蒲松齡覺得聽顧青霞吟詩就像聽黃鸝啼鳴。可以想象,顧青霞年紀(jì)頗小,聲音好聽,形態(tài)頗佳,如小鳥依人。
不久,蒲松齡寫下了《又長句》:“旗亭畫壁較低昂,雅什猶沾粉黛香。寧料千秋有知己,愛歌樹色隱昭陽?!边@首詩仍是描寫顧青霞吟詩,而且有句說明“青霞最愛斜抱云之句”。這說明蒲松齡聽顧青霞吟詩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他并且知道顧青霞最喜歡吟誦哪一首詩。醉翁之意不在酒,蒲松齡喜歡顧青霞吟詩的背后,是他對這位江南才女的情有獨(dú)鐘。
再說孫蕙,其人風(fēng)流倜儻,身邊妻妾成群,他還到處尋花問柳,經(jīng)常沉湎在紙醉金迷之中,“笙歌一派擁紅妝”,“雛姬扶上象牙床”,做他的侍妾實(shí)際上很痛苦,就像蒲松齡在《戲酬孫樹百》組詩中的一首所寫的那樣:“漏板依稀夜二更,檀郎何處醉瑤笙?凌波露濕慵無力,斜倚危欄看月明?!边@無疑就是在寫顧青霞的感受:她盼望孫蕙對她多一點(diǎn)關(guān)懷,多一點(diǎn)溫情,但孫蕙并沒有這樣做。在他心中,不管顧青霞多么年輕美貌,多么會寫詩作對,不過是他若干普通侍妾中的一個。孫蕙可以跑到外邊欣賞“麗人聲價重紅樓”、“笑把金釵扣玉壺”,可以回家到其他姬妾房中卿卿我我,還可以跟丫鬟眉來眼去,就像蒲松齡在《戲酬孫樹百》的另一首絕句中所寫:“狡鬟不解東風(fēng)恨,笑折花枝戲玉郎?!?/p>
孫蕙風(fēng)流快活,廣結(jié)情緣,顧青霞卻只能在寂寞中獨(dú)守空房。孫蕙姬妾太多,互相吃醋拈酸,這種尷尬的局面甚至出現(xiàn)在蒲松齡的詩歌里。他在《樹百家宴戲呈》中這樣寫道:“勃起幃房,開樽飲不痛。趙燕彼何人,容爾眼波送?!敝灰獙O蕙多看了哪個女人一眼,其他女人就鬧起來,家宴喝酒都喝不痛快。敏感、文弱的顧青霞處于這樣的“醋海風(fēng)波”中,顯得多么無助,多么可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09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伯溫預(yù)言崇禎帝之死,劉伯溫做出什么···
下一篇: 木匠皇帝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