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葬時,也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這個說法已傳述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間最經(jīng)典的段子之一。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zhí)兜墓媚锵窭咸}卜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本谷话阎煸岙斈晗略岬膫髡f,當成了南京代表性的一件事!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幼窮苦,25歲時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任吳國公后擊敗陳友諒為吳王。1368年推翻元朝統(tǒng)治,在南京稱帝,朱元璋在位期間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fā)展生產(chǎn)、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也最具爭議的皇帝之一。
從古至今,盜墓者不計其數(shù),這也成為皇帝非常頭疼的事情,朱元璋也不例外,史書曾記載,朱元璋在死后便采用了虛冢的方法來防止盜墓賊的行動,于是便有了在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棺材,讓人分辨不清哪個里面才是朱元璋,那這十三口棺材都不是空棺,除了朱元璋的一口棺,那其他十二口棺里葬的究竟是何人?
根據(jù)明朝之后的帝王來看,就是這十二口棺材中應該就是給朱元璋殉葬的人,殉葬在古代時常有的事情,在朱棣死的時候,曾有30多位妃嬪為其殉葬,在明朝不僅是皇帝,就是很多藩王也會讓人陪葬,歷史上的朱棟就是藩王,考古學家對其墳墓進行挖掘,在其左右兩個室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十二口棺材,里面便是殉葬的人。
直到近年專家在航拍明孝陵時才發(fā)現(xiàn)端倪,原來整個皇陵的布局居然是北斗七星!而為什么要如此呢,據(jù)說朱元璋農(nóng)民出身,睥睨天下,在為明孝陵選址時曾帶著精通堪輿術(shù)的劉基,以及徐達、湯和等一班開國朝臣,到東郊鐘山一帶“尋龍點穴”。
反復勘察后,幾人各自把相中的風水寶地寫于紙條藏在袖里,亮出來時,竟然都是“獨龍阜”。按說選址既定,按照舊例建造即可,但朱元璋大手一揮,“讓孫權(quán)給我看門吧”。
于是獨龍阜一帶包括大墓小冢在內(nèi)的名勝古跡,統(tǒng)統(tǒng)被挖毀了,只有吳大帝孫權(quán)墓被保留在明孝陵彎彎曲曲的神道門口,皇陵的布局也因此被塑造成了北斗七星!
“下馬坊”、“大金門”、“望柱”、“欞星門”、“五龍橋”、“享殿”、“寶城”分別構(gòu)成了北斗七星的“勺頭”、“勺身”和“勺柄”??磥碇煸吧钚拧盎隁w北斗”、“天人合一”,他死后仍想乘坐“北斗”這一“天帝之車”關(guān)照大明江山。
隨后不久就有被傳出朱元璋真身獨葬在城西的朝天宮內(nèi),之后明清兩朝對于朱元璋葬于孝陵的說法一直持懷疑態(tài)度;但真相如何,恐怕就只有等挖掘那天才能得知了。
西夏王陵——為何不長草,也不落鳥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座落在賀蘭山東麓,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qū)內(nèi),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壯觀的九座王陵,在陽光的照映下,顯得金光富麗。這里最早的一座王陵距今有900多年歷史,如此漫長的歲月,許多附屬建筑如闕門、碑亭、月城、內(nèi)城、獻殿、內(nèi)外神殿、角樓早已被風雨侵蝕而毀壞坍塌。但為什么以夯土筑成的九座王陵主體卻依然挺拔獨存,這原因究竟何在?一直是考古學家探尋的答案之一。 生活在賀蘭山麓的黨項民族以原始部落游牧生活方式為主,而且西夏王陵周圍也多是牧民放羊牧牛的好地方,可是為什么唯獨這王陵寸草不生呢?而且不敢有一只鳥敢落在這里。 站在蒼涼的賀蘭山麓遠望西夏王陵的身影,群群烏鴉和麻雀時不時落在光禿禿的石頭和枯樹枝上,卻從不見有鳥獸在王陵上歇腳,從不在王陵上造次。莫非鴉雀也知道封建帝王的權(quán)威不容冒犯?這真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成吉思汗陵墓——它到底在哪 「 ”勇士們,讓我們,跨上馬吧!”這是當年一代帝王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出征時說的一句話,如今卻激勵著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們進行「 ”尋找成吉思汗”之旅。 多少個世紀過去了,他們幾乎搜遍了整個蒙古大草原,有的動用地雷探測器甚至衛(wèi)星攝影技術(shù),然而都無一例外地空手而歸。 據(jù)說,成吉思汗最忠心耿耿的將領(lǐng)遵循「 ”密不發(fā)喪”的遺詔,把遺體運回故鄉(xiāng),下葬到趕造好的陵墓中。葬后,又出動上萬馬匹來回奔跑,將墓地踏平,然后植木為林,并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隨后,為首的將領(lǐng)命令800名士兵將造墓的1000多名工匠全部殺死,而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滅口,這一「 ”天”字號機密最終被帶進了墳墓。 目前,各國考古專家對成吉思汗墓地的圈定位置,比較認同四個地點: 一是位于蒙古國境內(nèi)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蒙古國的杭愛山;三是位于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是位于中國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nèi)的千里山。 不過,成吉思汗時期并不想忽必烈時期,并沒有完全被漢化。按照蒙古人的習慣,他們生于草原,死后也要回歸草原,很可能最后并沒有建造陵墓。 明孝陵——朱元璋到底在不在里邊 直到近年專家在航拍明孝陵時才發(fā)現(xiàn)端倪,原來整個皇陵的布局居然是北斗七星! 而為什么要如此呢?據(jù)說朱元璋農(nóng)民出身,睥睨天下,在為明孝陵選址時曾帶著精通堪輿術(shù)的劉基,以及徐達、湯和等一班開國朝臣,到東郊鐘山一帶「 ”尋龍點穴”。 傳說,朱元璋下葬時,搞了一個「 ”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讓人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棺槨所在;南京過去有個民謠:「 ”南京有三怪,龍?zhí)兜墓媚锵窭咸?,蘿卜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 隨后不久就有被傳出朱元璋真身獨葬在城西的朝天宮內(nèi),之后明清兩朝對于朱元璋葬于孝陵的說法一直持懷疑態(tài)度。 但真相如何,恐怕就只有等挖掘那天才能得知了。 清泰陵——雍正是否存在黃金頭顱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規(guī)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泰陵曾被認為被盜掘過,于是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準對泰陵地宮進行清理發(fā)掘。不過沿著盜洞口發(fā)掘了2米后,發(fā)現(xiàn)下面是原封土,盜洞只挖了兩米,泰陵沒有被盜過。因而也就沒有繼續(xù)挖掘下去。 曾經(jīng)有傳說,雍正皇帝的暴卒并且尸體無頭,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永遠無法破解的疑難案件,甚至有傳聞說陵墓中是一顆黃金做的頭顱,但這一切在目前僅僅是一個猜想。 根據(jù)《清世宗實錄》記載: 「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也就是1735年的10月5日),胤禛偶感違和,仍照常聽政,并召見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仕淖訉氂H王弘歷、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cè),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y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藥無效,龍馭上賓?!?雍正皇帝從偶感不適到突然死亡,前后不過三四天,如此急癥,自然引來朝野內(nèi)外眾說紛紜,雍正突然暴斃,也成為大清朝最為著名的謎團之一。 萬歷皇帝陵墓——三百年后的報應之謎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及其兩位皇后的合葬陵,位于北京市昌平縣境內(nèi)天壽山南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原地上建筑有寶城、明樓、棱恩殿、棱恩門、左右廊廡、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后僅存寶城、明樓。 萬歷帝年僅10歲時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這么多皇陵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由北京最高層批準同意發(fā)掘的是定陵。為什么定陵會被選擇? 根據(jù)目前已解密的相關(guān)文件,當年發(fā)掘明皇陵的「 ”請示報告”,根本就不是定陵,而是朱棣的長陵。這里面有不少歷史謎團,似乎是一種報應,又好似一種巧合,因為定陵開始建筑的時候,就傳出「 ”風水不吉利”的聲音。 定陵首遭開掘,是否還有其它原因?實際上,定陵與永陵是十三陵中的「 ”變種”,規(guī)制與長陵變化較大,景、裕、茂、泰、康、昭、德的規(guī)制與長陵相同,地宮設計與地面建筑齊全,只是規(guī)模、比例變小,是長陵的「 ”簡化版”。如果從積累長陵的發(fā)掘經(jīng)驗來看,從上面七陵中選擇最為合適。 可最后陰陽差錯,也可以說神差鬼使,朱翊鈞的陵寑「 ”中標”了。如果從1956年算起,把時空推到336年前,即公元1620年之前,看看朱翊鈞在世時的情況,唯心者們或許會看到某種「 ”報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10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太監(jiān)陳德潤性騷擾守寡皇后張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