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氏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當年,《步步驚心》的熱播幾乎將穿越劇推向高峰,更是捧紅了劉詩詩、吳奇隆等一大批明星,劉詩詩與吳奇隆更是因此劇結緣,步入了婚姻殿堂。而在劇中,劉詩詩扮演的馬爾泰·若曦與吳奇隆飾演的雍正也是愛的死去活來,有人不禁要問,馬爾泰·若曦在歷史上存在嗎?
馬爾泰·若曦這個名字是《步步驚心》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她的故事也是作者編纂的,但是馬爾泰若曦其實是有歷史人物原型的,那就是云惠姓馬佳氏,她是一位官女子。所謂官女子,即清朝后宮中比答應還要低一等的女人,比宮女的地位略高,既要陪皇帝睡覺,又要承擔一定的體力勞動,比如說端茶倒水了、打掃衛(wèi)生之類的。
《步步驚心》中馬爾泰·若曦的職責便是給康熙沏茶倒水,她就是一個標準的官女子。從職務上看,官女子云惠和馬爾泰·若曦非常相似,而且這位奇女子在生前和雍正的關系就成謎,馬佳氏是唯一一個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雍正妃子。由此可見,她對于雍正來說是特別的存在,說不定就是和《步步驚心》的男女主角一樣,彼此之間有非一般的感情糾葛。
馬佳氏死后的故事也很離奇,雍正去世后,她成為了一名寡婦。按照清宮規(guī)定,她必須要住進“寡婦院”壽康宮中,而且在年老之前,不能與新皇帝見面。馬佳氏的身體似乎一直不錯,她活到了乾隆三十三年,去世后,她的彩棺暫時被安放在田村的殯宮里面。誰知一放就是七年,竟無人理睬,隨后乾隆帝知道后,才將馬常在葬入了泰陵妃園寢中。
《步步驚心》中的若曦是許多人心中最喜歡的電視劇女主角,劉詩詩演繹的馬爾泰若曦十分招人喜愛。當然,電視劇都是有虛構成分在其中的,馬爾泰若曦這個名字是《步步驚心》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她的故事也是編纂的,但是馬爾泰若曦其實是有歷史人物原型的,她就是雍正后宮的馬常在。
雍正后宮大約有30位后妃,清西陵共葬24人,老貴人葬在清東陵,其余五人如吉常在、英答應、汪答應、德答應與云惠不知葬于何處。關于馬常在的家世,史料中查不到,只知道她大約于雍正初年進入皇宮,初封為馬答應,所以,馬常在并非來自外八旗,因為外八旗秀女被選中后初封一般為貴人。馬常在最可能來自內務府三旗包衣。也就是說,馬常在原先是內務府的一名包衣女子,經過宮女選秀進入皇宮,成為一名宮女。由于馬常在相貌出眾,獲得了雍正的寵幸,納入后宮,封為馬答應。
雍正八年一月,馬答應被晉封為常在,稱馬常在。然而,正當馬常在剛被提升位分之后,雍正卻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幾乎奪去了他的性命。于雍正九年康復,從此清心寡欲。馬常在喪失了獲寵的最佳時機。
沒過幾年,雍正在圓明園暴崩,馬常在成了一名寡婦,原本她就此平淡地結束一生。但沒想到的是,馬常在的死再被史官描述了一番。
乾隆三十三年夏季,馬常在死于圓明園中,金棺被存放于田村殯宮。然而,殯宮官員卻將馬常在忘記了,一直到乾隆四十年十月,發(fā)現(xiàn)馬常在仍未下葬,便趕緊報告給乾隆。乾隆知道,下令狠狠處置了相關人等,下旨立刻將馬常在葬入泰陵妃園寢。可憐的馬常在終于入土為安。
但是也有人認為馬爾泰若曦原型是雍正唯一的正式皇后,姓烏喇那拉氏,是內大臣費揚古的女兒。這位皇后少年時代即入宮侍奉,當時康熙帝很喜愛她,作主將她許配皇四子,為雍親王的正室嫡福晉。雍正元年冊封為后,雍正九年去世,卒年43歲,與雍正無所出。
還有一些人認為馬佳云惠是馬爾泰若曦的歷史原型,她是清朝唯一留下姓氏的官女子,是清朝后宮最神秘的女子,跟《步步驚心》中的馬爾泰若曦經歷很像,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當然,《步步驚心》畢竟是小說,馬爾泰若曦身上或許有許多人的影子,但她的身份,她的故事,她的地位,她的存在均是杜撰而來。馬爾泰若曦最像歷史上的哪個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或許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是以哪個人物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作。
若曦的歷史原型是馬佳云惠。馬佳云惠出身低微,她原本只是一個宮女,后來雍正封她為官女子。雍正登基后她沒幾年就死了,按理說她是沒有資格入雍正的妃陵的,可是雍正命人將馬佳云惠的全名寫入自己的妃嬪名冊之中,這算是大恩寵了,所以后人猜測雍正對馬佳云惠應該是有比較特殊的感情的。
桐華寫《步步驚心》的時候應該是靠自己的想象勾勒出雍正和馬佳云惠的故事,于是若曦這個人物就出現(xiàn)了,若曦帶著現(xiàn)代的記憶來到了清朝,她從剛開始的抗拒到逐漸接受古代的生活,同時她也認識了四爺,初見四爺若曦心中是怕的,因為若曦知曉后來的四爺是皇上,這個皇上還殺了自己的兄弟,直到后來兩人慢慢了解,經歷了一些事走到了一起。
而四爺真正喜歡上若曦是蒙古之夜,所有人都驚嘆于敏敏郡主的美麗,可是這時候的他看到了若曦的真心。在冷情的深宮中,有個女子能夠這樣為別人著想,為實現(xiàn)朋友的愿望自己不遺余力地幫忙,但是目的卻不是為了讓別人看到。這時候的四爺其實已經動心了。所以四爺眼中出現(xiàn)的是若曦雪中紅梅舞的鏡頭,眼前跳舞的雖然是敏敏,但是一個叫若曦的姑娘真的深深地迷住他了
包括后來的雨中撐傘,后來對若曦的在意,送若曦木蘭玉簪,和若曦荷塘中獨處都說明四爺是動心的,從電視劇這些細節(jié)來看雍正是愛若曦的。
歷史上的馬爾泰若曦的原型叫馬爾泰云惠,她也是康熙晚年走進后宮的,但是這么一個史書上有名有姓的官女子,卻沒有記載她死后葬在了何處?成為謎團至今未解開。
馬爾泰云惠的家族也滿清一個古老的家族,不過他們很少入朝為官的,經商的比較多,所以當時馬爾泰氏進宮的時候,身份不高,是包衣奴才出身,最后進入康熙帝的后宮成為一名官女子。官女子在清朝后宮中的地位要比宮女高一些,她們是有侍寢的機會的,所以她們也比宮女更容易得到帝王的寵幸。
可見馬爾泰云惠要比康熙帝時期德妃進宮時候的起點高不少,而且馬爾泰云惠最讓人好奇的是,歷史上留下了她的全名,要知道清朝后宮中很多后妃都沒有留下全名,一般古代女子地位比較低,只有有身份人家的小姐才會有名字,當然這些進入后宮的女子自然都會有名字,但是后宮妃子特別多,就算是皇后也大多只記錄姓氏與封號,除非是有巨大的貢獻,不然很少會記錄下她們的全名,連皇后都如此就更別說妃子。
馬爾泰云惠比較神奇的地方就在這,她連個妃子都不是,居然能在史書上留下全名,她一定是大清一個重要之人,而且按照記錄她是在雍正九年去世的,也就是說,她一直在清朝的后宮之中生活,歷經兩代帝王,可是卻找不到她葬在哪的記錄,這也成為了一個謎團。
馬爾泰若曦的原型是馬常在。
大約在雍正初年,馬常在在宮女選秀中勝出,得以進入宮廷,雖然她家世一般,但卻擁有一副漂亮的臉蛋,這很容易引起皇帝的注意,果不其然,沒過多久,雍正便在后宮中發(fā)現(xiàn)了這位絕色女子,將其臨幸,封為答應,稱馬答應。
當時統(tǒng)領大清后宮的是皇后烏拉那拉氏(孝敬憲皇后),除了皇后之外,排名比較靠前的有齊妃、熹妃、裕嬪等幾位,大都是雍正潛邸的舊人,其他大多是名分低等的常在、答應或格格。在皇后統(tǒng)領之下,雍正后宮卻不向前朝那般風起云涌,反而是風平浪靜的。
雍正八年正月,雍正下旨將馬答應晉升為馬常在,可見,當時馬常在已經有了得寵的好兆頭。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一年,雍正卻生了一場大病,再加上和碩怡親王胤祥與皇后烏拉那拉氏病逝,雍正的這場病一直持續(xù)到雍正九年秋天才告痊愈。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大病初愈的雍正早已將馬常在給忘記了,當時最寵愛的是謙嬪,而且謙嬪還給雍正生下了幼子弘曕,相比之下,馬常在卻早已成了被冷落在寢宮的可憐人了。此后,終雍正一朝,馬常在再也沒能得到晉升,位分停留在了常在。
而且,更讓她傷心的是,只過了四五年,雍正便死在了圓明園,從此,馬常在便成了一名先帝妃嬪,即我們所常說的太妃。
康乾時期,只有那些為先帝生育子女的妃嬪才能夠得到新皇帝的尊封,馬常在沒有為雍正生育兒女,因此便不能得到乾隆的尊封,而那些為雍正生過子女的,除了齊妃之外,大都受到了尊封,比如說六阿哥弘曕的生母劉氏被尊封為皇考謙妃。
不過,馬常在畢竟是先皇的女人,生活方面總不至于受到為難,再加上當時大清已經進入盛世,因此,馬常在在宮中沒有受到一絲委屈,悠閑地在太妃院過著自己的寡居生活,好不快活。
馬爾泰若曦性格特點
職業(yè)女性、獨立自主,善觀人眉眼,充滿時代感,有心思,俱眼界,聰明伶俐,會權衡利害,帶點現(xiàn)代人的現(xiàn)實,因交通意外穿越到清朝,初到時比較莽撞大膽,憑敏銳細膩的觀察揣摩及對歷史的了解,屢次化險為夷。
入宮后處事越發(fā)謹慎,不輕易得罪人也不輕易被表象蒙騙,既理性又感性,重友情講義氣,朋友遇到危難時會不惜舍命維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1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