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出自《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六藝”。
古代六藝詳細說明
六藝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段褰?jīng)述解》:“六藝數(shù)家或以【詩】代【樂】,緣古人詩以合樂者,實【樂】方正宗也?!?/p>
禮:禮節(jié)(類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禮者,吉、兇、賓、軍、嘉也。
樂:音樂。六樂 :云門、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大武等古樂。
射:射箭技術。這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御,“御”的范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xiàn)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
書:文學。書法(書寫,識字,作文)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數(shù):算術與數(shù)論知識。
六藝,指中國周朝貴族教育體系中的六種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出自《周禮·地官司徒·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六藝”。
【禮】:禮節(jié)。 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禮者,不學“禮”無以立,《管子·牧民》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民間婚嫁、喪娶、入學、拜師、祭祀自古都有禮樂之官(司禮),孔子上代屢為司禮之官,孔子少即習禮。在國家宗廟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設太常寺、祠祭署等禮儀衙曹,設立讀祝官、贊禮郎、祀丞等禮儀官。如唐代設立有郊社、太樂、鼓吹、太醫(yī)、太卜、廩犧六個部門,明代則設置太常司,太常司設卿,少卿,丞,典簿、協(xié)律郎、博士、贊禮郎。
現(xiàn)代官方則設立外交部禮賓司( Concierge)負責國家之大禮,主管國家對外禮儀事項。涉外酒店則專門設有首席禮賓司職位(Chief Concierge),負責酒店禮賓事務。正式的首席禮賓司職業(yè)資格由國際金鑰匙組織認證。
【樂】:是六樂。六樂:指《云門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樂舞。
有“禮” 則必有慶賀燕饗之“樂”,有慶賀燕饗之樂則必有五音宮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設立掌管音樂的官吏,并負責負責宮中慶賀燕饗之樂。歷史記載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師,相傳曾“ 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師襄, 春秋時期魯國著名樂官, 孔子的老師之一,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妒酚洝防镎f他“以擊磬為官,然能于琴”。唐代的梨園則設立樂官,由梨園教坊使、梨園使、梨園判官、梨園供奉官、都都知與都知組成。 現(xiàn)代音樂則早已發(fā)展為一種文化產(chǎn)業(yè)。
【射】:軍事射箭技術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發(fā)白,表明發(fā)矢準確而有力;參連,前放一矢,后三矢連續(xù)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剡注,謂矢行之疾;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并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射,“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孔夫子在《論語》中說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币虼?,“射”不但是殺敵衛(wèi)國的技術,更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體育活動。中國古代的“射藝”包含兩個主要運動:射箭和彈弓,春秋時期還發(fā)明了弩。其中射箭由于在軍事和狩獵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歷史上更受人們的重視。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頭,這表明當時人類已經(jīng)在開始使用弓箭了。唐代武則天設立了武舉制度,在武舉制度里規(guī)定了九項選拔和考核人才的標準,其中五項是射箭,包括長跺、馬射、步射、平射還有筒射等等。如今的“射”藝,其實應該綜容古今,包含現(xiàn)代的手槍、步槍、等實彈射擊運動,也應該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彈弓,射弩。
【御】:駕馭馬車戰(zhàn)車的技術 五御:鳴和鸞、逐水曲 、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御,“御”的范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xiàn)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中國古代著名的案例包括“趙襄王學御于王子朝”和“田忌賽馬”,這說明,駕馭之術不僅僅是一種斗勇,更是一種斗智,包含對某一問題在運籌學、駕馭學、領導學方面的綜合最優(yōu)化。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 六書(周禮并未說明,后人的猜測可能是):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書,“書”顧名思義,書畫藝術,把書畫算作一種技藝就錯了,中國的書畫不僅是一種高雅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yǎng)性的工具和法寶,很多官僚寄情于書畫,不僅僅是鍛煉技藝,醉翁之意不在酒,留給讀者三思吧。
《漢書》首先談到"六書"的具體名稱:“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管國子,教之六書,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p>
【數(shù)】:數(shù)術又稱術數(shù),是計算、數(shù)學的技術。有《九章算術》。
數(shù),即數(shù)學之數(shù),現(xiàn)代已經(jīng)延伸為“數(shù)理化”之數(shù)。中國古代數(shù)學很早就已經(jīng)很發(fā)達,中國古代數(shù)學體系的形成以漢代《九章算術》的出現(xiàn)為重要標志。古代數(shù)學家把數(shù)學的起源歸于《周易》以及“河圖洛書”,如宋朝時期著名大數(shù)學家秦九韶說:“周教六藝,數(shù)實成之。學士大夫,所從來尚矣?!甲院訄D、洛書闿發(fā)秘奧,八卦、九疇錯綜精微,極而至于大衍、皇極之用,而人事之變無不該,鬼神之情莫能隱矣?!?/p>
有“禮”則必有慶賀燕饗之“樂”,有慶賀燕饗之樂則必有五音宮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設立掌管音樂的官吏,并負責負責宮中慶賀燕饗之樂。歷史記載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師,相傳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
射,“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孔夫子在《論語》中說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殺敵衛(wèi)國的技術,更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體育活動。
御,“御”的范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xiàn)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中國古代,駕馭之術不僅僅是一種斗勇,更是一種斗智,包含對某一問題在運籌學、駕馭學、領導學方面的綜合最優(yōu)化。
書,“書”顧名思義,書畫藝術,把書畫算作一種技藝就錯了,中國的書畫不僅是一種高雅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yǎng)性的工具和法寶。
數(shù),即數(shù)學之數(shù),現(xiàn)代已經(jīng)延伸為“數(shù)理化”之數(shù)。中國古代數(shù)學很早就已經(jīng)很發(fā)達,中國古代數(shù)學體系的形成以漢代《九章算術》的出現(xiàn)為重要標志。
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出自《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六藝”。
歐洲中世紀后期騎士自學徒起便學習的六種技藝:劍術、騎術、游泳、狩獵(還有矛術的說法)、棋藝、吟詩。劍術、矛術、騎術鍛煉戰(zhàn)斗力;游泳鍛煉生存能力;狩獵、棋藝鍛煉戰(zhàn)術與思維;吟詩陶冶情操。
當然中世紀前期到中期的騎士們吟詩一般不必要,騎術、劍術、馬上槍術為主。
其中“六藝”中禮、樂、射、御,稱為“大藝”,是貴族從政必具之術,在大學階段要深入學習;書與數(shù)稱為“小藝”,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學階段是必修課。
“六藝”出自《周禮·地官司徒·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边@就是所說的“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六藝”。當時,庶民子弟只給予“小藝”的教育,唯貴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藝”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藝”至“大藝”的系統(tǒng)過程。
禮者,不學“禮”無以立,《管子·牧民》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民間婚嫁、喪娶、入學、拜師、祭祀自古都有禮樂之官(司禮)。古代官方常設太常寺、祠祭署等禮儀衙曹,設立讀祝官、贊禮郎、祀丞等禮儀官。
風、雅、頌,指的是《詩經(jīng)》按音樂劃分的三個類別。風,是指國風,就是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雅,是周王京畿的樂歌,周王京畿被周人 稱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稱?!把拧狈?大雅、小雅,意與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頌,是形容、贊頌的意思,是當時統(tǒng)治者 進行祭祀時的樂歌。賦、比、興是一種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最早用 于《詩經(jīng)》?!对娊?jīng)》關注現(xiàn)實,抒發(fā)現(xiàn)實生活 所觸發(fā)的真情實感,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 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xiàn)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 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jīng)》藝術特征 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 基本手法。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 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詩人借以表達情 感,借一個事物來做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 客觀事物觸發(fā)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 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fā)端。賦、比、興對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形象塑造、心理描寫、意境形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后來發(fā)展成為詩歌 常用的創(chuàng)作手法?!缎l(wèi)風?碩人》中描繪莊姜之美:“手如 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 眉。”分別以柔嫩的白茅芽、凍結的油脂、白 色長身的天牛幼蟲、白而整齊的瓤子、寬額的螓蟲、蠶蛾的觸須來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膚、 脖頸、牙齒、額頭、眉毛,形象細致?!扒尚?兮,美目盼兮”兩句動態(tài)描寫,又把這幅美人 圖變得生動鮮活?!对娊?jīng)》是賦、比、興手法運用得最為圓 熟的作品,已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諧的藝 術境界,對后世詩歌意境的創(chuàng)造功不可沒,如 《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 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 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 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 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沚。”
問題一:古代六藝指的是什么?代六藝指的是
禮,樂,射,御,書,數(shù),其中的御是指:駕車.
...人類自從出現(xiàn)教育以來,人的發(fā)展始終是教育的主旋律.我國古代的六藝教育(禮,樂,射,御,書,數(shù))強調(diào)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fā)展,要求文武兼?zhèn)?人格和諧.
...中國古代的儒家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概括,規(guī)定了一個儒者所要修習的主要方向,不管這種六藝之知曾經(jīng)合理與否,至少提示我們一點,要成為一個可堪大用的人才,必須先有一個全面的學習,既包括知識學養(yǎng)上的,也包括道德品格上的,甚至 于待人接物的方式,言談舉止的風度.
...數(shù)學教育發(fā)展的源頭,可以上溯到古代,中國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教育和西方的七藝(文法,修辭,邏輯學,算術,幾何,天六,音樂)教育中都包含了數(shù)學內(nèi)容.如今,數(shù)學已是枝繁葉茂的大樹,以計算機為主的新技術更是為數(shù)學與數(shù)學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
問題二:古代六藝是指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出自《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 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六藝”。還有一種說法,六藝即六經(jīng),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藝現(xiàn)代解釋,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種技藝。
禮,主要指德育
樂,不僅僅指美育,樂使大家彼此相親,樂使大家彼此相同
射,射箭;
御,駕車;兩者合起來就是體育和勞動;
書,各種歷史文化知識;
數(shù),數(shù)學。
問題三:古代“六藝”指哪六項禮 樂 射 御 書 術
問題四:古人所說的六種技藝分別是哪六藝?而文學中的“六藝”又是那幾部書?參考答案: 六藝是哪六藝? 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學校的六門教育教學課程。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內(nèi)容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shù)。五禮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六樂即:云門、大咸、大韶、大夏、大 、大武等古樂;五射即: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御即: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書是古代學童練習寫字的材料,為古人分析漢字的造字方法歸納出來的6種條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九數(shù)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學校的數(shù)學教材。關于六藝教育的實施,是根據(jù)學生年齡大小和課程深淺,循序進行的,且有小藝和大藝之分。書、數(shù)為小藝,系初級課程;禮、樂、射、御為大藝,系高級課程。關于六藝,還有另一種解釋,即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樂書》、《易經(jīng)》、《春秋》等六經(jīng)。六藝與六經(jīng)的混稱,始見于司馬遷的《史記?滑稽列傳》:“孔子曰:六藝于治一也,《禮》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毕?、商、西周的六藝基本屬于軍事技藝性的,而儒家六經(jīng)主要是理論知識性的。
問題五:古時的六藝指的是什么?六藝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周代所說,指古人所要學習的六中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吨芏Y?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绷硗庖环N是漢代的說法:漢儒以六經(jīng)為六藝,即《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jīng)者,大藝也;禮、樂、射、御、書、數(shù)者,小藝也。語似分歧,實無二致。古人先識文字,后究大學之道?!保ㄕ绿住秶鴮W講演錄》)
漢代以后文獻中所說的六藝多指六經(jīng)。如,劉歆《六藝略》中:“歆于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章太炎《國故論衡》:“總集者,本括囊別集為書,故不取 六藝 史傳諸子,非曰別集為文,其他非文也?!憋@然是指作為經(jīng)典的六經(jīng)。那么,當六經(jīng)講的六藝有什么功用呢?《禮記?經(jīng)解篇》:“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凈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薄?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天下篇》:“《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薄妒酚?滑稽傳》:“孔子曰:‘六藝之于治,一也?!抖Y》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義。”《史記?太史公自敘》曰:“《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于變;《禮》經(jīng)俯人倫,故長于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于政;《詩》記山川溪谷草木牝牡雌雄,故長于風;《樂》樂所以生,故長于和;《春秋》辯是非,故長于治人?!睋P雄《法言》云:“說天者莫辯乎《易》,說事者莫辯乎《書》,說體者莫辯乎《禮》,說志者莫辯乎《詩》,說禮者莫辯乎《春秋》。”“綜觀以上各說,或言教,或擅長,或善辯,六經(jīng)之要旨不外乎是矣。西漢宗經(jīng),治法炳然,上符三代,研經(jīng)之士,風飆云起,于是有經(jīng)學之名。所謂經(jīng)學者,經(jīng)世之學也,所該甚廣,故昔人重之?!?
問題六:古代“六藝”中的“御”是指什么?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出自《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
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六藝”。六藝現(xiàn)代解釋,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種技藝。御,“御”的范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xiàn)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
問題七:四書五經(jīng)六藝是什么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六藝即六經(jīng),謂《易》、《書》、《詩》、《禮》、《樂》、《春秋》
問題八:古代六藝是那幾個儒家孔子“禮、樂、射、御、書、數(shù)”,合稱“六藝”。
禮,主要指德育,“不學禮無以立”,不學禮就站不起來,不能做人。
樂,不僅僅指美育;禮是外在的,樂是內(nèi)在的。樂使大家彼此相親,禮使大家彼此相敬;樂使大家彼此相同,禮使大家彼此相異,這在《禮記?樂記》中講清楚了。
射,射箭;
御,駕車;兩者合起來就是體育和勞動;
書,各種歷史文化知識;
數(shù),算法(計數(shù))數(shù)藝九科
1、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
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
2、指六經(jīng):《易》《書》《詩》《禮》《樂》《春秋》。
春秋時期孔子開私學也授六藝,但此六藝即儒學六經(jīng),謂《易》、《書》、《詩》、《禮》、《樂》、《春秋》。
擴展資料:
1、禮:禮節(jié), 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2、樂:是指音樂、詩歌、舞蹈等。 六樂 :云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
3、射:射箭技術 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4、御:駕馭馬車的技術 五御:鳴和鸞、逐水曲 、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6、數(shù):算法(計數(shù))數(shù)藝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廣、商功、均輸、盈朒、方程、勾股; 九數(shù)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學校的數(shù)學教材。
《詩經(jīng)》六藝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指的是《詩經(jīng)》按音樂劃分的三個類別。風,是指國風,就是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
雅,是周王京畿的樂歌,周王京畿被周人 稱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稱。“雅”分 大雅、小雅,意與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
頌,是形容、贊頌的意思,是當時統(tǒng)治者 進行祭祀時的樂歌。賦、比、興是一種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最早用 于《詩經(jīng)》。《詩經(jīng)》關注現(xiàn)實,抒發(fā)現(xiàn)實生活 所觸發(fā)的真情實感,
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 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xiàn)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 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jīng)》藝術特征 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 基本手法。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 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詩人借以表達情 感,借一個事物來做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 客觀事物觸發(fā)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 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fā)端。
賦、比、興對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形象塑造、心理描寫、意境形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后來發(fā)展成為詩歌 常用的創(chuàng)作手法。
-六藝
“六藝”是西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本學科?!傲嚒本唧w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按其學科性質(zhì)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禮樂
禮樂發(fā)源于原始社會宗教活動中的儀式(禮)和音樂歌舞(樂)。周禮的范圍已十分廣泛,涉及政治、倫理、道德、禮儀等各個領域。
西周禮的教育不僅在于養(yǎng)成禮儀規(guī)范,同時具有深刻的社會政治作用。即通過禮制來標明尊卑上下的等級關系,強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級制度,以有效地維護奴隸社會秩序。樂教也是西周官學中的主要科目。當時樂的概念是非常寬泛的,它包括音樂、詩歌、舞蹈等,實際上是各門藝術的總稱,包含了德、智、體、美多種教育因素。
禮樂教育是“六藝”教育的中心。禮、樂不僅在貴族生活中融為一體,禮、樂的教育作用也是相互配合的。禮著重于訓練人的外在行為規(guī)范,樂著重于陶冶人的內(nèi)在精神情操。
2.射御
西周在鞏固政權的過程中,極重視武力建設,反映在教育上是加強射、御之教。射,指射箭的技術;御,指駕馭馬拉戰(zhàn)車的技術。西周時期以車戰(zhàn)為主,常以擁有戰(zhàn)車的多少來衡量一國武力的大小。因此射、御是當時主要的軍事技術。
3.書數(shù)
“書”是指文字,“數(shù)”是指計算。書、數(shù)是西周小學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漢字發(fā)展到西周,已經(jīng)相當成熟。根據(jù)文獻記載,西周時就已經(jīng)把文字構造規(guī)律歸納為六個方面: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稱為六書。還編寫了小學文字教學用書《史籀篇》,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數(shù)在西周并不單指算法,還包括歷法等與數(shù)字計算有關的知識。
“六藝”教育經(jīng)歷了夏、商的發(fā)展,到西周最為完備,成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標志?!傲嚒苯逃喾矫娴慕逃蛩亍K戎匾曀枷氲赖?,也重視文化知識;既注意傳統(tǒng)文化,也注意實用技能;既重視文事,也重視武備;既要符合禮儀規(guī)范,也要求內(nèi)心情感修養(yǎng)。“六藝”教育對后世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15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4個絕對都被紀曉嵐對上了乾隆都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