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是在周王朝分封諸侯的時候最早分封的國家之一。齊國地處今天山東省的東北部,物產(chǎn)豐富,歷史悠久。那么,這樣一個國家為什么會不戰(zhàn)而降呢?我們翻開《史記齊世家》,從齊國興衰過程中也許能找到歷史的一絲脈絡。
齊國的第一任國君就是周王朝的開國功臣姜太公,齊國還是春秋五霸中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梢哉f,齊國有著輝煌的歷史,然而在戰(zhàn)國后期,齊國由于獨自滅了宋國,導致五國伐齊,從而元氣大傷,使得曾經(jīng)的輝煌不再。齊國晚期雖然實力衰落,但也有上千里的土地,數(shù)十萬雄兵??墒窃诿媾R秦國進攻的時候,齊國卻沒有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這是為什么呢?
1、范睢提出的遠交近攻之計,秦國一直與齊國交好,所以秦攻五國而齊不救。
2、齊國四十年無戰(zhàn)爭,軍隊數(shù)量不少,戰(zhàn)斗力卻不行(樂毅滅齊也嚴重打擊了齊國)。實戰(zhàn)很重要,臨武君荀卿論兵時就講到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齊國的技擊之士是亡國之兵。
3、秦國是商鞅變法,楚國是吳起變法,魏國是李愧變法,韓國是申不害變法,趙國是胡服騎射,唯獨齊國沒有變法圖強。
4、齊國滅亡還在于:
國策失誤:齊國的滅亡,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國策,從齊國的中期到晚期,它的國策出現(xiàn)了一連串的失誤。齊國后期奉行的國策就不用武力了,“事秦謹,與諸侯信”,恭恭敬敬對待秦國,不和秦國打仗。制定這個國策的人是一個女人,叫君王后。
政治腐?。呵貒鴾缌鶉褪怯脙墒郑皇质俏淞?,另一手就是金錢。秦國打了一張金錢牌,給后勝送了大量的金錢,不但對后勝行賄,而且對他手下的門客也給好處。結果后勝和他的門客整天給齊王田建灌輸一個思想,不要跟秦國打,不要幫助其它國家。
5、史料:《資治通鑒》卷七始皇帝下二十五年:“初,齊君王后賢,事秦謹,與諸侯信;齊亦東邊海上。秦日夜攻三晉、燕、楚,五國各自救,以故齊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后勝相齊,多受秦間金。賓客入秦,秦又多與金??徒詾榉撮g,勸王朝秦,不修攻戰(zhàn)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 ”
(秦始皇)
(長平之戰(zhàn))
(戰(zhàn)國形勢圖)
(戰(zhàn)國地圖)
(秦滅六國之戰(zhàn))
(戰(zhàn)國七雄圖)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秦國相繼滅了韓、趙、魏、楚、燕之后,齊國滅亡已經(jīng)成為了板上釘釘?shù)氖拢貒蔫F蹄踏平中原勢不可擋,想當初六國合縱攻秦都打不下來,那么齊國單憑自己又怎么會秦國的對手呢。
戰(zhàn)國末期,戰(zhàn)國的局勢已經(jīng)成為了秦趙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這時候的齊國沒有認清虎狼秦國吞并天下的局勢,采取了壁上觀的態(tài)度,其實已經(jīng)注定了齊國要滅亡。
戰(zhàn)國末期齊國已經(jīng)沒落的沒有了東邊大國該有的勢力了,自從齊威王之后,齊國的綜合國力、軍事實力等等已經(jīng)再也沒有了大國的氣魄。
雖然也進行了變法,但是變法并不徹底,尤其是齊威王之后的繼承者,總是一副坐山觀虎斗的心態(tài),偏居一隅,認為自己只要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
戰(zhàn)國末期,漸漸成為秦國一家獨大的局勢,秦照的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實力大損,秦國也損兵折將,假如這時候齊國可以走點心,也是崛起的好時機。
但是,這時候的齊已經(jīng)沒有人才可用了,中原士子也都紛紛跑到了秦國去效力,畢竟良禽擇木而棲,在當時士子的眼中,齊國已經(jīng)是一根腐木了。
秦國打算攻滅六國的時候,采取遠交近攻的外交方略,這時候的齊國也被秦國給蒙蔽了,認為秦國隨他去滅中原各國吧,秦國割據(jù)中原西部而王,我割據(jù)東部為王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還有一個成語叫做唇亡齒寒,齊國沒有能參透,等到秦國滅了五國之后,齊國也不能獨善其身,畢竟臥床之榻豈容他人酣眠。
秦國相繼滅了五國之后,東海之濱的齊亦不能幸免,因為在輝煌的事業(yè)面前,齊國也必是秦始皇的墊腳石。
歷史總是有跡可循,齊國的投降,其實也避免了一次沒有意義的犧牲,對當時兩國的人民來說,也未嘗不是好事。
首先是齊國
齊國是戰(zhàn)國時代后期高層決策最愚蠢的
放棄了合縱
公開與秦國擠眉弄眼 還與秦國相約 互相承認對方是東帝和西帝
而本身國內(nèi)矛盾重重 實力不濟
最后面對如狼似虎的秦軍
只能投降
再說魏國
魏國到戰(zhàn)國末期時 國力已經(jīng)很弱了
大梁城被圍困之后 只能等死
燕國太過弱小 已經(jīng)沒有實力對抗了
相反 趙國和楚國
趙國本身與秦國是同宗
秦國的祖先和趙國的祖先是親兄弟
這在史記里面有記載
趙國其實跟秦國一樣 和尚武
主要還是高層比較昏亂
屢次決策失誤
而且在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決心上 也不如秦國堅定
在長平之戰(zhàn)中,其實趙國的實力是優(yōu)于秦國的
秦國起征全國15歲以上的男子入伍
可想而知,戰(zhàn)斗力并不是很強
相反 趙軍確實40萬精銳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 還是輸了 不能不說是高層決策和指揮者的失當
楚國 楚國條件太好了
太富饒了
讓君王失去了進取心
另外一點 楚國的制度問題 楚國在面對少數(shù)民族時,實行的是邦國制和部落制
少數(shù)民族各自為政
在重大戰(zhàn)役時,沒有能夠擰成一股繩
有這兩個原因 自然是必敗無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16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成語寡人之疾來源
下一篇: 燕王噲讓國與相國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