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簡介: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后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quán)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御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nóng)耕經(jīng)濟發(fā)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于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懿生平大事年表
漢靈帝光和二隼(公元179年)誕生
?司馬懿,字仲達。出生于河內(nèi)郡(今焦作)溫縣孝敬里(今安樂寨村)一個世家望族。
?據(jù)說,司馬氏的先祖是祝融。祝融出自軒轅黃帝的長子重黎。以后歷堯、舜、禹、夏、商數(shù)代,世世代代充任夏官(夏官為周代以前掌管軍政和軍賦的官職);周代改夏官為司馬。到周宣王時,因家族功勛顯赫被恩準以司馬官名為姓氏。
?楚漢間,趙將司馬印與諸侯共同伐秦。秦朝滅亡后,依楚王項羽,被封為殷王,“都河內(nèi)……子孫遂家焉?!焙觾?nèi)就成為司馬氏后來的祖籍。其后經(jīng)八代,可考的有征西將軍司馬鈞;鉤子司馬量,字公度,任豫章太守;量子司馬雋,字元異,任穎川太守;雋子司馬防,字建公,歷任京兆尹、尚書右丞。防有八子,皆有才識,時稱“八達”。司馬懿即其二子。
漢靈帝光和三年至獻帝建安六年(公元180一201年)二歲至二十三歲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常慨然有憂天下之心。舉孝廉。
?娶妻張春華,溫縣北平皋人。出身貴族之家,品德聞名鄉(xiāng)里,智識過人,為懿生三子一女:司馬師、司馬干和女南陽公主。
?郡守辟懿為河內(nèi)郡上計掾(會計宮),勤于職守,名聲很盛。
?司空曹操聞司馬懿博學多才,欲擢用,司馬懿看不起出身“贅閹遺丑”的曹操,托風痹之病而不出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隼)二十九歲
?曹操被獻帝拜為丞相,再次派人請司馬懿出仕,以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丞相府文學掾(文牘之官)。司馬懿在曹操手下辦事認真,勤勤懇懇?!爸劣谄c多牧之間,悉皆臨履?!毕群筮w黃門侍郎、轉(zhuǎn)議郎、丞相東曹屬,及主簿。
?懿三弟司馬孚被曹操征辟,初任陳思王曹植的文學掾,后遷太子中庶子。
?是年,司馬師出生,字子元。
?三年后,司馬昭出生,字子上。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十六歲。
?三月,司馬懿隨曹操出征伐張魯。十一月,張魯降,懿向曹操建議。乘劉備初代劉璋,蜀人心未附,宜遠征江陵,可震撼漢中、益州。曹操不納,譏為“得隴望蜀?!?/p>
建安二十二隼(公元217年)三十八歲
?夏五月,曹操為魏王。十月,立曹丕為太子,遷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zhì)、朱鑠號為太子“四友?!?br />?是年,司馬朗死于征吳軍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三十九歲
?司馬懿為丞相軍司馬,向曹操提出“經(jīng)國遠籌”的軍屯建議,被曹操采納。
建聾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四十歲
?關(guān)羽圍曹仁于樊城,于禁為關(guān)羽所虜。曹操驚恐,欲遷許都至河北。司馬懿獻計勸阻遷都,提出聯(lián)合孫吳襲關(guān)羽后方以解樊圍之策。曹操采納。十二月,吳將俘獲關(guān)羽,成為三國時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成功范例。
?孫權(quán)向曹操上表稱臣,慫恿曹操自立為帝。司馬懿極力支持。曹操不納。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四十一歲
?正月,曹操死。司馬懿將喪事辦理得井井有條。曹丕代曹操為丞相之職,封司馬懿河津亭侯、轉(zhuǎn)丞相長史,具體負責策劃、組織、安排曹魏代漢事務。
?曹丕不聽從司馬懿的建議,白白放棄襄、樊二城。
魏黃初元年(公元220隼)四十一歲
?十月,魏受漢禪。曹丕即位,為文帝,任司馬懿為尚書,后轉(zhuǎn)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xiāng)侯。
?司馬孚遷侍中,常侍軍官,繼而轉(zhuǎn)平書郎、給事常侍、黃門侍郎、加騎都尉,后出任河內(nèi)典農(nóng),封爵關(guān)內(nèi)侯,轉(zhuǎn)清河太守。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四十二歲
?司馬懿遷侍中,尚書右仆射。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四十五歲
?曹丕南巡,改封司馬懿為向鄉(xiāng)侯,坐鎮(zhèn)留守許都,轉(zhuǎn)撫軍大將軍,假節(jié)誡。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四十六歲
?曹丕伐吳,再次讓司馬懿留守許都。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四十六歲
?五月,曹丕病重,司馬懿同曹真、陳群等受曹丕托孤之任,為曹睿顧命輔政。
?十二月,明帝曹睿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時東吳犯魏。司馬懿迎敵,大勝吳軍。被遷為驃騎大將軍。至此,司馬懿可以開府治事~有了自己的辦事機構(gòu),和統(tǒng)歸自己指揮的軍隊,可以培植自己的力量。吳質(zhì)稱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在洛陽聲望日隆。
太和元年(公元227隼)四十八歲
?六月,曹真忌妒司馬懿,為獨攬大權(quán),奏請明帝讓懿屯兵宛城,主持對吳邊境地區(qū)的軍政事務。
?司馬孚遷度支尚書,主管軍國的收支預算,后遷尚書右仆射,進爵昌平亭侯。
太和二年(公元228隼)四十九歲
?正月,蜀諸葛亮犯魏。魏不敵。明帝意詔司馬懿馳援。此時,魏新城太守原蜀國降將孟達,又陰謀叛魏投蜀。司馬懿當機立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新城平叛。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十一歲
?司馬懿應詔加大將軍、大都督,假黃械,協(xié)助曹真抵御蜀軍。遇雨受阻,班師。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五十二歲
?諸葛亮進犯天水。曹真病死。明帝詔司馬懿都督雍、涼二州,抵御蜀軍。懿奉行“斂軍依險,只守不攻”方針,致蜀兵敗。明帝派使臣勞軍,賜懿耕地。懿奏請明帝,遷冀州農(nóng)民到上邦種田,將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的冶煉業(yè)恢復起來。
青龍元年(公元233年)五十四歲
?司馬懿主持開鑿成國渠,修筑臨晉破,將陜西西部水利進行治理,灌溉良田數(shù)千頃,充實了魏國國力。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五十五歲
?四月,諸葛亮出斜谷犯魏。司馬懿駐軍渭水之北,仍堅持堅壁不戰(zhàn)的方針。對壘百日,拖得諸葛亮病死。司馬懿不損兵卒,取得勝利。
青龍三隼(公元235年)五十六歲
?司馬懿遷為太尉,累增封邑,京都洛州一帶發(fā)生大災,司馬懿從長安運糧五萬斜到京師。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五十六歲
?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自稱燕王,司馬懿被詔赴京,商議平叛之策。司馬懿提出一年平叛的計劃,并諫議停止京城的宮室修建,減輕百姓負擔,保證軍事需要。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五十九歲
?春,司馬懿東征公孫淵。大軍過溫,懿在溫縣貌公臺宴請家鄉(xiāng)父老,誓平叛亂。
?八月,平定遼東叛亂,斬公孫淵父子。
景初三年(公元239隼)六十歲
?正月,司馬懿回軍至白屋。明帝病重,三日內(nèi)五道圣旨詔懿還京師。于嘉福殿接受明帝托孤之任,同曹爽共同輔佐齊王曹芳。
?曹芳即位,曹爽為大將軍,司馬懿仍為太尉,遷侍中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爽各領(lǐng)兵三千,輪流進宮宿衛(wèi),權(quán)勢相當。
?司馬師為散騎常侍,司馬昭為騎都尉。
正始元隼(公元240年)六十一歲
?司馬懿上書諫議禁止“官室制度靡費”,提倡“節(jié)用務農(nóng)”。
正始二隼(公元241年)六十二歲
?五月,吳兵三路犯魏。
?六月,司馬懿請纓督軍迎敵,以精銳部隊輕騎急進,使吳軍聞訊夜遁。魏軍追到三州口,斬俘敵軍萬余,繳舟船軍資而還。
?秋七月,增封食郾城、臨穎,并前四縣,邑萬戶,子弟十一人皆列侯。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六十三歲
?春,帝追封司馬防為舞陽成侯。
?三月,司馬懿建議修廣漕渠,引黃河水人沛水,灌溉東南各地。
?開始大規(guī)模的開墾,迅速發(fā)展淮北農(nóng)田。
?曹爽為獨攬大權(quán),使魏帝不詔,遷懿為太傅,外示尊崇,實奪其權(quán)。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六十四歲
?九月,司馬懿率軍擊吳將諸葛格,格懼,黃燒積到聚,棄城而逃。
?司馬懿大興屯墾,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再修穎川諸陂萬余頃農(nóng)田,使淮北自此食凜充實。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六十五歲
?春正月,司馬懿從淮南至京,魏帝勞軍。
?大將軍曹爽為獵取功名,在鄧飏、李勝等慫恿下請旨伐蜀。懿認為不可。爽不聽,結(jié)果勞民傷財,無功而還。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六十六歲
?秋八月,曹爽為了擴充實力,不顧司馬懿的勸阻,撤了原明帝建制的中壘中堅營,將兵馬歸于其弟中領(lǐng)軍曹奏營。
?冬十二月,帝詔司馬懿朝會可乘輿上殿。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六十六歲
?正月,吳軍騷擾魏祖中地區(qū),當?shù)匕傩杖f余家,北渡污水逃難。
?曹爽不聽司馬懿“收留安撫逃難百姓”的意見,把百姓遣返污南。結(jié)果,吳破祖中,損失百姓萬余。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六十七歲
?四月,夫人張氏去世,享年59歲,葬洛陽高原陵,追贈廣平縣君。
?五月,曹爽專擅朝政,把太后遷往永寧宮。司馬懿稱病蜇居,靜待時機。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六十九歲
?春三月,曹爽等密謀篡政。司馬懿洞悉其好,佯裝病勢垂危,麻痹曹爽等。
嘉乎元年(公元249年)七十歲
?春正月初九,魏帝赴高平陵渴拜祖陵。曹爽兄弟隨往。司馬懿乘機奏準太后,下令廢黜曹爽兄弟。正月末,誅殺曹爽兄弟三人及何晏等三族。
?二月,魏帝命司馬懿為丞相,增封穎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八縣,邑二萬戶。十二月,加九錫之禮,懿固辭不受。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七十一歲
?正月,魏帝命司馬懿在洛陽建立祖廟,并封其子司馬彤為平樂亭侯,司馬倫為安樂亭侯。司馬懿積勞成疾,不能上朝,每遇大事,魏帝親幸懿府商討。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七十二歲
?春正月,兗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密謀纂逆擁立楚王曹彪。
?四月,司馬懿率軍前往討伐平叛。帝封司馬懿為相國,安平郡公,前后食邑五萬戶,子弟封侯者達十九人。
?六月,司馬懿病重。
?八月,死于京師。終年七十二歲。
?九月,按其生前所矚,土葬于首陽山,不起墳頭,不立碑,不隨葬祭品,死后遺孀不得與其合葬。逝后賜謚號“文宣”。晉立,追為宣帝。
延伸閱讀:中國歷史人物年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24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諸葛亮名言諸葛亮的名言
下一篇: 諸葛亮的性格特點諸葛亮有什么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