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楊行密,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楊修是三國時期的知名人物,他出身于名門,又聰慧過人,滿腹經綸。他曾經擔任過曹操的主簿,對曹操的心思是門清。但是他因為參與了曹丕與曹植的奪嫡之爭,同時又恃才傲物,不知為人處世之道,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幸被曹操處死。
雖說楊修被曹操處死了,但是曹操并沒有為難楊修的子嗣。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又過了七百多年,中原大地又迎來了新的亂世,那便是唐末以及五代十國。而楊修的后代又再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的舞臺上,他便是五代十國吳國政權的奠基人。
楊家在三國三國時期是豪門望族,到了楊行密這一代的時候,他家已經淪為農夫了,日子過得十分清貧。不過好在楊行密人高馬大,加上他又出生在亂世,于是這個屬于楊行密的時代就來臨了。
唐朝末年,天下發(fā)生大旱,而唐政府又持續(xù)壓榨老百姓,百姓走投無路,最終爆發(fā)了農民起義,而身為農民的楊行密也因為沒飯吃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但是由于楊行密的部隊比較弱,很快就被唐軍擊敗,楊行密也被唐軍抓了起來。不過刺史鄭棨因為他相貌奇特,就將楊行密放了。
等到農民起義結束之后楊行密應募為州兵,戍守朔方。不久提升為隊長,守邊期滿返回。不過當?shù)剀娎舴浅S憛捤?,要他再次出戍。楊行密一惱就斬下軍吏的首級,攜帶而出,趁此起兵為亂,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刺史郎幼復棄城逃走,楊行密于是占據廬州。為了安撫楊行密,在公元883年,楊行密就被封為廬州刺史。
從此刻開始楊行密就開始了自己的事業(yè),楊行密以廬州為根據地,不斷向外拓展地盤,很快就占據了宣州、滁州、和州、揚州等地,一度成為淮南地區(qū)的大軍閥,而朝廷為了拉攏楊行密,就封其為淮南節(jié)度使。
公元902年三月,唐昭宗被困在岐王李茂貞的駐地鳳翔,為了聯(lián)合更多的勢力,唐昭宗派江淮宣諭使李儼拜楊行密為東面諸道行營都統(tǒng)、檢校太師、中書令,封吳王。被封為吳王之后的楊行密就進一步加大自己對地盤的統(tǒng)治,為了除掉了手握大權的大舅哥朱延壽,楊行密裝了幾年的瞎子,才找到機會除掉了朱延壽。
為了保證吳國的外部環(huán)境,楊行密打著擁護大唐的旗號,聯(lián)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貞等勢力,共同對付最強大的朱溫。正是因為楊行密的一系列措施,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并存局面得以實現(xiàn)。
為子孫后代搞定了內部和外部問題之后,公元905年,楊行密就安然離開了人世。只不過他的兒子楊溥雖然當上了吳國的皇帝,但是吳國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徐溫及其養(yǎng)子徐知誥的手中。最終楊溥將皇位禪讓給了徐知誥,徐知誥登基之后,就恢復本名李昪,并且改國號為唐,也就是歷史上的南唐。
楊行密怎么也不會想到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基業(yè),卻被子孫輕輕松松丟給了別人,如果他能多活幾年,或許吳國會是另一番景象,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1、躬耕隴畝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
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
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丑女,頭發(fā)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敝T葛亮應許這頭親事,迎娶她。
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xiāng)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種說法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xiāng)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毀她的容貌。
2、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zhàn)之際,二人態(tài)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云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
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shù),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zhàn)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3、三氣周瑜
當時曹操正在鄴郡慶賀銅雀臺落成。在銅雀臺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將一件西川錦袍掛在樹上,下設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戰(zhàn)袍,武將們個個爭先,想展現(xiàn)自己的武藝。
武將射畢,曹操又讓文官吟詩作賦,記錄銅雀臺落成之事。曹操正在興頭上,也賦詩吟唱。忽報東吳使節(jié)華歆前來。曹操看罷表章,與謀士定計使孫、劉相吞并。
便上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華歆為大理寺少卿。周瑜就職南郡太守后,便想報仇,遂上書孫權。要魯肅討還荊州,魯肅無奈,只好前往荊州。
魯肅來到荊州,劉備依孔明之計放聲大哭,孔明從旁說還了荊州,便無處安身。觸動劉備心中傷處,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魯肅轉告孫權,暫緩討回荊州。
4、空城計
一天,十余萬魏軍直奔西城而來,諸葛亮不慌不忙,雖然他身邊沒有大將,只有兩千多文官,和一些老弱殘的軍人。他命令打開城門,讓一些老兵去掃地,魏軍見狀。
司馬懿就說:“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比有埋伏?!比缓笏铝畲蠹亿s快撤退。三國時期,周瑜和諸葛亮各司其主,因諸葛亮才學淵博,計高一籌,使周瑜十分嫉妒。
周瑜總想找個借品殺掉他。有一次在酒宴上,周瑜故意對諸葛亮說:“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詩你來對,對得出,有賞;對不出,就心殺頭為罰。如何?”
諸葛亮從容一笑:“君子無戲言,請都督先說?!敝荑ご笙玻汩_口念道: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有佳便是雞。得志貓兒勝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
諸葛亮笑笑,開口吟道: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去掉棋邊木,有欠便是欺。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受犬欺。周瑜聽罷大怒,但有言在先,不好發(fā)作。
沉吟片刻,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無手便是丑,去掉扭邊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長得丑,萬難千選挑一妞。諸葛亮知道這話是在嘲笑自己的老婆黃阿丑長得丑。
便應立刻道: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東美女大小喬,曹操銅雀鎖二嬌。周瑜知道這話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
怒發(fā)沖冠,幾欲發(fā)作,辛好魯肅在一邊說了一句: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槽,當今之計在破曹,龍虎相爭豈不糟。
5、白帝城托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zhàn)中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擊敗曹操、占據戰(zhàn)略要地漢中。在這樣節(jié)節(jié)勝利的情況下,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
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于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后方空虛,東吳違背湘水劃界,在背后對盟友倒戈一擊。
呂蒙以白衣渡江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后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蜀漢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
劉備聞后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被陸遜擊敗,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托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
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敝T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能去中興大漢,為了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一刻。
五代十國時期,泰州曾建有一座為皇室起居專用的宮殿——永寧宮。
“唐人遷讓皇之族于泰州,號永寧宮,守衛(wèi)甚嚴……”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用一段不長的文字,將南唐泰州永寧宮的那一段短暫故事,寫入了歷史。
公元937年,吳王楊溥將皇位禪讓給南唐烈主李昪。不久,楊氏子孫被全部囚禁在永寧宮內,禁止走出宮門半步。十八年來,楊氏子孫僅允許在宮內互為婚配。宮內若有男孩長到五歲,則被封以官爵,然后賜死,葬于宮外荒地,邑人稱之為小兒冢。
那段塵封的往事有多么地令人心酸?永寧宮究竟在泰州古城的哪兒?卻很少有人知道。
近日,本報城史版記者通過尋訪古跡,翻閱史料,在虛虛實實中,尋找到一些線索,由此帶您穿越千年,去探尋那段慘烈的南唐遺事。
吳王楊行密去世后楊行密簡介,長子楊渥(886—908)繼位。楊渥生性喜好游玩作樂,3年后,大權就旁落于左牙衙指揮使張顥、右牙衙指揮使徐溫手中,他不僅因此將江山玩完了,將自己性命玩丟了,也將族人推向死亡邊緣。
天祐五年(908),徐溫、張顥弒殺了楊渥,擁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897—920)繼位。天祐十六年(919),傀儡楊隆演即吳王位,改年號為武義。920年,楊隆演被徐溫殺死,時年24歲,謚號宣王。
武義二年(920),徐溫擁立楊行密第四子楊溥繼任吳王。順義七年(927),徐溫聽從謀士嚴可求的意見籌劃稱帝,未成,徐溫病死。同年十一月,被徐溫養(yǎng)子徐知誥逼迫,楊溥即皇帝位,改年號為乾貞。
公元937年,楊溥讓位,南吳王朝從此滅亡。徐知誥即皇帝位,定都金陵,建立齊國,改年號為升元,第二年恢復李姓,改名為李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就在這一年,海陵縣升格為州,取水陸通泰之意,更名“泰州”。這也是海陵第二次升級為州,但這一次顯然比唐代設置吳州,要慎重得多。
唐代,海陵由于鹽業(yè)繁榮,帶來城市初步崛起。這種崛起只是低層次的,體現(xiàn)在行政上,就是設置吳州的時間很短;在經濟上,只有鹽業(yè)在畸形繁榮;在文化宗教上,只能說正在開始起步??傊?,海陵的實力在唐代還不足以升格為一個州,卻為重新置州打好了基礎。
如果說唐代吳州尚不具備一個州應有的經濟實力與文化底蘊,但發(fā)展到南唐,泰州經濟文化已進入到前所未有的興盛期。遠離戰(zhàn)火,快速崛起,使得泰州成為東都揚州當之無愧的屏障。
南唐時期,全國食鹽供應都指望泰州,在南唐被后周奪取江北所有土地時,南唐只是要求歸還泰州,理由就是自從泰州割讓后,南唐的食鹽就供應不上了。后周也認為事實確是這樣,就答應每年給他調配30萬斛食鹽,拒不歸還泰州。由此可見,泰州在后周與南唐國主心目中的地位。
僅有經濟上的繁華還不足以讓海陵升格,從政治上來看,設置泰州似乎更有必要。
李昪稱帝之后,尊楊溥為讓皇,并將楊溥最初安置在海陵。在遷往潤州丹陽宮之前,讓皇楊溥就被“安排居住”在父親楊行密修建的海陵行宮內。
小小的海陵縣似乎沒有資格接待一位禪讓的皇帝,升級泰州顯得理所當然。然而升格泰州后,州守就可以擴大城池與加強軍事力量,從而達到監(jiān)視“讓皇”楊溥的目的。
就這樣,褚仁規(guī)以監(jiān)視楊溥為由,上請升格泰州。南唐李昪很快批準海陵升格為泰州,褚仁規(guī)也由縣官升為州守楊行密簡介,其管轄地域則由海陵1縣擴大至4縣。
泰州當時下轄有興化(楊吳屬江都府)、鹽城(楊吳屬楚州)、泰興(析海陵南五鄉(xiāng)而置)、海陵四縣。又以海陵東境,置靜海制置院(參吳任臣《十國春秋地理表》)。同年,又以鹽務為要,上請在海陵設置鹽監(jiān),管轄南、北八大鹽場。如皋縣就是后來保大十年(952)在如皋場基礎上增設。
在泰州升格后,褚仁規(guī)將一州之大小要務系其一人,其個人生涯也隨之達到巔峰。他身兼10多個官職,其中就有一個職位為本州都指揮使。都指揮使,是指五代十國時期對統(tǒng)兵將領的稱呼,也就是一個地方的最高軍事指揮長官,可以行使一州的軍事指揮權。
在一切都實現(xiàn)后,褚仁規(guī)又以城池舊小、不利防守為由,上報南唐國主重展子城,并獲得批準,那塊刻著《泰州重展筑子城記》的石碑也由此而來。
封吳王、建行宮 宮址位于學政試院附近
唐朝末年,中原混戰(zhàn),出了許多“殺人魔王”。其中有一個叫秦宗權,所過之處“人煙斷絕,荊榛蔽野”。他的麾下悍將孫儒也是個“殺人魔王”。孫儒擺脫秦宗權統(tǒng)治后,率軍奪取揚州。不久,海陵乃至整個江淮都成為其勢力范圍。
當時,江淮一帶無人能與他抗衡,唯有占據廬州的楊行密趁其不備偷襲了揚州。然而,奪城容易守城難,楊行密也知力量尚不足以跟孫儒抗衡,于是撤退成了唯一選擇。
就在這撤退問題上,對海陵這座城市至關重要,甚至也扭轉了整個十國的歷史。
楊行密退撤有兩個方向,一是回撤根據地廬州,二是退守海陵。他本想退守海陵,占據“糧倉”和“鹽倉”,糧草有保障,奪回揚州也便利。但他最后聽從謀士建議,放棄占據海陵,主動回撤廬州。
這次回撤為楊行密勢力壯大換得了時間。海陵縣也因此未被卷入戰(zhàn)火,躲過浩劫,為日后南唐升州爭取了有利條件。
事實證明,揚州城在孫儒的攻打下幾乎毀壞殆盡,成為一座鬼城。后來,楊行密卷土重來復得揚州,繼而占據了整個江淮地區(qū)。楊行密執(zhí)政期間實行保境安民、體恤百姓、發(fā)展經濟政策,成為亂世中難得的明君。
也許第一次想從揚州撤到海陵時,就對這座城有好感。后來,楊行密在揚州建都后,特意下令在海陵修建一座行宮。此時,海陵正享受著“陪都”的地位,這為南唐建州進一步贏得政治籌碼,也打開了海陵百姓的視野,見到“皇宮”模樣。
但楊行密絕不會想到此舉不僅對海陵影響深遠,也影響了數(shù)百口楊氏子孫的命運。
行宮修建年代,史書并無確切記載。而據楊行密生平可知:唐昭宗天復二年(902),楊行密進中書令、封吳王,天祐二年(905)去世,其間不過三年,修建行宮當在去世之前。
關于行宮所在位置,一直頗有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在今海陵區(qū) *** 周圍,即漢唐以來古海陵縣基所處位置;一種觀點認為在海陵區(qū) *** 東側,即后周新遷州治所在,一直到明洪武三年(1370)知州張遇林將舊治重新移置古海陵縣基。
對于這兩種觀點,筆者傾向于后一種,因為楊行密在修建行宮時,不太可能將行宮修建在古海陵縣基的治所內,而應在其旁邊的位置重新選址修建更為合適。事實證明,只有選擇向南或者向東最有可能。因為往北為城河,往西則出子城,皆可排除。
《退庵筆記》記載:“永寧宮舊址在譙樓北,相傳譙樓為宮闕門,后于其北筑子城為州治”。譙樓的位置一旦確定,即可確定永寧宮的位置。
那么譙樓的位置在哪里呢?
南宋韓元吉撰寫的《鼓樓記》碑文記載:“樓之于郡府皋門之地也,笳磬之聲倫在無不設者,如目之有眉,面之有顙,雖不系于用,而天下不可闕焉者?!备揲T,一般指王宮的外門,這里指永寧宮宮闕門,也就是后周修筑泰州子城的正門。據此可知,譙樓即是在永寧宮宮闕門基礎上修建的,位于后周修筑的子城正南門。
后周年間,泰州升為團練州,荊罕儒為團練使。荊罕儒修筑子城周長二里多,作為新州治所在,宋元時州治也皆在此,此州治被稱為舊治。舊治在鼓樓直北,都察院、馬廠之間,即現(xiàn)在的海陵區(qū) *** 東,城隍廟西,學政試院北,人民路南一帶。這一片區(qū)域方圓大小也與后周所筑子城周長二里多相吻合,而永寧宮的位置也就在子城正南門北側。
自后周后,永寧宮宮闕門逐漸演變?yōu)樽S樓、鼓樓。明代舊治重新移置古海陵縣基后一年,州守張遇林為與鼓樓相匹配始建鐘樓,現(xiàn)海陵區(qū) *** 前尚存鐘樓巷,可見鐘樓要晚于鼓樓。鐘樓在西,鼓樓在東,遙相呼應。
永寧宮防衛(wèi)嚴 成變相滅族的人間地獄
禇仁規(guī)在泰州筑子城后,南唐皇帝李昪卻還是覺得不放心,終于找了一個理由將讓皇楊溥從海陵行宮遷至潤州丹陽宮中,不久就派人殺之,以防夜長夢多。楊溥時年三十八歲,謚號睿皇帝。
升元三年(939),李昪將楊氏一族子孫等人從丹陽回遷到昔日楊行密在泰州修建的行宮內,并冠名為“永寧宮”,名義上是要報答楊氏禪讓的恩惠,使其子孫居于祖宗所建之宮,得以永遠安寧,實際上這里成為囚禁楊氏子孫的處所。
當時刺史褚仁規(guī)派兵把守宮門,宮中人不得邁出宮門半步,外人也不得入內?!顿Y治通鑒》記載:“唐人遷讓皇之族于泰州,號永寧宮,守衛(wèi)甚嚴?!?/p>
升元七年(943),李昪去世,子李璟繼位??偟膩碚f,李昪對楊氏子孫還算客氣,因為李昪也曾是楊行密養(yǎng)子,對楊氏還有一點感恩。等到李璟繼位后,他對于楊行密的子孫感情自然淡薄許多。他繼續(xù)囚禁楊氏子孫于此達14年之久,楊氏子孫為了能活下去,不得已只好自為匹配。
期間,南唐宰相宋齊丘向李璟建議,“無論男女老幼,全部殺掉”。然而惡有惡報,宋齊丘晚年得子隨后夭折,其心痛不止。時人李家明作詩《題紙鳶諷宋齊丘哭子》詰問到:“安排唐祚革強吳,盡是先生作計謨。一個孩兒撂不得,讓皇百口合何如?”齊丘見到詩后自感羞愧,噤聲不語。
盡管李璟后來沒有采用宋齊丘的建議,但還是采用一個與之差不多的策略:即如果宮中人生的是男孩,那么小孩長到5歲就會封他官爵,授他冠服,然后處死;如果生的女孩就不管,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變相滅族。那些小男孩死后就被埋葬于宮墻東面,合計有十多座小墳,州人稱之為小兒冢。這種做法,令當時的吳國人都很憤懣。
后周顯德三年(956),周世宗柴榮就以下詔安撫楊氏子孫為由,征伐淮南。李璟聽說后,大驚失色,急忙派園苑使尹廷范,將楊氏族人由泰州遷往鎮(zhèn)江。但在過江時,尹廷范擔心楊氏作亂,便將楊氏族人全部殺害。李璟知道后大怒,為平民憤,殺尹廷范并滅其族。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做給世人看的,誰都知道這一切幕后主使是他。
在楊氏族人剛剛被殺后,后周將領韓令坤就已迅速先后拿下?lián)P州、泰州,泰州刺史方訥倉皇逃奔金陵。南唐與后周不可避免在長江一線決戰(zhàn),最終以南唐大敗慘淡收場。
隨后,李璟不得已,只好請求除去帝號,割江北壽、濠、泗、楚、光、海6州之地,歲輸金帛百萬求罷兵。周世宗答應了,于是劃江而治,得州14,縣60。
南唐苦苦支撐幾年后,最終被宋朝所滅。南唐后主李煜在過江歸宋時寫下一首詩:“江南江北舊家鄉(xiāng),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讓人不禁想起當初讓皇楊溥過江的情景,難怪有人將此詞作者算在楊溥頭上。
后周得到泰州后,將之升為團練州,并對城池進行修復。對殘存的永寧宮將宮闕門改稱為戟門,并將鼓角和門戟安放其上,以顯武德。
永寧宮始建于吳王楊行密時代,歷經楊吳、李唐兩代,最終毀于后周戰(zhàn)火。據傳,永寧宮中的一口古銅鐘歷經戰(zhàn)火紛飛得以留存至今。該古銅鐘在解放初從舊州治衙門西側鐘樓巷古鐘樓上移至公園,后又移至光孝寺內,今懸掛在古光孝寺的鐘樓里。
在光孝寺鐘樓下的一塊石頭上,人們還將清代詩人繆永煦的詩《南唐永寧宮古鐘聲》鐫刻在上面:“夕陽古巷秋風起,大鐘臥埋荒草里。豐山酋族霜倒飛,淚灑吳陵鐘久死。無端據業(yè)撞淵工,楊家威令洪聲傳。欲驚海水作保障,羈系反受他人憐。葛壘刈盡周主喜,永安往劫隨飄煙。乃知攘奪多余痛,禪關此日高連棟。互懺鐘魚女比丘,可曾驚醒英雄夢。君不見,永樂巨鐘鐫華嚴,亦復銹銅苔花沾?!痹姼枭n涼沉郁,向人們娓娓講述一個王朝興亡盛衰的故事。
這口古銅鐘,就像時光驛站中一個文化渡口,載著我們通向五代十國那個遙遠的年代。
年號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跡
光和四年 181 1 公元181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于瑯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
中平六年 189 9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 12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 14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yǎng),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二年 195 15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xiàn)南昌)
建安二年 197 17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投奔荊州劉表,開始了躬耕于南陽的生活
建安四年 199 19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十二年 206 26 劉備前往南陽郡鄧縣隆中三顧茅廬(今襄陽市襄城區(qū)古隆中),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十二年 207 27 諸葛亮首戰(zhàn)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 28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王孫權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 29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 211 31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云鎮(zhèn)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 214 34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云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占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 35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 38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zhàn)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 41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諸葛亮任漢國丞相,領益州牧
蜀建興元年 223 43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領益州牧(劉禪叫諸葛亮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興二年 224 44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三年 225 45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五年 227 47 諸葛亮上《出師表》給劉禪,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六年 228 48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七年 229 49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八年 230 50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九年 231 51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道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十一年 233 53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十二年 234 54 諸葛亮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當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
躬耕隴畝
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 新版《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諸葛氏是瑯邪的漢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家于南陽郡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稱“臥龍”。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丑女,頭發(fā)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xiāng)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
編輯本段隆中對
《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陽市襄城區(qū)古隆中)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于得見?!堵≈袑Α分?,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zhàn)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后,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之后的種種攻略皆基于此。 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游戲中的諸葛亮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富,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庇?、飛乃止。
赤壁大戰(zhàn)
當時,劉表之妻劉琦后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shù)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后,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并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后,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ㄈ绻J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里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jié),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zhàn)斗。諸葛亮最后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zhàn),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后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lián)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zhàn)。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lián)軍火攻,軍中又發(fā)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三國示意圖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于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于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云等鎮(zhèn)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云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并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zhèn)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zhàn)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于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白帝托孤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场敝T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于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qū)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fā)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后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闿、孟獲,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闿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并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后,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云、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于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余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陜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于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陜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余地,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于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于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于是宣王司馬懿退還保營。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濱,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zhàn)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宣王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并以“千里請戰(zhàn)”的妙計平息將怒。八月,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一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是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于連日大雨,山洪暴發(fā),沖毀棧道,蜀魏并未交戰(zhàn)。
楊修是三國時期的知名人物,他出身于名門,又聰慧過人,滿腹經綸。他曾經擔任過曹操的主簿,對曹操的心思是門清。但是他因為參與了曹丕與曹植的奪嫡之爭,同時又恃才傲物,不知為人處世之道,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幸被曹操處死。
雖說楊修被曹操處死了,但是曹操并沒有為難楊修的子嗣。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又過了七百多年,中原大地又迎來了新的亂世,那便是唐末以及五代十國。而楊修的后代又再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的舞臺上,他便是五代十國吳國政權的奠基人。
楊家在三國三國時期是豪門望族,到了楊行密這一代的時候,他家已經淪為農夫了,日子過得十分清貧。不過好在楊行密人高馬大,加上他又出生在亂世,于是這個屬于楊行密的時代就來臨了。
唐朝末年,天下發(fā)生大旱,而唐政府又持續(xù)壓榨老百姓,百姓走投無路,最終爆發(fā)了農民起義,而身為農民的楊行密也因為沒飯吃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但是由于楊行密的部隊比較弱,很快就被唐軍擊敗,楊行密也被唐軍抓了起來。不過刺史鄭棨因為他相貌奇特,就將楊行密放了。
等到農民起義結束之后楊行密應募為州兵,戍守朔方。不久提升為隊長,守邊期滿返回。不過當?shù)剀娎舴浅S憛捤俅纬鍪?。楊行密一惱就斬下軍吏的首級,攜帶而出,趁此起兵為亂,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刺史郎幼復棄城逃走,楊行密于是占據廬州。為了安撫楊行密,在公元883年,楊行密就被封為廬州刺史。
從此刻開始楊行密就開始了自己的事業(yè),楊行密以廬州為根據地,不斷向外拓展地盤,很快就占據了宣州、滁州、和州、揚州等地,一度成為淮南地區(qū)的大軍閥,而朝廷為了拉攏楊行密,就封其為淮南節(jié)度使。
公元902年三月,唐昭宗被困在岐王李茂貞的駐地鳳翔,為了聯(lián)合更多的勢力,唐昭宗派江淮宣諭使李儼拜楊行密為東面諸道行營都統(tǒng)、檢校太師、中書令,封吳王。被封為吳王之后的楊行密就進一步加大自己對地盤的統(tǒng)治,為了除掉了手握大權的大舅哥朱延壽,楊行密裝了幾年的瞎子,才找到機會除掉了朱延壽。
為了保證吳國的外部環(huán)境,楊行密打著擁護大唐的旗號,聯(lián)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貞等勢力,共同對付最強大的朱溫。正是因為楊行密的一系列措施,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并存局面得以實現(xiàn)。
為子孫后代搞定了內部和外部問題之后,公元905年,楊行密就安然離開了人世。只不過他的兒子楊溥雖然當上了吳國的皇帝,但是吳國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徐溫及其養(yǎng)子徐知誥的手中。最終楊溥將皇位禪讓給了徐知誥,徐知誥登基之后,就恢復本名李昪,并且改國號為唐,也就是歷史上的南唐。
楊行密怎么也不會想到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基業(yè),卻被子孫輕輕松松丟給了別人,如果他能多活幾年,或許吳國會是另一番景象,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2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