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韓信沒有給項羽重用他的機會。
如果在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面臨四處征戰(zhàn)的情況,韓信是會被項羽重用。
就連原來的吳縣縣令鄭昌,都能被項羽封為韓王,在封王這方面,項羽是很大方的,秦朝滅亡后,項羽就分封了十八位王。
就連吳芮的部將梅鋗都被封十萬戶,跟著項羽入關(guān)的將領都有份,陳馀、田榮、彭越?jīng)]被封王,那是因為他們沒跟項羽進入關(guān)中。
韓信原本跟隨項梁,在項梁死后,項羽就被奪兵權(quán),韓信跟隨項羽的時間,應該是楚軍北上救趙,項羽殺宋義后,成為楚國上將軍,韓信作為楚軍的一員跟隨項羽。
韓信跟隨項羽的時間,其實也不短有一年。
項羽給韓信的職位其實也不低,官職為郎中,爵位為執(zhí)戟。
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
——《史記、韓信》
要知道樊噲、灌嬰等人跟隨劉邦西進滅秦,立下多少功勞,劉邦被封為漢王后,樊噲、灌嬰等人才得到郎中的職位。
立沛公為漢王。漢王賜噲爵為列侯,號臨武侯。遷為郎中,從入漢中。
——《史記、樊噲》
沛公立為漢王,拜嬰為郎中,從入漢中。
——《史記、灌嬰》
夏侯嬰、曹參等人跟隨劉邦西進滅秦,攻下多少城池,才得到執(zhí)珪、執(zhí)帛的爵位。
從擊秦軍碭東,攻濟陽,下戶牖,破李由軍雍丘下,以兵車趣攻戰(zhàn)疾,賜爵執(zhí)帛。常以太仆奉車從擊章邯軍東阿、濮陽下,以兵車趣攻戰(zhàn)疾,破之,賜爵執(zhí)珪。
——《史記、夏侯嬰》
西至開封,擊趙賁軍,破之,圍趙賁開封城中。西擊將楊熊軍於曲遇,破之,虜秦司馬及御史各一人。遷為執(zhí)珪。
——《史記、曹參》
韓信寸功未立,就有這個待遇其實也不差。
但是韓信的目標是大將軍,這個時候項羽的位子也不過是楚國上將軍,你讓項羽把楚國上將軍的位子讓給韓信,這個也不可能,項羽的上將軍也是楚懷王封的,韓信要當上將軍,要經(jīng)過楚懷王的允許。
或者韓信可以學習項羽殺宋義,殺項羽奪他上將軍的位子,當然這個也實現(xiàn)不了。
當韓信跟隨項羽進入關(guān)中后,看中了劉邦。
韓信發(fā)現(xiàn)劉邦能給大將軍的職位,因為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guān)者為王,劉邦就能當關(guān)中王,韓信只要投奔劉邦,劉邦封王之后,韓信就能當他手下的大將軍。
于是韓信放棄跟隨上將軍項羽,轉(zhuǎn)而投奔未來的王者劉邦。但是韓信離開項羽投奔劉邦后,項羽的操作讓他傻眼了。
項羽沒有遵守楚懷王的約定,而是分封天下十八諸侯,也給自己封了西楚霸王。
項羽還沒有給劉邦關(guān)中地區(qū),給了他偏遠的巴蜀、漢中地區(qū)。
不過漢王的大將軍,也是大將軍,雖然比關(guān)中王的大將軍差一些,好比沒有。
但是經(jīng)過夏侯嬰、蕭何的多次舉薦后,劉邦并沒有封韓信為大將軍的意思。
原本有數(shù)萬人跟韓信一樣,以為劉邦要當關(guān)中王而投奔他,結(jié)果并不是。
劉邦回到封地漢中,許多人原本投奔他的人就跑了,韓信也是其中的一個。
韓信在逃跑的半路上被蕭何追回來,如愿以償被劉邦登臺拜將封為大將軍。
在楚漢戰(zhàn)爭中,韓信也得到劉邦的重用,完成滅魏、趙、齊的任務。
當韓信被劉邦強行封為齊王后,項羽派武涉重新招攬韓信,結(jié)果韓信沒有答應。
如果韓信答應了,他的結(jié)局也不會如此。
主要是因為韓信太傲了,小兵做不下去,非要一步登天做將軍,所以才不會被比他更傲的項羽重用。
在剛開始的時候,韓信是跟著項梁混的,但是項梁去世了,于是韓信就到了項羽的麾下。
在跟著項羽后,項羽給了韓信執(zhí)戟郎中的職務,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實際上卻只是個在門外把守的士兵,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保安或者門衛(wèi)。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個職務是很好的職務,畢竟是守著大門,領導進進出出都能看到。如果表現(xiàn)好了,領導看到了,那么升官是很快的。
雖然這個前景看起來不錯,但是卻沒有任何實權(quán)和話語權(quán)。對于韓信來說,簡直是大材小用。
韓信認為自己有本事,但是項羽卻不重用自己,于是韓信一氣之下去投奔了劉邦。
去到劉邦那里,韓信因為劉邦會給自己一個高的職位,但是卻給了韓信倉庫管理員的職位,比項羽給的職位還要低上幾個層次。
后來韓信看到自己不受劉邦的重視,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打算離開劉邦去其他地方發(fā)展。
正當韓信再一次準備走的時候,卻被蕭何追了回來,在蕭何的推薦下,韓信獲得了自己想要的重視。
從韓信的求職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出,韓信是一個十分傲氣的人,自認為有本事,不想從底層干起。
而是想要一工作就要當高層,放在那家老板都不會滿足韓信一步登天的要求。
所以韓信之所以不會被重視也不能賴項羽,主要是因為韓信太好高騖遠了。
項羽與韓信是楚漢之際最為耀目的兩位軍事天才,可是這兩位軍事天才的人生都是以極慘的悲劇收場。項羽的個性“剛”,寧死不過江東,最終自刎於烏江之邊,死的極為壯烈,宛如一曲悲歌;韓信個性“柔”,能忍人之不能忍,最終卻死於婦人的陰柔之手,死得真讓人覺得凄凄慘慘切切。項羽之死可以說得上是韓信一手促成的,可是項羽一死,韓信卻也無存在的價值了,最終被大漢王朝卸磨殺驢了。所以,有許許多多的人都為項羽當初沒能重用韓信而哀嘆不已。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項羽沒能重用韓信的原因所在。
據(jù)陳平所言:“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這就是說項羽在用人方面“任人唯親”,至于項羽為何“任人唯親”,我認為主要有下列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項氏叔侄起兵就是以項氏宗族力量為依托的,說白了,就是個家族企業(yè),所以“項家軍”的力量構(gòu)成跟陳勝吳廣的起義軍以及劉邦被推為首領的沛縣起義軍是有顯著不同的。既然是家族制企業(yè),那用人方面肯定是傾向于相信自家人了。
第二方面;深受楚國“用人制度”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有個成語叫“楚才晉用”,原出處於《左傳》中“雖楚有才,晉實用之,”一句。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字叫“晉卿”,也是取的“楚才晉用”之意。我們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歷史,便于我們考證的,楚國最高級的兩個官職“令尹”與“司馬”,幾乎清一色的是由出自於楚國的公族人員擔任的,至于其他職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實楚才又何止只是為晉用,還為吳所用、還為越所用。吳越爭霸時期的雙方核心智囊人物,吳國方面,不但伍子胥是來自於楚國,就連那個深受吳王夫差寵信的伯嚭也是來自於楚國的。而越國方面,輔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破吳稱霸的范蠡、文種等原也都是楚國人。所以就不難理解吳起在楚國變法,楚悼王一死,吳起就為舊貴族所殺了,其變法也就自然廢止了。楚國的“用人制度”的文化其實就是“親中選能”,外人是很難進入楚國高層核心的,這種狀態(tài)只是到了戰(zhàn)國的后期才稍微出現(xiàn)了一下松弛。
所以,“項家軍”的家族制企業(yè)的特點以及楚國在“用人制度”上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應該是項羽沒有重用韓信的一個原因,但我認為這還不是根本原因所在。因為龍且、英布、鐘離昧、季布等人都是項羽手下最為得力的大將,他們都深受項羽的重用。那為何項羽沒有重用韓信呢?我認為是兩人作戰(zhàn)思想的不同決定的,韓信曾在項羽手下當差,肯定是提過不少意見與想法,可惜項羽都沒有采用,要不然后來也就不會抱怨曾經(jīng)在項羽手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言不聽,畫不用”了。
項羽特別擅長打那種“陣地戰(zhàn)”,兩陣沖鋒型的,這種戰(zhàn)爭主要是憑“勇氣”取勝的。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曹劌在《曹劌論戰(zhàn)》一文中,也說道“夫戰(zhàn),勇氣也”。陣地戰(zhàn)是自周朝以來,最為主流的戰(zhàn)爭打法,而項羽所重用的“龍且、英布、鐘離昧、季布等人”都是極其驍勇的悍將,也都是極為適合“陣地戰(zhàn)”的作戰(zhàn)風格。而韓信能忍胯下之辱,以“怯”聞名,其是比較擅長打那種“狙擊戰(zhàn)”的,“狙擊戰(zhàn)”的勝利主要就不是拼“勇氣”了,而是要拼“巧勁”了。所以,這個就跟踢足球一個道理,你的足球隊是打“全攻全守”風格,你就不會選擇一個擅長打“防守反擊”的足球運動員。
項羽的軍事才能大家都不懷疑,而韓信也有非凡的軍事天賦,韓信在項羽手下只做個執(zhí)戟郎。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項羽有用人問題!相信韓信曾多次引薦自己,為什么項羽就是不重用他呢?
韓信在漢拜為上將軍時可謂聲勢浩大,劉邦筑起點將臺來迎接,從這點來看韓信有著強烈的虛榮心。那么他在項羽面前自薦的時候肯定會覺得自己本事大,說些讓項羽感到不痛快的話,結(jié)果自薦不成功。兩人的軍事策略也有不同差異,項羽講究戰(zhàn)爭主動,控制全局。而韓信講究誘,詐來獲得主動權(quán)。項羽的性格又有些多疑,也許早就看出了韓信有著強烈的列土封王的心理,不想重用這種貪圖列土封王的野心家。再加上韓信出身低微,和項羽出身貴族來比較相差甚遠!
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表現(xiàn)出來的軍事才華沒有一點比韓信差,智謀策略遠在韓信之上。
韓信沒在項羽軍中之前,在項梁麾下,項梁被章邯軍破,敗的很殘,幾乎全軍覆沒。而韓信卻毫發(fā)為損,老將軍都戰(zhàn)死疆場了,韓信這個小卒卻保留了下來,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韓信是個逃兵,至少項羽認為他是個逃兵敗將,既然是這樣,不殺就不錯了,想封官摔軍打仗,楚軍心不服!何況敗軍之將何言勇?韓信就算以為自己有能耐也不敢在項羽面前耍大刀!
韓信成為軍事天才的成長歷程并非就像他在漢軍里那樣威風。明修戰(zhàn)道,暗度陳倉才剛剛看出韓信的才華,而他帶領的漢軍在擊敗關(guān)中王章邯時用了快一年的時間!在司馬欣,董翳叛楚時,只有章邯一人頂著的情況才拿下也不很輕松!劉邦集結(jié)了56萬大軍占領了彭城時,項羽只摔3萬騎兵就把56萬打的大敗,史書卻沒記載韓信的行蹤。照推理韓信就在這56萬軍中,漢的上將軍實在沒有理由不在軍中。如果屬實那此時的韓信還沒有什么建樹不可以和項羽相提并論。直到韓信從滎陽引兵1萬從太行山進河北井陘背水一戰(zhàn)大破趙軍,一代將神這才展露頭角。項羽得知后反應是大驚!也可看出項羽這才感到韓信的軍事天才。
宗上所述,韓信出茅廬一展才華的時間較晚,之前項羽沒有機會去挖掘這個軍事天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2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