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范仲淹曾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少有人知的是,范仲淹也喜歡妓女。范仲淹曾和一個官妓打得火熱,離任后仍戀戀不舍,捎去胭脂并題詩:“江南一美人,別后長相憶。何以慰相思,贈汝好顏色。”
范仲淹、柳宗元、白居易、歐陽修、蘇軾、蘇轍的作品和他們面對逆境時的心境有一些異同??傮w來說,他們的作品中都表達了對逆境的堅韌和積極的態(tài)度,但在具體細節(jié)上存在一些差異。
范仲淹的作品表達了一心為民、有良知的官員和詩人的特質(zhì)。雖然他的仕途并不順利,但他積極面對貶謫,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去面對逆境。
柳宗元在被貶后,作品中流露出一些抑郁的情緒。他的文章常常讓人感到凄清寒苦,這可能是他在逆境中心態(tài)的反映。
白居易是一位我不是很喜歡的作家。盡管在被貶時他也有政績,但他似乎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始終保持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歐陽修和蘇軾都是具有強烈責任感的人。歐陽修在面對逆境時,心態(tài)積極,他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蒼生。蘇軾則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他在面對逆境時,雖然也有過痛苦迷茫,但事實證明他是生活的真正的強者。他每到一地都能造福一方,從未自怨自艾。
蘇轍的史料記載相對較少,但他在面對逆境時也是一位很偉大的人。他很有責任感,但具體心態(tài)如何,在文中并未詳細描述。
總體來說,這六位詩人在面對逆境時都展現(xiàn)出堅韌和積極的態(tài)度。然而,他們在具體的心境上存在一些差異,這可能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
? ?弟子的文章,欣賞有加,故發(fā)出來共賞。
? ? ?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幾乎是宋朝以后每個士大夫都奉為信條的警句名言。而在
幾百年前,臨風吟詠出此句之人正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大宋仁宗朝名仕,一生三起三落,不過對于一個入仕為官之人而言,宦海沉
浮是為最正常不過之事,對于一個寒窗十幾載得入鳳凰池的人而言,在朝廷有一言之功才更有意
義。而范仲淹無疑做到了!
“任何一個時代,追逐名利的人必然是多數(shù),這是人的本性,只要不
侵害他人、不危害國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能面對高官厚祿而不為所
動的人連一個都沒有,或者社會的時尚是恥于清貧或嘲笑孤高,那么這個
時代必然是極端功利的時代?!?br>
這樣的時代范仲淹遇到了,正常情況下對于入仕之人不失為一種生不逢時,可它同時是一
種機遇。中國有句古話: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社會動蕩之時,有志之士,有識之人往往
能發(fā)揮最大的優(yōu)勢與作用。百家爭鳴是一例,而東漢末年則更能印證這一點,朝廷昏庸、宦官當
權(quán)、四野生靈皆為涂炭。此時群雄并起,智者盡謀、勇者竭力、仁者播慧、信者效忠。方促成魏
武揮鞭之宏圖霸業(yè)。北宋此時官場頹靡雖不嚴重但士大夫間已然拋卻孔孟老莊,追求起了功利。
如同韓愈的文起八代之衰,范仲淹也憑自己的忠直喚醒了宋朝士大夫的獨立精神。
那年,范仲淹上疏劉太后欲使仁宗親政不被采納而求自貶以示抗議,臨走那天,朝中同僚皆來
送行:“范公此行極光!這一去范仲淹開始了他三起三落的宦海之路,也為士大夫之獨立埋下了
一粒種子......范仲淹的第二次貶謫也是因為他直言敢諫,這次劉太后已薨逝,他諫的是仁宗。
仁宗欲廢郭后,范仲淹與仁宗不斷抗爭,這場抗爭最后以范仲淹被貶黜為結(jié)束,“范公此行尤
光!”無疑與之前相比,這次范仲淹的獨立諫言如一塊石子投入了士大夫頹靡的湖面,濺起了水
花但這顯然不夠。不過在這次貶謫中他去了嚴子陵釣臺,拜訪了隱士崔少微,崔少微說:“天子
失德,未必失天下;士大夫失德,必失天下!”這句話振動了范仲淹的心,讓他陷入深思:放眼
當下,有如此之見識者有幾人?還需要多久才能出現(xiàn)有如此見識之人?待人人皆有此見識之時,
這江山還來得及傳承嗎?
......他臨走之時在《桐廬局嚴先生祠堂記》中歌詠先賢“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
風,山高水長?!钡艺J為此句用于形容他本人也甚為貼切,大概正是出于“后之視今,亦尤今
之視昔”的感慨吧!
后來他又作了一首《詠蚊》其末兩句“但知離此去,不用問前程”既是詠蚊,亦為詠人。范
公之心,可見一斑。因為景祐三年與權(quán)相呂夷簡的爭論,讓他遭遇了第三次重貶?!胺豆诵凶?br>
光!”三次貶謫終于讓那顆早已埋下的種子生根發(fā)芽,喚醒了北宋學子、士大夫直言敢諫、一心
為國的責任意識與獨立精神。既然有了意識那么接下來的一切就會順利很多。畢竟內(nèi)因是根本,
外因只是影響因素罷了。范仲淹幸運的是,他得遇明主,仁宗雖然無甚政治遠見,但他有一顆懷
仁之心,認真聽取意見是一個君主最需要的特質(zhì)。在宋朝文臣尤其是諫官是很受保護的,太祖曾
因怒殺諫臣而悔恨,故而立祖訓“不得擅殺官員”一個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朝代,共十八位皇
帝,這些皇帝智愚不一,卻沒有殺過一個臺諫官員,這無疑是個奇跡,更是一種胸懷!今人論宋
朝,多言其強干弱枝、積貧積弱,可這樣的宋朝在金遼虎狼環(huán)伺之境地,其壽命比唐朝還長三十
年,所依賴的正是君主的胸懷。有了制度保障,朝臣才敢直言進諫進而集眾臣之智用于治國理
政。如此,政治才可清明。
“如果有了道德覺悟而沒有能力,往往會愛國之余誤國;沒有道德覺
悟卻又能力很強,則會發(fā)揮他們以權(quán)謀私的特長;既無德又無能之輩,則
會讓百姓對國家失去信心”
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良莠不齊之人,而君主對他們的態(tài)度往往會直接影響那些能人志士發(fā)揮
其作用。屈原就是個例子“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最終
屈原悲憤而自投汨羅,一代騷人殞身至此,這是對個人所產(chǎn)生的影響;對國家,趙王聽信敵軍的
眾口鑠金,將廉頗換成紙上談兵的趙括,導致戰(zhàn)敗,加速了趙國的滅亡。而對于范仲淹,饒是他
幸運,在仁宗身邊也有其不小的阻力,譬如:呂夷簡、夏竦、王拱辰之輩。呂夷簡深得仁宗信
任,但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并不是奸相,目的也不是禍國。但范仲淹在與他斗法中也損耗不少。直
到西夏入侵大宋邊境,范仲淹才大顯其才。
“在電光火石的時刻,一個人的本性與能力能夠得到最真切的檢驗。
在這個時刻,不進則退、不生則死,任何虛偽的外表、空洞的言論都會被
即將坍塌的泰山壓得粉碎。”
西夏李元昊大舉進攻、勢如破竹,三川口之戰(zhàn)慘敗,郭永等一干大將隕落使大宋形勢雪上
加霜。但好在范仲淹的真知灼見終于被韓琦認同,兩廂協(xié)作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范
仲淹所堅持的積極防御戰(zhàn)略最終成功了,此次成功實為大宋之幸!
后來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等人領導的慶歷新政雖未成功卻也激活了部分仁人志士的思想
所謂不朽者萬世心,使民眾感受到國家的安寧和諧,喚起一代人的獨立之精神,范仲淹無
疑是偉大。但更讓我敬佩的是他以家財,資助宗族學子,開辦義莊“祖宗積德百余年,才使我
有如今成就,而一族之人皆是宗族子孫,我豈可獨享富貴?”這思想隨著范氏義莊流傳近千
年,所謂和光同塵應是如此,所謂家風傳承,更應如此。飲水尚需思源,做人豈可忘本?家風
的傳承,是將自己所推崇的思想,所踐行的信條傳承下去,范氏的“世濟忠直”就是如此。孟
子曾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為何會斬?家風傳承斷了,在此基礎上的榮耀輝煌又可以靠
慣性持續(xù)多久呢?不過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罷了......
說回范公此人清風有骨、至忠至直,身上的品性道德其出人也遠矣??傻赖虏⒎且粋€奢侈
品,并非一種被神化的品質(zhì),這種特質(zhì)應流之于俗,傳之于俗。如此才可讓一個個部分構(gòu)成整
體,讓整體的作用遠大于部分之和。
后人評價范公“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一個人生前讓人敬佩,死后讓人痛惜,永
遠讓人敬仰,這是他自己的驕傲,是那個時代的驕傲,一個時代如果能出現(xiàn)這樣的人物,于那
個時代而言不失為一種幸事,那個時代也必讓人神往!
此身雖隕
此意常在
先生之風
千古長存!
作為古典詩詞的兩種常見風格,在宋詞中,剛硬和柔美似乎互相矛盾,彼此很難兼容。也正因為如此,諸如晏殊、張先、李清照、柳永、秦觀等詞人,我們就自然而然地將他們歸為婉約派詞人。而像蘇軾、辛棄疾、黃庭堅等,多數(shù)時候也都被看成是豪放派代表詞人。
正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讓人想到的是閨閣幽怨,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讓人想到卻是英雄豪情??墒牵膶W的世界何其復雜多變,怎是兩個簡單的“詞語”就能概括得了的?“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在有些詞人筆下,剛硬和柔美彼此融合,煥發(fā)出了別樣魅力。
正如 范仲淹的這首千古絕唱《蘇幕遮.懷舊》,從頭美到尾,開篇驚艷絕倫,結(jié)尾催人淚下。這首詞是范仲淹最唯美的一首詞,剛?cè)岵?,字字句句都美得心醉,堪為絕唱! 全詞如下:
作為晏殊的摯友,范仲淹的一生既不“太平”,也不“富貴”,反而坎坷不平,屢遭貶黜。 其原因就在于他的性格:剛正耿直,無私無畏。然而,他也因此成為北宋歷史上有名的“直臣”。其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讓他名垂青史。
對后人而言,范仲淹首先是一位名臣,其次才是一位詞人。與同時代的晏殊、歐陽修相比,范仲淹的人生經(jīng)歷要豐富的許多。 他既可居廟堂之高,安定朝堂,又可處江湖之遠,揚威邊塞。 這首詞就是宋仁宗康定元年至慶歷三年,范仲淹在西北軍中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御西夏的軍事時創(chuàng)作的。
這是一首抒發(fā)羈旅鄉(xiāng)思之情的詞作,從內(nèi)容上來說,并沒有什么獨特之處。然而,在抒寫宛轉(zhuǎn)低回的愁思時,它筆力沉郁雄健,聲情并茂,意境深遠,與一般婉約詞的風格明顯不同。詞作起首兩句驚艷絕倫,被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寫入《西廂記》的《長亭送別》一折中,作成曲子,傳唱千古。
詞作上片寫景。首句“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意境遼遠,從大處著眼描繪了一幅絢爛秋景圖。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茫茫的大地上鋪滿片片黃葉?!八{、白、黃”的三色搭配,鮮艷奪目,讓人眼前一亮,只用6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清爽明朗的秋景圖。
而后,詞作由靜到動,寫秋色綿延伸展,融進川流不息的江水;江面波光粼粼,籠罩著縹緲迷離的煙霧,一片空濛,滿眼青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詞人視線由近到遠。他極目遠眺,看到落日的余暉正掩映著山峰,水天相連處,似乎成了一線。芳草連天,綿延不斷,一直生長到落日都照耀不到的遠方。
上片猶如一幅巨畫,境界宏大,空靈遼遠,不同凡響。詞人由眼前的秋景觸發(fā)了心中憂思,而心中的憂思又融進眼前的秋景,內(nèi)外相融,物我合一。在詞人筆下,秋景凄清衰颯,寥廓蒼茫,綿延不絕,與詞人心中的惆悵悲慨、寥落傷感和愁緒綿綿深深融合。
詞作下片抒情。過片“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醉 ”緊承上片芳草天涯,暗合“懷舊”主題。這一句是說:自己十分思念故鄉(xiāng),內(nèi)心黯然凄愴,而羈旅的愁緒也油然而生。而“夜夜除非,好夢留人醉”一句,則暗示了主人公羈旅異鄉(xiāng)時間之長以及鄉(xiāng)思離愁之深。
下片最后“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承前“留人醉”一詞,是說:夜很深了,詞人因思念家鄉(xiāng),愁緒滿懷而不能入睡。此時,月光皎潔,如果登上高樓一定會看到很美的夜景??墒?,他不能去觀賞。因為夜深人靜,如果他獨自一人倚欄眺望,只會徒增更多悵惘。
寫到這里,詞作從開頭就不斷淤積的鄉(xiāng)思旅愁終于達到高潮。至此,詞作戛然而止,留給讀者無窮回味。 作為詞人,范仲淹畢竟也有一般文人的多愁善感??墒?,與其他詞人不同,范仲淹胸襟廣闊,磊落無私,憂懷天下。因此,他筆下的愁緒柔美而有風骨,深摯而不頹靡,充滿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30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北宋五子
下一篇: 古代監(jiān)管官員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