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個主,都是皇家女兒才能享有的封號,比照著與皇帝輩分的高低、血脈的親疏,規(guī)定了不同的稱號,以別尊卑。
簡單來講,大長公主是皇帝的姑姑輩的封號,長公主是皇帝姐妹們的封號,公主是皇帝女兒的封號。
各朝各代冊封宗室女的制度都有差別,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這三者的定義都差不多,但是郡主和縣主就有差別了。
下面縱橫就簡單說說宗室女封號的演變過程:
冊封宗室女子的制度始于西漢,我們就從西漢時期說起。
以大名鼎鼎的館陶公主劉嫖為例,漢文帝時期,劉嫖是皇帝女兒,封邑在館陶縣,故封為館陶公主;漢景帝時期,劉嫖是皇帝胞姐,故冊封為館陶長公主,因其丈夫陳午為世襲堂邑侯,故也可稱其為堂邑長公主;漢武帝時期,劉嫖是皇帝姑母(也是丈母娘),被尊奉為大長公主。
漢武帝打敗匈奴之前,西漢有許多遠(yuǎn)支的宗室女子被冊封為公主,派到匈奴和親。
東漢之后,皇帝、王爺?shù)呐畠憾冀泄?,但是尊卑有別、封邑有差,稱號也就有差別。皇帝女兒的封地一般是一個縣,故稱縣公主,也有封地少的就稱郡公主;王爺之女封邑更少了,稱鄉(xiāng)公主或亭公主。
隋唐時期的冊封制度有了重大改革,皇女與宗室女的稱謂徹底分離開來?;实酃媚笧榇箝L公主,皇帝姐妹為長公主,皇帝女兒為公主,皇太子之女為郡主,親王之女為縣主。
宋朝皇女都以名字為公主封號,成親后改成丈夫封地國名為封號。宋徽宗時期,應(yīng)蔡京建議仿效周代,將公主、郡主、縣主改稱為帝姬、宗姬、族姬,南宋時期才恢復(fù)舊制。
縱橫覺得,靖康之難是宋朝教科書式的恥辱,帝姬的稱號就像是宋徽宗為自己立的恥辱柱,無情的嘲笑著他們父子的無能,讓女兒姐妹遭此浩劫。
明朝的冊封等級設(shè)置的最完善了,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與唐宋相同不贅述,親王女兒為郡主,郡王女兒為縣主,鎮(zhèn)國將軍之女為郡君,輔國將軍之女為縣君,奉國將軍之女為鄉(xiāng)君。
明朝爵位世襲制,親王嫡長子承襲親王爵位,余子為郡王;郡王嫡長子承襲郡王爵位,余子為鎮(zhèn)國將軍,孫為輔國將軍、曾孫為鎮(zhèn)國將軍。也就是說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xiāng)君,是輩分遞減、位分遞減的關(guān)系。
滿清時期與漢人政權(quán)差別大了點,入關(guān)之前所有皇族貴女都叫格格,大戶家小姐都叫格格?;侍珮O時期,皇帝女兒改稱公主,皇后所生的嫡女封“固倫公主”,嬪妃庶出的女兒、皇后的養(yǎng)女封“和碩公主”。
親王之女封郡主,郡王之女封縣主,貝勒之女封郡君,貝子之女封縣君,鎮(zhèn)國公與輔國公之女為鄉(xiāng)君。
當(dāng)然凡事都有例外,皇帝偏疼的庶女(如乾隆的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要嫁去蒙古和親且夫家顯赫的庶女(如乾隆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都有機(jī)會混個固倫公主的稱號,想當(dāng)年慈禧為了拉攏恭親王,還執(zhí)意封其長女為固倫榮壽公主呢。
一、指代上的不同
1、縣主:皇族女子的封號;縣令。
2、郡主:唐代稱太子的女兒,宋代稱宗室的女兒,明清稱親王的女兒。
3、公主:君主的女兒。
二、側(cè)重點的不同
1、縣主:側(cè)重于表達(dá)此詞多用于代表皇親貴族中女子的一種封號。
2、郡主:側(cè)重于表達(dá)在古時不同的朝代中代表太子、宗親、親王類的女兒。
3、公主:側(cè)重于表達(dá)此詞是古時帝王、諸侯之女的稱號或某些婦女的尊稱。
三:引證用法上的不同
1、縣主:吳晗《朱元璋傳》第八章一:“帝女封公主,親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縣主。”
2、郡主:清.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親王女為和碩格格,漢文稱郡主?!?/p>
3、公主:《明史·公主傳》:“ 明 制: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
從朝代來說,格格是清朝的專用稱呼,用來通稱滿族貴族的女兒。 公主和郡主則是歷朝歷代都有的稱呼。 公主是皇帝的女兒,郡主則是諸王的女兒?;实鄣慕憬惴Q長公主,姑姑稱大長公主。 在清朝,對于公主、郡主的劃分更為詳細(xì)。 皇后的女兒封為固倫公主,皇后的養(yǎng)女和妃嬪的女兒被封為和碩公主。這是慣例,但并不絕對。 以乾隆為例,乾隆皇九女,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嘉慶帝生母),但并沒有冊封固倫公主,而是和碩和恪公主。而皇十女,生母是敦妃汪氏,但由于乾隆十分寵愛,所以冊封其為固倫和孝公主。 以下是清朝“格格”的具體稱呼: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zhèn)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xiāng)君”; 除此之外,“格格”還有庶福晉的意思。所謂“庶福晉”,是滿洲貴族的妾。 以親王為例,親王的原配(即第一位正室夫人)稱嫡福晉,以后的正室稱正福晉或繼嫡福晉,側(cè)室稱側(cè)福晉,嫡福晉、正福晉、側(cè)福晉都是經(jīng)過正式冊封的,有名額限制;一般是正室一名,側(cè)室兩名;除了這些福晉以外,還有等級較低的庶福晉,她們有的經(jīng)過冊封有的則沒有,這些人統(tǒng)稱為“格格”; 以乾隆生母鈕祜祿氏為例,雖然她是由內(nèi)務(wù)府指婚給時為王爺?shù)挠赫?,但由于其父地位較低(四品官),雍正其時的妻妾也有一大堆,所以當(dāng)時的鈕祜祿氏號“格格”。 根據(jù)清官檔案《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元年記載(1723年)二月十四日記載: 諭禮部:奉皇太后圣母諭旨:側(cè)妃年氏,封為貴妃;側(cè)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祿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 綜述,公主、郡主、格格是完全不一樣的稱呼。唯一相通的,可能就是“和碩格格=郡主”這一例。至于我們在很多清朝電視劇里看到把皇帝女兒稱作“格格”的,嚴(yán)格意義上是錯誤的,而且“格格”的發(fā)音應(yīng)該是“哥哥”,而不是我們通常聽到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3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