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提起馮跋總會想起電視里面的形象,那么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十六國中,有四個政權(quán)以“燕”為名,其中前燕、后燕和南燕都以慕容氏為統(tǒng)治者,南燕卻在絕大部分時間里屬于馮氏家族,原因也很簡單,它是馮跋從慕容氏手中搶過來的。
馮跋原來是后燕將軍,卻倒霉地得罪了荒淫無道的皇帝慕容熙。就在慕容熙派人來摘他腦袋時,馮跋帶著弟弟提前跑路,撿回了一條命。古語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馮跋就是這樣的一個幸運兒。慕容熙的殘暴荒淫,導致帝國內(nèi)亂不斷,馮跋偷偷與他的好兄弟,也是后燕皇族的慕容云合謀,趁著慕容熙為皇后符訓英舉行葬禮時,發(fā)動政變,誅殺了慕容熙。馮跋此時也很夠義氣,擁立好兄弟慕容云為皇帝,自己做了執(zhí)掌朝政的權(quán)臣。
慕容云覺得自己在政變中出力太少,有點自卑,不太過問朝政。結(jié)果懦弱的他,登基不到兩年,就被兩個忘恩負義的寵臣殺害。慕容云一死,馮跋登基路上唯一的障礙沒有了,他干脆扛起重任,成了北燕的皇帝。這個國家本就由他締造,所以權(quán)力的交接非常順利。然而,馮跋萬萬沒想到,他奪了慕容氏的帝國,有人也在他死后,篡奪了他的江山。
不得不說,馮跋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他在位的二十多年間,對內(nèi)發(fā)展經(jīng)濟,與民休息,對外修好各國,使得偏安一隅的北燕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yè),過了二十多年的好日子。然而英雄總有遲暮的時候。公元430年,統(tǒng)治北燕21年的馮跋病重,就在他生命垂危之際,一場皇位爭奪戰(zhàn)爆發(fā)了。
馮跋病重時,詔令太子馮翼攝理朝政,按理說這場權(quán)力過渡應該很平穩(wěn)。只不過馮翼為人寬厚,換種說法就是老實人,在皇家之中,這種人最容易受欺負,他也不例外。首先有不軌之心的是馮跋的寵妃宋夫人,馮跋一病倒,她就感覺機會來了,想要把自己的寶貝兒子扶上皇位。由于宋夫人極為得寵,所以她一直服侍在馮跋身邊,這也給了她機會做手腳。
宋夫人誆騙馮翼說馮跋病情不太嚴重,讓他不要急著處理朝政。事實證明老實人就是那么好騙,馮翼在宋夫人咄咄逼人的氣勢之下,不敢爭辯,老老實實回到了東宮。宋夫人正以為得計,準備開始下一步行動時,事情的發(fā)展卻出現(xiàn)了差錯。要知道,她的計劃本來就破綻百出,稍微有人看出端倪,就會提前敗露。倒霉的是,正好有人洞察了她的陰謀。
由于宋夫人封鎖消息,大臣們都無法探視馮跋。此時只有一個人可以自由出入宮中,他便是負責后宮與大臣之間聯(lián)絡的中給事中胡福。在宮中待了許多年,胡福的見識自然不一般,很快看出了宋夫人的企圖。不過作為一個小宦官,無權(quán)無勢,所以還得找?guī)褪帧T诳紤]了一番之后,胡福想到了馮跋的弟弟馮弘。此時的馮弘,官居司徒,是位權(quán)傾朝野的大臣,正是阻止宋夫人陰謀的好人選,所以他立刻跑去將宋夫人的圖謀告訴了馮弘。
馮弘聞聽宮中有變,事情緊急,于是召集幾十家丁就朝著皇宮進發(fā)了。按理說皇宮有侍衛(wèi)守護,馮弘這點人沒什么用處。然而,他帶著眾人到了宮門前,說出了宋夫人的企圖,在這位皇弟加重臣的威勢下,大內(nèi)侍衛(wèi)啥都沒說,一哄而散,讓馮弘順利進入了皇宮。此時宋夫人想要掙扎也無濟于事了,而驚聞變亂的馮跋,受到驚嚇,悲催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搞定了宋夫人的馮弘,眼看大哥駕崩,他突然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既然別人能夠謀奪皇位,他為什么不能?況且此時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在權(quán)力的誘惑面前,兄弟情義算得了什么,幾乎是一剎那功夫,馮弘就下定了決心篡位登基。他立刻帶人跑到了金鑾殿,匆匆登基,并且緊急發(fā)布了安撫大臣和百姓的檄文。
當后知后覺的馮翼聽聞宮中變故時,馮弘在皇位上都坐熱了。不過這位太子確實憨厚,還是帶著東宮侍衛(wèi)準備去除掉馮弘,結(jié)局不用猜,他失敗了,反而被馮弘逼迫自殺。穩(wěn)定住局面之后,馮弘一不做二不休,居然殺盡了馮跋賣力生下的一百多個皇子??蓱z馮跋忙活了一輩子,居然為弟弟做了嫁衣,還不幸絕了后,他也真的是夠悲催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似乎已被各朝帝王奉為圭臬。雍正當然也不會脫俗,即便是杯酒釋兵權(quán)的趙匡胤也不過是采用了較為柔和的方式,沒有大殺四方,但換了一朝臣的事實卻不可諍。
自古以來,爭奪皇位的皇子、權(quán)臣在登位以前,誰不曾像雍正那般對眾人虛以為蛇。只不過相較于其他情況,雍正確要復雜得多。首先,雍正還是四阿哥胤禛時,勢單力薄,根基也并不穩(wěn)固。可以說,前期的胤禛權(quán)勢弱到完全不曾考慮過奪嫡一事。
也就是早期的不爭不搶,使得四阿哥坐享漁翁之利漁翁之利。他被迫陷入皇位之爭,便必須謀事以求立命。于是他擴大勢力,四處安插家奴、就如同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主創(chuàng)本人本就無甚權(quán)力,也必然不能任意甩臉給他的謀士。哪怕個別謀士頗有傲氣,例如年羹堯、隆科多等人。
這是雍正自身的境遇所決定的,他不是不惱,是沒有資本惱。
而至于為何即位后大殺四方,這同樣也是雍正的境遇決定的。一個新的皇帝,必然要穩(wěn)固皇權(quán)。而當初與他一起打江山的那批人,固然是功臣,也是最了解新皇帝的隱藏篡權(quán)者。
他們清楚新皇帝的手段,不會有完全干凈的雙手,而他們曾親眼看見新皇帝的手是怎么染上血腥的。更甚至,他們就是那雙血腥的手。
再者,攻江山者,因功勞頗大,所以權(quán)勢也是逼天。這對于皇權(quán)專制是絕對不允許的。更何況,年羹饒這類功臣,還掌握了軍事大權(quán),著實令人忌憚。
所以,無論是親近謀士,還是殺盡謀士,都不過是皇帝成就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
主要原因還是生存、權(quán)力。
首先從封建國家的性質(zhì)來分析,其實我國屬于郡縣制、集權(quán)式國家,不存在議會監(jiān)督機制,一切權(quán)力歸于皇帝一人,但是皇帝的能力有限,就造成一定要把權(quán)力分給別人的情況。從人的本性來說只有拿在自己手里的才是自己的才會放心,不是自己的也想拿過來放在兜里,這就形成了一個不想分一個還想要的局面。所以分權(quán)后皇帝一定要確保自己的控制力。就是說皇帝一定要能控制住手下這幫人。開國功臣大多都是經(jīng)過艱苦的斗爭檢驗就有一定的能力,并且在斗爭過程中建立了自己的人、財、物等等的基礎,如漢朝的韓信、唐朝的李世民都有自己的人馬。如果這些人再獲得皇帝的分權(quán)一定會做大變強,而新提拔的官員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相對小一點,這就使皇帝有了一種危機感。再說開國功臣的能力性質(zhì)主要是打砸搶燒也就是造反,已經(jīng)不適合新時期社會的需要了,這就造成了皇帝和功臣之間的矛盾。開國皇帝也大多都是能力超強、個性鮮明的角色,對于這批功臣還是能把握住的,但是他們的子孫就難說了,與其把問題留給后人不如自己活著的時候就解決好。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咔嚓的這些功臣以保萬世平安?。?!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行在陽秋》一書記載了永歷帝問了吳三桂三句話:“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吳三桂聽到這三句誅心的話,一下子癱倒在地,面紅耳赤,汗流浹背。此后再也不敢見永歷帝了。
1662年,緬王莽白突然發(fā)動襲擊,捉住永歷帝及其家眷大臣,并殺光了所有大臣和侍從,只把永歷帝一家軟禁起來,并將其獻給吳三桂。自此之后,吳三桂就開始擔驚害怕起來,這是收不收永歷帝,收的話怎么見他,不收的話怎么表明降清的忠心。思前想后最后還是收了。此后在艱難的抉擇見不見永歷帝?
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歸順清朝,去見前朝君王清廷,會不會懷疑自己。又想想之前永歷皇帝對自己還是不錯的,就僥幸去見了永歷帝。起初吳三桂見永歷皇帝,神態(tài)很是傲驕,見到永歷帝后也并沒有行跪拜之禮,只是雙手長揖而已。見到永歷帝問他你是誰?吳三桂被問了幾次后,才緩緩作答。
這一見可好,永歷帝連續(xù)三問,把永歷帝嚇癱倒在地。這時吳三桂渾身無力,也起不了身。隨身侍從見勢只好把吳三桂扶起來抬走了。這時只見平西王吳三桂面如死灰,汗流浹背。至此,吳三桂再也不敢去見永歷皇帝了。
后來對于是在此殺了朱由榔還是押送清廷商議之后。將朱由榔父子用弓弦絞死。隨后被抬到一座山坡,也就是現(xiàn)在昆明的“逼死坡”豎立著“明永歷帝殉國處”的石碑。就這樣,大明最后一位皇帝隕落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3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