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砉珜O瓚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孫瓚是三國初期著名的軍閥,當年共同討伐董卓的諸侯之一,從他的整個“人設”上來看,還是比較有政治頭腦的,同樣也是野心勃勃,知道善待對自己有用之人,初始時公孫瓚的名聲還是非常不錯的,這也是剛開始趙云投奔他的主要原因。但后來慧眼識才的公孫瓚如何失了趙云的赤誠之心呢?
公孫瓚出身于貴族,雖然是庶出,但他的運氣比較好,遇到了一個好老丈人,所以才有后來他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間,而他也是一個積極上進之人,把握好每次機會,再加上他本身就驍勇善戰(zhàn),自然步步高升。
為了加官進爵,公孫瓚也是非常會用人的,比如推薦劉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三國演義》中寫道:“公孫瓚又表陳玄德前功,薦為別部司馬,守平原縣令?!眲渌貋硪匀蕫鄞耍玫焦珜O瓚如此慧眼識才般的薦舉,自然會涌泉相報。當公孫瓚應詔參加“反董聯(lián)盟”時,途經劉備的管轄區(qū),受到熱情款待,趁機拉攏劉備入伙自不必說。只說公孫瓚也算是有眼光、有謀略之人,卻為何讓前來投奔的趙云寒了心呢?
趙云當初投奔公孫瓚,是在公孫瓚最狼狽、險些丟掉性命時出現的。公孫瓚與袁紹為了爭奪冀州而翻臉,結果遭了袁紹的算計,命懸一線時趙云出手相救。“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壁w云本是袁紹的手下,卻投了公孫瓚,說明當時的公孫瓚的口碑還是非常不錯的。
但趙云剛投奔公孫瓚時并沒有得到重用,出戰(zhàn)時讓趙云墊底,結果戰(zhàn)敗而逃時,到了趙云這里才扭轉局面,又救了他一命。雖然趙云一直用實力證明自己“我可以、我行!”但心里面已經留下了一個“疙瘩”。
后來劉、關、張三兄弟又趕過來營救,才反敗為勝。公孫瓚說“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幾乎狼狽?!倍辉鴮w云有所表示感謝。在公孫瓚的概念里,趙云你保護我是正常,劉備救我是還我人情,并且還把趙云引見給劉備,言外之意,沒有你劉備,我還有趙云。所以,我死不了,你倆誰都會救我。可見公孫瓚的心胸并不寬闊,可以用自負來形容,這也是他為啥最終戰(zhàn)敗后而選擇自焚的原因,他接受不了失敗。
此時也是劉備與趙云的第一面,二人一副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模樣,“玄德甚相敬愛,便有不舍之心。”而在董卓的調停下,公孫瓚選擇了與袁紹講和,此時的趙云便對公孫瓚深感失望而萌生去意了,在趙云與劉備告別時,趙云感嘆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在劉備的勸解下,讓其忍耐,日后相見。
之后趙云以兄長去世為借口離開了公孫瓚,不得不說公孫瓚心胸狹隘而逐漸失去人心。后期的公孫瓚更加暴戾、自負,聽不進任何人的話,最后敗給袁紹,被困于高樓而引火自焚。由此可見公孫瓚失的不僅僅是趙云的赤誠之心,失去的是整個團隊的信任,在群雄割據的年代,一人之力能有多大,所以,公孫瓚失敗是注定的結果??吹竭@里不知道各位朋友還有什么想法嗎?留言一起探討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3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