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蕭紀,父親給他奠定了成就霸業(yè)的基礎(chǔ),但偏偏極吝嗇。蕭紀出征前,熔金成餅,100個金餅裝一籃,足足掛了100多籃,說是論功行賞,激勵將士殺敵。但戰(zhàn)后蕭紀就是不發(fā),金銀財寶不過是讓大家瞧瞧!蕭紀率軍攻打江陵,叛者十之八九,自己也死于亂軍之中。
南梁后廢帝蕭紀(508年—553年8月5日),字世詢,又字大智,為梁武帝蕭衍第八子,梁元帝蕭繹之弟。蕭紀自小勤學,不好輕華。后封武陵郡王、彭城太守、揚州刺史等職,后出任益州刺史;侯景之亂時,蕭紀坐擁四川軍政資源,不前往平亂;梁武帝死后,蕭紀在世子蕭圓照的提議下,于公元552年于成都即帝位,年號天正。蕭紀稱帝之后就面臨西魏的進攻與梁元帝的討伐;最后蕭紀被被梁元帝的部將樊猛所俘,與其第三子蕭圓滿被殺于硤口,蕭紀享年四十六歲。
梁代宗室死亡情況調(diào)查報告
蕭衍8男
1、長子:蕭統(tǒng),早逝。有五子蕭歡,善終(歡有三子蕭棟、蕭橋、蕭樛,被侯景關(guān)押,后被蕭繹害死,均無子記載。)蕭譽(被蕭繹所殺,無子記載)
蕭察,善終。(又作蕭詧,被西魏奉為西梁皇帝)蕭察有八個兒子,三個早逝。蕭嶚,善終,蕭巋,善終。無子記載。蕭巖,蕭岌,蕭岑,善終,無子記載。
蕭譼[jiān],善終,無子記載。
蕭鑒?
2、次子:豫章王蕭綜,一說為東昏侯蕭寶卷遺腹子,統(tǒng)計在南齊了,這里就不算了。
3、三子:梁簡文帝蕭綱,被侯景所殺。
4、四子:南康簡王蕭績,因病早逝。有六個兒子,其中三子無記載。另外,三子為蕭會理,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蕭通理,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蕭乂理,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5、五子:蕭續(xù),善終。有二子,長子蕭憑因罪被誅,次子應(yīng),不慧,善終。均無子記載。
6、六子:邵陵攜王蕭綸,被西魏人殺死。有二子,蕭堅,蕭確均被侯景所殺。
7、七子:梁元帝蕭繹,被殺死。
8、八子:武陵王蕭紀,與蕭繹正皇位,被殺。他有五個兒子。第三子蕭圓滿一同被殺。蕭圓照、蕭圓正被蕭繹餓死。蕭圓肅,善終。這四子無子記載。蕭圓普,無記載。
1+8+5+3+ 8+6+ 2+ 2+5? 共四十個。
被殺19個
無詳細記載5
病死1個
善終10個
早逝5個?
共四十個
蕭綱20男
1、長子,蕭大器,為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2、二子,蕭大心,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3、三子,蕭大款,被西魏所殺,無子記載。
4、四子,蕭大臨,死于侯景之亂,無子記載。
5、五子,蕭大連,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6、六子,蕭大春,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7、七子,無記載。
8、八子,蕭大成,被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9、九子,蕭大封,被西魏所殺,無子記載。
10、十子,無記載。
11、十一子,無記載。
12、十二子,蕭大雅,為西魏所害,發(fā)憤感疾,無子記載。
13、十三子,蕭大莊,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14、十四子,蕭大鈞,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15、十五子,蕭大威,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16、十六子,蕭大訓,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17、十七子,蕭大球,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18、十八子,蕭大昕,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19、十九子,蕭大摯,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20、二十子,蕭大圜,入西魏做官,善終,無子記載。
共二十個
被殺死16個
善終1個
無記載3個
蕭繹十男
1、長子,蕭方等,出征蕭譽而戰(zhàn)死。兒子蕭莊被立為皇帝,后逃北齊,自縊死。無子記載。
2、次子,蕭方諸,被侯景殺死。
3、三子,早亡。
4、四子,蕭方矩,曾被立為太子,西魏攻陷江陵被殺。
5、五子,早亡
6、六子,早亡
7、七子,早亡
8、八子,早亡
9、九子,梁敬帝蕭方智,為陳霸先殺死,兒子蕭文華,無記載。
10、十子,始安王蕭方略,西魏攻破江陵,被殺,無子記載。
共10人
無記載1
早亡5
被殺4個
共70人
被殺39
早亡10
無記載9個
善終11個
病死1個
?
原文 :
樊猛,字智武。幼倜儻,有干略;既壯,便弓馬,膽氣過人。青溪之戰(zhàn),猛自旦訖暮,與虜短兵接,殺傷甚眾。臺城陷,隨兄毅西上京,累戰(zhàn)功為威戎將軍。
梁南安侯蕭方矩為湘州刺史,以猛為司馬。會武陵王蕭紀舉兵自漢江東下,方矩遣猛率湘、郢之卒,隨都督陸法和進軍以拒之。時紀已下,樓船戰(zhàn)艦據(jù)巴江,爭峽口,相持久之,不能決。法和揣紀師老卒墮,因令猛率驍勇三千,輕舸百馀乘,沖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薄之。紀眾倉卒驚駭,不及整列,皆棄艦登岸,赴水死者以千數(shù)。時紀心膂數(shù)百人猶在左右猛將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橫戈直登紀舟瞋目大呼紀侍衛(wèi)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動。猛手擒紀父子三人,斬于絺中,盡收其船艦器械。以功授游騎將軍,封安山縣伯,邑一千戶。仍進軍撫定梁、益,蜀境悉平。
軍還,遷持節(jié)、散騎常侍、輕車將軍、司州刺史,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二千戶。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敗于沌口,為王琳所獲。琳乘勝將略南中諸郡,遣猛與李孝欽等將兵攻豫章,進逼周迪,軍敗,為迪斬執(zhí)。尋遁歸王琳。王琳敗,還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騎常侍、永陽太守。遷安成王府司馬。光大元年,授壯武將軍、廬陵內(nèi)史。太建初,遷武毅將軍、始興平南府長史,領(lǐng)長沙內(nèi)史。尋隸章昭達西討江陵,潛軍入峽,焚周軍船艦,以功封富川縣侯,邑五百戶。歷散騎常侍,遷使持節(jié)、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宣遠將軍、荊州刺史。入為左衛(wèi)將軍。
后主即位,增邑并前一千戶,馀并如故。至德四年,授使持節(jié)、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忠武將軍、南豫州刺史。隋將韓擒虎之濟江也,第六子巡攝行州事,擒虎進軍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見執(zhí)。時猛與左衛(wèi)將軍蔣元遜領(lǐng)青龍八十艘為水軍,于白下游弈,以御隋六合兵,后主知猛妻子在隋軍,懼其有異志,欲使任忠代之,又重傷其意,乃止。禎明三年入于隋。
(節(jié)選自《陳書·樊猛傳》,有刪改)
譯文 :
樊猛,字智武。幼時卓異不凡,有才干謀略。青壯年時,能射箭騎馬,膽氣過人。青溪之戰(zhàn),樊猛從早晨到傍晚,與敵短兵相接,殺傷敵人很多。臺城陷落,隨兄樊毅西上京城,因戰(zhàn)功被封為威戎將軍。
梁朝南安侯蕭方矩為湘州刺史,以樊猛為司馬。正值武陵王蕭紀舉兵自漢江東下,蕭方紀派樊猛率領(lǐng)湘、郢之兵,隨都督陸法和進軍以抵抗蕭紀兵。其時蕭紀已東下,樓船戰(zhàn)艦占據(jù)了巴江,爭奪峽口,相持很久,不能解決。陸法和估計蕭紀軍隊的士兵疲勞,便令樊猛率精兵三千,乘輕便戰(zhàn)船百余艘,逆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而迫近。蕭紀眾兵倉促間十分驚駭,來不及整頓戰(zhàn)列,都棄艦登岸,落水而死者以千數(shù)。此時蕭紀的心腹將士數(shù)百人,還在他的身邊,樊猛率部伍三十余人,舉著盾橫著戈,直登蕭紀的`戰(zhàn)艦,瞪眼大呼,蕭紀侍衛(wèi)都應(yīng)聲而撲倒,相互枕藉而不敢動。樊猛親手擒住蕭紀父子三人,在船艙中將他們斬殺,將他們的船艦器械全部收繳。蕭猛因功授游騎將軍,封安山縣伯,邑一千戶。繼而進軍安撫平定梁、益二州,蜀境內(nèi)全部平定。
軍隊回來,樊猛改任持節(jié)、散騎常侍、輕車將軍、司州刺史,進爵為侯,增邑到二千戶。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敗于沌口,被王琳所俘獲。王琳乘勝將攻南中諸郡,派樊猛與李孝欽等率兵攻打豫章,進軍逼近周迪,失敗,被周迪所擒。不久逃歸王琳。王琳失敗,還朝。天嘉二年,授樊猛通直散騎常侍、永陽太守。改任安成王府司馬。光大元年,授壯武將軍、廬陵內(nèi)史。太建初年,改為武毅將軍、始興平南府長史,兼任長沙內(nèi)史。不久隸屬章昭達向西討伐江陵,潛伏軍隊入峽,焚燒了周軍船艦,以功被封富川縣侯,邑五百戶。歷任散騎常侍,改任使持節(jié)、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宣遠將軍、荊州刺史。入為左衛(wèi)將軍。
后主登基,增邑到一千戶,其余都照舊。至德四年,授使持節(jié)、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忠武將軍、南豫州刺史。隋將韓擒虎渡過長江的時候,他的第六個兒子樊巡代行州事,韓擒虎進軍攻陷州城,樊巡及家人都被擒。當時樊猛與左衛(wèi)將軍蔣元遜率領(lǐng)青龍八十艘為水軍,在白下游弋,以防御隋軍六合兵,后主知道樊猛妻兒在隋軍中,怕他有異志,想命任忠代替他,又恐傷他的心,便停止了。禎明三年,樊猛降入隋朝。
人物生平 南朝齊中興元年(501年),蕭統(tǒng)生于襄陽。父親蕭衍時任雍州刺史,鎮(zhèn)守襄陽,后乘南朝齊內(nèi)亂,起兵奪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
天監(jiān)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tǒng)被立為皇太子。
天監(jiān)八年(510年)九月,蕭統(tǒng)于壽安殿講《孝經(jīng)》,盡通大義。講畢,親臨釋奠于國學。年十二,蕭統(tǒng)極富同情心。他十二歲時,去觀看審判犯人,他仔細研究案卷之后,說:“這人的過錯情有可原,我來判決可以嗎?” 刑官答應(yīng)了,于是他就作了從輕的判決。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蕭衍匯報了情況,蕭衍對他表示嘉許。
天監(jiān)十四年(516年)正月朔旦,梁武帝臨軒,冠太子于太極殿。舊制太子著遠游冠、金蟬翠纓,至是詔加金博山。太子儀態(tài)優(yōu)美,舉止端正,讀書數(shù)行并下,過目都記憶下來了。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shù)韻,有的時候作劇韻,都思考一下便出來了,無所點易。帝大弘佛教,親自講說。太子亦素信三寶,遍覽眾經(jīng)。乃于宮內(nèi)別立慧義殿,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諦法義》。
蕭統(tǒng)畫像、塑像普通元年(519年)四月,甘露降于慧義殿,都認為是至德所感。時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樸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蕭統(tǒng)因為蠟鵝厭禱事件與父親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蕩舟,落水后被救出,傷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葬安寧陵。有子蕭歡、蕭譽、蕭、蕭譬、蕭鑒。
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蕭棟即位,追尊蕭統(tǒng)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蕭建立西梁,追尊蕭統(tǒng)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
主要成就
梁普通年間,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京城糧價大漲。蕭統(tǒng)就命令東宮的人員減衣縮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難民。他在主管軍服事務(wù)時,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發(fā)給貧民。當時世風好奢,蕭統(tǒng)“欲以己率物,服御樸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笔捊y(tǒng) *** 山水,不好音樂。曾經(jīng)泛舟后池,番禺侯軌盛稱宜奏女樂。蕭統(tǒng)不答,詠左思招隱詩:“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蕭統(tǒng)少時即有才氣,且深通禮儀,性情純孝仁厚,喜慍不形于色。他十六歲時,母親病重,他就從東宮搬到永福省他母親的住處,朝夕侍疾,衣不解帶。母親去世后,他悲切欲絕,飲食俱廢。他父親幾次下旨勸逼,才勉強進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來身材健壯,等守喪出服后已變得羸瘦不堪,官民們看了,無不感動落淚。
個人著作
選的標準是“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即情義與辭采內(nèi)外并茂,偏于一面則不收。蕭統(tǒng)有意識地把文學作品同學術(shù)著作、疏奏應(yīng)用之文區(qū)別開來,反映了當時對文學的特征和范圍的認識日趨明確。后世注本主要有兩種:一是唐顯慶年間李善注本,改分原書30卷為60卷;一是唐開元六年(718)呂延祚進表呈上的五臣(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注本。近代以來有《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及中華書局以胡刻本斷句,于1977年出版的影印本。
《三婦艷》
《飲馬長城窟行》
《上林》
《詒明山賓詩》
《玄圃講詩》
《詠同心蓮詩》
《詠彈箏人詩》
《貌雪詩》
《示云麾弟》
《餞庚仲容》
《細言》
《上朝值雪》
孫承恩:睿資天啟,令德夙聞。恭儉自居,仁柔愛人。纂輯辭章,博典籍。潛文梵教,茲其蔽惑。
趙翼:創(chuàng)業(yè)之君兼擅才學,曹魏父子固已曠絕百代。其次則齊梁二朝,亦不可及也?!潦捔焊缸娱g,尤為獨擅千古。
司建平:蕭統(tǒng),是個很淵博的學者。
軼事典故 古玄圃
“古玄圃”建于齊,改建于梁,是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私園。太子于園中建亭館、鑿善泉池。邀集各人文學史泛舟湖上。游詠其間,并在此編著《昭明文選》。
顧山紅豆
當時南梁武帝篤信佛教,在國內(nèi)興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顧山興建的是 "香山觀音禪寺",寺內(nèi)還建造了一樓閣,名為“文選樓”。太子蕭統(tǒng)代父出家來香山寺,一則為回避宮廷斗爭,二則精心修編文選。一日,太子下山來到當時的集市古塘視察民情。偶見一秀麗的尼姑法號叫慧如的,無意中談及釋家精義,太子見慧如才思敏慧,頓生愛慕之情,跟蹤到草庵,又就釋家經(jīng)義深淡而不舍,以后多次去草庵談情說愛,但由于一個是太子,一個是尼姑,終難成眷屬,尼姑相思成疾而終。太子聞訊,痛哭不已,含淚種下雙紅豆,并將草庵題名紅豆庵,滿懷相思悲苦離去。此樹歷經(jīng)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敗成枯樹,但到乾隆年間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枝,一直長到現(xiàn)代,猶如虬龍老樹了。
衣冠冢太子廟
昭明太子長期深受秋浦池州人民愛戴,是因為昭明太子不僅學識淵博,而且關(guān)注百姓生活。519年以前,池州一直大旱,田間顆粒無收,在池州百姓發(fā)生嚴重的饑荒時,蕭統(tǒng)(昭明太子)目睹這一切,多次上書給皇上,親自安置送糧賑災(zāi),才使池州百姓度過劫難。在蕭統(tǒng)逝后,池州百姓哭聲一片,因敬昭明之德,仰昭明之才,特向朝廷請來了昭明的衣和帽子,在昭明生活過的秀山建造了昭明太子的衣冠冢和太子廟。世世代代都供奉著昭明的牌位(稱作“案菩薩”)至今。
昭明釣臺
昭明太子與貴池有著特殊的關(guān)系,貴池當年叫石城,是昭明的封邑,昭明是貴池人民心目中的救世主。天監(jiān)年間,石城大旱,田地龜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餓蜉遍野。昭明太子聞訊趕來石城,開倉放糧,救濟災(zāi)民,深受百姓愛戴,頌為救星,視作神靈。
蕭統(tǒng)求雨蕭篁塘
在義西蕭皇塘村一帶的地里勞動,經(jīng)??梢酝诰虻揭恍┢扑榈拇u瓦。而民間傳說,在很久以前,這一帶經(jīng)濟曾經(jīng)較發(fā)達、人口眾多,不到四五平方公里的山溝,就有村莊18個??墒堑搅四媳背牧撼瘯r,天遇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再加上瘟疫流行,村民餓死病死的很多,村落就此衰敗蕭條。
此時梁朝大興佛教,昭明太子蕭統(tǒng)巡視各地,代父親在全國各地選擇地方建造寺廟。這一天他來到義烏,聽人說義西大旱又生瘟疫。他為救民于水火,立即赴義西賑災(zāi)。
他從吳店經(jīng)野毛山往里走,沿途只見百姓紛紛外逃謀生,一路上他費盡口舌勸說百姓回鄉(xiāng)居住。當他來到蕭皇塘一帶,只見十室九不全,村民個個有病色,已無法再正常生活。他立即放糧賑災(zāi),然后又親自進山尋找草藥。他不顧山路崎嶇陡峭,荊棘遍野,為此他還扭傷了腳。經(jīng)過眾人一起艱辛的努力,他們找到了治療瘟疫的藥?;卮搴笏钟H自為村民們熬藥送藥。村民服藥后疫情得到了控制。他又與村民一起在村子西北面的一口圓塘邊筑壇做法事,親自誦經(jīng)求雨。法事做了7天7夜,天開始轉(zhuǎn)陰,但雨還是不見下來。他覺得可能上蒼怪他不誠心,又向村民打聽是否有更清靜的地方,村民說覆釜巖景色雄奇,清靜秀麗。
他一聽不顧腳痛,拖著傷腳一拐一拐上山。一路上他顧不上欣賞沿途美景,一口氣登上巖頂。站在山頂,但見四周崖石陡峭,壁立千尺,只有一條人工開鑿的石徑通巖頂,再無他途可攀。腳下辟峰村落盡收眼中,崖邊幽竹秀木,清風徐徐,頓感心曠神怡。蕭統(tǒng)不由贊嘆道:“真是孤峰獨秀,佛門圣地?!庇谑撬凸蛟趲r頭誦經(jīng)求雨,老天終于下起了雨,旱情得以解除。
昭明太子見18莊人煙稀少,就動員幸存者搬遷集中居住,他還親自為村民選擇安家之所,規(guī)劃村子布局。從清朝光緒23年繪制流傳至今的蕭皇塘村陽宅圖看,該村仍顯得錯落有致,布局美觀合理。
村民們?yōu)榱瞬煌佣鞯?,就在覆釜巖筑廟供奉他的塑像,并把此巖改名為蕭皇巖,而把做法事的那口塘和村子都稱為蕭皇塘。
昭明太子讀書處
蕭統(tǒng)鎮(zhèn)江招隱山讀書臺據(jù)清乾隆《烏青鎮(zhèn)志》記載,梁天監(jiān)二年(503年),蕭統(tǒng)曾隨老師沈約來烏鎮(zhèn)讀書,并建有書館一座。后來,書館塌毀,遺跡殘存。古池州城秀山門
秀山門是古池州城的一座城門。歷史上秀山門,是宋朝池州太守為紀念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而將原城西秋浦門易名秀山門。
襄陽古城昭明臺
昭明臺是襄陽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襄陽古城正中。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而建。昭明臺為襄陽標志性建筑。史載:“樓在郡治中央,高三層,面南,翼以鐘鼓,為方城勝跡?!?/p>
蕭統(tǒng)讀書招隱山
鎮(zhèn)江市的南郊,有座招隱山,山上有一處坐北朝南的三間平房,窗明幾凈。窗外有古松修竹,窗下是清泉幽澗。這就是梁太子蕭統(tǒng)的讀書臺。
家庭成員
母親:貴嬪丁令光
三弟梁簡文帝蕭綱,字世贊,晉安郡王→皇太子→皇帝,謚簡文皇帝
四弟南康簡王蕭績,字世謹,南康郡王,謚簡王
五弟廬陵威王蕭續(xù),字世,廬陵郡王,謚威王
六弟邵陵攜王蕭綸,字世調(diào),邵陵郡王,謚攜王/忠壯王
七弟梁元帝蕭繹,字世誠,湘東郡王→皇帝,謚孝元皇帝
八弟武陵王蕭紀,字世詢,武陵郡王,謚貞獻王
次子蕭譽:字重孫。普通二年被梁武帝封為封枝江縣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東王。550年被叔父蕭繹殺死。
三子蕭:字理孫。中大通三年被梁武帝封為岳陽王。549年被叔父蕭繹擊敗,逃亡西魏,西魏封其為梁王。西魏再于555年立其為梁帝,于562年去世。
四子蕭譬:武昌王。
五子蕭:義陽王。
史料記載 《南史》
《梁書》
《資治通鑒》
墓葬紀念昭明太子墓
南京棲霞獅子沖南朝大墓為2013年發(fā)現(xiàn)的兩座罕見的帶有明確紀年的大型南朝磚印壁畫墓,具有很高學術(shù)價值,墓室曾遭嚴重盜毀,墓主推測為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蕭統(tǒng)及其生母丁貴嬪。但由于種種原因,墓室發(fā)掘工作還未完成的情況下就被國家文物局下令回填了。
根據(jù)出土文物,考古工作者雖然因為專家教授與民間愛好者或錯過最佳搶救性發(fā)掘時間,但正式排除了獅子沖南朝大墓是陳文帝永寧陵的可能性,而認為墓主極有可能為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及其母丁貴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39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史上想當官先閹割的太監(jiān)絕版帝國:···
下一篇: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十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