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派成何涉他與衛(wèi)靈公(公元前 534~493 年)在澤結(jié)盟,衛(wèi)靈公不肯歃血(古時會盟,雙方口含牲畜之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成何涉他就推擠衛(wèi)靈公的手去觸血。靈公很生氣,想對抗趙國。王孫商說:“請授權(quán)讓我下令全國,家中只要有小姑、娣(同嫁一夫者,其中之妹)、妹妹、女兒的,每家派一個人到趙國當人質(zhì),如此一來,百姓一定會怨怒,國君也就可以借這個機會對抗趙國了?!毖渺`公說:“好!”于是下令三天之后開始征召,五日之后,期限已到,全國人民在里巷之中號哭。衛(wèi)靈公于是召集大臣會商:“趙國實在是暴虐無道,可不可以對抗他呢?”大臣們都表示可行。于是率眾走出西門,并關(guān)閉東門。趙國一聽說這件事,就綁起成何涉他,隨即斬首,向衛(wèi)國謝罪。
1. “紙上談兵”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 原文:
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shù)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zhàn)。秦數(shù)挑戰(zhàn),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壁w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奔袄▽⑿?,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蓖踉唬骸昂我??”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后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余,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譯文:
趙孝成王立七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zhàn)。秦軍屢次挑戰(zhàn)。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壁w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diào)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yīng)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wù)撥娛?,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wù)撚帽拢w奢也難不倒他,可是并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么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guān)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么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么?”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shù)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shù)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F(xiàn)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chǎn),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里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lǐng)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jīng)決定了?!壁w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lǐng)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yīng)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后,把原有的規(guī)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diào)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饑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斗,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zhàn)敗,幾十萬大軍于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nèi)炕盥窳恕Zw國前后損失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有一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國、魏國軍隊來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于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于沒有株連她。
2. 紙上談兵文言文翻譯 原文
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shù)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zhàn)。秦數(shù)挑戰(zhàn),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壁w王不聽,遂將之。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蓖踉唬骸昂我裕俊睂υ唬骸笆兼缕涓?,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蓖踉唬骸澳钢弥?,吾已決矣?!崩敢蛟唬骸巴踅K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趙括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后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余,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譯文
趙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 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zhàn)。秦軍屢次挑戰(zhàn)。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壁w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diào)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yīng)變?!壁w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wù)撥娛?,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wù)撚帽拢w奢也難不倒他,可是并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么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guān)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么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一定讓他為將, 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么?”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shù)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shù)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xiàn)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chǎn),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里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lǐng)兵?!壁w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jīng)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lǐng)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yīng)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后,把原有的規(guī)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diào)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饑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斗,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zhàn)敗,幾十萬大軍于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nèi)炕盥窳?。趙國前后損失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有一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國、魏國軍隊來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于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于沒有株連她。
3. 《趙括紙上談兵》原文加翻譯求大神幫助語文 原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譯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wù)摫拢J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jīng)和他的父親趙奢談?wù)摫?,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并不稱贊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生死攸關(guān)的地方,而趙括太輕率的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使趙軍失敗的人一定是趙括自己.” ,趙括將要出發(fā),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后,全部改變了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輕率的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后,調(diào)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統(tǒng)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饑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搏戰(zhàn),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數(shù)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他們活埋了.。
4. 紙上談兵,誰幫我翻譯一下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
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惫唬?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
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5. 《紙上談兵》原文及翻譯 文言原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p>
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 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
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蓖踉唬骸澳钢弥?,吾已決矣?!?/p>
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 參考譯文: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wù)撚帽蛘痰氖?,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
(趙括)曾經(jīng)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
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钡鹊节w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p>
等到趙括(被拜為大將)即將出兵的時候,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壁w王說:“為什么?”(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 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里的事。
現(xiàn)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 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趙王說:“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jīng)打定主意了?!壁w括的母親于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fā)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yīng)了她。
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并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后,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
四十多天后,軍隊士兵饑餓,趙括帶領(lǐng)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zhàn)斗。秦軍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軍隊大敗,于是幾十萬兵士投降于秦軍,秦軍把他們?nèi)炕盥窳恕?擴展資料: 紙上談兵,讀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wù)摯蛘獭?/p>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
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然而戰(zhàn)國時并沒有紙,最原始的紙誕生于西漢 ,晚于春秋。
故紙上談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記》,亦非司馬遷。 人物介紹: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
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zhàn)場經(jīng)驗,不懂得靈活應(yīng)變。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zhàn)中,趙孝成王急于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 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fā)起進攻。
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后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于長平。 最后,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四十余萬趙兵盡降,后被秦軍坑殺。
歷史評價: 藺相如:“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趙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趙母:“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
父子異志,愿王勿遣?!?司馬遷《史記》:“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p>
徐鈞:“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shù)未精。一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p>
6. 秦與趙兵相距長平 長平之戰(zhàn)遺址趙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軍伐韓野王。
野王降秦,上黨道絕,韓國上下大為恐慌,議獻上黨以息秦兵,郡守馮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趙請降,趙王欣然接受上黨。秦君震怒,命左庶長王龁率軍再攻上黨,趙遂命廉頗率軍赴援,與秦軍相持于長平。
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間于趙,七月,趙人換將,以趙括代廉頗出戰(zhàn),大敗,趙卒被坑四十萬。此戰(zhàn)被認為是戰(zhàn)國形勢的轉(zhuǎn)折點。
此后,諸國均不再有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 《孟子·離婁》描繪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場面是:“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p>
縱觀烽火連天、刀光劍影的270年戰(zhàn)國歷史,可知這番話并沒有夸張的成分。當然,就戰(zhàn)爭規(guī)模之大,殺傷程度之烈而言,在當時的眾多戰(zhàn)爭中,沒有比秦、趙長平之戰(zhàn)更為驚心動魄的了。
第一集:上屋抽梯
戰(zhàn)國時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國被魚肉,大國爭霸權(quán)。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個既知天時地理,又知兵法戰(zhàn)陣的奇人,人稱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子(孫武)的后世子孫--孫臏,另一個是龐涓。龐涓應(yīng)魏國之邀,先于孫臏出山,鬼谷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自傳于孫臏一人。
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谷子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將此事推于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nèi)楚軍出擊,然后截斷后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第二集:笑里藏刀
龐涓請孫臏出山,孫臏推辭不過,告別鬼谷子來到魏國。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但為得到《孫子兵法》,表面上笑臉相迎,派美女鐘離秋照顧孫臏。鐘離秋鐘情于孫臏。
龐涓利用孫臏的思鄉(xiāng)之情,設(shè)下圈套,栽臟孫臏。魏惠王聽信龐涓,欲殺孫臏。龐涓出面為孫臏說情,孫臏死罪免除,被處以臏刊。
龐涓將受傷的孫臏接回家中,請來最好的醫(yī)師為他醫(yī)腿,并讓鐘離秋繼續(xù)照看孫臏,孫臏十分感激,答應(yīng)將所知道的《孫子兵法》為龐涓抄錄下來。
第三集:假癡不癲
公孫閱早就看中了鐘離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將龐涓陷害孫臏的事實悄悄告訴孫臏。
孫臏對龐涓所為氣憤之極,但無計可施,情急這中想到臨別之時鬼谷子送給他的錦囊秘計。他依據(jù)鬼谷子之計,裝瘋賣傻,將抄錄的部分兵法全部燒毀。
龐涓不相信孫臏真瘋,多次試探,都沒看出破綻。龐涓還是放心不下。
鐘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qū)O臏傾吐真情,以期打動孫臏。孫臏無動于衷,仍瘋瘋癲癲。鐘離秋痛苦萬分,當著孫臏的面撥劍自殺,孫臏見死不救,鐘離秋徹底失望。暗中監(jiān)視孫臏的龐涓因此也信以為真。
第四集:金蟬脫殼
公孫閱托媒人到鐘離家說情,鐘離秋的姐姐鐘離春為使妹妹忘記瘋子孫臏,收下聘禮,未曾想鐘離秋癡心不改,并與姐姐大鬧一場。
鐘離春是個劍術(shù)高超的烈女,她為了斷絕妹妹的戀情,欲殺孫臏。孫臏面對死亡,仰天長嘆,嘆自己空有世上無雙的《孫子兵法》,卻無用武之機,辜負了祖先和老師的厚望。鐘離春方知孫臏是裝瘋。
鐘離春只身來到孫臏的家鄉(xiāng)齊國國都,遇到了齊國將軍田忌,將孫臏的遭遇告訴了田忌,請?zhí)锛稍O(shè)法解救孫臏。田忌不信孫臏其才,田忌的門客禽滑說他到魏國一試孫臏,然后見機行事。
禽滑來到魏國,在鐘離春的安排下與孫臏見面。一番交談,禽滑與孫臏相見恨晚。禽滑用孫臏之計,讓自己的仆從裝扮成蓬頭垢面的孫臏醉臥豬欄,孫臏乘機躲入禽滑的馬車逃離魏國。
第五集:李代桃僵
數(shù)天后,有人在河邊發(fā)現(xiàn)了孫臏的衣服,誤以為孫臏已死,鐘離秋聞此痛不欲生。公孫閱娶鐘離秋為妻,鐘離春見妹妹有了歸宿,悄悄離開魏國,來到齊國。,
孫臏為了不得罪魏國,暫時隱居在田忌家中。鐘離春來到田忌家,照顧孫臏。
田忌愛馬,常和齊威王賽馬,每賽必負。孫臏告訴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計,即犧牲三等馬,用一等馬對齊王的二等馬,用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必勝無疑。田忌聽從孫臏的意見。下重賭和齊王賽馬,果然獲勝。齊威王納悶,詢問田忌,田忌將孫臏的計策告訴齊王,齊王立即召見孫臏。
第六集:圍魏救趙
龐涓為報中山之仇,帶重兵進攻趙國,趙國連戰(zhàn)連敗,國都危在旦夕。
趙國向齊國求救,田忌主張救趙,相國鄒忌等人懼怕魏國,堅決反對。齊威王力排眾議,派兵救趙,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
田忌采取孫臏的計策,不去趙國,直逼魏國。田忌的堂弟田國是一個有戰(zhàn)功的將軍,他以為孫臏怕死,慫恿數(shù)名將軍不聽孫臏之令,定要前往趙國和魏軍一決高低。孫臏好言相勸,田國等人不從。孫臏按軍法斬殺田國手下一個有功之將,田國等人在軍法的威懾下,帶軍向魏國開進。
魏國告急,龐涓只好從趙國撤軍?;剀娡局?,龐涓和齊軍相遇,孫臏用計大敗龐涓。龐涓這才知道孫臏沒死,率殘部逃回魏都,田國等人此時對孫臏口服心服。
第七集:擒賊擒王
龐涓為報復齊國,糾集楚國、韓國、燕國討伐齊國,揚言若齊國不交出孫臏,便毀滅齊國。鄒忌等人也推波助瀾主張交出孫臏以解齊國之難。齊威王為齊國安危,答應(yīng)了龐涓的條件。
鐘離春勸孫臏離開忘恩負義的齊國,另擇明主。田忌、田國也勸孫臏逃走。孫臏胸有成竹,說他可兵不血刃,使龐涓撤兵。
盟壇上,四國元帥商談退兵和好之事,龐涓堅持必須得到孫臏,才可退兵。裝扮成齊國將軍的鐘離春押著假孫臏來到壇下,龐涓上前辨認孫臏,冷不防被鐘離春用劍逼住,周圍的魏國士兵怕鐘離春殺龐涓,不敢上前。龐涓無奈,只好答應(yīng)退兵。
第八集:以逸待勞
楚、韓、燕三國軍隊退去。龐涓也只好撤軍。回軍的路上龐涓越想越氣,又帶大軍殺回。
魏國大軍的突然返回,使齊國有此措手不及。齊威王命田忌和孫臏帶兵抗敵。雖然楚、韓、燕三國的軍隊已經(jīng)返回,齊軍和魏軍相比還是敵強我弱,孫臏令全軍守而不出。
龐涓為激孫臏出營作戰(zhàn),命魏國士兵在營外高聲漫罵。孫臏仍按兵不動。田國氣憤不過,要求出兵,沒想到孫臏竟然同意。田國率精干之兵不斷襲擊敵人,使魏軍更加疲憊。
龐涓戰(zhàn)不能戰(zhàn),拖又拖不起,只好撤軍,孫臏乘機出兵,大敗魏軍。
第九集:無中生有
龐涓回到魏國后,又氣又恨,欲殺鐘離秋。公孫閱為保鐘離秋,說他可以用計讓孫臏和田忌失去兵權(quán),然后再治他們于死地。
公孫閱帶著鐘離秋來到齊國,投奔在相國鄒忌門下,向鄒忌講述田忌得勢的利害。鄒忌本來就嫉妒田忌的功勞,便向齊威王進讒言,誣陷田忌和孫臏,齊王不信。公孫閱告訴鄒忌,無中可以生有,多說幾次,齊王就會相信。
鐘離春向?qū)O臏表露愛慕之心,孫臏以占卜者的話拒絕了鐘離春,鐘離春一氣之下,離開齊國。
公孫閱冒充田忌的門人帶重金請占卜者為其占卜,所問乃謀國之事。鄒忌將此事稟告齊王,齊王終于相信了鄒忌的讒言。
第十集:借刀殺人
齊威王派人監(jiān)視田忌,孫臏告訴田忌,只有交出兵權(quán)才可免去殺身之禍。田忌聽從孫臏的計策,主動交出兵權(quán),齊威王打消斬殺田忌的念頭。
公孫閱勸鄒忌斬草除根,鄒忌說在齊國難以得手。公孫閱讓鄒忌"借刀殺人"。
鄒忌向齊威王建議與楚國建立聯(lián)盟,共同對付魏國,并提議讓田忌和孫臏出使楚國。齊王擔心二人一去不回,鄒忌說他們?nèi)绻换?,就滅其九族。鄒忌隨后派心腹趕往楚國,密報田、孫到楚國是為了探查虛實。
孫臏和田忌一路上幾遇危險,幸遇鐘離春暗中保護,才化險為夷,到達楚國。楚國為了對付魏國,要留往田忌孫臏,并許以高官厚祿,田忌和孫臏執(zhí)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將二人困在楚國。
第十一集:趁火打劫
龐涓聽說孫臏被困在楚國,帶著珍寶親自出使楚國,將珍寶獻給喜愛珍寶勝于自己生命的楚王,還答應(yīng)將占據(jù)楚國的城邑還給楚王,以換取孫臏。楚說可以考慮龐涓的建議。
楚王要挾孫臏,說他如果不答應(yīng)留在楚國,就把他交給龐涓。孫濱告訴楚王,龐涓要的不是他,是《孫子兵法》,有了《孫子兵法》,魏國就會稱霸。孫臏答應(yīng)為楚王抄錄一套《孫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國。
鐘離春收買眾多敢死之士,欲救孫臏,孫臏為保田忌回國,沒有答應(yīng),鐘離春十分不快。
龐涓得知孫臏答應(yīng)為楚王抄錄兵法,進見楚王,說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內(nèi)容,為防止孫臏抄錄假兵書欺騙楚王,他可以為楚王監(jiān)視孫臏,條件是他再把兵書抄錄一遍帶回魏國。楚王答應(yīng)了他的要求。
第十二集:瞞天過海
龐涓又會見孫臏,說他即使給楚王抄錄了兵法,楚王還是不會放過他,不如為他抄寫一部兵法,他可以幫助孫臏逃離楚國。孫臏將計就計答應(yīng)龐涓的要求。按照龐涓和孫臏定下的計策,龐涓離開楚國。龐涓走后,孫臏拜見楚王,說兵法乃兵圣之作,必須找一類似鬼谷的山谷抄寫,才可不辱圣靈,否則將受到上天懲罰。楚人一向?qū)櫺殴砩?,楚王答?yīng)了孫臏的要求。
孫臏選擇了靠近楚魏邊境的一條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軍隊保護孫臏。
龐涓帶兵秘密襲擊孫臏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孫臏。孫臏乘龐涓與楚軍混戰(zhàn)之機,在鐘離春的幫助下,逃離楚國。
第十三集:偷梁換柱
孫臏的逃離使龐涓十分惱怒,他來到楚國,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謊言。楚王派使者來到齊國,污蔑孫臏偷走了楚國的國寶,要孫臏將國定送回楚國,否則楚國將與魏國一同向齊國問罪。齊威王明知孫臏不是雞鳴狗盜之徒。但迫于楚國的威脅,再加之鄒忌的讒言,齊王讓孫臏親自到楚國向楚王說明。
鐘離春與鐘離秋姐妹終于相見,感慨萬分。鐘離春將公孫閱的所為告訴了妹妹,鐘離秋逼公孫閱離開鄒忌。
孫臏為了田忌將軍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動身去楚國,鐘離春極力阻止孫臏前往楚國。
禽滑用偷梁換柱之計,命手下人裝扮孫臏,帶著一批希世珍寶隨自己前往楚都。孫臏乘機帶著田忌的信,隨鐘離春經(jīng)楚國前往到韓國去找申大夫。
第十四集:假道伐虢
孫臏來到韓國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將他引見給韓王,孫臏不愿讓自己來到韓國的消息傳到魏國,因此不愿去見韓王。申大夫還是將孫臏來到韓國的事告訴了韓王,韓王立即召見孫臏,拜孫臏為軍師。
龐涓得知孫臏在韓國,故作不知,派使者來到韓國,邀請韓國在成周會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請韓王允許魏國參加盟會的人路經(jīng)韓國成皋。
孫臏向韓王進言,說魏國肯定另有所圖,并向他講了當年晉獻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韓王只答應(yīng)盟會,未答應(yīng)借路。
盟會之時,魏王假作勞累過度,舊病復發(fā),龐涓再次提出借路韓國的北方重鎮(zhèn)成皋,從近路回國。韓王以為盟約以定,魏國不會與之為敵,答應(yīng)了龐涓了請求。龐涓回國途中,乘韓國不備,突然占領(lǐng)了成皋。然后向韓王提出:以成皋換孫臏。
第十五集:聲東擊西
成皋是韓國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韓國上下一片慌亂。
韓國不少大夫主張用孫臏換回成皋,韓王也打算把孫臏交給魏國。申大夫堅決反對,他說只要孫臏在韓國,成皋就不愁不能奪回,而且魏國也不敢小視韓國。身為大將軍的韓國太子也反對交出孫臏,認為如此將是韓國的羞辱。韓王改變主意,命太子和孫臏帶兵奪回成皋。
韓國的軍隊沒有進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國的重鎮(zhèn)中牟。龐涓估計孫臏會象當年圍魏救趙一樣故計重演,并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韓國國都。韓王立刻命太子和孫臏回軍。
孫臏讓太子率大軍明為回國救急,實為虛晃一槍,他與鐘離春率領(lǐng)一支精干輕裝軍隊,夜奔成皋,乘敵不備,奪回了成皋。
第十六集:空城計
龐涓在韓都城外準備與孫臏一決勝負,可發(fā)現(xiàn)韓軍營中沒有孫臏,他意識到孫臏肯定是去了成皋,立刻率大軍悄悄返回成皋。
孫臏奪取成皋后,為長期堅守成皋,派軍隊到城外征糧,未曾想龐涓先頭輕裝軍隊已經(jīng)逼近成皋。
孫臏處亂不驚,命城外征糧軍隊立刻集結(jié),然后大開城門,裝做毫無戒備。
魏國費將軍帶先頭魏軍來到成皋城外,見城門大開,不由疑惑,不敢進兵。后又發(fā)現(xiàn)城內(nèi)街旁有隱蔽的士兵,城外林中也有韓國士兵,怕中孫臏的埋伏,急忙率軍后撤數(shù)十里。城外征糧韓軍得以回城。
龐涓大軍趕到,將成皋團團圍住。
鐘離春回韓都請兵,許多韓國大夫不愿因?qū)O臏與魏國交戰(zhàn),再次提出用孫臏換成皋。韓王猶豫再三,命太子和申大夫率韓國大軍前往成皋,但為留后手,不準他們與龐涓交戰(zhàn)。
第十七集:反間計
太子大軍來到成皋三十里外安營扎寨。孫臏見太子遲遲按兵不動,派鐘離春來到太子營 中,問太子為何不出兵。太子推說龐涓圍而不攻,他必須謹慎行事,以免中計。
成皋城內(nèi)缺糧,韓國守城的軍隊不免人心浮動。龐涓派入成皋的間隙隨波逐流乘機挑唆守城百姓哄搶糧庫,一聲內(nèi)亂迫在眉婕。幸虧孫臏帶兵及時趕到,制止了內(nèi)亂,領(lǐng)頭的搶糧 趙壯士被扣押。趙壯士狀告馮將軍,說馮將軍扣發(fā)他們的口糧,他們是被迫搶糧。孫臏告訴趙壯士,是他讓馮將軍扣發(fā)糧食,逼他們搶糧,造成城中沒糧的假象,這樣龐涓繼續(xù)圍而不攻,以便有足夠的時間等待秦國援軍的到來。
趙壯士將孫臏的話告訴間隙,間隙尚存疑惑。孫臏再布迷陣,使間隙相信城中確實有糧。
間隙逃離成皋,將成中內(nèi)情報告龐涓,龐涓決定攻城。
第十八集:樹上開花
龐涓攻城:韓國太子仍按兵不動,韓國將士情緒激憤,許多將軍以死逼太子出兵,眾怒難犯,太子只好出戰(zhàn)。
韓國軍隊依照孫臏"樹上開花"之計,四方出兵,虛張聲勢,龐涓錯誤的以為,韓軍主攻方向在韓國太子一路,率主力迎擊太子,結(jié)果申大夫率韓軍主力突破魏軍包圍,將糧食和援軍送進成皋。
太子不聽勸告,違背孫臏之意,被寵涓大軍圍困在城西。
孫臏再用"樹上開花"之計,讓成皋守城軍隊東門出,南門進,造成大軍進城的假象。龐涓估計孫臏將從成皋西門突襲龐涓,調(diào)集大軍埋伏在城西。誰知孫臏大軍從魏軍包圍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將士。
第十九集:拋磚引玉
龐涓率大軍在外,不敢久戰(zhàn),意欲與韓軍一戰(zhàn)決勝負。但孫臏固守不出,意在將龐涓拖垮。
龐涓派士兵四處搶糧,殺戮韓國百姓,引誘韓軍出動。部分韓國士兵不聽軍令,私自出擊,被魏軍所殺。龐涓將韓國士兵的尸體堆在韓軍大營前,韓國士兵被擊怒,擁入孫臏帳內(nèi),威脅孫臏,若再不出戰(zhàn),將殺死孫臏。孫臏用兵法說服眾士兵,士兵決意按孫臏之計行事。
龐涓繼續(xù)搶糧,韓軍出兵,打了就撤,在回撤之時。部分將士出而不返,秘密潛伏于西山。十數(shù)天后,潛伏于西山的韓軍已達數(shù)萬人,孫臏命出擊的軍隊將魏軍引入西山,將其殲滅。
西山之戰(zhàn)魏軍被重創(chuàng),龐涓知再戰(zhàn)也無利可圖,只好撤軍回國。
第二十集:混水摸魚
為徹底消除魏國的威脅,韓王采納孫臏的伐交之策,打算與楚國、齊國結(jié)盟。鐘離春以韓國使者的身份回到齊國,此時,齊威王已生命垂危。
齊威王臨終前悔恨錯待田忌和孫臏,他懇請?zhí)锛奢o佐太子辟疆,還囑咐太子一定請回孫臏。
齊威王死后,公孫閱挑撥太子其弟公子郊師爭奪王位。郊師以獻美女為名,將太子請入公子府,預謀殺害太子。鐘離春裝扮宮衛(wèi),將太子救出。
田國帶兵攻打公子府,公孫閱幫助公子逃脫。
公子郊師帶領(lǐng)叛亂軍隊,逃往齊魏邊境。龐涓趁此占領(lǐng)了齊國的數(shù)座城池,并將邊城交給郊師,讓他與齊國當政者作對。
第二十一集:暗渡陳倉
太子繼位,是為宣王,齊宣王聽從田忌之言,請孫臏回國,對付外敵和內(nèi)亂。
鐘離春帶著齊宣王的親筆信回到韓國,孫臏知韓王不會放自己回國,龐涓也將在路上派兵截殺,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安全回國。
孫臏請韓王把他當做韓國人,按照他的功績,給他一富庶的城邑做為封地,這座城邑就是魏國的上黨。韓王早就想得到上黨,若奪取上黨,就將上黨賜于孫臏。
孫臏率軍隊前往上黨,龐涓派兵在上黨的必經(jīng)之要道長山攔住孫臏的軍隊。孫臏假意準備進攻長山,暗中派鐘離春尋到一路,然后帶軍隊沿小路輕裝奔襲上黨。孫臏攻克毫無防備上黨后,又離開上黨,前往趙國,既擺脫了韓王的控制,又躲開了龐涓截殺。
第二十二集:美人計
公孫閱在孫臏回國之前,選了兩名美女,送給齊宣王。
鄒忌想阻止齊宣王接納美女,公孫閱以死威脅,鄒忌只好聽之任之。
齊宣王被美女所迷,終日與美女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公孫閱也因此受到齊宣王重用。
外有強敵,國有內(nèi)亂,朝中大夫心急如焚,多次進諫,勸齊王不要沉溺于美色之中。齊王不但不聽,而且還殺死一位冒死進諫的大夫。朝中大夫一時不知所措。
正當田忌等人對美女無可奈何之時,孫臏和鐘離春回到了齊國。
第二十三集:反客為主
如何對付公孫閱送進宮的美女,孫臏一時沒有很好的對策。鐘離春說好可以裝扮成宮女混入宮中,殺死魏國美女。鐘離春的話提醒了孫臏,他同意鐘離春混入宮中,但不是去殺美女,而是想辦法說服齊王。
孫臏先用計使公孫閱隨田忌大軍離開王宮和臨淄,然后讓鐘離春以女仆的身份進入王宮。鐘離春用奇怪地動作吸引了齊王的注意,當齊問她那些奇怪動作的含義時,她借機勸說齊王。齊王喜歡她的直率,要娶她為后。
鐘離春不愿作王后,夜出王宮,要和孫臏一起逃離齊國。孫臏曉之理,動之以前,鐘離春為了孫臏和國家,終于答應(yīng)作王后。
第二十四集:指桑罵槐
兩位美女不甘心自己的失寵,采取種種手段引誘宣王。同時買通宮中仆人,監(jiān)視鐘離春。宣王經(jīng)不起誘惑,常和美女們過夜,時常耽擱朝政。鐘離春勸說,宣王當面悔過,可一見那兩個美女,又經(jīng)不住誘惑。
鐘離春對嬪妃宮女約法三則,不準隨意留齊王在嬪妃處過夜,以免耽誤齊王處理朝政。
齊王寵愛的美王妃不把鐘離春的約法放在眼中,再次引誘齊王在住處過夜,并因此耽誤了齊王上朝。鐘離春先斬后奏,杖斃美玉,眾嬪妃皆怕,再也無人敢違背約法,耽誤齊王處理朝政。
第二十五集:連環(huán)計
宮中美女隨受到遏制但公孫閱和鄒忌仍把持朝政。孫臏決定先除掉公孫閱,然后迫鄒忌就范。
禽滑來見鄒忌,稱贊他開始輔佐齊威王時是如何賢德,捧他為齊國棟梁,要他相助除去公孫閱。鄒忌對公孫閱時常要挾他早就懷恨在心,同意幫忙。
鄒忌告訴公孫閱,孫臏不除,睡臥不安。公孫閱在齊王面前誣陷孫臏,齊王將信將疑,向鄒忌詢問孫臏的事,鄒忌卻總說孫臏的好話。齊王對公孫閱失去信任。鄒忌借此勸公孫閱廢除齊宣王,立郊師為王,兩人商定,鄒忌聯(lián)絡(luò)郊師死黨,公孫閱派人與龐涓聯(lián)系,里應(yīng)外合,迫宣王交出王政。公孫閱讓心腹帶秘信前往魏國,心腹被埋伏在城外的田國抓獲,公孫閱知道上當,自殺身亡。
鄒忌想要回秘信,因為上面有他的名字。禽滑不給,說只有鄒忌辭去相國一職,他才交還秘信,鄒忌此時才明白中了孫臏的連環(huán)計,只好同意辭去相國。
第二十六集:遠交近攻
鐘離秋雖然不愛公孫閱但畢竟夫妻一場,帶著公孫閱的尸骨回到魏國。
大夫紛紛進言,請齊宣王收復魏國占領(lǐng)的城池,齊宣王命田忌和孫臏帶兵奪回那幾座城池,活捉郊師。孫臏不同意急于用兵,因為齊國經(jīng)過內(nèi)亂,國力不足,軍力不強,強行奪回城池,不是魏軍的對手,不如采取緩兵之計,先聯(lián)絡(luò)趙國、韓國、楚國,還有西方的秦國,共同對付魏國,然后再見機行事。
龐涓為對付孫臏的伐交(用外交手段達到目的),也積極開展外交,并說服魏王將魏國太子送到韓國做人質(zhì),韓王表面答應(yīng)不出兵幫助齊國,但心中另有打算。
秦國出兵攻打魏國,龐涓率魏國大軍迎擊秦軍,孫臏乘機奪回了魏占領(lǐng)的城池,但是卻沒有抓獲公子郊師。
第二十七集:打草驚蛇
郊師躲在魏國邊城,時常帶領(lǐng)手下人搔擾齊國,他還招驀死士,準備卷土重來。郊師手下死士曹揚,夜入王宮,刺傷了齊王,多虧鐘離春相救,才保住了齊王的性命。被鐘離春刺傷的曹揚逃入太后寢宮。
曹揚一日不除,齊王一日不得安睡。齊王命田忌立即抓獲曹揚,田忌手下查遍全城,也不見曹揚的蹤影。鐘離春懷疑曹揚藏在太后宮內(nèi)。太宮是齊宣王和郊師的母親,不便強行進宮捉人。鐘離春采用孫臏打草驚蛇之計,對太后說,有人曾看到曹揚躲入太后宮中,意欲搜查。太后否認,大鬧一場。
曹揚的確藏在太后宮中,聽說此事后,怕鐘離春真的搜查太后住處,逃出后宮,被埋伏在宮外的鐘離春抓獲。
第二十八集:調(diào)虎離山
郊師不除,終為禍患。田忌打算率軍進攻魏國。孫臏去找鄒忌讓他將功補過。鄒忌想再次返朝為官,答應(yīng)了孫臏的要求。鄒忌來到魏國邊城,告訴郊師,齊王的傷勢越來越重,不久將入祖廟,田忌、孫臏正在物色繼位者。他聯(lián)絡(luò)了一些先王手下的老臣,意欲擁戴郊師回國執(zhí)政。郊師聞此十分高興,他手下的謀士勸他要小心行事。
郊師派高將軍秘密回國問太后,太后親自去看望齊宣王,齊宣王故作不久人世的樣子,太后將此情告訴了高將軍。太后也期望公子能速速回國。
公子郊師悄悄回到齊國,被鐘離春活捉,才知上當。
第二十九集:欲擒故縱
齊宣王將郊師終生囚禁。郊師絕食,非要見太后不可,宣王無奈,只得讓他和太后相見。母子二子相見,痛哭流涕。
太后請求齊宣王赦免效師,宣王不同意,太后威脅齊王,郊師若不能出獄,她就進牢獄陪伴郊師,使世人指責齊宣王不孝,齊宣王不愿擔不孝之名,只得答應(yīng)了太后的請求。
郊師獲釋后,野心不死,重新聯(lián)絡(luò)死黨,企圖卷土重來。孫臏有意放縱不問。公子手下的刺客,刺殺孫臏未遂,孫臏和田忌借此離開臨淄。
郊師認為時機可乘,糾集死黨偷襲王宮。王宮早有所備,田國率軍隊,消滅了公子郊師的叛黨,郊師被殺。
第三十集:借尸還魂
龐涓打敗了秦軍,穩(wěn)定了徐、魏邊境,回師魏都,聽說郊師被殺的消息后,決定用借尸還魂之計再次擾亂齊國,然后乘機圖之。他找了一個貌似郊師的人,來到齊國臨淄,秘密拜見太后。太后果然把他當作真郊師,讓他糾集余黨,東山再起。
假郊師帶著余黨潛入邊城馬陵,殺死守將,占領(lǐng)馬陵,揚言奉太后旨意,廢除齊宣王,自立為王。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紛紛來投奔郊師。
田忌帶兵討伐,來到城下,果然見到"郊師",士兵以為是鬼,不敢攻城。田忌欲殺不戰(zhàn)者,被孫臏阻止。孫臏命軍隊回撤三十里。
第三十一集:釜度抽薪
孫臏告訴田忌,只要揭穿假郊師的真實的身分,就如釜底抽薪一親,馬陵這股逆火不撲自滅。田忌回到齊都,將馬陵的情況上奏齊宣王,齊宣王請?zhí)蟪雒?,揭穿假郊師。太后一口咬定郊師不會有假?br>鐘離春微服來到魏國,找到鐘離秋,請她打聽假郊師的真實身份,并說她請齊王下旨,讓孫臏娶鐘離秋為妻,鐘離秋同意幫助姐姐。
太后來到馬陵城下,向城頭的假郊師詢問郊師兒時之事,假郊師無法回答,太后方知這個郊師是假。假郊師見事敗,射傷太后。馬陵的叛黨,得知郊師是假,紛紛逃離馬陵。
第三十二集:順手牽羊
齊軍正準備攻城,駐守魏國邊城的軍隊前來增援馬陵,魏國將軍告訴假郊師,他已派人稟報龐涓,龐涓將率大軍前往馬陵。
重傷的太后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十分后悔,田忌要送她回國都養(yǎng)傷,太后不肯,她一定要親眼看到假郊師被殺。
田忌受太后之命,準備攻城,孫臏對田忌道:強攻必然增加齊軍傷亡,如果攻城不下,魏國后續(xù)援軍到達,后果不堪設(shè)想。不如乘魏國邊城空虛,順手牽羊,占領(lǐng)魏國邊城,再以小利變大利。
太后見齊軍沒有攻城,質(zhì)問田忌,田忌將孫臏的計策告訴太后,太后不聽,非要攻城不可。田忌無法說服太后,只得立下軍令狀:兩日內(nèi)攻不下馬陵,太后可取他腦袋。
禽滑和鐘離春帶著化裝成魏軍的齊軍出現(xiàn)在魏國邊城,喊開城門,殺進城內(nèi)……
第三十三集:關(guān)門捉賊
魏國將軍得知邊城失守,連忙撤離馬陵,回軍魏國邊城。假郊師讓魏氏兄弟襲擊齊軍大營,借機離開馬陵。魏氏兄弟被孫臏圍在大營。田國悄悄占領(lǐng)馬陵。孫臏率軍在途中截假郊師,假郊師急忙返回馬陵。田國率兵將假郊師誘進城內(nèi),關(guān)門捉賊,活捉假郊師。
第三十四集:苦肉計
龐涓的大軍趕到邊城,齊軍已經(jīng)撤離。魏國大軍剛和秦軍大戰(zhàn),若倉促進攻齊國,勝卷難握。龐涓決定先教訓韓國,以報韓國在魏秦大戰(zhàn)時, 不按約出兵之仇,同時打算借此引誘齊國出兵,在魏國境內(nèi)打敗孫臏。此時魏國的太子申還在韓國做人質(zhì),魏王不同意進攻韓國。龐涓派人告訴太子申,說他母親有病,請他回來看望。韓王不打算放太子申回國。太子申見不能回國,整日和女樂混在一起。
魏王聽從龐涓的計策,指責太子申不孝,龐涓帶人到韓國捉拿太子申。韓王仍不放太子申,龐涓奉魏王之命欲殺太子申,韓王見此,只好放回了太子申。龐涓隨即與太子申率魏國大軍進攻韓國。
第三十五集:隔岸觀火
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宣王派田忌和孫臏帶兵救韓,孫臏不同意立即出兵,他說魏軍強大,又將在魏國境內(nèi)作戰(zhàn),勝負難定。不如先隔岸觀火,待魏韓兩軍隊打的筋疲力盡時,再出兵救韓。
田忌派禽滑到韓國把齊國出兵的消息告訴韓王。禽滑在韓都城外被魏兵所擒,龐涓要他向韓國軍隊喊話,說齊國不肯救韓,禽滑一口答應(yīng)。當禽滑來到韓都城下時,卻告訴韓軍孫臏親領(lǐng)齊國大軍不日就到。龐涓一怒之下,當場殺死禽滑。
韓國得知孫臏將到,舉國上下一片振奮,拼命抗敵,魏韓兩國的軍隊一時相持不下。
第三十六集:走為上
魏韓兩軍打的筋疲力盡時,齊軍殺向魏國國都大梁。龐涓率大軍回國,迎擊齊軍。
孫臏不與龐涓正面作戰(zhàn),因為魏軍雖是疲憊之師,但齊軍深入魏國腹地, 不利之處更多,裝成害怕的樣子向齊國撤退。
齊軍后撤第一天,埋沒做飯的軍灶十萬,然后一天天減少。追趕齊軍的龐涓不知是計,以為齊軍懼怕魏軍,逃兵數(shù)量眾多,于是帶精兵日夜兼程追趕孫臏,結(jié)果在馬陵道中了孫臏的埋伏。齊軍萬箭齊發(fā),龐涓無路可逃,自殺身亡。
鬼谷子來信,勸其歸隱,孫臏難違天意。田忌苦苦哀求孫臏,勸他留下,孫臏還是悄然離去,只留 下一套《孫子兵法》和他自己寫的《孫臏兵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1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晉獻公假途滅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