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巡游嵩山時置崇高縣。據(jù)《漢書·武帝記》載,武帝在嵩山拜謁了誕生夏啟的啟母石后,率眾登上了嵩山東麓的一座山峰,此時吏卒皆聞大山“呼萬歲者三”。于是史卒皆恭維武帝說: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你。
聞此,漢武帝大悅,于是封所登之峰為萬歲峰,并在峰上建“萬歲亭”,在山下建“萬歲觀”。同時,下令祠官大規(guī)模增建祭祀嵩山的“太室祠”,并劃嵩山下三百戶設(shè)立“崇高縣”,免除一切賦稅、徭役,專管祭祀岳神之事。而那個原本源于武帝登嵩山時的“三呼萬歲”(又稱“嵩呼萬歲”),被漢武帝引入皇宮。此后“三呼萬歲”被歷代皇帝所沿用,成為對帝王的祝語。而漢武帝當(dāng)時所設(shè)的“崇高縣”就是后來登封縣的前身。
(萬歲峰)
“山呼萬歲”的來歷
我國古書上敘述封建時代的皇帝在接受百官拜的情景時,總是說群臣“山呼萬歲”。它是什么樣的儀式?為何要在“萬歲”前面加上山呼兩個字?據(jù)《漢書·武帝本紀(jì)》記載:“元封元年春,武帝登臨嵩山,隨從的吏卒們都聽到了山中隱隱傳來了三聲高呼萬歲的聲音?!彼浴吧胶簟庇址Q“嵩呼”,這是因為登上嵩山的緣故。此事也記載于武帝自己下的詔書內(nèi),其實是很荒唐的??墒呛笫赖慕y(tǒng)治者卻視作“祥瑞”,把“山呼萬歲”定為臣子朝見皇帝的定儀,稱做“山呼”。
唐張悅《大唐祀封禪頌》里說:“五色云起,拂鳥以隨人;萬歲山呼,從天上到地上。”“五色云起”就是祥瑞。在《元史·禮樂志》里,對“山呼”的儀式有更詳細的記載:凡朝見皇帝的臣子跪左膝,掌管朝見朝廷的司儀官高喊“山呼”,朝見的人叩頭并應(yīng)和說:“萬歲!”司儀官再喊:“山呼”,朝見的人還是如此這般。最后司儀官高喊:“再山呼!”朝見的人再叩頭,應(yīng)和說:“萬萬歲!”凡是“山傳松鶴”(指皇帝的近侍)也呼噪應(yīng)和說:“萬歲”、“萬萬歲”。
相關(guān)記載
1、《史記·封禪書》載:“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言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如雉,往來城上。天子(指漢武帝)親幸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也?!膘妒强鞒溃樦螌m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漢武帝)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岳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云。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太山,太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太山巔?!?/p>
2、《史記·孝武本紀(jì)》: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岳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云。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泰山,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顛。
3、附:《漢書·武帝紀(jì)》原文: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
4、貫休《全唐詩》中有詩《壽春進祝圣七首·山呼萬歲》:聲教無為日,山呼萬歲聲。隆隆如谷響,合合似雷鳴。翠拔為天柱,根盤倚鳳城。恭唯千萬歲,歲歲致升平。
5、傳統(tǒng)相聲《八扇屏》中有“想當(dāng)初,商朝紂王七年春,這日早晨,有丞相商容見駕,高擎牙笏,山呼萬歲”這么一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3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