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恒和漢景帝劉啟統(tǒng)治時期,創(chuàng)下了“文景之治”,百姓安居樂業(yè),漢朝國力也越來越強。誰能想到,當(dāng)年要不是因為這個人堅持,劉恒差點就當(dāng)不上皇帝呢!
呂雉去世和諸呂之亂事件發(fā)生以后,京城的官員們邀請代王劉恒進京繼位,劉恒猶豫不決。這么說吧,劉恒那時候根本就不清楚京城里面到底是個什么局勢,他很大程度地懷疑這是一個引他入套的局!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劉恒一個人怎么也無法決定,便召見朝臣,開了一個代國國會,讓大家說說到底該不該去!郎中令張武一聽就炸毛了,他是個懷疑派,他說京城里的官員們都是當(dāng)年跟隨漢高祖劉邦一起征戰(zhàn)的老臣,一個個老謀深算,都是些老狐貍了,他們要迎立代王為皇帝,肯定不簡單!
劉恒一聽,心里頓時沉重了幾分,眉毛都要皺在一起了。就在大家都在談?wù)撊ゾ┏强赡軙龅降母鞣N危險的時候,只有中尉宋昌支持劉恒去京城繼位。宋昌對劉恒說,呂氏眾人一向不得人心,所以才會被大家聯(lián)手除掉,天下人還是認(rèn)為劉氏后人才是正主,去繼位又有何不可。
劉恒對宋昌的話很是滿意,最終決定去京城繼位,但是他還是擔(dān)心得不行,在臨走前先派了舅舅薄昭去長安打探虛實,順便除掉一些路上的危險。到了長安城外,劉恒也不敢立刻進去,而是派宋昌再去看看長安城內(nèi)有沒有異動,沒有以后才漢文帝功臣宋昌是誰?敢進城。小心的劉恒在陳平等人的擁立下順利繼位,是為漢文帝。
當(dāng)天晚上,劉恒就封宋昌為衛(wèi)將軍,給他統(tǒng)領(lǐng)兩宮衛(wèi)隊南北軍的權(quán)力,讓他保護皇宮的安全。就這樣,劉恒登基的事才算正式告一段落。
如果不是宋昌支持,劉恒很難下定決心到長安繼位,說不定這個皇位就落到別人手上了,那漢朝的歷史不就改變了嗎?
兩百多年以后,王莽篡漢了,隨后劉秀又建立了東漢,漢朝還是回到了劉家人手上。到了漢章帝劉炟在位時期,宋昌的八世孫宋揚的一對女兒被封為貴人,大女兒生了皇子劉慶,起初劉慶被立為太子??墒?,宋貴人在宮中受到章德皇后竇皇后的誣陷,太子劉慶被牽連,宋貴人姐妹冤死獄中,太子劉慶則被廢為清河王。
差一點就當(dāng)上皇帝的劉慶其實是很幸運的,至少他保全了性命,后繼有人。竇皇后搶走了梁貴人的兒子劉肇,后來劉肇登基為帝,是為漢和帝。漢和帝掃除了竇氏外戚一族,親政后東漢國力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上炜v英才,漢和帝27歲就病逝了,由其次子漢殤帝劉隆繼位。
劉隆是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登基時剛滿百天,一歲就夭折了,自然是沒有后代的,于是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被選為繼位人選,是為漢安帝,繼位時年僅13歲。之后劉慶的孫子劉保當(dāng)上了漢順帝,曾孫劉炳當(dāng)上了漢沖帝。
漢朝有好幾代皇帝都是被實權(quán)的大臣擁立的,比較出名的就有漢文帝、漢宣帝和漢獻(xiàn)帝。眾所周知,漢獻(xiàn)帝是一個名不副實的傀儡,他在位時期,漢朝先后被董卓、曹操等人把控。漢宣帝在位早期也像個傀儡,他是被霍光擁立的,霍光在世時,霍家的人遍及朝野,各個身居要職,霍光的權(quán)勢遠(yuǎn)遠(yuǎn)蓋過了漢宣帝。有一次霍光陪著漢宣帝去祭拜宗廟,他站在漢宣帝的身后,雖然只是老老實實地跟著,但還是能讓漢宣帝緊張得全身出汗,感覺有一根刺扎在背后?;艄庠谑罆r,漢宣帝不過問任何大事,所有事務(wù)全憑霍光決斷,他本人則是垂拱而治。
漢獻(xiàn)帝一輩子都在別人的控制之下,同樣作為傀儡皇帝為什么漢文帝能夠擺脫命運的束縛,最后開創(chuàng)了漢朝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恒是劉邦第四子,母親是薄姬,母子二人在劉邦生前都不受寵愛。自己早早就到了與匈奴接壤代地做藩王,遠(yuǎn)離中樞,在呂氏被朝臣誅滅后,因為低調(diào)且缺乏根基被擁立為帝,但是年輕的漢文帝卻能迅速掌握朝政,足見其本人有著過人的政治駕馭能力。
漢文帝重新掌權(quán)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漢文帝本身的政治素養(yǎng)是比較高的。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第一個原因,漢文帝確實是在功臣宿將的擁戴下才當(dāng)上了大漢帝國的皇帝。漢文帝剛當(dāng)上皇帝的時候手上也確實沒有多少實權(quán),沒有多少但是還是有的,所以在漢文帝當(dāng)上皇帝的當(dāng)晚,就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宋昌當(dāng)上了京城守備隊長,控制了南北兩軍??刂屏司┏?,也保障了皇宮的安全和自己的安全。漢文帝變被動為主動。
第二個帝王術(shù),利用權(quán)臣之間的矛盾讓他們相互制衡。漢文帝剛當(dāng)上皇帝的以后,手里面并沒有多少實際的權(quán)利,那些在打擊叛亂的功臣的勢力很大。漢文帝在上位之初就開始提拔自己的心腹,拿到實際的軍隊控制權(quán),但是如果一味在朝廷里面安插自己的心腹,這樣的話必定引起朝中功臣集團的不滿,所以漢文帝的策略是一邊在朝中不斷安插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安撫朝臣,穩(wěn)定政治局面。他憑借個人出色的政治智慧,同時巧妙的借助了誅呂功臣與宗室諸侯王之間的微妙平衡,既做到了拉攏雙方的支持,同時也做到了讓雙方互相制衡。而沒有根基的劉恒則在這種平衡和制衡中做到了掌控大局,最終成為歷史上評價極高的一代明君。
被陳平和周勃擁立的。
西漢高后八年(前180年),呂后去世,劉邦的舊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然后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因為他們認(rèn)為當(dāng)時呂后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tǒng)。
最后,他們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恒到長安繼承皇位。劉恒見到使者,開始并不是很高興,相反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屬臣們也意見不同:劉恒的郎中令張武等認(rèn)為有詐,提議以有病不能前往進行推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
而中尉宋昌認(rèn)為劉氏江山穩(wěn)固,不必有所顧慮。劉恒決定用占卜來決定吉兇,結(jié)果達(dá)到一個“大橫”的占卜結(jié)果。
這個結(jié)果表明: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dāng),卜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將家族的偉業(yè)光大發(fā)揚,就像啟延續(xù)禹那樣。卦師向他解釋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級。 于是劉恒決定入京即位。
但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在向長安進發(fā)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喪命黃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
宋昌到達(dá)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恒,于是劉恒行進到達(dá)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恒,劉恒亦謙遜回拜。
太尉周勃進言說:“要求賜片刻時間秘密稟陳。”宋昌說:“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dāng)著眾臣的面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碧局懿凸蛑蜕咸熳佑癍t。
劉恒辭謝說“:請到京都館舍再議”。最后,小心的劉恒終于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擴展資料:
1、周勃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lǐng)、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威武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guān)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zhàn)功。
楚漢成皋之戰(zhàn)中周勃先留鎮(zhèn)關(guān)重地,后率軍投入成皋主要戰(zhàn)場作戰(zhàn),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后攻取曲逆等地,占領(lǐng)泗水、東海兩郡),凡得二十二縣。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yù)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
劉邦死后,呂后專權(quán),呂后死后,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quán),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
但不久,即因不勝任去職,左丞相陳平獨任丞相。次年,丞相陳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旋及罷相,太尉灌嬰接任丞相。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謚號為武侯。
2、陳平
陳平(?-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xiāng)(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
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xiāng)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后,六國貴族也紛紛起兵,陳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隨從入關(guān)破秦。劉邦還定三秦時,又間行降漢。拜為都尉,使參乘、典護軍。
后歷任亞將、護軍中尉。先后參加楚漢戰(zhàn)爭和平定異姓王侯叛亂諸役,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劉邦困守滎陽時,陳平建議捐金數(shù)萬斤,離間項羽群臣,使項羽的重要謀士范增憂憤病死。
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議劉邦偽游云夢,逮捕韓信。次年,劉邦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納陳平計策,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以解圍。陳平因功先后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
漢高祖死后,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莸哿辏ㄇ?89),與王陵并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quán)。
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漢文帝)。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于職守,受到文帝贊賞。
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后謚獻(xiàn)侯。
——漢文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女人系列:這世道還是兒子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