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jìn)。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wù)吣桓袆?。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稘h書·外戚傳》
譯文:
孝武帝李夫人,原本是作為歌伎進(jìn)宮的。起初,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精通音律,擅長歌舞,武帝很喜歡他。李延年每次作出新的樂曲,聽到的人沒有不受感動的。他為武帝跳舞,唱道:“北方有個美人,風(fēng)華絕代,舉世無雙。回眸一笑,傾覆邦國?;仨傩?,傾覆國家。不是不愛惜城與國,衹是美人難以再得?!被噬蠂@息說:“好!世上難道真有這樣的人嗎?”平陽公主就說李延年有個妹妹,武帝就召見她,確實美貌善舞。因此得到武帝寵愛,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昌邑哀王。
一
李夫人,生卒年不詳。李夫人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她的父母兄弟均精通音樂,都是以唱歌跳舞為職業(yè)的藝人。
在漢武大帝劉徹寵愛的眾多后妃中,最生死難忘的,要數(shù)妙麗善舞的她了。
李夫人的得幸,居然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一首名動京師的《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一闋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向往之情。這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二
李夫人得寵之后,劉徹對她寵冠后宮,愛若至寶,頗有領(lǐng)一時風(fēng)尚的意思。
一天,漢武帝到李夫人宮中,忽然覺得頭癢,于是摘下李夫人頭上的玉簪搔頭。此事傳到后宮,宮女們都學(xué)著李夫人的樣子,在頭上插了一把玉簪,以致一時長安城內(nèi)玉價倍增無數(shù)。
這就是“玉搔頭”的故事。
三
劉徹和李夫人琴瑟和諧、魚水交融,但自古紅顏多薄命,不久,李夫人竟染病不起,日漸憔悴。
漢武帝不顧諱忌,帶著滿腔思念之情來到李夫人的病榻前,看望她,同時想見她一面,但李夫人卻用被子蒙住了臉,不愿見他,只是語帶嗚咽地請求漢武帝在她死后照顧好她的兄弟和兒子。
漢武帝沒有立即答應(yīng)她的請求,因為他有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再看一看她的絕世容顏,因為他明白,這也許就是最后一面,但是李夫人仍然決然地拒絕了他的要求。最終,漢武帝未能看到她的容顏,直到他怏怏不快地離開。
四
劉徹走后,其他妃嬪責(zé)備李夫人說:“貴人您為什么不見一見皇上呢?難道這樣痛恨皇上嗎?”
李夫人說:“我之所以不愿見皇上,正是為了托付兄弟之事。我因為容貌美好,從微賤地位獲得皇上寵愛。以美色事人者,色衰則愛意松懈,愛懈則恩義斷絕?;噬现赃€能念念不忘來看我,正因為我平生美好的容貌,現(xiàn)在如見到我容貌毀壞,顏色非故,一定會厭惡拋棄我,還怎么會記得憐憫錄用我的兄弟呢!”
不久,李夫人去世,漢武帝用皇后的禮儀將她安葬。
李夫人因年少早死,漢武帝憐憫她,于是命畫師將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武帝去世后,大將軍霍光依照漢武帝的平素意愿,在宗廟中以李夫人配享祭祀,并追加尊號為孝武皇后。
五
在正史上,李夫人的經(jīng)歷就只有因歌得幸以及和劉徹以及其他妃嬪的病榻對話。但在野史上,李夫人留下了不少傳說。
西漢時有一種植物,樣子很像菖蒲,但它是紅顏色,白天縮進(jìn)地里,晚上才從地下鉆出來。只要懷揣一片這草的葉片,就能知道晚上做夢的兇吉,而且可以立時得到應(yīng)驗。
李夫人死后,漢武帝十分思念她,很想要看一看她的樣子卻再也不可能。東方朔于是獻(xiàn)上一片這草給漢武帝,漢武帝揣上它,那天晚上果然夢見了李夫人,漢武帝因此將這種草命名為“懷夢草”。
六
英明神武的漢武大帝其實是個很相信神靈的皇帝。
《漢書》中記載了他請方士招李夫人魂的事。而《史記》里卻說招的是王夫人的魂。
東晉王嘉《拾遺記》中記載:漢武帝確實也召過李夫人之魂,他找的方士名叫李少君。李少君花費(fèi)十年的時間,才在海外找到能夠讓魂魄依附的奇石,刻成李夫人的模樣放在輕紗帷幕之中,果然恍若李夫人再世。
漢武帝非常高興,想要走近“李夫人”身邊,李少君卻說那石頭上有奇毒,何況魂魄并非活人,因此只能遠(yuǎn)看不能靠近。
劉徹更加悲痛,相思成災(zāi),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并且命令樂府音樂家為這首詩作曲。這也是成語“姍姍來遲”的出典。
劉徹還親自作賦,悼念李夫人。為了不讓漢武帝誤碰,李少君很快便將這石像打碎成粉,做成藥丸讓漢武帝服下,從此漢武帝再也沒有夢到李夫人。漢武帝隨后便修筑夢靈臺,用來祭祀李夫人。
七
大音樂家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負(fù)責(zé)飼養(yǎng)宮中的狗,后因擅長音律,頗得武帝寵愛。后來由于妹妹的關(guān)系,更是得勢。
史書上說他“與上臥起,甚貴幸,埒如韓嫣”。漢代男風(fēng)盛行,劉邦時有籍孺,孝惠有閎孺,文帝有鄧通,哀帝與董賢的斷袖之癖更成為了男風(fēng)的代名詞。所以,以現(xiàn)代歷史學(xué)的普遍觀點(diǎn),李延年應(yīng)該是劉徹的男寵。
李夫人死了,李家漸漸失寵。再后來,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奸亂后宮,漢武帝下詔殺了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全家。
當(dāng)時李夫人還有一個哥哥李廣利正在攻打大宛未歸,所以未受李季牽連。但李廣利第一次出征無功而返,漢武帝令其不得入玉門關(guān),第二年重整軍備攻下大宛,歸來后被武帝封為海西侯。
又過了幾年,李廣利出征匈奴前與丞相劉屈髦密謀推立妹妹李夫人唯一的兒子劉髆為太子,被人告發(fā),漢武帝勃然大怒,腰斬劉屈髦,誅盡李廣利家族。李廣利投降匈奴,后被殺。
就這樣,李家被誅兩次,盡滅。
【釋義】: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出處】:《詩·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婦傾城?!睎|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示例】:《花月痕》第七回:“所選的人,橫豎是那并州幾個粉頭,又難道又有個傾國傾城的出來?”【近義詞】:傾城傾國、國色天香、出水芙蓉 【典故】:傾國傾城語出自漢武帝時音樂家李延年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聞此曲后,遂納納其妹為妃,即史上所稱的“李夫人”。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寵愛,后因病重,武帝時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終背對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說是病顏憔悴,怕有損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后,武帝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對她懷念不已。白居易據(jù)此寫了一首諷諭詩《李夫人》。
漢景帝之子。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統(tǒng)治期間接受董仲舒建議,將“獨(dú)尊儒術(shù)”作為鞏固政權(quán)的工具;采用法術(shù)、刑名,加強(qiáng)統(tǒng)治。頒行“推恩令”,以削弱割據(jù)勢力。設(shè)十三郡刺史,加強(qiáng)對地方的控制;經(jīng)濟(jì)方面,實行鹽鐵專營和場輸平準(zhǔn)等措施,并打擊富商大賈;農(nóng)業(yè)方面,實行“代田法”,移民西北屯田;曾兩派張騫至西域,加強(qiáng)對西域統(tǒng)治和經(jīng)濟(jì)文化交流,用衛(wèi)青、霍去病為將進(jìn)擊匈奴,保障了北方經(jīng)濟(jì)文化的發(fā)展。 漢武帝熱衷求神訪仙,又好女色。他聽信方士的妄說,嫌舊宮矮小,不足以迎神,同時也想使后宮可以容納天下更多的佳麗。于是在太初元年修了“建章宮”。建章宮周長三十里,里面可以容納千門萬戶,內(nèi)殿有十二個門,臺階都以美玉裝飾。又用黃金鑄了一個鳳凰,放置在殿頂上。在宮北鑿太液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象征海中的仙山。武帝因嫌宮殿在城外來往不便,就造了飛閣直通未央宮。又在長樂宮北建明光宮,未央宮北建桂宮,都筑復(fù)道相連。金玉珠璣為簾,墻壁上嵌著夜明珠,晝夜光明。選燕、趙美女兩千人居住在其中。所選的良家子女,年紀(jì)都在十五至二十多歲,若年滿三十便遣令出嫁。當(dāng)時各宮的美女,共有一萬八千人。幸運(yùn)的女子幾年之中有機(jī)會被進(jìn)幸一次,大多數(shù)一生也未曾見過武帝一面。 武帝后宮佳麗雖多,但自從王夫人死后,卻沒有一個得到武帝專寵的。宮廷樂師李延年精通音律,頗得武帝歡心,他所做的曲子凡聽到者都會莫名感動。李延年有一個妹妹,是個歌女,生得姿容秀媚,體態(tài)輕盈。李延年想把她進(jìn)獻(xiàn)給武帝為妃。但因為自己出身微賤,不便自言,于是請求平陽公主代為薦引。 一天,武帝在宮中置酒,平陽公主也在座,李延年侍宴。待到酒酣,李延年起舞,唱自做的一首新歌,其歌曰:“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平日所接觸的女子無可計數(shù),不過就是有幾分顏色的,在那么多美女之中也失去了光彩,更無一能及王夫人。此時衛(wèi)子夫年老,王夫人早死,武帝想再訪求絕色佳人以慰床笫之歡,可是一直不能如愿?,F(xiàn)在聽到李延年歌詞,觸動了潛藏已久的心事,不禁嘆息說:“世間哪有你所唱的那種佳人?”平陽公主在一邊揣摩得知李延年歌中的寓意,于是趁勢說:“陛下有所不知,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蔽涞坌闹幸粍樱⒚倮钍先雽m。不久李延年將其妹引入。武帝一看,果然是沉魚落雁、妙麗善舞。武帝遂納李氏為妃。 由此李氏寵冠后宮,號為李夫人。不久懷孕,生下一個男嬰,武帝封為昌邑王。自從武帝專寵李夫人,所有宮女無不艷羨嫉妒。 一天武帝去李夫人宮中,忽然覺得頭癢,于是用李夫人的玉簪搔頭。這件事傳到后宮,人人想學(xué)李夫人的樣子,頭上都插了玉簪,一時長安玉價加倍。 誰知月有陰晴圓缺,李夫人入宮只短短幾年,卻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臥床不起。武帝難過不已,親自去看她。李夫人一見武帝到來,急忙以被覆面,口中說:“妾長久臥病,容貌已毀,不可復(fù)見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蔽涞壅f:“夫人病勢已危,非藥可以醫(yī)治,何不讓朕再見一面?”李夫人推辭說:“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實不敢與陛下相見。”武帝說:“夫人不妨見我,我將加賜千金,并封拜你兄弟為官。”李夫人說:“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見。”武帝又說一定要看她,并用手揭被子,李夫人轉(zhuǎn)面向內(nèi),欷歔掩泣,任憑武帝再三呼喚,李夫人只是獨(dú)自啜泣。武帝心里不悅,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這時李夫人的姊妹也入宮問病,見此情形,都很詫異。待武帝走后,她們責(zé)備李夫人:“你想托付兄弟,見一見陛下是很輕易的事,何苦違忤至于如此?”李夫人嘆氣說:“你們不知,我不見帝的原因,正是為了深托兄弟。我本出身微賤,他之所以眷戀我,只因平時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今天我病已將死,他若見我顏色與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惡,惟恐棄置不及,怎么會在我死去后照顧我的兄弟?” 幾天后李夫人去世。事情的結(jié)局果然不出李夫人所料。李夫人拒見武帝,非但沒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無限的痛苦,將李夫人用皇后禮安葬,命畫師將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遞增。 有一天武帝去了昆明池。昆明池在上林苑中,池中有豫章臺、靈波殿及一條石刻的鯨魚。石鯨長三丈,每到天上下雨的時候,石鯨首尾皆動。昆明池東西各立一個石人:一是牽牛,一是織女,做成天河的樣子。時值秋日,武帝坐在舟中,見夕照西斜,涼風(fēng)激水,景物使人凄涼。不禁觸事懷人,想到李夫人生前的種種好處,于是自做新詞一首,名《落葉哀蟬曲》,其詞曰:“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虛房冷而寂寞,落葉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寧?” 武帝出來游昆明池,本為散悶解頤,誰知反添了許多新愁,于是回到延涼室中休息。他覺得很疲倦,睡眼之間,忽見一人裊裊走進(jìn)。原來竟是李夫人,她手?jǐn)y一物,贈與武帝,并說:“這是蘅蕪香。”武帝忽然驚覺,回憶剛才的夢境,歷歷如在眼前。又聞到一陣香氣,芬芳經(jīng)久不息。他記起李夫人夢中所贈的香,到處摸索卻找不到。但是枕席衣襟,卻不知怎么沾染了香氣,因此改延涼室名為“遺芳夢室”。 武帝懷思轉(zhuǎn)切,召來一個方士,讓他在宮中設(shè)壇招魂,好能與李夫人再見一面。于是在晚上點(diǎn)燈燭,請武帝在帳帷里觀望,搖晃燭影中,隱約的身影翩然而至,卻又徐徐遠(yuǎn)去。武帝癡癡的看著那個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寫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來遲?!痹瓉砩詈@镉袧撚⒅?,顏色發(fā)青,且輕如毛羽,天氣寒冷石頭卻是溫的,當(dāng)暑熱時反而變冷。把這種石頭刻成人像,可以說話,方士將石像置于紗帳里,宛若李夫人生時。但因石頭有劇毒,不可接近,只可以在遠(yuǎn)處觀望。 他想到李夫人病中囑托的話,于是封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李夫人還有一個弟弟李廣利,則苦于沒有尺寸之功,武帝不能無故加封。 不過機(jī)會終于來了,武帝聽說大宛國有汗血馬。便派使者赍持千金及金馬前往大宛換取良馬。此事被大宛國王一口拒絕。使者費(fèi)盡許多辛苦白跑了一趟,因此生氣之下痛罵宛國大臣,又將金馬錘成了碎屑。大宛國將使者殺死,財物奪去,只有幾個從人僥幸脫逃。武帝借機(jī)派李廣利領(lǐng)六萬騎兵,七萬步卒往征大宛。待四年后班師回玉門關(guān),僅剩下萬余人。武帝卻不加苛責(zé),反而封李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多少尸骨丟在大漠無人收取,只為李夫人的一句遺言,武帝也稱得上是一往情深。 “夫人”是嬪妃的稱號,李夫人沒有留下她的名字,薄命不薄命難說,禍水不禍水也談不上,但這位死后許多年還能讓漢武帝戀戀不忘的李夫人卻實在不尋常。她的開始和結(jié)局同樣不可思議。武帝的無盡思痛幾乎全在她計劃之中,美艷的容顏是她受寵的原因,而更在于她做人極有分寸,不因武帝的寵幸忘乎所以。一句“遺世而獨(dú)立”襯托了她的本質(zhì),有可遇而不可求的距離美。李白的那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也許是李夫人所說的最好注腳。 東漢郭憲《漢武帝別國洞冥記》中記載了漢武帝因深情思念李夫人,東方朔遂獻(xiàn)上一枝懷夢草,使武帝能在夢中和李夫人相遇?!妒酚洝放c《漢書》都詳略不同地記載了方士李少翁為漢武帝招李夫人魂的事。據(jù)東晉王嘉《拾遺記》:招魂時是用色青質(zhì)輕的“潛英之石”,將李夫人的畫像設(shè)在紗帳里,在燈燭下投影于“帳帷”之上。這是后代皮影戲的由來。白居易詩《李夫人》云:“傷心不獨(dú)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見穆王三日哭,重璧臺前傷盛姬。又不見泰陵一掬淚,馬嵬坡下念貴妃??v令妍姿艷質(zhì)化為土,此恨長在無銷期?!钡欠N“遺世而獨(dú)立”的凄清,千古之下只李夫人一人而已,遠(yuǎn)非楊貴妃的艷俗可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5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女人系列:怒砸和氏璧的女人
下一篇: 女人系列:能作詩的斗不過會跳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