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
?易中天認(rèn)為:第一, 他們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時都只有二十六七歲。第二, 他們都“審于量主”(謹(jǐn)慎地選擇主公)。第三, 他們都“謀功為高”。第四, 他們都忠心耿耿、競競業(yè)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第五, 他們和曹操、劉備的關(guān)系,也都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如魚得水”,甚至確有一些情意郭嘉簡介
郭嘉(170-207),字奉孝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234)
易中天《品三國》:郭嘉和諸葛亮:誰是三國亂世第一謀士
事實上
然而
這句話到了《三國演義》那里,就變成了這樣一個場面:曹操華容道脫身回到南郡,曹仁設(shè)宴壓驚
,眾謀士也都在座。曹操忽然仰天大慟。眾謀士說,丞相遇難時全無懼怯,現(xiàn)在安全回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已得料,可以重整軍隊報仇雪恨,怎么反倒痛哭?曹操說:“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接著便捶胸大哭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曹操的這一聲嘆息或者說捶胸大哭被毛宗崗父子批得狗血噴頭,而且把這一哭和宛城之戰(zhàn)哭典韋聯(lián)系起來了
這真可謂“曹操版”的“劉備摔孩子”了。劉備摔孩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就是趙云在長坂坡救回阿斗后,劉備把那孩子往地上一扔,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驚得趙云撲翻在地,哭著說非肝腦涂地不可。你看,曹操是不哭愛子哭愛將,劉備是不疼愛子疼愛將,結(jié)果都讓將士們感激涕零,真是異曲同工。同樣
,哭典韋和哭郭嘉也有得一比。毛批說,曹操以前哭典韋,后來哭郭嘉。哭典韋之哭,是為了感動眾將士;哭郭嘉之哭,是為了羞愧眾謀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這個批語當(dāng)然很精彩
,只可惜曹操哭典韋的話,哭郭嘉的場面,和“劉備摔孩子”一樣,都是小說家言。沒錯,為典韋治喪時,曹操確實親臨哭祭,但沒有說過“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的話。曹操也確實說過“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話,但并沒有捶胸大哭。我們也不知道他是在什么場合說的,有沒有眾謀士在座就更不知道。那個場面是羅貫中的演義,靠不住的。也就是說,毛宗崗父子批的是小說中的曹操,不是歷史上的曹操。歷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
。他的嘆息,也未必是為了“愧眾謀士”。事實上,曹操赤壁失利,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責(zé)任并不在謀士。何況曹操的謀士也并不無能。比如孫劉的聯(lián)盟,就早已有人料定,這個人就是程昱。曹操在奪取荊州以后繼續(xù)順江東下,也有人反對,這個人就是賈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那么,曹操又為什么要嘆息呢
怎么就不會這樣呢?因為郭嘉是軍事天才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險招
烏丸也叫烏桓
事實上
然而郭嘉卻認(rèn)為可以打
事情果然如郭嘉之所預(yù)料
。據(jù)《三國志·先主傳》及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征烏丸,劉備勸劉表偷襲許都,劉表不干(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等到曹操從烏丸王踏頓大本營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附近)班師時,劉表才后悔,說不聽劉備的話,失去了一個大好機(jī)會。劉備只好安慰他說,現(xiàn)在天下大亂曹操接受郭嘉的建議
頓才知道曹軍來了
,倉促應(yīng)戰(zhàn),結(jié)果兵敗被殺。袁尚和袁熙也只好遠(yuǎn)走遼東,投奔公孫康。看來郭嘉確實料事如神。所以
,《三國演義》便把這場戰(zhàn)爭最后的勝利也歸功于他。這個故事我們前面講過,就是破烏丸后,曹操按兵不動,并不急于去消滅投奔公孫康的袁尚和袁熙,而是等著公孫康把這兩個人的人頭送來,公孫康也果然這么做了。這原本是曹操自己的決策,《三國演義》卻說是郭嘉的“錦囊妙計”,謂之“郭嘉遺計定遼東”事實上,羅貫中的移花接木也不是一點譜都沒有
,郭嘉確實出過類似的主意。據(jù)《三國志·郭嘉傳》,袁紹死后,袁尚和袁譚也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當(dāng)時諸將都主張一鼓作氣滅了那兩個,郭嘉卻說不必,不如等著這兄弟倆自己打起來。郭嘉的分析是:袁尚和袁譚因為爭當(dāng)接班人原本不和,他們兩個又各有各的謀士,因此勢必禍起蕭墻。如果我們逼急了,他們就會相濡以沫;我們不管他,他們就會鷸蚌相爭。所以,我們應(yīng)該做出南征劉表的態(tài)勢,等待他們的事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果然,曹操的軍隊才開到西平(今河南省西平縣西),袁尚和袁譚就因為爭奪冀州大打出手,曹操也就坐收漁利。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不難看出郭嘉為什么能料事如神了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把人琢磨透了。他看透了袁紹,看透了呂布郭嘉確實太會看人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7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