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尉遲恭射殺了李元吉,不久以后,李淵不得已禪位于李世民,自己當起了太上皇。李世民徹底掌權(quán),在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他還處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以及李元吉的五個兒子,以絕后患。
按理說,李世民殺親兄弟,逼迫親生父親禪位,應該臭名昭著才對,可眾所周知的是,李世民在歷史上的評價非常高,甚至很多人都將李世民當做偶像。
太子李建成死了,他的五個兒子沒能逃過厄運,全都被李世民處死,那么,李建成的妻子和女兒呢?她們也被李世民殺了嗎?
李建成之妻名鄭觀音,她出身于北周世家望族的滎陽鄭氏,和歷史上著名的蘭陵王妃出自同一個家族。
鄭觀音是在十六歲那年嫁給李建成的,那年李建成二十六歲,兩人相差整整十歲。史書并未記載李建成在那之前是否有妻妾,總之鄭觀音是唯一一個有歷史記載的。鄭觀音出身名門望族,青春年少,美麗非凡的她很快就收到了李建成的專寵。
在嫁給李建成的第四年,李建成被立為皇太子,鄭觀音則被立為皇太子妃,那時鄭觀音也不過二十歲而已,她便距離無數(shù)女人夢中的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遙,不知羨煞了多少人。
可是,禍起蕭墻,李建成突然之間發(fā)動政變,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失敗被殺,除了他那早逝的長子李承宗以外,其余五子全被被殺!也就是說,朝夕之間,鄭觀音就夫死子亡了,那年她只有二十八歲,如果她和李建成也有兒子,那么至少也有十一歲了。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并未對他的妻子和女兒動手,鄭觀音得以保住性命。失去丈夫和兒子和鄭觀音悲痛不已,在此后的五十年里,鄭觀音終日悼念亡夫、撫育幼孤,到死也沒有再嫁,最終在唐高宗時期的上元三年高壽而終,享年七十八歲。鄭觀音死后與李建成歸葬在一處。
李建成的五個女兒當中,僅有三位有歷史記錄。我們只知他的長女李氏、次女聞喜縣主李婉順以及第五女歸德縣主,其余二女結(jié)局不明。李婉順自由聰慧,姿容秀麗,長大后嫁給了貴族子弟劉應道,劉應道之兄劉祥道官至宰相。
李世民為什么只殺李建成的兒子,反而留下了李建成妻女的性命呢?這可能和古人重男輕女的思想有關(guān),那時的人認為只有兒子才能傳宗接代,女兒遲早要嫁出去,會成為別人家的人,所以殺掉李建成的兒子就相當于讓他絕嗣了。另一方面,李世民不是也沒殺他的父親李淵么,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殺的人太多了,用此事挽回一點形象,何樂而不為?
其實不是李世民不想將自己的大嫂收入自己的后宮之中,是因為李世民忌憚他大嫂家的家族勢力才不收了他的大嫂的。
首先來看一下當時李世民大嫂隱太子妃鄭觀音的各種條件,其他先不談,只先說一下她的各種自身條件,根據(jù)歷史記載,在發(fā)生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鄭觀音才剛剛28歲,正是一個女人最有魅力的時候,而她的樣貌身材根據(jù)她自己的墓志銘記載鄭觀音淑韻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風泛桃李之蹊。雖然墓志銘可能有所夸張,但是畢竟是前太子的太子妃,是即將成為皇后的人物,姿色也絕對不可能差。所以說李世民根本不可能是因為鄭觀音自身的原因而不將她納入自己的后宮之中。
除了自身條件會導致李世民不納鄭觀音為妃外,當時也就只剩下鄭觀音背后的家族勢力了,李世民所納的弟妹是隋朝宗室觀王楊雄的侄孫女,而畢竟是前朝勢力,所以說勢力根本就不行了,李世民跟不就不在意這個弘農(nóng)楊氏的意見,而反觀隱太子妃,隱太子妃鄭觀音出自滎陽鄭氏。滎陽鄭氏是什么家族?滎陽鄭氏在隋唐時期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被稱為當時最顯赫的七個氏族,而身為當世七大氏族之一的滎陽鄭氏在當時影響力很大。鄭氏作為大氏族,更加看重榮譽,氏族中的女子在丈夫被人殺了之后又被仇人霸占,面子上不好受。所以說李世民不敢輕動。
因為在唐朝初期,門閥氏族的力量依然是世間的最主要力量,畢竟當時科舉還沒有來得及提供寒門人才。所以像滎陽鄭氏這樣的龐然大物,李唐皇族也不敢輕易得罪。
沒娶嫂子鄭觀音,當時李世民是權(quán)衡了利弊之后做出的決定。當時鄭觀音是大家公認的太子妃,也是山東貴族之后,李世民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不敢在這一方面冒險的。
當時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取得了勝利,而李建成與李元吉均被殺害,從此李世民的地位就不曾被動搖過。李元吉死了之后,李世民將他的媳婦楊氏收到了自己的宮中,但是并沒有將李建成的媳婦鄭觀音收為己用,是因為鄭觀音長相不如其他人嗎?當然不是!想想當時李世民殺害李建成之前,李建成那可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將來要繼承皇位的人,而可以成為李建成的媳婦,并且一舉成為太子妃將來的皇后,鄭觀音的美貌可想而知。
李世民不敢將鄭觀音占為己有,我想大概是李世民還是比較清醒的,知道事情怎么處理才能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時,鄭觀音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妃,也是李世民名正言順的嫂子,所謂長嫂如母,李世民心里還是比較尊崇禮數(shù)的。放棄一個鄭觀音,李世民獲得百姓們的贊美,這個交易還是很值得的。
還有,鄭觀音當時的娘家也不是等閑之輩,當時李淵讓李建成與鄭家聯(lián)姻就是想獲得鄭家的支持,保證唐朝的穩(wěn)定。如果李世民輕舉妄動,敢羞辱鄭觀音的話,我想當時的鄭家也不會坐以待斃就此蒙羞的。所以當時李世民好好的將鄭觀音放在一邊,是最明智的選擇。而楊氏與鄭觀音不一樣,李世民作為?大伯哥?,有種長輩照顧晚輩的感覺,并且對待楊氏也沒有鄭觀音那么多顧慮,所以就納了楊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9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白用30萬接濟天下寒士是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