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去世后,嘉慶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權(quán)臣和珅下獄抄家,抄出的金銀、古玩、珍寶總價值約11億兩白銀,相當于清廷15年的財政收入,隨后,嘉慶公布和珅二十條大罪,并賜其自盡。
嘉慶皇帝處死和珅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眾所周知的經(jīng)濟方面、鞏固皇權(quán)方面、軍事方面等原因之外,還有嘉慶皇帝強烈的報復念頭,因為嘉慶繼位之后,和珅曾試圖通過“文字獄”將嘉慶拉下皇帝的寶座。
和珅是乾隆皇帝最信任和寵愛的臣子,在乾隆朝呼風喚雨多年,盡管罪行累累,但無人能將其扳倒。
乾隆退位為太上皇之后,依然牢牢的將權(quán)力掌握在手中,嘉慶皇帝只是一個傀儡。
機警的和珅知道乾隆皇帝這棵大樹年事已高,總有倒下的一天,也曾試圖巴結(jié)新皇帝嘉慶。
比如,和珅知道乾隆將皇子嘉慶(即皇子颙琰,為方面敘述,本文把颙琰一律稱為嘉慶),定為皇位接班人之后,拿了一個如意送給嘉慶,暗示他會成為太子,企圖通過此舉來討好他,但嘉慶并不領(lǐng)情,這件事后來也成為嘉慶給和珅定的20條大罪之首。
和珅見討好嘉慶不成,就決定先下手為強,對付嘉慶皇帝。
首先是孤立嘉慶皇帝,和珅借太上皇乾隆之首將嘉慶的心腹全部鏟除,換成自己的黨羽,比如嘉慶的唯一在世的老師朱珪就被外派為兩廣總督,遠離京城。
其次是監(jiān)視嘉慶皇帝,和珅將自己少年時讀書的老師吳省蘭提拔為侍讀,以幫助嘉慶處理公文之名行監(jiān)視之實,沒有實權(quán)的嘉慶皇帝敢怒而不敢言。
和珅這些舉動,已經(jīng)足以激怒嘉慶皇帝,但和珅接下來做的一件事,可比這些要嚴重多了,他要把嘉慶皇帝拉下寶座!
和珅知道嘉慶皇帝怨恨自己,兩人之間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如果不把嘉慶搞下去,將來一旦乾隆去世,嘉慶大權(quán)在握,自己就會成為他案板上的肉,任由他炮制。
所以,和珅一直在尋找時機給嘉慶致命的一擊。
機會很快就來了。
嘉慶的老師、兩廣總督朱珪,知道嘉慶皇帝在北京被和珅孤立,處境艱難,想回北京支持他。
但在和珅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朱珪想要調(diào)回北京任職難于上青天。
朱珪非常聰明,想到了一個妙計:
他把乾隆皇帝寫的4萬多首詩輯錄成冊,詳細地注釋褒揚,然后獻給乾隆。
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收到這份大禮,龍顏大悅,笑得嘴都合不上了,立即把朱珪補為大學士,調(diào)回北京,隨侍左右。
嘉慶皇帝聽到老師回京的消息后,大喜過望,當下寫了一首詩,表達了對老師的思念和自己不再孤單的內(nèi)心感受。
這首詩被吳省蘭看到后,偷偷拿去交給和珅。
和珅看到這首詩,非常高興,認為這是老天賜予的良機,當下拿著詩去向乾隆打小報告,稱:“嗣皇帝欲示恩于師傅?!?/p>
乾隆聞言認為嘉慶和朱珪勾結(jié),背后說不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傳喚軍機大臣董誥覲見,問道:“嗣皇帝這樣做,依照大清律例該怎么辦?”
董誥與嘉慶皇帝關(guān)系不錯,趕緊跪下說道:“圣主無過言?!?/p>
乾隆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沒有追究嘉慶和朱珪。
和珅見詭計沒有奏效,又趁機慫恿乾隆,不讓朱珪回北京,于是,朱珪被降為安徽巡撫,此后,朱珪一直外任職,知道乾隆去世后,才被嘉慶調(diào)回北京,參與處理和珅一案。
從詩文中找茬來打擊對手,是典型的“文字獄”做法,而和珅正是此中高手,曾和劉墉等人一起炮制過清朝四大“文字獄”案件之一的“一柱樓詩案”。
嘉慶皇帝知道和珅通過“文字獄”來對付自己后,明白和珅這是處心積慮要置自己于死地,不會再像之前的監(jiān)視和孤立那么小打小鬧了。
從這一刻起,嘉慶皇帝就下定與和珅不共戴天的決心,后來,乾隆去世,僅僅15天之后,嘉慶即被賜死和珅,終于為自己出了一口惡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