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太師平章賈似道是著名的蟋蟀迷!元兵南下時,作為軍國重臣的他不顧國事,陪著群妾斗蟋蟀!后人戲稱“蟋蟀宰相”。他不光玩還進行了研究并著有《促織論》《蟋蟀譜》和《促織經(jīng)》,后者是我國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建構(gòu)起“蟋蟀學(xué)”的雛形。
賈似道之歷史評價:
《宋史》:“似道既專恣日甚,畏人議己,務(wù)以權(quán)術(shù)駕馭,不愛官爵,牢籠一時名士,又加太學(xué)餐錢,寬科場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斷絕,威福肆行?!?/p>
謝太后:“似道勤勞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禮?!?/p>
王爚:“本朝權(quán)臣稔禍,未有如似道之烈者??N紳草茅不知幾疏,陛下皆抑而不行,非惟付人言于不恤,何以謝天下!”
文天祥:“己未鄂州之戰(zhàn)何勇也,魯港之遁何哀也!”
忽必烈:“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shù)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
劉克莊:“以袞衣黃鉞之貴,俯同士卒甘苦臥起者數(shù)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掃如山之鐵騎,不世之功也!”
理宗嘗夜憑高,望西湖中燈火異常時,語左右曰:“此必似道也?!泵魅赵冎?。
希憲:“昔攻鄂時,賈似道作木柵環(huán)城,一夕而成,陛下顧扈從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p>
“蟋蟀皇帝”——斗蟋文學(xué)名著見之于明清 明清兩代歷時五百四十三年,斗蟋之風(fēng)經(jīng)久不衰,尤以明宣德年間為盛。其時出了位酷好促織之戲的皇帝,歲歲有征,民不堪擾?;实墼塘钐K州知府采辦促織。“今所進促織數(shù)少,又多細小不堪的。已敕他每(們)……要一千個,……不要誤了?!彼岩捛ь^上好蟋蟀,談何容易!一敕至府,健夫小兒,?!叭壕鄄蓍g,側(cè)耳往來,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至于溷廁之中,一聞其聲,踴身疾趨如饞貓。”(明袁宏道《畜促織》)。為進貢一頭蟋蟀而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數(shù)??芍^中國蟋蟀史上的“血淚篇”。清代文學(xué)家蒲松齡曾將這一血淚篇章寫成一短篇小說,名《促織》。內(nèi)容說的是明宣德年間,里胥奉上司之命向一窮困潦倒的讀書人成名索要蟋蟀,成名到處捕捉不得。就在他惶惶不可終日,“憂悶欲死”之時,終于得到一頭佳品,誰知剛剛到手,卻被頑皮的兒子捏死了。兒子懼怕父親責(zé)罵,投井自盡。雖被救起,卻長眠不醒,其魂魄已化作一只輕捷善斗的蟋蟀。其父得之,獻給皇帝,得了重賞。這段生生死死的故事,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堪稱一著“蟋蟀佳作”。近人將此故事改編為電影上映,直題其名日“蟋蟀皇帝”,真乃畫龍點睛,一語破的。賈似道的《促織經(jīng)》問世以后,明清兩代有關(guān)蟋蟀的專著又相繼出過多部。除前已提及的《促織經(jīng)》和《畜促織》之外,還有明代劉侗著的《促織志》,清代更有金文錦的《促織經(jīng)》,石蓮的《蟋蟀秘要》,朱翠庭輯的《蟋蟀譜》,金六(音伊)廠刪定的《促織經(jīng)》和朱從延纂輯、林德垓、莊樂耕重訂的《蚟孫鑒》等。漢代楚人稱蟋蟀曰蚟孫。王孫或即蝗孫,這些著作,大都以賈似道的《促織經(jīng)》為基礎(chǔ),增益而成。近代,李文翀于1930年出版了《蟋蟀譜》一書,同年,李石孫、徐元禮等又編輯出版了一部集大成之作《蟋蟀譜》,全書十二卷,為盆圖一卷,卷首一卷,譜十卷。此書卷帙雖繁,內(nèi)容仍未突破前人窠臼,故亦可視為明清文獻之余緒。
起綽號,這在我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小時候很多人都被人起過綽號,甚至成年人也不放過起綽號的機會。
其實,這并不奇怪,因為起綽號在中國是有傳統(tǒng)的,不光是普通人,連名人也深諳其道、樂在其中。
下面筆俠就給大家講講宋朝那些人給人起綽號的趣事兒,那才叫一個“絕”字。
好了,從誰先開頭呢?就拿千古冤家司馬光和王安石開頭吧:
1、司馬光
司馬光,綽號“司馬?!?/strong>,這是千古才子蘇軾給他起的,這個蘇軾真是哪都有他啊。
話說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反得那是一個徹底,不管好的壞的,只要是王安石提出的,一律反對。
蘇軾比較客觀,他認為司馬光做得太過分了,又不聽人勸,一怒之下就給司馬光送上了這個綽號,蘇軾也因此而仕途坎坷。
2、王安石
王安石綽號“拗相公”,什么意思呢?和司馬光一樣,犟,只要決定了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王安石和司馬光本來還是好朋友,在文壇上惺惺相惜,自從變法后,兩人就杠上了。王安石為了堅決執(zhí)行變法,已經(jīng)不顧別人的意見了,所以大家叫他拗相公。
但王安石是出于公,而不是私,他犧牲自我,挽救大宋,從這個層面看,他比司馬光要更識大體。3、范仲淹
范仲淹綽號“窮塞主”,這是大文豪歐陽修給他起的。
話說范仲淹憂國憂民,擔(dān)任邊塞守將時寫了一首凄涼憂憤的《漁家傲》,全詞我就不摘錄了,很有名,但不是歌頌太平那種。
歐陽修讀了這首詞后,評價了5個字:“窮塞主之詞”,這是什么意思呢?
在歐陽修看來,邊塞將領(lǐng)就應(yīng)該寫些鼓舞人的話,最好捷報頻傳,而范仲淹卻寫些凄涼的話,讓人覺得他是不是黔驢技窮了?
歐陽修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范仲淹在邊塞見到的凄涼景象又有誰能理解呢?
4、王珪
北宋著名宰相,李清照的祖父,綽號“三旨相公”。這可不是個好聽的綽號,聽完它的意思你就明白了。
身為宰相,王珪一點而都不作為,上殿時“取圣旨”,等神宗皇帝決定后,“領(lǐng)圣旨”;退朝后告訴稟事人,稱“已得圣旨”。這就是王珪的為官之道,尸位素餐。所以人們戲謔地稱他“三旨相公”。
5、李邦彥
李邦彥,北宋著名的“浪子宰相”。
他的人生格言是:“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賞遍天下花(喻指女人)?!毕襁@樣的人也能做宰相,真可謂“浪子宰相”了。
6、李鄴
這個人大家比較陌生,但他的綽號比較精彩,“六如給事”。
在靖康之恥前,李鄴以給事中的身份出使金朝,回來后,他嚇破了膽兒,形容女真人:“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p>
這真是典型的奴才相,所以人送“六如給事”稱號。
7、李孝迪
李孝迪和李鄴堪稱“雙賤合璧”,李孝迪叫“四盡中書”。
當(dāng)金兵圍困汴京城,向城內(nèi)勒索錢財?shù)臅r候,身為中書侍郎的王孝迪為了湊足金人要的銀子,向全城老百姓叫囂:“如果不交出銀子,則男子殺盡,婦人虜盡,宮室焚盡,金銀取盡。”這口吻真像后來的偽軍。
所以,人稱“四盡中書”。
8、賈似道
賈似道就太有名,著名的“蟋蟀宰相”,以斗蟋蟀出名,南宋的氣運就是敗在他手里的。
此外,北宋還有著名的“三相組合”:“公相”蔡京,“媼(母)相”童貫,“隱相”梁師成以及''傳法沙門''韓絳,''護法善神''呂惠卿等,宋朝真是綽號的鼎盛時期。
《蟋蟀宰相》是依據(jù)史書記載精心打造的一部大背景的虛故事。這部古裝劇以幽默、詼諧的戲說樣式,表現(xiàn)南宋末年忽必烈大一統(tǒng)中國時,南宋臨安府(杭州)宰相賈似道以“小蟲治國到小蟲亡國”的過程。被世人稱作“蟋蟀宰相”的賈似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玩家,原本只會玩蟲,且只愿意玩蟲的他,年少時就被父親趕出了家門,后在心上人的威逼下走進了考場,無奈之下,他把自己玩蟋蟀的體會寫成了文章,不成想,這篇《蟋蟀經(jīng)》歪打正著被昏庸貪玩的宋理宗奉為至寶,賈似道從市井小民一躍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之后扶搖直上成為南宋權(quán)傾一時的當(dāng)朝宰相,由此而演繹出一幕曲折離奇、可笑可恨可嘆的歷史大戲。
資料來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2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國史大綱》談岳飛真正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