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初,繼遷再寇靈武,神寶遣人間道告急闕下。賊圍之歲余,地震二百余日,城中糧糗皆竭,潛遣人市糴河外,宵運以入。間出兵擊賊,賊引去,以功拜西京作坊副使?!端问贰せ抡咭弧?/p>
譯文:
至道初年,李繼遷又軍進攻靈武,竇神寶派人從小路向朝廷告急。敵人圍城一年多,期間還發(fā)生了地震,持續(xù)二百多天,城中糧草耗盡,他暗中派人去河東路買糧,晚上運到城里。他時常出兵攻擊敵人,敵人退去后,他因功升為西京作坊副使。
一
他的養(yǎng)父是個太監(jiān),他的哥哥也是個太監(jiān),他的養(yǎng)子還是一個太監(jiān),原來太監(jiān)也可以成為世家。
他的養(yǎng)父是北宋初期皇帝的親信太監(jiān),擔任皇城使,他的哥哥攢了不少軍功,最后居然是以左領軍衛(wèi)大將軍的軍職退休的。
而他自己,更是在戰(zhàn)場上攻如猛虎,守如磐石,博得贊譽一片。
他就是北宋太監(jiān)竇神寶。
他的養(yǎng)父名叫竇思儼,他的哥哥名叫竇神興,他的養(yǎng)子名叫竇守志。
二
竇神寶嶄露頭角的地方是太原。
當時,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北漢,圍攻太原。北漢軍隊的抵抗十分頑強,還只是一個小太監(jiān)的竇神寶請命攻城。
竇神寶披著鎧甲,躲過滾木礌石,冒著箭雨,身先士卒,率先登城。
小竇子的勇猛給后面觀戰(zhàn)的趙光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趙光義對負傷的竇神寶親切慰問,同時打開了竇神寶在軍界發(fā)展的大門。
三
竇神寶鎮(zhèn)守邊境多年,憑借軍功不斷獲得升遷。
在并州(今天的太原附近),竇神寶采用積極防御的策略,依托堅城,時常派小部隊出擊,定點清除,積少成多,先后攻破敵人的軍寨三十六座,斬首過千。
在夏州(今天的陜西靖邊境內),竇神寶采用釜底抽薪的策略,對長期叛亂的部落毫不手軟,清剿叛亂部落的根據(jù)地,焚燒搗毀他們的房子和帳篷,生生把叛亂者打服。
在環(huán)州(今天的甘肅慶陽境內),竇神寶在出使檢查軍備的途中,正好碰上當?shù)氐呐<易灏l(fā)動的叛亂,竇神寶牛刀小試,輕松攻破牛家族二十八個部落,還順帶進行了軍事測繪工作。沒多久,牛家族死灰復燃,再次反叛,竇神寶再度出馬,平息叛亂,活捉九位叛軍頭領。
四
真正讓竇神寶一戰(zhàn)成名的是發(fā)生在公元995年的靈州攻防戰(zhàn)。
當時,李繼遷率領黨項族士兵包圍了竇神寶駐防的靈州(今天的寧夏吳忠)。
這個李繼遷是黨項族的大BOSS,是后來建立西夏王朝的李元昊的爺爺。
戰(zhàn)事一開,由于城墻堅固,兵員充足,竇神寶自己守城得當,加上以騎兵為主力的黨項士兵本來就不擅長攻城,一時間,誰也拿誰沒辦法,戰(zhàn)役變成了消耗耐心的圍城戰(zhàn)。
竇神寶并不擔心城防,何況在被包圍之前,求援的信使已經(jīng)派出,只等援兵到來,里應外合,勝利可期。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五
據(jù)《宋史·五行志》中相關記錄,這一年的十月,也就是靈州攻防戰(zhàn)爆發(fā)的第五個月,包括靈州在內的我國西北部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地震。
“潼關西至靈州、夏州、環(huán)慶等州地震,城郭廬舍多壞”,不但受災區(qū)域大,破壞力強,而且余震不斷,“地震二百余日”。
城墻垮塌的垮塌,松動的松動,地震還會帶來疫情,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因為用于賑災,糧倉見底了。
要是一般的將領,這個時候肯定會仰天長嘆“天亡我也”,然后發(fā)動自殺性攻擊或者干脆投降。
但是,竇神寶明顯不是一般將領。
竇神寶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想盡辦法收集糧食。第二件是派出精銳部隊隔三差五對敵人進行襲擾作戰(zhàn)。
襲擾作戰(zhàn)的意圖有兩個,一個自然是消耗敵軍,另一個就是制造混亂,方便把運來的糧食運進城里。
就這樣,雙方繼續(xù)耗著,等到趙光義親自編組的五路援軍發(fā)動大反攻的時候,竇神寶堅守靈州已經(jīng)一年出頭了。
六
靈州攻防戰(zhàn)的意義很不一般。
當時,靈州是北宋王朝在西北防御體系的樞紐,一旦陷落,會導致整個體系的崩潰。
趙光義在組織援軍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如靈州救援未及,城中皆漢民,必盡屠戮”。雖說現(xiàn)在地震死了不少,守城死了不少,但是沒有發(fā)生屠城的慘劇,保全了靈州城內百姓的生命。
之后,北宋軍隊的戰(zhàn)略大反攻正是從靈州開始的。
從這些意義上來說,靈州攻防戰(zhàn)簡直就是北宋版的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而竇神寶就是北宋版的朱可夫。
七
又在邊境鎮(zhèn)守了幾年之后,竇神寶告別軍界,帶著軍功和榮譽回到帝都。
皇宮大內、外交戰(zhàn)線,能力全面的竇神寶把大大小小的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很是得心應手。
公元1019年,竇神寶去世,終年七十一歲。
八
我們都知道金庸先生筆下的《葵花寶典》。
關于這本傳奇武學著作的作者,有很多種說法。比較有人氣的說法主要有:“鄭和說”、“童貫說”、“黃裳說”等。
在眾多說法中,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竇神寶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