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一奇才,蘇州人金圣嘆。此人自幼聰慧不凡,九歲便入學讀書,是《水滸傳》的忠實書迷。他為人孤傲,率性狂放,向來以才子自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和幽默大師。
清朝順治時期,金圣嘆改名為金人瑞,參加科舉考試,并一舉奪得頭籌。按理說,狀元郎最后都當了大官,前途是一片大好的,但是金圣嘆卻沒有做官。他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順治帝曾極力贊美金圣嘆之才:“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
順治十七年,蘇州吳縣新任縣令任維初用嚴酷的刑罰逼著百姓上交賦稅,杖斃了一個百姓,另外任維初還盜賣常平倉的官米,令吳縣百姓苦不堪言。
金圣嘆和當地的幾個秀才都很同情鄉(xiāng)親們的遭遇,便在第二年的三月初,與一百多個士人一起聚集在孔廟,借悼念順治帝駕崩而發(fā)泄積憤。
金圣嘆寫了“揭帖”向江蘇巡撫朱國治控告任維初的罪行,但朱國治包庇任維初,他不但抓捕了十一個士人,還反咬金圣嘆一口,稱其倡亂抗稅,驚動了先帝之靈。
朝廷本就有意震懾江南的士族,便趁此機會下令逮捕金圣嘆等人,將他們全部處以斬首極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哭廟案”,與“通海案”、“江南奏銷案”,合稱 “江南三大案”。
在哭廟案中,金圣嘆被抓入大牢,不日將處以斬首之刑。相傳,金圣嘆被關入大牢以后,他的心態(tài)依然很好,還有心情逗獄卒玩兒。
有一日,獄卒按時給金圣嘆送來飯菜,金圣嘆吃了幾口就放下了筷子,他揮手叫來一位獄卒,神神秘秘地對獄卒說:“附耳過來,我有要事相告!”
獄卒知道金圣嘆這個人,聽見金圣嘆叫他過去,他還以為金圣嘆會留給他什么傳世的寶物或者驚天動地的大秘密呢,誰知道金圣嘆最后竟然只是指著獄卒端來的飯菜說:“花生米和豆干一起吃,竟然吃出了核桃的味道,如今學到了這一招,將來就算是死也沒有遺憾了!”
據說,這句話就是金圣嘆最后一句被記錄下來的話,那之后不久,金圣嘆就被押送刑場行刑了。
刑場上,劊子手手起刀落,金圣嘆尸首分家。這時,劊子手卻發(fā)現金圣嘆耳朵里掉下了兩個小紙團。出于本能的好奇心,劊子手彎腰撿起了紙團,并疑惑地打開一看,只見兩個紙團上都分別寫了一個字,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連在一起就是“好疼”。
世人都沒有料到,金圣嘆臨死之前居然還要幽默一把,不過這也完全符合他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性格,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7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