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進(jìn)士,左宗棠還喜歡罵曾國藩。國藩生前,已知宗棠“朝夕詬詈鄙人”,然而自覺“拙于口而鈍于辯”,即欲回罵,“終亦處于不勝之勢”,只能“以不詬不詈不見不聞不生不滅之法處之”,求個清靜。國藩逝世,宗棠撰聯(lián)表彰,雖謂“自愧不如元輔”,實則不能忘情,沒過多久又接著罵了。
宗棠罵國藩,不擇時,亦不擇地。
有時在家里罵。一日,被家庭教師范賡聽到。這位老師性情誠摯,語言質(zhì)直,聽到東家罵得太不堪,實在忍不住了,站起身,嚴(yán)肅地說,您與曾公之間的矛盾,誰對誰錯,鄙人不敢評論,但是說他“挾私”,這話我可不愛聽(“則吾不愿聞”)。雖未見過曾公,然而他的謀國之忠,有口能說,難道天下人都是佞人?以此,“不敢附會”,還請老板自重。
有時在軍營罵。宗棠“每接見部下諸將,必罵曾文正”。而部將大多出身“老湘營”,曾國藩是他們的老領(lǐng)導(dǎo)。這些人固然不敢當(dāng)面得罪大帥,可也不愿違心去說曾文正公的壞話,于是,只能在這個尷尬的場合強(qiáng)忍著惡心,心中默念:“大帥自不快于曾公,斯已耳,何必朝夕對我輩絮聒?吾耳中已生繭矣?!?/p>
有時連罵數(shù)日。在兩江總督任上,恩人潘世恩之子曾瑋求見,本要請示地方公事,孰料“甫寒暄數(shù)言”,宗棠就大談自己在西北的功績,“刺刺不休,令人無可插口”。好不容易表功完畢,曾瑋正擬“插口”,宗棠手一揮,說別,然后開始罵曾國藩。時已衰老,不能長久對客,副官不等罵完,“即舉茶杯置左相手中,并唱送客”。公事還得繼續(xù),次日,曾瑋又去了。宗棠心情不錯,辦了一桌酒,與他邊喝邊聊。
曾瑋想,這總能“乘間言事”了,孰料宗棠惦記昨日罵人“語尚未暢”,“乃甫入座,即罵文正”,一直罵到散席。過了幾天,曾瑋賈勇來辭行,想抓住最后的機(jī)會,孰料一見面,仍是罵曾國藩,罵完,不待“插口”,又講西北功績,結(jié)語則用來罵李鴻章與沈葆楨。按,二人地位略遜于曾國藩,都是宗棠的老搭檔。還沒罵完,副官擔(dān)心大帥的身體,“復(fù)唱送客”,曾瑋趕緊趁著賓主道別那一刻,強(qiáng)行“插口”,“一陳公事”,才說了幾句,宗棠興致又起,“復(fù)連類及西陲事”。曾瑋一聽,頭都要炸了,“不得已,疾趨而出”。
宗棠素以諸葛亮自況,而看他對國藩的態(tài)度,卻似終生抱憾于“既生瑜何生亮”,亦可悲歟。
曾國藩確實不是那種讓人“一見即驚”的人,甚至?xí)o人一種笨頭笨腦的感覺。曾國藩前后考了七次,直到二十三歲才中了個秀才,而且還是全縣倒數(shù)第二名。他自己也說:“余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余或沉吟數(shù)時不能了?!?/p>
所以,在左宗棠滔滔不絕指劃天下之時,他只是默默傾聽,并沒有在第一時間貢獻(xiàn)什么高明見解,因此才令左宗棠得出了“才具稍欠開展“的第一印象吧。
2、首次合作,編練湘軍
曾左二人的首次合作是十分順利的。
曾國藩俯察天下大事,判定清王朝正規(guī)軍隊已經(jīng)徹底腐敗,要想平定太平天國,必須編練一支全新的武裝。
而左宗棠的想法和曾國藩不謀而合。所以,兩人前后上過兩道奏折,提出“仿前明戚繼光之法練兵“,選募鄉(xiāng)勇,組編新兵。
其中,曾國藩所上奏折,被認(rèn)為是湘軍成立的標(biāo)志。當(dāng)然,我認(rèn)為湘軍的成立,應(yīng)該是曾左兩人充分磋商的成果。
在湖南的防衛(wèi)方面,具體由曾國藩來操作,而左宗棠則在調(diào)人用兵和辦公經(jīng)費等方面多方協(xié)助。
曾國藩本是一書生,初涉軍事領(lǐng)域,大抵盲人摸象,不知所從。左宗棠為他推薦了滿族軍官塔齊布為幫手,他的幫助對湘軍初期的迅速籌建至關(guān)重要。在這段時間,曾左往來信函極多,對左宗棠的稱呼也從客氣的“尊兄“變成了親切的”仁弟“,顯示出兩人日益親密的關(guān)系。
不過,左宗棠的狂傲心態(tài)在這段時間也更加明顯,以布衣舉人之身,對曾國藩指揮訓(xùn)誡,毫不客氣。
在湘軍正式成立之后,左宗棠曾經(jīng)給胡林翼寫信:
“滌公才短,麾下又無勤懇有條理之人,前自岳州歸后,弟無三日不過其軍絮聒之。伊卻肯聽話,所以諸事尚有幾分。近來外人亦不盡以書憨嘲之。“
那意思是說,曾國藩才能短淺,書呆氣重,又沒其他人相幫,所以全賴我左宗棠處處出主意。好在曾國藩畢竟為人老實,“肯聽話”,在我的指導(dǎo)下,諸事還算頗有起色。湖南官員們終于不再嘲笑曾國藩是書呆子了。
左宗棠高己卑人的姿態(tài),在信中一覽無余。這種做派,在官場上可謂是絕無僅有。試想,一個勞務(wù)派遣的事業(yè)編,如何敢對一個省部級高官指手劃腳,還說對方“肯聽話”,這是多么高的一種姿態(tài)!
好在曾國藩是個好脾氣,對左宗棠言聽計從不以為忤。因此才造就了這段難得的“同心若金“。
可惜的是,這段蜜月為期過短。咸豐三年,張亮基調(diào)任署理湖北總督,左宗棠也隨之北上武漢。這兩人一走,曾國藩在湖南馬上就遭到了湖南官場的排擠,那些湖南官員早就痛恨曾國藩越位侵權(quán),動了地方官員的奶酪,這時團(tuán)結(jié)起來,處處給曾國藩穿小鞋。
曾國藩一怒之下出走衡陽,想脫離湖南官場,獨立創(chuàng)建湘軍。然而在衡陽,曾國藩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處境非常艱難。
恰好這時,左宗棠歸鄉(xiāng)隱居,曾國藩立即寫信請他來幫助自己。
曾國藩自覺與左宗棠惺惺相惜,已經(jīng)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左宗棠對于曾國藩言辭懇切的來信,回應(yīng)極為冷淡,明確拒絕了曾國藩的請求。
左宗棠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此事時還語含譏諷:
“滌公(曾國藩)正人,其將略未知何如。弟以剛拙之性,疏淺之識,萬無以贊高深。“
很顯然,左宗棠不愿做曾國藩的助手,主要原因是對曾國藩的“將略”評價頗低。在長沙期間的短暫合作,并沒有扭轉(zhuǎn)他對曾國藩才能的評價。況且當(dāng)時曾氏以在籍侍郎練兵,非官非紳,地位尷尬,沒權(quán)沒錢,左宗棠不認(rèn)為他是能大有作為的靠山。
收到了左氏的回信,曾國藩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在左宗棠心目中原來如此無足輕重。這令他深覺傷心。
然而,這點小事,相比于以后左宗棠將要給他的傷害,還真的不值一提。
水城生活匯將用10篇文章的篇幅,和大家聊一聊曾國藩和左宗棠的恩怨情仇,這是第2篇。
末學(xué)后進(jìn),請大家多多指教!
在我看來,左宗棠與曾國藩之間之所以會有隔閡,這主要是由于他們兩人地位的不對等。左宗棠認(rèn)為以他自己的本事來說,他的地位是不應(yīng)當(dāng)?shù)陀谠鴩?,說到底其實也就是他們兩人的執(zhí)政理念的不同以及性格的不合,因此才會互相看不爽。
左宗棠和曾國藩都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他們一人擅長于文,一人擅長于武,可以說他們對于清朝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但是他們兩人雖然為同朝大臣,但是他們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卻是十分的不友好的。但由于當(dāng)時處在一個多事之秋,他們作為國家大臣也是要以國事為重,因此他們在公開場合也并沒有撕破臉。
其實以左宗棠他自身的資歷,他原本是混不到那么高的官職的。但是他得助于曾國藩的幫助才一步步走向了朝廷高層,而曾國藩之所以會幫助左宗棠完全是因為賞識左宗棠的才干。其實他們兩人之間真正的斷交在于太平天國滅亡的那個時候。當(dāng)年兩人在爭執(zhí)洪秀全的兒子到底有沒有死,并且都向慈禧打了小報告,這才導(dǎo)致兩人最終的恩斷義絕。左宗棠之后更是逢人便罵曾國藩。
不過也有人認(rèn)為,當(dāng)年曾國藩和左宗棠之間的分裂其實是兩人有意為之,因為當(dāng)時兩人的功勛都十分的大的,大的已經(jīng)到了功高蓋主的程度。因此他們?yōu)榱吮苊夤Ω呱w主被慈禧所清洗,所以他們兩人便唱了這么一出雙簧戲。而且從后來的左宗棠征伐新疆而曾國藩支持這件事也是可以看出,他們兩人鬧翻是有著貓膩的。
左宗棠自幼飽讀詩書,腹藏經(jīng)綸,聰明絕頂。在他十歲時,有天傍晚隨老師郊外散步,時見夕陽落山,晚霞成扇形射向天空,老師即景生情,出一上聯(lián)道:“夕陽光倒生?!?br>
左宗棠略一思忖,對道:“朝日霞先出?!?br>
老師見他頭腦敏捷,又以字形出對試道:“曰日分肥瘦?!?br>
左宗棠不假思索道:“天夭別正斜?!?br>
老師再以書的功能試道:“史記篇篇記史?!?br>
左宗棠一笑又對道:“詩評字字評詩。”
老師大喜,以“國家千里駒”贊之。
左宗棠成人后性情十分孤傲,他曾為自己撰寫一聯(lián)曰:“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彼炎约罕茸魅龂鴷r的諸葛亮,還自稱為“今亮”。他雖才華橫溢,但年輕時仕途不暢;而他的好朋友曾國藩卻是官運亨通,平步青云。當(dāng)曾國藩身為侍郎時,他仍然一介布衣,混跡山林。左宗棠常為自己的命運而鳴不平,同時也對曾國藩的官運感到忌妒。
一次,曾國藩從他老家湘鄉(xiāng)出發(fā)趕赴京城,途中剛好路過長沙。他深知長沙名士多,且那里有很多好朋友,就想在這逗留兩天。
左宗棠知道了他的到來,為盡地主之誼,特邀了幾位好朋友一起去拜訪他。大家落座后談古論今,從民心到朝政無所不談。左宗棠更是滔滔不絕,他喜歡標(biāo)新立異,發(fā)表一些新觀點,大有一鳴驚人之氣勢。他對曾國藩的意見很少茍同,反而對他的一些觀點還進(jìn)行了無情的.駁斥,使他的面子很難堪。
曾國藩對左的表現(xiàn)極為不滿,告別時想好了一句話準(zhǔn)備揶揄他一下,挫挫他的銳氣,便站起微微一笑道:“季高,今日一會,我有一聯(lián)相送。”
季高是左宗棠的字,他知自己與曾國藩面和心不和,從他嘴里吐出來的聯(lián)沒有什么好話,乃不屑道:“有什么話請講吧?!?br>
曾國藩便吟道:“季子自稱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人意見輒相左?!?br>
左宗棠一聽果不出所料,連“左季高”三個字也嵌進(jìn)聯(lián)里了。他略一沉思,也笑著回敬道:“藩臣當(dāng)衛(wèi)國,進(jìn)不能戰(zhàn),退不能守,問你經(jīng)濟(jì)有何曾?”
曾國藩暗吃一驚,沒想到左宗棠才思如此敏捷,竟然將自己的名字嵌進(jìn)聯(lián)中之后,矛頭尖銳地抵了自己一句,不但沒有揶揄到他,反而被他奚落了一頓,真有點狗屎不臭挑起來臭的味道。他害怕與這樣精明的人繼續(xù)斗下去更下不了臺,故意裝著大度地“哈哈”大笑了起來。左宗棠明白他這笑聲中的含意,就此二人作揖告別了。
后來,左宗棠憑自己的才智,也成了朝廷的棟梁之材,那是后話了。
左宗棠身上有兩個亮點,一個是 雄才大略 ,一個是 恃才傲物 ,俗話“身懷奇才異能者,大多性情怪異”說的可能就包括這種人。
與曾國藩的城府和李鴻章的奸滑不同,在很多場合,左宗棠都像一個兇悍的斗士,有時他兇悍的近乎野蠻,叫人望而生畏??墒悄闳绻虼苏f左宗棠不過一介莽夫,那就大錯特錯了,斗士制服對方的手段, 絕不僅是拼力氣,更多講究的是智謀。
左宗棠在官場上不屑鉆營,但不是不懂鉆營,他要是一旦發(fā)起狠,玩起厚黑之術(shù),絕大多數(shù)的鉆營之輩,包括廟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也只能是小巫見大巫,自嘆不如。
左宗棠與曾國藩之間屬于“既生瑜何生亮”的關(guān)系,凡是曾國藩的人,左大帥都不太感冒,哪怕是只稍微和曾國藩沾點邊也不行,有點像“潔癖”。
無論哪個朝代,在 社會 上,重利都是沒辦法的事,自己家沒有余糧,還要想生存發(fā)展,那就得想盡辦法地去掏別家的口袋,特別是晚清那會兒,大多數(shù)爭斗都是為了銀子。
同治元年,左宗棠升任閩浙總督。當(dāng)時,福建很窮,左大帥要想籌餉,就得靠廣東幫忙??墒菑V東巡撫郭嵩燾是曾國藩的人,他對該撥給的左宗棠的銀兩總是能不給就不給,能給也拖著不給。
這郭嵩燾和左宗棠兩人按說關(guān)系也不算遠(yuǎn),是兒女親家。
郭嵩燾的此番作為惹惱了左大帥,好嘛!你不認(rèn)我這個親家,我也就不認(rèn)你這個姓郭的,在廣東也無所謂,照樣收拾你。
具體怎么收拾?分三步。
第一步,引火燒人。
在當(dāng)時,太平天國有兩股殘部,一股是汪海洋的,另一股是李世賢的,剿滅殘敵是左大帥的本職工作,更是拿手好戲。都見過貓捉耗子吧?貓不僅僅是要吃飽肚子,更是要玩得開心。
這汪、李二人還能再蹦跶幾天,怎么個蹦跶法,在左大帥那兒就是設(shè)計好的。這不,在左大帥的圍追堵截之下,汪、李二部朝廣東的地界蹦跶了,左大帥也開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下,郭嵩燾頭大了,汪、李二部到了廣東這可不是小事,之前再怎么看不上左宗棠,現(xiàn)在也得看上,不然沒有人能收拾了這兩股殘敵呀。
這叫什么?引火燒人!
第二步,興師問罪。
左宗棠光明正大地給朝廷上奏折,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明廣東存在的問題,治安不好是表面現(xiàn)象,導(dǎo)致治安不好的原因是兵不強(qiáng),導(dǎo)致兵不強(qiáng)的原因是餉不足,導(dǎo)致餉不足的原國是什么?
明擺著是相關(guān)人員辦事不利!
朝廷什么反應(yīng)呢?
都是千年的狐貍,你就別玩什么聊齋啦。你左大帥不就是想染指廣東嘛!不讓你染指吧,廣東的殘敵還得指望你!讓你得逞吧,你還真以為朝中無人?
朝廷很高明,一招“拖之大法”緩緩使出,裝聾作啞,不表態(tài)!
一切都在左大帥意料之中,見招拆招而已。
第三步,迂回進(jìn)攻,逼敵就范。
既然你朝廷用“拖之大法”,那咱就再發(fā)一招狠的,迂回過去,直接向郭嵩燾的頂頭上司兩廣總督瑞麟發(fā)起強(qiáng)攻。
太平天國的殘匪這么兇,不剿滅不行,可不給軍餉這匪沒法剿。剿匪是朝廷的大政方針,瑞總督你這是要壞朝廷的大事?
左大帥心里明白,這兒進(jìn)攻的越猛,朝廷的“拖之大法”越不好使。明知道瑞麟是滿人,有慈禧這個硬后臺撐腰,但越是這樣越擺出死磕的架勢。
朝廷的“拖之大法”把自己拖到了泥濘里,瑞麟得保著,左大帥得倚重,怎么辦?
只有拿郭嵩燾當(dāng)靶心替罪羊,就這樣,郭嵩燾被整倒了。
作為湖南同鄉(xiāng),左宗棠與曾國藩結(jié)識很早,并且兩人有過生死之誼。曾國藩曾大力提攜左宗棠,使左宗棠平步青云,一步步成為封疆大吏。
可是,左大帥“背恩負(fù)義”,轉(zhuǎn)臉就罵曾國藩,以至于人們口口相傳,說左宗棠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飯睡覺罵老曾。
據(jù)薛福成回憶:左宗棠每次接見部下,必大罵曾文正。好多部將以前都跟曾國藩干過,聽著左宗棠罵曾國藩都不高興:你左宗棠跟曾國藩有意見,可以當(dāng)面或?qū)懶湃チR啊,跟我們啰嗦個啥?
郭嵩燾還跟曾國藩告了左宗棠一狀:
狂詬是啥意思?狂,瘋狂,詬,辱罵,瘋狂辱罵。
左宗棠從西北沙場返回北京城,騾車剛到崇文門,就被守門的小太監(jiān)攔了下來,說是要過門費。
左宗棠原本想用幾個散銀子打發(fā)一下,可是小太監(jiān)報出的錢數(shù),驚到了他,四萬兩銀子。小太監(jiān)還說,當(dāng)年曾國藩就交了五萬兩過門費,也是規(guī)矩,誰也破不得。
左宗棠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出崩 :我們從西北來,你們不讓我們進(jìn)這崇文門,很好,我們回西北就是。朝廷聽清楚左大帥的話,他們指的是整個西征大軍。
太監(jiān)總管李蓮英扛不住了,要過門費是朝廷的規(guī)矩,但真要是逼走了左大人,那卻是他太監(jiān)總管干的事兒。
怎么辦呢?
醇親王率軍機(jī)大臣、六部大佬同時到永定門外迎接左大帥凱旋。當(dāng)然,誰都明白,這是慈禧的意思。
進(jìn)入紫禁城后,值班太監(jiān)可能不知道崇文門的事兒?他又給左宗棠要紅包,說是沒這紅包,左大帥進(jìn)不了殿門。
左大帥這下徹底火了,拂袖而去,把滿朝文武晾在朝堂之上。
這回召見左宗棠,因慈禧病了,只有東太后慈安出面,慈安明白這些插曲后,她訓(xùn)斥了李蓮英。
慈安始見到左宗棠,她的雙眼濕潤了,她說:你老多了,辛苦啦!
慈禧病好召見左宗棠的時候,直接把她把身邊17歲的章才人賜給了左宗棠。
左宗棠破壞朝廷規(guī)矩,那是真性情,真爺們,是英雄本色,再說,他有“耍大牌”的資本,他要不發(fā)威,還真有人以為他是病貓。
左宗棠收拾郭嵩燾,怒罵曾國藩,都是在演戲,演給誰看呢?當(dāng)然是滿清朝廷,特別是慈禧老佛爺。
大家想想看,如果左宗棠和曾國藩這兩個湘軍大佬如果好的不得了,慈禧怕不怕?當(dāng)然怕。曾國藩一個人就有和整個清廷抗衡的實力,再加上左宗棠,那豈不是更如虎添翼?
如果左宗棠和曾國藩這兩人整天鬧得不可開交,那他們哪里還有心思對抗朝廷?這只是其一。
其二,這兩人各自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比對方更甚,是不是就都拼命向朝廷“表白”?
這當(dāng)然是慈禧老佛爺想要看到的,她在看左宗棠和曾國藩爭斗的戲。
哈哈哈,這也當(dāng)然是左宗棠和曾國藩想要看到的,慈禧自己也是戲中人。事實上,這兩位的目的也真的達(dá)到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看不懂這場大戲,只是因為置身于其中了。如果我們站得遠(yuǎn)一點,置身于事外,一切就都清清楚楚。
戲中人都想畫一個圈把其他人套住,比得就是誰的圈更大。至于到底是左宗棠和曾國藩的圈子套住了慈禧,還是慈禧的圈子套住了左宗棠和曾國藩,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見解不同啦。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我們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我們的指間輕輕滑去。 歷史 的魅力就在于,我們讀的是真實發(fā)生的"故事"。我們研究 歷史 ,是為了傳承文化,更是為了做好自己。
參考資料:《清史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58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清朝有哪些名將,為何清朝沒有名將,